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传卷二十七

宋 胡安国 撰

定公上【公名宋襄公庶子昭公之弟諡法安民大虑曰定】

周【敬王十一年】

郑【献公五年鲁定公九年献公卒子声公胜立】

齐【景公三十九年】

宋【景公八年】

晋【定公三年晋魏舒为政是年卒范鞅为政鲁定公十三年晋逐范中行氏赵鞅归于晋自是晋知氏韩氏魏氏赵氏并强分晋之势成矣】

衞【灵公二十六年】

蔡【昭侯十年】

曹【隐公元年鲁定公四年声公弟露弑隐公代立是为靖公定八年靖公卒子伯阳立】

滕【顷公五年】

陈【惠公二十一年鲁定公四年惠公卒子怀公柳立定八年怀公卒子闵公越立】

杞【悼公九年鲁定公四年悼公卒子隐公乞立是年七月隐公弟过弑隐公自立是为僖公】

薛【襄公二年鲁定公十二年襄公卒子比立定十三年比弑惠公夷立又名寅】

莒【郊公】

邾【庄公三十三年鲁定公三年庄公卒子隐公益立】

许【许男斯十四年鲁定公六年郑灭许以斯归弟元公成立】

小邾【详见昭公元年】

楚【昭王七年鲁定公四年呉入楚楚令尹子常奔郑昭王复国子西为令尹】

秦【哀公二十八年鲁定公九年哀公卒孙惠公立】

呉【阖庐六年鲁定公四年呉入楚于越入呉定十四年于越败呉于檇李阖庐伤而卒子夫差立】越【越子允常鲁定公四年越入吴定十四年允常卒子句践立呉阖庐闻允常死率师伐越勾践袭败呉于檇李射杀阖庐】

【壬敬王十辰一年】元年【晋定三齐景三十九衞灵二十六蔡昭十郑献五曹隐公通元年陈惠二十一杞悼九宋景八秦哀二十八楚昭七呉阖庐六】

春王

【元年必书正月谨始也定何以无正月昭公薨于干侯不得正其终定公制在权臣不得正其始鲁于是旷年无君春秋欲谨之而不可也季氏废太子衍及务人而立公子宋宋者昭公之弟其主社稷非先君所命而专受之于意如者也故不书正月见鲁国无君定公无正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已之有罪焉尔】音注【见音现传林恋反】

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音注【几音机大夫专执于是始】

【按左氏诸侯会城成周宋仲几不受功曰滕薛郳吾役也为是执之则有罪矣书晋人执仲几于京师则贬辞也以王事讨有罪何贬乎按周官司掌凡囚执人之事属于司冦凡诸侯之狱讼定以邦典凡卿大夫之狱讼断以邦法则大司冦之职也不告诸司冦而执人于天子之侧故虽以王事讨有罪犹贬凡此类皆篡弑之萌履霜之渐执而书其地谨之也每谨于初而祸乱熄矣】音注【为于僞反】

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干侯戊辰公即位

【昭公之薨已越葬期犹未得返至于六月癸亥然后丧至而定之即位乃在是月之戊辰盖迟连进退为意如所制不得专也以周书顾命考之成王之崩在四月乙丑宰臣太保即于是日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王世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宅忧为天下主不待崇朝而后定也今昭公丧至在葬期之后公子宋自坏隤先入犹未得立是知为意如所制不得以时定非谓正棺手两楹之闲故定之即位不可不察也夫即位大事也宗嗣先定则变故不生盖代君享国而主其祭宜戚宜惧一失机会或萌窥伺之心至于生变则为不孝矣古人所以贵于早定国家之本也今昭公之薨定公之即位春秋详书于策非为后法乃见诸行事为永鉴耳】音注【贲音奔隤徒回反伺音笥见音现】

