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坡先生年谱

●仁宗皇帝景祐三年丙子

先生生于是年十二月十九日乙卯时。按先生《送沈逵》诗云:“嗟我与君皆丙子。”又有《赠长芦长老》诗云:“与公同丙子,三万六千日。”又按《玉局文》云:“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上。”又按《志林》云:“退之以磨蝎为身宫,而仆以磨蝎为命。”若以磨蝎为命推之,则为卯时生。议者以先生十二月为辛丑,十九日为癸亥日,丙子癸亥,水向东流,故才汗漫而澄清。子卯相刑,晚年多难。

●四年丁丑

●宝元元年戊寅

●二年己卯

●康定元年庚辰

●庆历元年辛巳

●二年壬午

是年先生七岁,已知读书。按先生《上韩魏公梅直讲书》云:“自七八岁知读书。”又按先生长短句集《洞仙歌》自序云:“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年九十余,能知孟昶宫中事。”又考《冷斋夜话》载先生云:“某七八岁时,尝梦游陕右。”

●三年癸未

是年先生八岁,入小学,按《志林》云:“吾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师独称吾与陈太初者。”又按先生作《范文正公文集序》云:“庆历三年,某始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以鲁人石守道《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某从旁窃观,问先生十一人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某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四年甲申

●五年乙酉

按子由作先生墓志云:“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问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某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又按大全集载东坡少时语云:“秦少章言东坡十来岁,老苏曾令作《夏侯太初论》有‘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之语。老苏爱此论。年少所作,故不传。”又按赵德麟所编《侯鲭录》云:东坡年十岁,在乡里见老苏诵欧公《谢宣召赴学士院仍谢赐对衣金带及马表》,老苏令坡拟之,其间有“匪伊垂之带有余,非敢后也马不进。”老苏喜曰:“此子他日当自用之。”

●六年丙戌

●七年丁亥

先生年十二,按先生所作《天石砚铭》曰:“某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铿然,扣之有声。”又按先生作《钟子翼哀词》云:“某年十二,先君宫师归自江南。”又按先生《与曾子固书》云:“祖父之没,某年十二矣。”

●八年戊子

●皇祐元年己丑

●二年庚寅

●三年辛卯

●四年壬辰

先生年十七,按长短句《满庭芳》序云:“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

●五年癸巳

●至和元年甲午

先生年十九,始娶眉州青神王方女。按先生作《王氏墓志》云:“生十有六岁,而归于某。”至治平二年,王氏卒,年二十有七。以王氏年数考之,则甲午年归于先生明矣。

●二年乙未

是岁先生年二十,游成都,谒张安道。按先生作《乐全先生文集序》云:“某年二十,以诸生见公成都,一见待以国士。”有晁美叔,是年求交于先生。按《送美叔诗》云:“我生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君来扣门若有求。”

●嘉祐元年丙申

先生年二十一,举进士。按《凤鸣驿记》云:“始余丙申岁举进士,过扶风,求舍于馆人,不可而出。次于逆旅。”又有写老苏《送石舍人序》。

●二年丁酉

先生年二十二,赴试礼部,馆于兴国寺浴室院。按先生作《兴国六祖书赞》云:“余嘉祐初举进士,馆于兴国浴室院。”时欧阳文忠公考试,得先生《刑赏忠厚之至论》,以为异人,欲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先生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及殿试章衡榜中进士乙科。始见知于欧阳公及韩魏公、富郑公,皆待以国士。又按先生作《太息一篇送秦少章归京》云:“昔吾举进士,试名于礼部。欧阳文忠公见吾文,且曰:‘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是时士以剽裂为文,讪公者成市。又有《上韩太尉书》云:“某年二十有二矣。”及有《上梅直讲书》。是年先生登第之后,四月,丁太夫人武阳君程氏忧。按司马温公作《程夫人墓志》云:“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又按老苏寄文忠公书云:“二子不免丁忧,今已到家。”

●三年戊戌

●四年己亥

是岁先生年二十四,服除,十二月侍老苏舟行适楚。按先生《南行前集序》云:“己亥之岁,侍行适楚,舟中无事,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盖家君之作与弟辙之文皆在焉,谓之南行集。”

●五年庚子

是岁先生年二十五,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有《新渠》诗,其序云:“庚子正月,予过唐州,太守赵侯始复三陂,疏召渠,为《新渠诗》五章,以告于道路,致侯之意。”

●六年辛丑

是岁先生年二十六,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有《应制科上两制书》及《上富丞相书》,又有《谢应中制科启》,授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按先生有《感旧》诗序云:“嘉祐中,予与子由奉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子由年二十三耳。”是年十二月赴凤翔任,与子由别,马上赋诗。到任有《石鼓》诗云:“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又有《凤翔八观》及《凤鸣驿记》。

●七年壬寅

先生年二十七,官于凤翔。二月有《诏郡吏分往属县决囚作诗五百言寄子由》,又有《壬寅重九不预会游普门寺僧阁有怀子由》诗,及按《志林》有《论太白山旧封公爵为文记之》。是岁嘉祐七年也。又有《记岁暮乡俗三首》。以子由《和守岁》诗考之,云“顾兔追龙蛇”,子由注云“是岁壬寅”,乃知《记岁暮乡俗》三诗,作于壬寅岁矣。

●八年癸卯

先生年二十八,官于凤翔。作《思治论》。

●英宗皇帝治平元年甲辰

先生年二十九,官于凤翔。

●二年乙巳

先生年三十,自凤翔罢任。按子由作先生墓志云:“治平二年罢还,判登闻鼓院。英宗皇帝在藩邸,闻先生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限以近例,召试秘阁,皆入三等,得直史馆。”是年通义郡君王氏卒于京师。

●三年丙午

先生年三十一,在京师直史馆,丁老苏忧,扶护归蜀。按欧阳文忠公作老苏墓志云:“明允《太常因革礼书》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君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又按张安道作《老苏文安先生墓表》云:“太常礼书成,未报,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也。”英宗皇帝闻而伤之,命有司具舟载其丧,归葬于蜀。

●四年丁未

先生年三十二,居服制中。以八月壬辰葬老苏于眉州。

●神宗皇帝熙宁元年戊申

先生年三十三免丧。按《四菩萨阁记》云:“载四菩萨版以归。既免丧,尝与往来浮屠人,劝某为先君舍施。为大阁以藏之。”作记乃熙宁元年十月。

●二年己酉

先生年三十四,还朝,监官告院。按《乌台诗话》云:“熙宁二年,某在京授差遣,与王诜写诗赋及《莲华经》。”

