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积中传

张积中,奇男子也,以讲学聚徒至数千人,肉食者诬以叛逆以死,今四十余年,无人敢道其姓名。夫磊落奇伟之士,处专制政体之下,非特当时不能独行己志,即身后之名,亦几与真叛逆者等,不肯挂诸齿颊,可不哀哉!余乃本诸旧闻,复博采私家记载,而为之传,当亦士君子所乐闻也。按张积中,字子中,扬州人。慨慷多大略,读书有文名,好佛法,尝以行善劝人,从之游者甚众。先是有周星垣者,客扬州,讲性命之学。其四书五经,别有注解,非汉非宋,大约以致用为本。积中闻其学,甚喜,执贽称弟子,旋即尽得其精蕴。是时,吏治日坏,盗贼所在蜂起,积中愤帖括之学,必不足有为于世,遂力发挥其学而光大之;一时士人,高积中行,又惊其才,从学者日多。会太平天国起东南,天下云扰,积中遂遁居山东之黄崖山。黄崖毗连泰山,支峰直达孝里铺,跨常清肥城之郊,山势险固,人迹罕到。积中叠石为塞,置守御具,以备盗贼;从之居者,渐至八千余家,积中阴以兵法部署之,而众皆乐从。顾积中虽居黄崖,然日以讲学为事,其学说之精者,言儒者通性命之理,将以致用也。临大事不能有济,此迂儒弗知性命者也。又言易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何以聚人曰财。此群圣发微之秘旨,非世儒所能晓也。齐鲁多慷慨激昂之士,闻积中讲学,皆负笈担簦,自远而至。积中乃立课程,设讲坛,著书立说,欲以其学起士人委靡之习而振之。顾当时学术败坏,士子读书者,以八股为文章,以讲章为圣经,骤闻积中异说,喜而从之者固多,怪而骇之者亦不少,议论纷纷,疑积中为邪教。有司欲立功,目黄崖为逋逃薮。会青州府首县汉军某,获异言、异服者数人,讯之,供言奉张七先生令买马。而宜都知县某,复获数人,供亦如之。乃各飞禀至省,时阎敬铭为山东巡抚,得禀大惊。适山东候补道某,其子在省娶妇,其妇翁亦道员也。成婚甫三日,某子欲远出,妇怪问何事,某言赴黄崖听张七先生讲书。妇恚曰:“新婚未几,乃即远离,何无人理耶?”某曰:“张先生约束严,不可不往。”妇诉诸父母,因共疑婿为邪教中人,父尚犹豫未决,母曰:“已误将女适匪人,今不速发,将灭门矣。”乃张皇其词,以禀巡抚。于是积中叛逆之证据益确,阎遽欲兴兵剿之。是时,丁葆桢为山东按察,白阎曰:“张之子实在省为候补知县,观其为人循谨,其父亦必非谋叛者也。请令其子速赴砦,招其父至省,毋遽发兵!”阎良久始许之,允予限五日。丁即传张实,告以将灭门状,实伏地叩头大哭。丁曰:“无惧!可速于五日内招尔父来,则可无事。”实即飞驰至砦,劝积中往省。积中曰:“吾讲学有何罪?若辈乃欲媒孽我耶?贪黩官吏,欲借此以兴大狱,为立功地。我若往,彼辈锻炼周内,何求不得。即幸而事得解,乃公肯以磊磊落落之身,低首下心以乞活耶?汝辈惧,可自往也。”实跪请之不已,积中怒曰:“积中此生,决不履公庭。必欲积中出者,积中出而就死耳。积中亦丈夫也,伏剑而死则可;桎梏而死则不可。积中以身殉学矣,何出为?”声色俱厉!是时,抚藩在省,待张实七日不至,阎询丁,丁不能复为地。外间谣言益厉,遂命总兵湖北人王某,记名提督湖南人王某,道员湖南人王某,率大兵往剿,破砦而入,积中举家自焚死,官兵大肆淫掠,死者万余,此清同治五年十月六日事也。砦既破,而未得谋反实据,阎乃责三王曰:“汝辈皆言谋反是实,今奈何无据,若三日不得,则杀汝辈。”三王急,最后搜得戏衣一箱,命营中七缝工补治之,即以此为据,复杀缝工以灭口,由是诸在事者,皆如剿匪例以论功云。

朴庵曰:中国之学,自汉以还,非琐碎即空虚,无当实用;积中聚徒数千人,讲学以致用为本,而数千人皆奉约束如命,不可谓非豪杰之士也。积中既诬以叛逆死,其书尽遭焚毁,惜哉!尝闻父老言:其同学之人,爱力极坚,信道甚笃。今日人心涣散,道力薄弱,世亦有豪杰之士,继积中而起者夫!

张积中传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九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卷六 外篇一·章学诚
  卷三·舒赫德
  卷二百五·杨士奇
  ◎截靴科员·吴虞公
  殿阁词林记原序·廖道南
  通志卷六十八·郑樵
  一三四○ 浙江巡抚琅玕奏呈查缴禁书清单·佚名
  通鉴答问卷三·王应麟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司马迁
  卷七十三 韦贤传 第四十三·班固
  范晔传·沈约
  颜师伯传·李延寿
  康茂才传·张廷玉
  野史无文卷八·郑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原序·方夔

    富山遗藁淳安方先生一夔公所着诗也先生生宋元间天资颖悟志学恳笃尝从游潜斋何先生究心义理之学仕既勿显因退而筑室富山之麓授徒讲学学者称之曰富山先生今所遗诗多五七言古体纡徐浑厚弗事雕琢要其学有源委然亦足以观先