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

九月大雩

立炀宫音注【炀羊去声】

【炀公伯禽之子其曰立者不宜立也丧事即远有进而无退宫庙即远有毁而无立】

冬十月陨霜杀菽

【谷梁子曰菽举重也未可以杀而杀举重可杀而不杀举轻其象则刑罚不中之应】音注【中陟仲反应于证反】

【癸敬王十巳二年】二年【晋定四齐景四十衞灵二十七蔡昭十一郑献六曹隐二陈惠二十二杞悼十宋景九秦哀二十九楚昭八呉阖庐七】

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音注【观音贯】

秋楚人伐呉

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

【书新作者讥僭王制而不能革也雉门象魏之门其外为库门而臯门在库门之外其内为应门而路门在应门之内是天子之五门也僖公尝修沣宫复问宫非不用民力也而春秋不书新作南门则独书者南非一门也必有不当为者子家驹以设两观为僭天子是非诸侯之制明矣夫拨乱反正者必本诸身身正者物必正春秋于僭君必书者必正之意也使定公遇灾而惧革其僭礼三家陪臣虽欲僭诸侯执国命其敢乎习旧而不知以为非何以禁季氏之胁其主矣故特书新作以讥之也】

【甲敬王十午三年】三年【晋定五齐景四十一衞灵二十八蔡昭十二郑献七曹隐三陈惠二十三杞悼十一宋景十秦哀三十楚昭九呉阖庐八】

春王正月公如晋至河乃复

二月辛卯邾子穿卒音注【庄公卒子隐公益立】

夏四月

秋葬邾庄公

冬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防音注【抜鲁地公羊传作枝】

【乙敬王十未四年】四年【晋定六齐景四十二衞灵二十九蔡昭十三郑献八曹隐四弑陈惠二十四卒杞悼十二卒宋景十一秦哀三十一楚昭十呉阖庐九】

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呉卒音注【惠公卒子怀公柳立】

三月公防刘子晋侯【定】宋公【景】蔡侯【昭】衞侯【灵】陈子【怀】郑伯【献】许男【隐】曹伯【隐】莒子【郊公】邾子【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音注【晋楚交兵止此 传曰刘文公合诸侯于召陵谋伐楚也晋之合诸侯至平丘而止则是役刘子为之也刘子守内难复辟于周而楚纳子朝于是合十有八国之师伐楚虽五伯未有盛于此者也以周之不竞而能合诸侯盛于五伯俄而刘子卒君子盖深悲之也】

【按左氏传书伐而经书侵楚者楚为无道凭陵诸夏为一裘一马拘唐蔡二君三年而后遣蔡侯既归请师于晋晋人请命于周大合诸侯天子之元老在焉若能暴明其罪恭行天讨庶几哉王者之师齐桓晋文之功矣有荀寅者求货于蔡侯弗得遂辞蔡人晋由是失诸侯无功而还书曰侵楚陋之也】音注【传林恋反为于伪反暴满卜反还音旋下并同】

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音注【姓音牲又作生】

【沈人不会于召陵晋人使蔡伐之书防沈罪公孙姓也书以归罪沈子嘉也书杀之罪蔡侯也奉词致讨而覆其邦家为敌所执不死于位皆不仁矣所恶于前毋以先后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蔡侯视楚犹沈视蔡也昭公拘于郢三年而后反非以国小而弱乎沈虽不会召陵未有大罪恶也而恃强杀之甚矣能无公孙翩之及哉宋以曹伯阳归察以沈子嘉归皆杀之也而或书或不书其不书者贱而畧之也】音注【覆音腹恶乌故反先去声】

五月公及诸侯盟于臯鼬音注【臯鼬郑地即成臯也鼬由又反 有晋侯在何以书及诸侯盟非晋主盟也公防诸侯盟于薄公会诸侯盟于宋皆后至之文也非后至也而曰公及诸侯盟则以鲁主之也是故书及刘卷卒诸侯无会同于是有特相盟者矣】

【定公之立上不请于天王下不告于方伯而受国于季孙意如故三年朝晋至河而复今会诸侯求为此盟书公及者内为志也召陵之会必序不序十有八国之诸侯则无以见侵楚之陋臯鼬之盟序与不序非义所系则以凡举可矣】音注【见音现】

杞伯成卒于防

六月葬陈惠公

许迁于容城音注【容城地阙】

秋七月公至自防

刘卷卒音注【刘卷即刘蚠也卷音拳又音卷 王卿士不卒有闗于天下之故则卒之于襄王之难有王子虎焉于敬王之难有刘卷焉君子曰王室其庶几乎而无救于周是故特卒之也司马迁于诸国世家多卒孔子盖知此者也】

