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代而上天地之英着为礼乐三代而下礼乐之英散为文章礼乐文章无处不有无时无之是故礼之用莫妙于乐文章之用莫妙于诗英即妙也发舒而可见谓之英鼓舞而莫测谓之妙于是诗与乐之妙可以动天地感神明广声教移风俗也皇元混一以 
- 一
红豆似的相思啊!
一粒粒的
坠进生命底磁坛里了……
听他跳激底音声,
这般凄楚!
这般清切!
二
相思着了火,
有泪雨洒着,
还烧得好一点;
最难禁的,
是突如其来,
赶不及哭的干相思。
三
意识在时间底路上旅行:
每逢插起一杆红旗 
-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一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	酬王维春夜行亭赠别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絶巘	梦寻西山准上人	 
- (臣)等谨案梦观集五卷元释大圭撰大圭字恒白姓廖氏晋江人至正间居泉州之紫云寺其集本二十四卷首为梦法一卷梦偈一卷梦事一卷次为诗六卷次为文十五卷所谓梦法梦偈梦事者皆宗门语录不当列之集中其杂文亦多青词疏引不出释氏 
-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前汉纪第五下文帝 景帝 武帝 昭帝 宣帝 元帝 成帝 哀帝 平帝孝文皇帝名恒之字常高祖第四子也母曰薄姬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即王位十七年高后崩诸 
- 八○三 两广总督巴延三等奏遵旨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八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臣觉罗巴延三、广东巡抚臣李湖跪奏,为奏明事。窃照办理违碍书籍一案,节奉谕旨饬查。广东省前后查出应禁书本,节经奏缴,其有连板片起出 
-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平原君相赵【公孙龙魏牟竝附】史记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賔客賔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 
-              窃职道前在署藩司任内,竭蹶筹拨台饷至数十万两;支绌之状,悉皆亲尝。此次深知司库拮据,蒙饬于浙饷内匀取分拨,于积欠既多之中、作舍己从人之请,造福海疆,力挽大局。职道赶紧于重九日先抵台洋,单师迅速筹剿山海,分 
-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七十二明 俞汝楫 编科试备考解额定科举额宣德元年行在礼部奏定科举取士之额先是仁宗皇帝以为近年科举太滥命礼部翰林院定议额数至是奏议凡乡试取士南京国子 
- 春秋通论卷前春秋论旨自古说春秋者,莫害于「例」之一字,予已着端于前序,兹更详之。例字始见于杜元凯释例,以左氏之例而释之也。其言曰:「传之义例,总归诸凡,皆显其异同,从而释之。」是例者,实创于左而发明于杜也。嗟乎!自有「例 
- 此书我去年在日本曾以日文起草,原名《革命要诗与学问》,今重新写过,改名《华学、科学与哲学》。我行文向来云汉文明,或中国文明,及见张晓峰先生提出“华学”二字,很佩服。文明果是应当学文化的。我觉得“华 
-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四十不共法中善知不定品第二十三   善知不定法者.諸法未生未出未成未定未分别.是中如來智慧得知。如佛分别業   經中說.佛告阿難有人身行善業口行善業意行善業是 
- ──十二年冬──第一章 缘起  第二章 阳明道学之来历  第一节 阳明道学之历程  第二节 阳明学与宋明儒学  第三节 阳明道学与佛之禅教律  第三章 阳明道学之宗纲  第一节 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 
- 毗陵沙门 湛然 述问释一经文前几门。答开为六门一叙经缘起之意二明宗旨三明经品得名四明品废立五彰品次第六释经本文今意谓之不然除释本文余之五门初文略明缘起可尔余三明品在无非经骨格第二宗旨未晓如何容子陈疑方 
- 黄箓九巵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时。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消灾度亡。行道者按九宫八卦方位,依次向九方燃点九巵神灯,供奉三清道主、四帝天真、十方救苦天尊、九州神君、九幽地狱 
- 大和中处士萧旷自洛东游至孝义馆夜憩于双美亭时月朗风清旷善琴遂取琴弹之夜半调甚苦俄闻洛水之上有长叹者渐相逼乃一美人旷因舍琴而揖之曰彼何人斯女曰洛浦神女也昔陈思王有赋子不忆也邪旷曰然旷又问曰或闻洛神即甄皇 
- 十五卷。明薛虞畿撰。书前自序称尝阅往牒,见春秋君臣往迹,不下千事,散见百家,皆三氏所未录。间或微掇其端,而未究其绪,存其半而不采其全。所以作者略仿《左传》之例,分十二公以统其世,稽三传人名以系其事。书目后跋文由虞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