●三年庚戌

先生年三十五,监官告院。有《送章子平诗》,其序云:“熙宁三年,子平自右司谏、直集贤院出牧郑州,赋诗饯之。”又有《送钱藻知婺州诗分韵得英字》、《送曾子固倅越诗分韵得燕字》。《乌台诗话》云:“旧例,馆阁补外,同舍饯送,必分韵。”又有《寄刘贡甫》诗。是年范景仁尝举先生充谏官。

●四年辛亥

先生年三十六,任监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王荆公欲变科举,上疑焉,使两制三馆议之。先生献三言,荆公之党不悦,命摄开封府推官。有奏《罢买灯疏》。御史以杂事诬奏先生过失,未尝一言以自辩,乞外任避之,除通判杭州。有赴任过扬州,与刘贡甫、孙巨源、刘莘老相聚数月,用逐人字作诗。十一月到任,有《初到杭州寄子由》两绝。除夕,先生以通判职事直都厅,日暮返舍,题一诗于壁。

●五年壬子

先生年三十七,在杭州通判任。是岁有《牡丹记》,其序云:“熙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余从太守沈公观花于吉祥寺。”是年科场,先生监试,有《呈试官》诗及《试院煎茶》诗、《催试官考较戏作》。八月十七日登望湖楼,是日榜出,与试官两人复留,有五绝句。又有《送杭州进士诗》序云:“熙宁五年,钱塘之士贡于礼部者九人。十月乙酉,宴于中和堂,作是诗以勉之。”十二日,运司差先生往湖州相度堤旱利害,与湖州太守孙莘老相见,有《赠莘老》七绝及作《山村五绝》。是岁又作《送杜子方》诗。及腊月,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有诗。

●六年癸丑

先生年三十八,在杭州通判任。有《八月十五观潮》诗写于安济亭上。及作《仁宗皇帝飞白记》,其略云:“熙宁六年冬,以事至姑苏。安简王公子诲出所赐公端敏二字。”又有作《钱塘六井记》,其略云:“熙宁五年,太守陈公述古至,问民之利病。明年春,六井毕脩,故详其语以告后人。”运司又差先生往润州,道出秀州,钱安道送茶,和诗。是岁有《次韵章传道》诗,《和刘贡甫秦字韵》诗,《寄刘道原》诗及《和陈述古冬日牡丹诗》四绝,又有《题赠法惠师小童思聪》。

●七年甲寅

先生年三十九,在杭州通判任。正月游风水洞,推官李泌先行三日,留风水洞相待,有诗题壁。是年纳侍妾朝云。墓志云:“朝云姓王氏,钱塘人,事先生二十有三年。绍圣三年卒于惠州,年三十四。”以岁月考之,熙宁之甲寅至绍圣之丙子,恰二十三年,乃知纳朝云在是年明矣。朝云年三十四,是为癸卯生,来事先生方十二云。先生以子由在济南,求为东州守。按子由《超然台赋》序云:“子瞻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按先生作《勤上人诗集序》云:“熙宁七年,余自钱塘赴高密。”又按先生辛未《别天竺观音诗》序云:“余昔通守钱塘,移莅胶西,以九月二十日,来别南北山道友。”乃知先生以秋末去杭。按先生《记游松江说》云:“吾昔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及道过常州,为钱公辅作哀辞。又有《与段屯田》诗云:“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岁暮日斜时,还为昔人叹。”是年又作《凫绎先生文集序》,又有《师子屏风赞》云:“润州甘露寺,有唐李卫公所留陆探微画师子版。余自钱塘移守胶西,过而观焉。”是年先生在润州道上过除夜,则《师子赞》必在是年矣。又有《润州道上过除夜》诗两绝。

●八年乙卯

先生年四十,到密州任。有《上韩丞相论灾伤书》,其到郡二十余日矣。又论密州盐税,又作《后杞菊赋》,其序云:“予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移守胶西,而斋厨索然。”按先生丁酉年登第,至是恰十九年矣。是年有《送刘孝叔吏部》诗及《和李公择来字韵》诗。及常山祈雨感应,立雩泉。

●九年丙辰

先生年四十一,在密州任。作《刻秦篆记》云:“熙宁九年丙辰,蜀人苏某来守高密。”是年中秋,欢饮达旦,作《水调歌头》怀子由,及作《薄薄酒》二章。又写《超然台记》寄李清臣。又《祭常山神文》、《书胶西盖公堂照壁画赞》,及作《山堂铭》,作《表忠观碑》。

●十年丁巳

先生年四十二,在密州任。就差知河中府,已而改知徐州。四月,赴徐州任,有《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诗。按子由作先生墓志云:“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乃知是丁巳自密改东徐。又与子由相会于澶濮之间,相约赴彭城。留百余日,宿于逍遥堂,子由有两绝,先生和之。徐州水患大作,七月十七日河决澶州曹村埽,八月二十一日及徐州城下。先生治水有功,至十月五日,水渐退,城以全,朝廷降诏奖谕。作《河复》诗。《韩干画马歌》、《司马君实独乐园诗》及《送范蜀公往西京》诗。又有和子由《水调歌头》词。又有《与王定国颜长道泛舟》诗,有“回头四十二年非”之句。

●元丰元年戊午

先生年四十三,在徐州任。适值春旱,徐州城东二十里有石潭,置虎头其中,可致雷雨,作《起伏龙行》。是年三月,始识王迥子高,闻与仙人周瑶英游,作《芙蓉城》诗。二月有旨赐钱二千四百一十万,起夫四千二十三人,及发常平钱米,改筑徐州外小城,创木岸四,以《奖谕敕记》并刻诸石。为《熙宁防河录》,云:“乃即徐州城之东门为大楼,垩以黄土,名之曰黄楼,以土实胜水故也。”子由作《黄楼赋》,先生跋云:“元丰元年八月癸丑楼成,九月庚辰大合乐以落之。”又有《中秋月》三首云:“六年逢此月,五年照离别。”先生注云:“中秋有月凡六年矣,惟去岁与子由会于此。”去岁之会,乃逍遥堂和诗之时也。又有《九日黄楼作》古诗一首云:“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之句。以去年九月大水未退,故有是语。又作《放鹤亭记》、《滕县公堂记》、《鹿鸣燕诗序》、《和鲁直古风二首》及《次韵潜师放鱼》、《和舒尧文祈雪诗》、《祭文与可》及作《石炭》诗,又作《日喻》一篇。