葬杞悼公

楚人围蔡

晋士鞅衞孔圉帅师伐鲜虞音注【士鞅即范鞅孔圉即文子】

葬刘文公音注【刘文公即刘卷】

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呉子及楚人战于柏举楚师败绩楚囊瓦出奔郑音注【柏举楚地凡师能左右之曰以皆陈曰战囊瓦即子常也于是晋辞蔡侯天下诸侯无与忧蔡者而愬之呉呉子兴师以伐楚是则呉能忧中国也是故呉始称子书】

【战书败皆进呉也而楚囊瓦贬称人】

【呉何以称子善伐楚觧蔡围也荆楚暴横盟主不能致其讨天王不能达其命长恶不悛复兴师而围蔡王法所当讨而不赦也呉能自卑聼蔡侯之义以达天子之命兴师救蔡战于柏举大败楚师成伯讨之功善矣晋主夏盟中国所仰若嘉谷之望雨也有请于晋如彼其难呉国天下莫强焉非诸侯所能以也有请于呉如此其易故召陵之会大合诸侯而书侵楚柏举之战蔡用呉师特书曰以者深罪晋人保利弃义难于救蔡也然则何以不言救乎救大矣阖庐子胥宰嚭皆怀谋楚之心蔡人往请会逄其适非有救灾恤邻从简书忧中国之实也圣人道夫徳宏乐与人为善故因其从蔡特进而书爵囊瓦贪以败国又不能死可贱甚矣故记其出奔特贬而称人春秋之情见矣】音注【横去声长上声悛音痊复扶又反败必迈反易以豉反嚭普鄙反乐音洛见音现】

庚辰呉入郢音注【郢楚都文王所迁】

【及楚人战则称爵入郢则举其号何也君舍于其君之室大夫舎于大夫之室狄道也圣人谁毁谁誉救灾卹邻则进而书爵非有心于与之顺天命也乗约肆淫则黜而举号非有心于贬之奉天讨也伐国者固将拯民于水火之中而鸠集之耳杀其父兄系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而乱男女之配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则善小而恶大功不足以掩之矣圣人心无毁誉如镜之无妍丑也因事物善恶而施褒贬焉不期公而自公简明此义然后可以司赏罚之权得春秋之法矣】音注【誉平声】

【丙敬王十申五年】五年【晋定七齐景四十三衞灵三十蔡昭十四郑献九曹靖公露元年陈怀公柳元年杞僖公过元年宋景十二秦哀三十二楚昭十一呉阖庐十】

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夏归粟于蔡

于越入呉音注【传曰越人今曰于越复从其旧号也越未有闻也昭定之春秋呉楚争而后越入中国昭五年会于琐也越常夀过始见于经而亟称人后三十年而入呉不复称人矣晋楚之初春秋未以敌言之战于邲也则楚称子矣呉楚之初春秋未以敌言之战于柏举也则呉称子矣至于呉越终春秋不以敌言之也是故越入呉书呉入越不书】

六月丙申季孙意如卒

【内大夫有罪见讨则不书卒公子翚是也仲遂杀恶及视罪与翚同而书卒者以事之变卒之也意如何以书卒见定公不讨逐君之贼以为大夫全始终之礼也定虽受国于季氏苟有叔孙婼之见不赏私劳致辟意如以明君臣之义则三纲可正公室强矣今苟于利而忘其讐三纲灭公室益侵陪臣执命宜矣故意如书卒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已之有罪焉尔】音注【见音现定虽受国于季氏苟有叔孙婼之见不赏私劳事见左传昭公五年辟音僻传林恋反】

秋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音注【婼之子即成子也】

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

【丁敬王十酉六年】六年【晋定八齐景四十四衞灵三十一蔡昭十五郑献十曹靖二陈怀二杞僖二宋景十三秦哀三十三楚昭十二呉阖庐十一】

春王正月癸亥郑防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音注【游速太叔子 斯执元公成立】

二月公侵郑音注【自宣之季年凡伐不言公鲁无君将者八十年矣至是书侵郑则以公山不狃侯犯阳虎之专也故曰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徴矣】

