张讥传
张讥字直言,清河武城人。祖父张僧宝,为梁朝散骑侍郎、太子洗马。父亲张仲悦,梁朝庐陵王府录事参军、尚书祠部郎中。
张讥年幼时聪明俊美,思辩能力强,十四岁时,通晓《孝经》、《论语》。笃好玄言,师从汝南周弘正,常有新见解,被同辈们推崇佩服。梁朝大同年间,征补为国子《正言》生。梁武帝曾到文德殿释解《乾文言》、《坤文言》,张讥和陈郡袁宪等人在场,梁武帝诏令大家议论,诸儒都不敢先发言,只有张讥整整衣冠便讲,他论证严密,左右逢源,辞令温婉典雅。梁武帝觉得他不同寻常,便赐给他裙襦绢等物,又说:“这是表彰你研习古经的功劳。”
张讥年幼时丧母,他母亲留下一件镶嵌彩色纵线的丝织手帕,张讥懂事后,家里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每到一年的祭日他就对着手帕泣哭,不能自已。张讥父亲去世,他在服丧期间过于毁顿。服丧期满后,征补为湘东王国左常侍,不久迁任田曹参军,后又调任士林馆学士。
简文帝在东宫时,到士林馆以《孝经》出题目。张讥论议滔滔不绝,很受赞赏。从此每有授讲诗文集子,定要派遣使者召请张讥。侯景叛乱时,宫城被围,张讥还在武德后殿跟哀太子讲授《老子》、《庄子》。梁朝台城陷落后,张讥在千辛万苦中逃难,始终没有效力于侯景。侯景之乱平定后,张讥任临安县令。
高祖接受禅让,张讥任太常丞,不久迁任始兴王府刑狱参军。天嘉年间,调任国子助教。当时周弘正在国学,以《周易》出题目,周弘正的四弟周弘直也在讲坛。张讥和周弘正议论,周弘正竟然辞屈,但其弟弘直正襟危坐措词严厉,帮助他哥哥讲述道理。张讥于是严肃地对弘直说:“今日议论诗文集子,辩名事理,即使知道你哥哥有困难,四公你也不能帮助。”弘直则说:“我帮助你的老师,有什么不行呢?”在座的人都笑了。周弘正常对人说:“我每次登台讲授,只要看见张讥在场,我就害怕。”高宗在位时,张讥任建安王府记室参军,兼东宫学士,不久调任武陵王限内记室,东宫学士职务不变。
后主在东宫,召集宫内官员设宴,当时玉柄拂尘刚做成,后主亲手拿着它,说:“当今学士如林,但能拿此玉柄拂尘者,只有张讥一人。”便亲手给他。张讥又在温文殿讲授《庄子》、《老子》,高宗到温文殿聆听,赐给张讥一袭自己穿的衣服。后主继位后,张讥担任南平王府谘议参军、东宫学士。后又调任国子博士,学士职务不变。后主曾驾临钟山开善寺召集侍臣坐在寺西南松树林下,诏命张讥阐明义理。那时去拿拂尘的人尚未赶到,后主诏令拿来松枝,亲手给张讥,并说:“可以代替拂尘。”后主又回过头对群臣说:“这就是张讥未来之事。”张讥在祯明三年(589)入隋朝,死于长安,时年七十六岁。
张讥性情恬静,不求名利,常常羡慕清闲安逸的生活,他的住所建在山水池边,种植花果,讲解《周易》、《老子》、《庄子》,并在这里传授其业。吴郡陆元朗、朱孟博、一乘寺沙门法才、法云寺沙门慧休、至真观道士姚绥,都转授其业。张讥所撰写的著作有《周易义》三十卷,《尚书义》十五卷,《毛诗义》二十卷,《孝经义》八卷,《论语义》二十卷,《老子义》十一卷,《庄子内篇义》十二卷,《庄子外篇义》二十卷,《庄子杂篇义》十卷,《玄部通义》十二卷,还撰有《游玄桂林》二十四卷,后主曾诏令去他家里把它们抄写后送进秘阁。
其子张孝则,官至始安王记室参军。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五 王茂 曹景宗 席阐文 夏侯详 吉士瞻 蔡道恭 杨公则 邓元起 张惠绍 冯道根 康绚 昌义之·李延寿 自序·蔡东藩 ●卷十五。题名一·梁章钜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六·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五·佚名 卷二·王明清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纪昀 卷十五·佚名 御制题宋版前汉书·班固 卷十九 百官公卿表 第七·班固 陈师道传·脱脱 卷三十九·黄训 同治九年五月初四日·曾国藩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