●二年己未

先生年四十四,在徐州任。正月己亥,同毕仲孙舒焕八人游泗之上,登石室,使道士戴日祥鼓雷氏琴,先生有记。按《玉局文》云:“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馆于官舍,而蜀人张师厚来过。二王方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三月自徐州移知湖州,按先生作《张氏园亭记》云:“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记乃三月二十七日所作,乃知三月移湖州明矣。是年以四月二十九日到湖州任,作《送通教大师还杭州序》,及为章质夫作《思堂记》、王定国作《三槐堂记》、《跋欧阳文忠公家书》。后在湖州,王子立、子敏皆从。先生作《子立墓志》云:“子立、子敏皆从余学于吴兴,学道日进,东南之士称之。”有《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发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首》,又有《泛舟城西会者五人分韵得人皆苦炎字四首》。又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其末云:“元丰二年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见画,废卷而哭失声。”是岁言事者以先生《湖州到任谢表》以为谤,七月二十八日,中使皇甫遵到湖追摄。按《子立墓志》云:“予得罪于吴兴,亲戚故人皆惊散,独两王子不去,送予出郊,曰:‘死生祸福,天也,公其如天何!’返,取予家致之南都。”又按先生《上文潞公书》云:“某始就逮赴狱,有一子稍长,徒步相随,其余守舍皆妇女幼稚。至宿州,御史符下,就家取书,州郡望风,遣吏发卒围船搜取,长幼几怖死。既去,妇女恚骂曰:‘是好箸书,书成何所得,而怖我如此!’悉取焚之。”八月十八日赴台,狱中有《寄子由诗二首》及《赋榆槐竹柏四诗》,又有《十二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吏以某罪人不许成服欲哭则不可欲泣则不敢作挽诗二首》。已而狱具,十二月二十九日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是年,子由闻先生下狱,上书乞以见任官职赎先生罪,责筠州酒官。出狱,再次寄子由二诗韵,有“百日归期恰及春”之句。先生自八月坐狱,至是■〈俞〉百日矣。

●三年庚申

先生年四十五,责黄州。自京师道出陈州,子由自南都来陈,相见三日而别。先生有古诗,有“便为齐安民”之句。又与文逸民饮别,携手河堤上,作诗与子由别,乃正月十有四日也。至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有《次子由韵》古诗二首。过新息县,有《示乡人任师中》一首。任伋,字师中,眉州人,尝倅黄州,卜居新息,先生以诗示之。又有《过淮》诗、《游净居寺》诗。至岐亭,访故人陈忄造季常,为留五日,赋诗一首而去。乃以二月一日至黄州,寓居定惠院,有《初到黄州》诗。按先生《别王文甫子辩》云:“仆以元丰三年二月一日到黄州,家在南都,独与儿子迈来。”是年五月,子由来齐安,先生有诗迎之。又有《晓至巴河迎子由》诗。乃与子由同游武昌西山寒溪寺,有古诗一首。定惠颙师为先生竹下开啸轩,作诗记其事。又作《五禽言》,又有《定惠寺寓居月夜偶出》诗云:“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盖怀在徐州与张师厚、王子立、子敏饮酒杏花下时也。定惠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其贵,先生作诗,有“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幽谷”之句。按近日《黄州东坡图》云:“先生寓居定惠未久,以是春迁临皋亭,乃旧日之回车院也。”又有《迁居临皋亭》诗。先生就临皋亭立南堂,有诗五绝。又有《读战国策》及作《石芝》诗。先生是岁又有《答秦太虚书》。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士堂,冬至后坐四十九日。先生乳母王氏八月卒于临皋亭。按先生《上文潞公书》云:“到黄州无所用心,覃思《易》、《论语》,若有所得。”由是言之,先生到黄定居之后,即作《易传》九卷,《论语》五卷,必始于是岁矣。

●四年辛酉

先生年四十六,在黄州,寓居临皋亭。正月往岐亭,访陈季常。以《岐亭五首》考之,云:“元丰三年正月,岐亭为留五日,明年正月,复往见之。”过古黄州,获一鉴,周尺有二寸。有《鉴铭》云:“元丰四年正月,余自齐安往岐亭,泛舟而还,过古黄州,获一鉴周尺有二寸。”是年先生请故营地之东,名之以东坡。考《东坡八首》序云:“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于郡请故营地,使躬耕其中。”盖先生庚申来黄,至辛酉为二年矣。以《东坡图》考之,辛酉方营东坡,次年始筑雪堂。以《赠孔毅甫》诗观之,“去年东坡拾瓦砾,今年刈草盖雪堂”,则雪堂作于壬戌岁明矣。又有《中秋日饮酒江亭上》,有《赠郑君求字》及《记游松江说》、《闻捷说》。按大全集《杂说》云:“元丰辛酉冬至,仆在黄州,侄安节远来,饮酒乐甚,以识一时盛事。”又有《冬至赠安节》诗云:“平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又有《与安节夜坐赋檠字韵诗》三首,及正月过岐亭作《应梦罗汉记》。

●五年壬戌

先生年四十七,在黄州。寓居临皋亭,就东坡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以《东坡图》考之,自黄州门南至雪堂四百三十步。《雪堂问》云:“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号其正曰雪堂,以大雪中为之,因绘雪于四壁之间,无容隙。”其名盖起于此。先生自书东坡雪堂四字以榜之。试以《东坡图》考雪堂之景,堂之前则有细柳,前有浚井,西有微泉。堂之下则有大冶长老桃花、茶,巢元脩菜,何氏丛橘,种秔稌,莳枣栗,有松期为可斫,种麦以为奇事,作陂塘,植黄桑,皆足以供先生之岁用,而为雪堂之胜景云耳。以长短句《拟斜川》观之,元丰壬戌之春,予躬耕东坡,筑雪堂以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作《江城子》词。是年三月,先生以事至蕲水,观《悼徐德占诗》序云:“元丰五年三月,余以事至蕲水,德占惠然见访。”又有春夜行蕲水,过酒家饮酒,乘月至一桥上,曲肱少休,作《西江月》词。又游蕲水清泉寺,作《浣溪沙》词,又作《寒夜》诗二首云“自我来黄州,已见三寒食。”先生庚申二月来黄,至是三寒食矣。太守徐君猷分新火,先生有诗谢之,有“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之句。七月游赤壁,有《赤壁赋》云:“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十月又游之,有《后赤壁赋》。以《东坡图》考之,《后赤壁赋》云:“十月既望,苏子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则壬戌之冬未迁,而先生以甲子六月过汝,则居雪堂止年余。由是推之,先生自临皋迁雪堂,必在壬戌十月之后明矣。又有《和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云:“去年太岁空在酉。”乃知指去年辛酉而言之也。又按长短句有“饮王文甫家,集古句,作墨竹”《定风波》,及《梦扁舟》、《望栖霞》,作《鼓笛慢》,及记单骧、孙兆事迹,作《怪石供》。及重九作《醉蓬莱》,示黄守徐君猷,有“羁旅三年”之句。先生庚申来黄,至是恰三年矣。