公至自侵郑

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

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犂

【称人以埶非伯讨也祁犂聘于晋主赵简子饮酒焉献杨楯六十范赵方恶其宰曰昔吾主范氏今子主赵氏是贾祸也范献子果怒言于晋侯曰以君命越疆未致使而私饮酒不敬二君不可不讨也乃执乐祁执非无名何以非伯讨也使范赵方睦皆有献焉则弗执之矣执异国行人出于列卿私意威福之柄移矣三家分晋而靖公废为家人岂一朝一夕之故哉】音注【饮于鸩反楯食允反恶如字又乌露反贾音古前使去声】

冬城中城

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围郓

【戊敬王十戊七年】七年【晋定九齐景四十五衞灵三十二蔡昭十六郑献十一曹靖三陈怀三杞僖三宋景十四秦哀三十四楚昭十三呉阖庐十二】

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齐侯郑伯盟于咸音注【咸衞地 此特相盟也时相盟自齐桓以求未之有也于是再见诸侯无主盟矣是故书石门以志诸侯之合书咸以志诸侯之散此春秋之终始也】

齐人执衞行人北宫结以侵卫

齐侯衞侯盟于沙音注【沙晋地】

大雩

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音注【夏国佐孙】

九月大雩

冬十月

【己敬王十亥八年】八年【晋定十齐景四十六衞灵三十三蔡昭十七郑献十二曹靖四卒陈怀四卒杞僖四宋景十五秦哀三十五楚昭十四吴阖庐十三】

春王正月公侵齐

公至自侵齐

二月公侵齐

三月公至自侵齐

曹伯露卒音注【靖公卒子伯阳立】

夏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公防晋师于瓦音注【瓦衞地东郡燕县东北有瓦亭不曰会士鞅而曰会晋师重师也鞍之战公防晋师于上郧不书讳之也四卿并将而以禽郑自师逆公三家之张成于此矣故讳之也于是齐师伐我晋士鞅赵鞅荀寅救我公会晋师于瓦勿讳可也】

【按左氏晋士鞅荀寅救鲁则其书公会晋师何也春秋大法虽师次于君而与大夫敌至用大众则君与大夫皆以师为重而不敢轻也故朱林之会不言赵盾而言晋师瓦之会言晋师而不书士鞅于以见人臣不可取民有众专主兵权之意陈氏厚施于齐以移其国季孙尽征于鲁以夺其民皆王法所禁也春秋之义行则不得为尔矣】音注【施始智反】

公至自瓦

秋七月戊辰陈侯柳卒音注【怀公卒子闵公越立】

晋士鞅帅师侵郑遂侵衞音注【此其言遂何晋始伐与国也于襄之二十三年齐始叛晋取朝歌去年郑始叛晋盟齐于咸衞始叛晋盟齐于沙于是侵郑衞又明年及齐平虽鲁亦叛晋矣】葬曹靖公

九月葬陈怀公

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侵衞

冬衞侯郑伯盟于曲濮音注【曲濮衞地】

从祀先公音注【先公闵公僖公也阳虎欲去三桓而为此也】

【蜀人冯山曰昭公至是始得从祀于太庙其説是也季氏逐君而制其死生之命公薨干侯不得终于正寝既薨七月又不得以时归葬既葬絶其兆域又不得同于先君而在墓道之南至孔子为司冦然后沟而合诸墓则其主虽久未得从昭穆而祔祭宜矣及意如已卒阳虎专季氏将杀季孙斯而乱鲁国托于正以售其不正始以昭公之主从祀太庙盖欲着季氏之罪以取媚于国人然其事虽顺其情则逆眷秋原情制法故不书禘事与日特曰从祀先公于盗窃宝玉大弓之上见事出阳虎而不可详也其亦深切着明矣】音注【冯山字允廸普州人着春秋通解十二卷见音现】