  • 卷五百十五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起哲宗元符二年九月盡其月   九月庚子朔,夏國遣使謝罪,見于崇政殿。其表辭曰:「伏念臣國起禍之基,由祖母之世。蓋大臣專僭竊之事,故中朝興弔伐之師。因曠日以尋戈,致彌年而造隙。尋當冲幼,繼襲弓裘,未任國政之繁難,又恐

  • 卷第二百八十五·胡三省

    后晋纪六〔起旃蒙大荒落(乙已)八月,尽柔兆敦牂(丙午),凡一年有奇。〕齐王下开运二年〔(乙已、九四五)〕1八月,甲子朔,月有食之。2丙寅,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和凝罢守本官;加枢密使、户部尚书冯玉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事无大小

  • ●卷二·叶梦珠

    ◎学校一吾生之初,学校最盛。即如上海一学,除乡贤奉祠生及告老衣巾生而外,见列岁科红案者,廪、增、附生,共约六百五十余名,以一府五学计之,大概三千有余,比昔三年两试,科入新生每县六十余名,岁入稍增至七十,其间稍有盈缩,学臣得以

  •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十四·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五月。甲子。谕内阁、前奉先朝谕旨。农林要政。着各省督抚饬属详查所管地方官民各荒。并气候土宜。限一年内绘图造册报部。并晶■宜次饬令各省兴办工艺实业。原以农工均为富民要图。办理刻不容缓。

  • 謇斋琐缀录六·尹直

    太宗文皇帝初驻金川门,蹇、夏二公首出迎戴,而解、胡、二杨诸公则以召命至,然皆不自靖,而窃自比于魏征。夫唐实由太宗化家为国,而宫僚魏征等皆出唐高祖之擢,(「而宫僚魏征等皆出唐高祖之擢」,「擢」原作「推」,据明代史籍汇刊明

  • ◎知事拿妖怪·李定夷

    吴县知事孙少川,近因劝勘烟苗,舟行至蠡墅镇。见有身穿灰色布奇装异服之人,年约三旬,招摇过市,口中言语不伦。经孙知事饬乡警拘带警局,询问时,视其所服之衣,似军装,又似西装,遍用红绒绣成蝇头小字。外围金线,其数何止千万,目力不易

  • 皇王大纪卷四十三·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襄王十八年冬十一月己未鲁侯莒兹丕公卫甯庄子速盟于向防洮之盟也齐师侵鲁西鄙讨与衞盟也公追齐师至酅弗及齐侯伐鲁北鄙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问于展禽对曰获闻之处大教小处小事大所以御乱也不闻以辞文

  • 十国春秋卷八十九·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越十三僧文喜僧无作僧昭 僧幼璋僧自新僧全付僧道怤僧灵照僧德韶僧行脩僧羲寂僧延夀僧赞宁僧仪晏僧弥洪僧清耸僧契盈僧道潜僧希辨僧志逢僧愿齐释岩 僧德伦僧彚征僧文喜嘉兴义和镇人也本姓朱氏七嵗为僧

  • 王存传·脱脱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从小善于读书,十二岁时,辞别亲人在江西拜师,五年才归。当时读书人正崇尚雕饰文辞,王存惟独写古文几十篇,乡老先生见到这些古文,自认为不及。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第,调任嘉兴主簿,提升为上虞县令。豪门

  • 卷八·佚名

    ——福建省外海战船做法(八)第八则赶缯船,七只。内水师提标右营「万」字七号船一只:身长六丈八尺,头起■〈乔亢〉四尺八寸、尾起■〈乔亢〉三尺二寸。船头长二丈五尺,面匀宽一丈二尺九寸、底匀宽一丈八寸。船中长二丈一尺五

  • 天学初征·智旭

    金阊逸史钟始声振之甫著新安梦士程智用用九甫评钟子读易于震泽之滨。有客扣庐而问曰。吾闻子年十二三时。便以千古学脉为己任。辟释老。闲圣道。今三十余载矣。足不窥户外。不与名公大人交。亦不思致身以事君。将安补

  • 卷第四十一·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佛子!此菩萨摩诃萨过于东方无数世界,复过尔所世界微尘数世界,于彼诸世界中入此三昧,或刹那入,或须臾入,或相续入,或日初分时入,或日中分时入,或日后分时入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一·湛然

    三明伏断中二。先正明圆位伏断。次复次下兼明诸位。初文又二。初正明位。次判通别。初文中二。初凡次圣。初凡位中二。先外次内。初外中五先立。次诸教下斥权。三大经下引证。四例如下引例。五今此下辨有无。亦兼斥权

  • 卷四·正觉

    嘉兴大藏经 明州天童景德禅寺宏智觉禅师语录明州天童景德禅寺宏智觉禅师语录卷四武林苕溪凤山后学净启重编机缘僧问一丝不着时如何师曰合同船子并头行曰其中事作么生师曰快刀快斧斫不入问布袋头开时如何师曰一任填沟

  • 笔势论·王羲之

    中国古代书学论文。又名《笔势论十二章》。晋王羲之撰。十二章。亦有人怀疑此文非王羲之所作。收入唐代韦续的《墨薮》。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未标作者,且说“不知何代所辑”。孙过庭《书谱》曰:“代传羲之《与子

  • 蜀鉴·郭居仁

    十卷。不著撰人。书前方孝孺序称,宋端平中,邵武李文子尝仕于蜀,搜采史传,起秦取南郑,至宋平孟昶,上下二千年事之系乎蜀者,为书十卷云云,世遂题为李文子撰。又,宋端仪《考亭渊源录》有李文子,字公瑾,光泽(今属福建省)人,李方子之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