●六年癸亥

先生年四十八,在黄州。为通判孟亨之《跋子由君子泉铭》,又有《题唐林父笔文》。闰八月,有诗与武昌主簿吴亮工。又有《记承天夜游》云:“十月十二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盖竹柏影也。”及作一绝送曹焕往筠州,序云:“明年余过圆通,始得其详。”先生甲子岁自黄之江游庐山,则送曹焕诗必在是年矣。又梦中作《祭春牛文》云:“元丰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天欲明,梦数吏人持纸请祭春牛文,予取笔疾书其上。”

●七年甲子

先生年四十九,在黄州。二月与徐得之、参寥子步自雪堂,至乾明寺,有《师中庵题名》。又有《记定惠寺海棠说》。四月乃有量移汝州之命。按先生长短句《满庭芳》序云:“四月一日,予将自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李仲览来,书以遗之。”词中有“坐见黄州再闰”之句。按《东坡图》云:“郡人潘邠老及弟大观,俱以诗知名,多从先生游。先生去,以雪堂付之,邠老因以居焉。”四月六日,又作《安国寺记》,有《别黄州》诗,有《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诗。黄州送先生者皆至于慈湖,陈季常独至九江,既到江州和李太白浔阳宫诗,其序云:“今予亦四十九,感之次其韵。”因游庐山,有《记游庐山说》云:“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欲见,应接不暇,不欲作诗。已而山中僧俗皆曰:‘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入开先寺,主僧求诗,作《瀑布》一绝。往来十余日,作《漱玉亭》、《三峡桥》诗。与总老同游西林,有《赠总老》及《题西林壁》,皆绝句也。”又有《写宝盖颂与仙长老》,其序云:“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日先君忌日,写《宝盖颂》以赠长老仙公。”盖先生端午已在筠州,计程必作宫师忌日之后,即为高安之行矣。途中又有《题李公择山房》,及《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有古诗一首。按《跋李志中文》云:“元丰七年,某舟行赴汝,乃自富州陆走高安,别家弟子由。”以《冷斋夜话》考之,子由在筠州,云庵居洞山,聪禅师亦蜀人,居寿圣寺。一夕三人同梦迎五祖戒和尚,拊手大笑曰:“世间果有同梦者,异哉!”久之,东坡书至,曰:“已至奉新,旦夕相见。”三人同出二十里建山寺而东坡至,各追绎所梦。坡曰:“某年七八岁时,尝梦某身是僧,往来陕右。”云庵惊曰:“戒,陕右人也。暮年弃五祖来游高安,终于大愚。”逆数盖五十年,而坡时年四十九矣。又以先生古诗考之,有《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诗,及《将至筠州,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端午游真如寺》,及《别子由三首》。在筠州为留十日,又有《初别子由至奉新作》,皆先生筠州之作也。七月过金陵,有与叶致远唱和诗。途中又有《送沈逵赴广南》诗云:“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死。”又云“我方北渡脱重江,君复南行轻万里”。逼岁到泗州,十二月十八日,浴雍熙塔下,作《如梦令》两阕,又作《满庭芳》与刘元达,序云:“余年十七与仲达往来于眉山,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又有《跋李志中文》、《天石砚铭》。又作《水龙吟》及有《谢黄师是除夜送酥酒》诗。先生上表乞于常州居住,其略云:“今虽已至泗州,而赀用罄竭。见一面前去南京听候朝旨。”又考《骡驮驿试笔》云:“正月四日离泗州。”则是除夜在泗州明矣。

●八年乙丑

先生年五十,按大全集《杂说?骡驮驿试笔》云:“今日离泗州,然吾方上书求居常州。”乃正月四日书。及到南京,有放归阳羡之命,遂居常州。五月内,复朝奉郎,知登州。再过密州,有赠太守霍翔诗云:“十年不赴竹马约。”盖先生丁巳岁去密,至是以成数为十年矣。过海州,叹高丽馆壮丽,作一绝。到郡五日,以礼部郎官召。到省半月,除起居舍人。在登州有《海市》诗,又有《别登州举人》诗,有“休嫌五日守”之句,又有《赠杜介》诗,及《题楞伽跋》、《多宝院文》。又有《题登州蓬莱阁》及《跋起居钱公文后》。

●哲宗皇帝元祐元年丙寅

先生年五十一,以七品服入侍延和,改赐银绯,寻除中书舍人。按《志林》云:“元祐元年,余为中书舍人,复迁翰林学士知制诰。”是年有《法云寺钟铭》,又作《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及作《元祐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又有《内中告迁神御于添脩殿奉安祝文》,及《奉告天地、社稷、宗庙、宫观、寺院祈雪祝文》、《五岳四渎祈雪祝文》。及任中书舍人日,举江宁府司理周童充学官。及除内翰,又有《举鲁直自代状》。

●二年丁卯

先生年五十二,为翰林学士,复除侍读。有《书石舍人北使序后》。及有《与乔同寄贺君》诗,其序云:“元祐二年同来京师十数日,予留之,不可。”又有《二月八日朝退起居院,感申公故事作一绝》,又有《书子由日本扇后》,及作《祭王宜甫文》,又作《兴国寺六祖画赞》:“至嘉祐初举进士,馆于兴国浴室院。予去三十一年,而中书舍人彭器资亦馆于是,余往见之。”按先生嘉祐丁酉举进士,至元祐丁卯,恰三十一年矣。是年又作《西京应天院脩神御毕告迁诸神祝文》,及《奉安神宗皇帝神御祝文》,及《景灵宫宣光殿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五岳四渎祈雨祝文》、《天地宗庙社稷祈雨祝文》、《景灵宫天兴殿开淘井眼祭告里域真官祝文》。

●三年戊辰

先生年五十三,任翰林学士,有《和子由元日省宿致斋》,有“白发苍颜五十三”之句。是年省试,先生知贡举,开院日,有《与李方叔诗》,序云:“仆与李チ方叔相知久矣。仆领贡举事,李不得第,愧甚,作诗谢之。”又《和钱穆父雪中见及》,有“行避门生时小饮”之句。又充馆伴北使,按先生《与陈传道书》云:“某顷伴虏使,颇能诵某文。”乃知先生高文大册,传播夷夏,又岂止及于鸡林行贾而已哉!是年作《吕大防、范纯仁左右相制》、《端午帖子词》、《元祐三年六月德音赦文》,及作《西路阙雨祈雨祝文》。按赵德麟《侯鲭录》云:“东坡云:元祐三年二月二十一日,与鲁直、蔡天启会于伯时舍,录鬼仙诗文。”有议论作诗付过,又有《论乐》等说。及与王晋卿论雪堂义墨,及为文骥作《字说》。又十二月二十一日,立延和殿中,论盛度诰词。