盗窃宝玉大弓音注【盗谓阳虎也宝玉夏后氏之璜大弓封父之繁弱 书曰盗窃宝玉大弓鲁无人之辞也是故陪臣皆不书书阳虎为盗是治陪臣也孔子之作春秋治至于陪臣斯极矣庚敬王十子九年】九年【晋定十一齐景四十七衞灵三十四蔡昭十八郑献十三卒曹伯阳元年陈闵公越元年杞僖五宋景十六秦哀三十六卒楚昭十五呉阖庐十四】

春王正月

夏四月戊申郑伯虿卒音注【虿敕迈反 献公卒子声公胜立】

得宝玉大弓

【谷梁子曰寳王封圭大弓武王之戎弓周公受赐藏之鲁或曰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也子孙世守罔敢失坠以昭先祖之徳存肃敬之心耳古者告终易代璧琬琰天球夷王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莫不陈列非直为美观也先王所寳传及其身能全而归之则可以免矣鲁失其政陪臣擅权虽先公分器犹不能守而盗得窃诸公宫其能国乎故失之书得之书所以讥公与执政之臣见不恭之大也此义行则有天下国家者各知所守之职不敢忽矣】音注【璜音黄繁扶元反琬于院反琰以冉反分扶问反见音现】

六月葬郑献公

秋齐侯衞侯次于五氏音注【五氏晋地 外防书次自厥貉以来未之有也于是再见其再见何中国无伯也齐衞伐盟主则其不书伐何春秋重絶晋也于襄之二十三年尝书齐伐晋至是而不书何齐始叛晋诸侯犹有盟主也前年郑叛晋盟齐于咸衞叛晋盟齐于沙明年及齐平鲁亦叛晋诸侯无盟主矣有盟主非羙事也无盟主非细故也是故春秋重絶晋也】

秦伯卒音注【哀公卒孙惠公立】

冬葬秦哀公

猜你喜欢
  卷三·曾恬
  卷三·江永
  卷十七·陆陇其
  卷三十·余萧客
  第五章 10·辜鸿铭
  九经辨字渎蒙卷一·沈炳震
  尚书句解卷四·朱祖义
  卷五·范家相
  第四 抵巇 3·王诩
  宣公·宣公九年·左丘明
  卷十 政事·张伯行
  卷一百八·佚名
  卷七·佚名
  三法度論卷上·欧阳竟无
  卷第二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白石樵唱集补钞·吴之振

    林景熙晓意僧钟觉曙鸟,纷飞弄林光。宿云渐离石,我起开秋房。南山忽人几,相对各老苍。我老几何年,山曾见鸿荒。流泉送日月,危石支兴亡。问山山无言,啼猿起前冈。秋夜片月相随过竹居,风生荷叶酒醒初。窗扉半掩秋虫急,犹有残灯守

  • 卷五十一·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五十一李贺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嵗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纎痩通眉长爪能疾书每旦日岀骑弱马从小奚奴背一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 卷七·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四溟集> 钦定四库全书 四溟集卷七 明 谢榛 撰 五言排律 送赵兵宪絅夫之宣府 晓发居庸道征袍霜露侵扬旌度寥廓吹角动萧森残月楼中啸青山马上吟风云占气候亭障足登临狐岭寒城断龙沙秋草深

  • 第十四回 见角端西域班师 破钦察归途丧将·蔡东藩

      却说札兰丁投入印度河,蒙古军瞧着,总道他身入水中,一落数丈,不是跌死,也是淹死,谁料他却不慌不忙,从水中卸了军装,凫水逸去。诸将以穷寇被逃,不禁气愤,争欲赴水追捕,还是成吉思汗力阻,并语诸子道:“好一个健儿,是我生平所未曾

  • 第三十回 占督署何海鸣弄兵 让炮台钮永建退走·蔡东藩

      却说袁总统闻沪上起衅,屡遣北兵至沪,助守制造局,且令郑中将汝成,及海军司令李鼎新,协力固守,如有将士应乱图变,立杀无赦等语。郑汝成本服从中央,立将此令宣布,又调开原有警卫军,专用北军堵御。果然内变不生,外患尽却,当即连