●四年己巳

先生年五十四,任翰林学士,有《东太一宫脩殿告十神太一真君祝文》。三月内,累章请郡,除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按子由作先生墓志云:宣仁心善先生辩蔡持正之谤,出郊,遣内侍赐龙茶、银合,用前执政恩例。先生以七月三日到杭州任,谢表云:“江山故国,所至如归。父老遗民,与臣相问。”以先生去杭州十六年,故有是语尔。到任有《谒文宣王庙祝文》云:“昔自太史,通守是邦。今由禁林,出使浙右。”又有《谒诸庙祝文》。先生之帅杭也,替林子中,先生有《和子中诗》,有“江边遗爱啼斑白”之句。是年过吴兴,又作《定风波》为六客词,作《范文正公文集序》,及《跋邢敦夫赋》、《书米元章》。又有己巳重九和苏伯固《点绛唇》。是岁子由使契丹,先生有诗送之。有“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之句。先生出牧余杭,子由代先生为学士。

●五年庚午

先生年五十五,在杭州任。有《论西湖状》及论高丽公案,有《谢元祐五年历日表》,有《与刘景文苏伯固游七宝寺题竹上绝句》。又有庚午重九《点绛唇》。十月二十六日,与晦老、全翁、元之、敦夫《游南屏寺记》,《点茶试墨说》。十二月游小灵隐,听林道人弹琴,及有《乞僧子师号状》,除夜有《和熙宁中题都厅诗》,序云:“熙宁中,某通守此邦,除夜题一诗于壁,今二十年矣。”盖熙宁辛亥至元祐庚午,恰二十年。是年又有《书朱象先画后》及《问渊明》说。

●六年辛未

先生年五十六,在杭州任,被召。按先生作《别天竺观音三绝》,序云:“以三月九日,被旨赴阙。”又按先生作《参寥泉铭》云:“予以寒食去郡。”又上元作会,有献翦綵花者,作《浣溪沙》寄袁公济。先生之去杭也,林子中复来替先生,是以先生《与子中启》有“适相先后”之说。过润州,作《临江仙》别张秉道。既到京师,除翰林承旨,复侍迩英。按子由所作《颍滨遗老传》云:“先生召还,本除吏部尚书,复以臣故,改翰林承旨。臣之私意,元不遑安,乞寝臣新命,与兄同备从官。不报。”六月作《上清储祥宫碑》,其略云:“元祐六年六月丙午,制诏臣某,上清储祥宫成,当书之石。臣待罪北门,记事之成职也。”按赵德麟《侯鲭录》云:“先生元祐中,再召入院作承旨,乃益旧拟作《衣带马表》云:“枯羸之质,匪伊垂之,带有余;敛退之心,非敢后也,马不进。”数月以弟嫌请郡,复以旧职知颍州。按先生《怀旧别子由》诗云:“元祐六年,予自杭州召还,寓居子由东府,数月复出领汝阴,时予年五十六矣。”到任有《谒文宣王及诸庙文》,有《祭欧阳文忠文》,及有《到颍未几公帑已竟斋厨索然戏作数句》。按赵德麟《侯鲭录》云:“元祐六年冬,汝阴久雪,人饥。一日天未明,东坡先生简召议事曰:‘某一夕不寐,念颍人之饥,欲出百余千造炊饼救之。老妻谓某曰:子昨过陈,见傅钦之,言签判在陈,赈济有功,不问其赈济之法?某遂相招。’令畤面议曰:‘已备之矣。今细民之困,不过食与火耳。义仓之积谷数千石,便可支散,以救下民。作院有炭数万秤,酒务有柴数十万秤,依元价卖之,可济中民。’先生曰:‘吾事济矣。’遂草放积欠赈济奏。陈履常有诗,先生次韵,有‘可怜扰扰雪中人’之句,为是故也。由此观之,先生善政,救民之饥,真得循吏之体矣。”又有《聚星堂雪诗》、《祭辩才文》、《跋张乖崖文后》及《志林》载《梦中论左传说》及《论子厚瓶赋》。又有十二月二日《与欧阳叔弼季默夜坐记》、《道人问真说》。是年颍州灾伤,先生奏乞罢黄河夫万人,开本州沟渎。从之。

●七年壬申

先生年五十七,在颍州任。按赵德麟《侯鲭录》云:“元祐七年正月,东坡在汝阴,州堂前梅花大开,月色鲜霁。先生王夫人曰:‘春月色胜如秋月色,秋月令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何如召赵德麟辈来饮此花下?’先生大喜曰:‘吾不知子亦能诗耶,此真诗家语耳。’遂召与二欧饮。”先生用是语作《减字木兰花》,有“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之句。已而改知扬州。先生之在颍也,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几有维扬之命。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先生次韵,又再和之。及作《双石诗》示僚友。按《冷斋夜话》云:“东坡镇维扬,幕下皆奇豪。一日,石塔长老求解院归西湖,坡将僚佐袖中出疏,使晁无咎读之,其词有‘为东坡而少留’之句。”已而以兵部尚书召,有《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诗》,有“一味丰年说淮颍”之句。复兼侍读。是年南郊,先生为卤簿使,寻迁礼部尚书,迁端明、侍读学士。有《读朱晖传》、《题文潜语后》及作《醉翁操》。任兵部尚书日,有《荐赵德麟状》。

●八年癸酉

先生年五十八,任端明、侍读二学士。是年先生继室同安郡君王氏卒于京师。按先生作《西方阿弥陀赞》序云:“苏某之妻王氏,元祐八年八月一日卒于京师。”谨按:先生初娶通义郡君王氏,乃同安之堂姊也。先生《祭王君锡丈人》云:“某始婚姻,公之犹子。允有令德,夭阏莫遂。惟公幼女,嗣执罍篚。”由是推之,通义为同安之堂姊明矣,但未能究先生再娶之岁月耳。又有《八月二十七日建隆章净馆成》一绝,有“坐待宫人画诏回”之句。复以二学士出知定州。《九月十四日东府雨中作示子由》云:“去年秋雨时,我在广陵归。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盖定州之除,必在九月内矣。到定州任,有《祭韩魏公文》,《书定州学士砚盖》,作《中山松醪赋》。是年又作《杜舆子师字说》,及《论子方虫》,有《梦南轩语》。

●绍圣元年甲戌

先生年五十九,知定州。就任落两职,追一官,知英州。有《辞宣圣文》。行至滑州,有《乞舟行赴英州状》云:“带家属数人前去,汴泗之间,乘舟泛江,倍道而行。至南康军,出陆赴任。”未到任间,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过虔州,有《记真君签说》云:“八月二十一日过虔州,与王岩翁同谒祥符宫。”又有《郁孤台游字韵》诗,与霍守李倅更和数首,又有《初入赣作》,又有《题天竺乐天石刻》:“余年幼时,先君自虔州归,言天竺有乐天诗。今四十七年矣。”盖先生年十二,老苏归自江南,至是恰四十七年矣。是年以十月三日到惠州,寓居嘉祐寺,有《初到惠州》诗。当月十二日,与幼子过同游白水佛迹,浴于汤池,有古诗。又按长短句《浣溪沙》序云:“绍圣元年十月十三日,与程乡令侯晋叔、归善簿覃汲游大云寺,野饮松下,设松黄汤,作此阕。余家近酿酒名曰万家春。”时有虔州鹤田处士王原子直,不远千里来访先生,留七十日而去。至十一月,有《戏赠朝云诗》。朝云,先生侍妾也。又录三十九岁润州道上过除夜两绝付过。及有《跋朱表臣藏文忠公帖》。又有《与吴秀才书》。吴乃子野之子,其书云:“过广州买得檀香数斤,定居之后,杜门烧香,深念五十九年之非矣。”是年九月过广州,访道士何德顺。又有《记仙帖》,又作《雪浪石盆铭》,又就嘉祐寺所居立思无邪斋,有赞,乃绍圣元年十月二十日所作也。

●二年乙亥

先生年六十,在惠州。有《惠州上元夜诗》,诗云“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兴。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以岁月考之,去年甲戌上元,先生知定州,今年乙亥寓嘉祐僧舍,故有“云房寄山僧”之句。是年迁居于合江亭。以先生别王子直语观之,绍圣元年十月三日始至惠州,寓于嘉祐寺。明年迁于合江之行馆,得江楼豁彻之观,忘幽谷窈窕之趣。乃知乙亥岁迁居合江楼明矣。仍有《松江亭上赋梅花诗》三首,及有“先生行年六十化”之句。三月四日,同太守詹范器之、柯常林柞、王原、赖仙芝同游白水山。又有《与陈季常书》云:“到惠州将半年矣。”先生以去年十月三日到惠州,三月恰半年矣。又有九月二十七日惠州星华馆思无邪斋《书记外祖程公逸事》,又有《朝斗记》、《读管幼安传》、《书鲁直跋远景图》、《北斋校书图后》,又有《为幼子过书金光明经后》及《付僧惠诚游吴中代书》及《祭妹德化县君文》,有《葬枯骨铭》。时詹守议葬暴骨,先生诗有“江干白骨已衔恩”之句。

●三年丙子

先生年六十一,在惠州。有《和陶渊明移居》诗云:“余去岁三月自水东嘉祐寺迁居合江楼,迨今一年,得归善后隙地数亩,父老云古白鹤观也。意欣然居之。”营白鹤新居,始于是矣,诗中乃有葺思无邪斋之句。先生甲戌寓居嘉祐寺,已有《思无邪斋赞》矣。乙亥迁合江楼,先有《书程公逸事》于星华馆思无邪斋。今丙子欲营新居,又曰葺思无邪斋。虽三年之间,迁居不常,意其思无邪斋之名,亦随寓而安矣。当年惠州脩东西新桥,先生助以犀带,而子由亦以史夫人顷入内所赐金钱数千为助。及桥成日,先生有诗落之,乃有“叹我捐腰犀”及有“探囊赖故侯,宝钱出金闺”之句。又有昙秀道人来访先生,而先生题其诗卷云:“予在广陵,昙秀作诗,予和之。后五年,昙秀来惠州见予。”盖先生以壬申知扬州,至是恰五年矣。时吴远游、陆道士客于先生,岁暮以无酒为叹。先生《和渊明和张常侍》诗云:“我年六十一,颓景薄西山。”是年又有《丙子重九诗》二首及《书东皋子传后》、《祭宝月大师文》。七月,朝云卒,先生有诗悼之,及作墓志。又于惠州栖禅寺大圣塔葬处作亭覆之,名之六如亭。又除夜前两日与吴远游有《记食芋说》。按先生《和渊明时运》诗“丁丑二月十四日,白鹤峰新居成”,计其营新居之栋宇,必在丙子秋冬之交。有《白鹤峰上梁文》。

●四年丁丑

先生年六十二,在惠州。正月六日,有《题刘景文诗后》。按先生《和渊明时运》诗云:“丁丑二月十四日,白鹤峰新居成。”又按先生《与林天和长官书》云:“贱累闰月初可到。”又云“承问贱累,正月末已到赣上矣,闰月上旬到此也。”又按先生丙子年《与毛泽民书》云:“长子授韶州仁化令,中冬当挈家至此。某已买得数亩地在白鹤峰上,古白鹤观基也,已令斫木陶瓦作屋二十间。”以此考之,先生长子自冬挈家至闰二月方到惠州。按《和时运》诗序,“长子迈与予别三年矣,般挈诸孙万里远来,不能无欣然。”先生长子挈家小于丁丑闰二月上旬到惠州明矣。所谓二月十四日新居成,必闰二月也。三月,先生作《三马图》及作《陆道士墓志》。五月,先生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按《志林》云:余在惠州,忽被命责儋耳。太守方子容自携告身来吊余曰:“此固前定,吾妻沈事僧伽甚诚,一夕梦和尚来辞云,当与苏子瞻同行,后七十二日有命,今适七十二日矣,岂非前定乎?”遂寄家于惠州,独与幼子过渡海。按子由作先生《追和渊明诗序》云:“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过海。”又至梧州《寄子由》诗序云:“吾谪雷,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至五月间,果遇子由于藤州,有《藤州城下夜起望月寄邵道士》诗。自藤出陆,六月与子由相别。按先生《和渊明移居》诗序云:“丁丑岁,余谪海南,子由亦谪雷州。五月十一相遇于藤,同行至雷。六月十一日相别渡海。”有《雷州诗》八首,有《行琼州儋耳肩舆坐睡中得句而遇清风急雨故作是诗》,有古诗一首。以七月十三日到儋州,有《儋州谢表》。按先生《夜梦》诗序云:“七月十三日至儋州,十余日矣。”按子由作先生墓志云:“绍圣四年,先生安置昌化,初僦官屋以庇风雨,有司犹谓不可。则买地筑室,昌化士人畚土运甓以助之,为屋三间。”又按先生《与程全父推官书》云:“初至,僦官屋数椽,近复遭迫逐,不免买地结茆。”又按先生《与程儒书》云:“近与儿子结茆数椽居之,劳费不赀矣,赖十数学者助作,躬泥水之役。”又云“新居在军城南,极湫隘。”以意测之,先生居在军城南,邻于天庆观。以先生《天庆观乳泉赋》考之,“吾索居儋耳,卜筑城南,邻于司命之宫。”先生又有《桄榔庵铭》云:“东坡居士谪居儋耳,无地可居,偃息于桄榔林中,摘叶书铭,以记其处。”是岁又过海得子由书律诗一首。