  • ○昭大分第三·宋濂

    三年夏四月辛酉,以封建诸王告庙。礼毕,赐宴廷臣。上曰:&lsquo;昔元失其驭,群雄并起,四方鼎沸,民遭涂炭。朕躬率师,以靖大难,皇天眷佑,海宇宁谧。然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有封爵,分镇诸国。朕非私其

  •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十四·倪在田

    永历党祸顺治三年(隆武二年)冬十一月,永历帝即位于肇庆。以丁魁楚为东阁大学士兼戎政尚书、吕大器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瞿式耜以大学士兼吏部右侍郎。将以李永茂为东阁大学士,永茂以居忧辞。王化澄、晏日曙、汤来贺、董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佚名

    万历十六年七月壬子朔孟秋 上享 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璧临淮侯李言恭分献○总督四川兵部尚书徐元泰奏平腻乃诸夷功次谓腻乃久据凉山地近马湖黄郎雷坡皆马湖编氓为之羽翼又有瓜姓数支实其党与而瓜夷中最狡黠者曰白禄与西

  • ●卷三·王恽

    杨凝式,小字诗,字虚白,五代时人,号希维居士。又云关西老人,癸巳人。 《心印帖》、《李老君枕中经》、《招客同饮帖》,皆唐人书。韩魏公书杜少陵《画鹘诗》。擘窠大字墨迹,山谷书。 《继月帖》云;&ldquo;继月学书,未知其要处。

  • 第八四禀光绪二十年三月十三日一一二一七-一·佚名

    户粮税总书陈荣,禀举郑镜清等三人为庄书具禀案下户粮税总书陈荣,为选举妥充,恳恩给发谕戳,以专责成事(注)。缘蒙前宪方遵照宪饬,原设有庄书额缺,以便稽查逃粮、越占等弊,业经各前宪举充妥办在案。但前庄书

  •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二经籍【考】史【时令 谱牒 目録】宋史艺文志不立时令类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明史艺文志不立时令类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四卷元靓里贯未详明瞿佑四时宜忌一卷佑字宗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七 洪武十六年冬十月辛未朔,祭孝慈皇后陵及几筵殿。 诏授武定军民府女知府商胜诰曰:“朝廷政治遐迩弗殊,德在安民,宜从旧俗。惟尔黔中之地,官皆世袭,间有妇承夫位者,民亦信服焉。前武定府上官

  • 泰鸿第十·鹖冠子

    泰一者,执大同之制,调泰鸿之气,正神明之位者也。故九皇受傅,以索其然之所生,傅谓之得天之解,傅谓之得天地之所始,傅谓之道,得道之常,傅谓之圣人,圣人之道与神明相得,故曰道德,□始穷初,得齐之所出,九皇殊制,而政莫不效焉,故曰泰一。泰

  • 卷十一 聘礼第八之一·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十一    宋 李如圭 聘礼第八郑目録云大问曰聘诸侯相于久无事使卿相问之礼也【案今注疏本脱也字】小聘使大夫周礼曰凡诸侯之交嵗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 卷五·朱鹤龄

    <经部,诗类,诗经通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通义卷五     吴江朱鹤龄撰 陈 苏传列国之风皆有所由起其降也虽善者不能无弊是故晋以尧之遗风为俭不中礼陈以太姬之余俗为游荡无度【说本郑氏诗谱】亦理势然也○王应麟

  • 僖公·僖公九年·左丘明

    【经】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秋七月乙酉,伯姬卒。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甲子,晋侯佹诸卒。冬,晋里奚克杀其君之子奚齐。【传】九年春,宋桓公卒,未葬而襄

  • 辩中边论述记卷上·窥基

    翻经沙门基撰佛灭度后九百年间。无著菩萨挺生于世。往慈氏所请说大论。因缘如别处说。慈氏为说此论本颂。名辩中边颂。无著既受得已。便付世亲使为广释。故此长行世亲所造。名辩中边论。辩者显了分别异名。中者正善离

  •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佚名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撰人不详。「洪恩灵济真君」即五代南唐道士徐知证、徐知谔兄弟,明永乐中受封真君之号,故是书当出于明代。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载签诗五十三首,皆为七言绝句。如第一签云:「上吉。龙韬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