●元符元年戊寅

先生年六十三,在儋州。有《过子上元夜赴郡会守舍作违字韵诗》,及有《读晋书隐逸传》、《岭南气候说》、《录温峤问郭文语》。又于九月四日游天庆观,有《信道法智说》。是年吴子野来访先生,而先生以诗赠之,其序云:“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因往西山,叩罗浮道院,宿于西堂。今岁索居儋耳,子野复来相见,作诗赠之。”又有《记筮卦》云:“戊寅十月五日,以久不得子由书,忧不去心。以《周易》筮之,得《涣》六三。”又有《记薯说》云:“海南以薯为粮,几米之十六。今岁薯菜不熟,以客舶方至,市有米也。”乃戊寅十月二十一日书。又有戊寅十一月一日《记海漆说》。

●二年己卯

先生年六十四,在儋州。有《己卯正月十三日录卢仝杜子美诗遣懑》。是时久旱无雨,阴翳未快,至上元夜,老书生数人相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先生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归录其事,为己卯夜书。又有《二月望日书苍耳说》,又有《儋州诗》二首,有“万户不禁酒,三年夷识翁”之句。先生丁丑来儋,至是将三年矣。是岁闰九月,有琼州进士姜君弼唐佐自琼州来儋耳从先生学。又有《作墨说》及《题程全父诗卷后》,及有《辟谷说》。又有《与姜唐佐简》云:“已取天庆观乳泉泼建茶之精者,念非君莫与共之。”又有《十月十五日与姜君简》。

●三年庚辰

先生年六十五岁,在儋州。人日闻黄河复,作诗二首。至上元,又《和戊寅违字韵》诗,题后云:“戊寅上元余在儋耳。过子夜出守舍,作违字韵诗。今庚辰上元,已再期矣。家在惠州白鹤峰下,过子并妇从余来此。”又有《五谷耗地说》、《记唐村老人言》及《养黄中说》。姜君弼去年闰九月自琼州来从先生学,三月,还琼州,有《跋姜君弼课策》及有书柳子厚饮酒、读书二说,以赠姜君之行。按子由《栾城集》,有《赠姜君诗》序云:“子瞻尝赠姜君弼两句诗云: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为破天荒。它日登科,当为子足之。”必是行以遗之也。五月,大赦,量移廉州安置。且先生之在儋也,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作《书传》以推明上古之绝学。又且谦冲下士,情及疏贱,日与诸黎游,无间也。尝与军使张中同访黎子云,欲醵钱作屋,名之曰载酒堂矣。又尝上巳日,寻诸生皆出,独与老符秀才饮矣。又尝用过韵与诸生冬至饮酒,有“愁颜解符老,寿耳斗吴公”之句矣。注云:“符、吴皆坐客。”必老符秀才与吴子野也。又尝以诗纪“春梦婆”矣。按赵德麟《侯鲭录》云:“东坡老人在昌化,尝负大瓢行歌田亩间,所歌者盖哨遍也。馌妇年七十,云:‘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坡然之,里人呼此媪为春梦婆。坡一日被酒独行,遍至子云诸黎之舍,作诗云:‘符老风流可奈何,朱颜减尽鬓丝多。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是日复见老符秀才,言此春梦婆之实也。”凡此数事,皆先生海外之逸事也。虽三年居儋耳,未知在甚年中,今附于庚辰之岁,庶以备观阅云耳。又有儋州《与姜君弼书》:“某已得合浦文字。”又有《与少游书》。自儋之琼,作《峻灵王庙碑》云:“元符三年,有诏徙廉州。向西而辞。”六月过琼州,作《惠通泉记》。遂渡海,有《过海》诗。又有《乌喙诗》,序云:“余来儋耳,得犬曰呜喙。予迁合浦,过澄迈,泅而济,戏作是诗。”渡海到廉州,谢表有“许承恩而内徙”之句。在廉州有《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枝》诗,又有《题少游学书》,乃云“庚辰八月二十四日书于合浦清乐轩”。及《记苏佛儿语》、《别廉守张左藏》诗。此皆在廉州所作之诗也。又有《瓶笙诗》,序云:“庚辰八月二十八日,刘几仲饯别东坡,中觞闻笙箫声。”又有《与郑靖老书》云:“到廉,廉守云公已行矣。《志林》未成,草得《书传》十三卷。某留此过中秋,或至月末乃行,作木伐下水,历容、藤至梧。与迈约,般家至梧相会。迨亦至惠矣。”是岁又有移永州之命。按先生《谢提举成都府玉局观表》云:“先自昌化贬所移廉州。又自廉州移舒州节度副使,永州居住。行至英州,复朝奉郎,提举成都府玉局观,任便居住。”经由广州,有《将至广州用过子韵寄迨迈二子》诗。时朱行中舍人知广州,先生有简与朱行中云:“欲服帽请见,先令咨禀。”广州少留而行。考先生《题广庆寺》云:“东坡居士渡海北还,吴子野、何崇道、颖堂通三长老、黄明达、李公弼、林子中自番禺追饯,至清远峡,同游广庆寺。”乃元符三年十一月十五日。自此舟行清远,见顾秀才,谈惠州之美,遂作诗。过英州,拜玉局之除,有《何公桥》诗。过韶州,有《次韵狄守李倅》诗,自作《九成台铭》。是年过岭,作诗二首寄子由,有“七年来往我何堪”之语。盖先生甲戌责惠州,已而过海,至是为七年矣。次年正月五日过南安军,计先生渡岭必已岁除。

●徽宗皇帝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先生年六十六,度岭北归。作《南华长老题名记》。按题中载《石钟山记》云:“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五日自南陵还,过南安军,旧法掾吴君示旧所作石钟山铭,为题其末。”乃知先生首正过南安必矣。又有《过岭至南安作》一首。正月到虔州,有《与钱济明书》云:“某已到虔州,二月十间方离此。”又《和旧所作郁孤台诗》。有虔州士人孙志举从先生游,先生有《和迟韵赠志举先辈》云:“我从海外归,喜及崆峒春。”又有《和志举见赠》云:“洒扫古玉局,香火通帝。”又《用前韵谢崔次之见过》云:“自我迁岭外,七见槐火春。”及发虔州过吉州永和镇清都观,有谢道士自言丙子生,求诗,为赋一首,及为作赞,并写清都台三字。中途又为南安军作学记,写海外所作《天庆观乳泉赋》。四月,舟行至豫章彭蠡之间,遇成国程夫人忌日,乃写《圆通偈》云:“行当施庐山有道者。”又有《与胡仁脩书》云:“旦夕到仪真,暂令迈一至常。”五月,行至真州,瘴毒大作,病暴下,中止于常州。按先生《寄朱行中》诗,有“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之句。先生注云:“前一日梦中作此诗寄行中,觉而记之,自不晓。”按近日曾端伯《百家诗选》,至朱行中事迹云:“东坡梦中寄朱行中一篇,南迁绝笔也。”嗟乎,先生之文,如万斛泉源,而乃止于梦中寄行中之作,此正绝笔获麟之义,惜哉。六月,上表请老,以本官致仕。七月丁亥,卒于常州。实七月二十八日也。子由作先生墓志云:“先生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与吊于家。讣闻于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惠林佛舍。”呜呼,先生文章为百世之师,而忠义尤为天下大闲,加之好贤乐善,常若不及,是宜讣闻之日,士民惜哲人之萎,朝野嗟一鉴之逝,皆出于自然之诚,不可以强而致也。以次年闰月六日,葬于汝州郏城县钓台乡上瑞里。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志第二十五·兵·脱脱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七·李心传
  名山藏卷之七十六·何乔远
  卷十四史十·何良俊
  明世宗钦天帝实录卷四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四十八·佚名
  序·恽毓鼎
  金佗稡编卷八·岳珂
  甲申传信录卷九·钱士馨
  鲁悉达传·姚思廉
  王筠传·李延寿
  尧雄传·李延寿
  贞简曹太后传·薛居正
  卷一百九十二·佚名
  卷37·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下·姚合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载进士,以寒食诗受知德宗,官至中书舍人。】少年行千点斓斒喷玉骢,青丝结尾绣纒鬃。鸣鞭晓出铜台路,叶叶春衣杨柳风。【本集喷玉作玉勒,晓作晩,铜作章。】羽林骑骢马牵来御柳中,鸣鞭欲向渭桥东

  • 第二十七回 定国公衙内吓奸 张太监井边认马·蒲松龄

    话说那在朝文武见万岁久不登殿,个个疑惑;又听小人的乱传,皇帝出京私行。文武们与定国公议论,常常上本。国母着忙,叫那太监张永:"你这两日问的江彬口词何如?"张永叩头说道:"那贼全无口词。"国母大怒说:"领我密旨,同文华殿毛纪,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附录·黄佐

    革除遗事节本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黄佐撰佐有泰泉乡礼已着录是书有列传无本纪明史艺文志载黄佐革除遗事六卷当卽此书然佐书实有本纪其所自撰序可考又郁衮革朝遗忠录别载佐序称旧本繁文今皆芟之定为七卷是知十

  • 《爱眉小札》序(二)·陆小曼

    今天是志摩四十岁的纪念日子,虽然甚么朋友亲戚都不见一个,但是我们两个人合写的日记却已送了最后的校样来了。为了纪念这部日记的出版,我想趁今天写一篇序文;因为把我们两个人呕血写成的日记在这个日子出版,也许是比一切世

  • 陈思谦传·宋濂

    陈思谦字景让,家世见其祖父陈..传。思谦少年时期丧父,他机警聪明好学,对事物的名称、数量、法制的始末都有详尽的研究,对邵子《皇极经世书》研究尤深。文宗天历初年问政,朝廷征集贤能,丞相高昌王亦都护推举思谦,当时他已四十

  • 卷之九十七  馬端肅公三記中 撫安東夷記(明)馬文昇 撰·邓士龙

    (馬端肅公三記,三卷,明馬文升撰。馬文升,字負圖,鈞州(今河南禹縣)人。景泰二年進士,累官至吏部尚書。明史卷一八二有傳。) 洪惟我太祖高皇帝膺天眷命,奄有萬方,以西北密邇胡戎,乃設陝西行都司於甘州,山西行都司於大同,萬全都司於

  • 卷之六十  謇齋瑣綴錄八(明)尹直 撰·邓士龙

    (謇齋瑣綴錄,八卷,明尹直撰。尹直,字正言,江西泰和人。景泰五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兵部尚書。明史卷一六八有傳。) 謇齋瑣綴錄八 今上初嗣位,縣丞徐頊上疏,請理皇妣薨逝之由, (「請理皇妣薨逝之由」,「請」原作「諸」,據明朱當■

  • 张积中传·胡朴安

    张积中,奇男子也,以讲学聚徒至数千人,肉食者诬以叛逆以死,今四十余年,无人敢道其姓名。夫磊落奇伟之士,处专制政体之下,非特当时不能独行己志,即身后之名,亦几与真叛逆者等,不肯挂诸齿颊,可不哀哉!余乃本诸旧闻,复博采私家记载,而为

  • 卷83·陈邦瞻

    ○北伐更盟宁宗嘉泰四年春正月,韩侂胄定议伐金。时金为北鄙鞑靼等部所扰,无岁不兴师讨伐,兵连祸结,士卒涂炭,府库空匮,国势日弱,群盗蜂起,民不堪命。有劝韩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侂胄然之,恢复之议遂起。聚财募卒,出封桩库黄金

  • 卷二百五十三·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五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凶礼八防礼仪礼防服疏衰裳齐牡麻绖冠布缨削杖布带疏屦三年者【注疏犹粗也 疏斩衰先言斩齐衰后言齐者一以见哀之浅深一以见造衣之先后布带者亦象革带以七升布为之即

  • 成实论 第二卷·佚名

    成实论 第二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立论品第十三今欲论佛法饶益于世间。佛以大悲心为广利益一切世间故说是法无所齐限。如或有人但为婆罗门故说解脱经。佛所说经皆为度脱四品众生乃至畜生亦不限碍。问

  • 卷第三·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三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一世(临济七世) 南源慈明楚圆禅师法嗣 隆兴府黄龙普觉慧南禅师 信之玉山人。族章氏。童龆深沈。年十一去家。师事定水智銮。尝侍銮行次。见祠庙。辄

  • 卷第三·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卷第三嗣法门人原澄等编住鄂州黄龙禅寺语录康熙七年五月重开黄龙寺七月初六日进寺。三门基曰尽大地是个解脱门汝诸人因甚把手牵不入以拄杖画一画曰脚下从今红

  • 卷之十一·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一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全编赞三教圣人图中华去西域十万奇里瞿昙先孔老四百余年迹有向背道无间然总刹土以同居孰彼孰此融三际于当念谁后谁先机前觑破三老鼻孔一串稍涉

  • 龙云集·刘弇

    诗文别集。北宋刘弇(1048—1102)撰。三十二卷,附录一卷。弇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中博学弘词科,知峨嵋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哲宗以为其才似司马相如。徽宗时,改著作郎。其集

  • 本草经解要·姚球

    本草著作。4卷。原托名于清叶桂(天士),实为清姚球(颐真)所撰。刊于雍正二年(1724年)。此书分草、木、竹、果、金石、谷菜、禽兽、虫鱼、人等9部。所释《神农本草经》主要药物116味,兼以选收后世药物。共计174味。每药先

  • 灵宝六丁秘法·佚名

    述祭醮及存思六丁、服六丁符印以占卜、隐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