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眉小札》序(二)
今天是志摩四十岁的纪念日子,虽然甚么朋友亲戚都不见一个,但是我们两个人合写的日记却已送了最后的校样来了。为了纪念这部日记的出版,我想趁今天写一篇序文;因为把我们两个人呕血写成的日记在这个日子出版,也许是比一切世俗的仪式要有价值有意义得多。
提起这二部日记,就不由得想起当时摩对我说的几句话,他叫我“不要轻看了这两本小小的书,其中哪一字哪一句不是从我们热血里流出来的?将来我们年纪老了,可以把它放在一起发表,你不要怕羞,这种爱的吐露是人生不易轻得的!”为了尊重他生前的意见,终于在他去世后五年的今天,大胆的将它印在白纸上了,要不是他生前说过这种话,为了要消灭我自己的痛苦,我也许会永远不让它出版的。其实关于这本日记也有些天意在里边。说也奇怪,这两本日记本来是随时随刻他都带在身边的,每次出门,都是先把它们放在小提包里带了走,惟有这一次他匆促间把它忘掉了。看起来不该消灭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消灭的,冥冥中也自有人在支配着。
关于我和他认识的经过,我觉得有在这里简单述说的必要,因为一则可以帮助读者在这二部日记和十数封通信之中,获得一些故事上的连续性;二则也可以解除外界对我们俩结合之前和结合之后的种种误会。
在我们初次见面的时候(说来也十年多了),我是早已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别人结婚了,虽然当时也痴长了十几岁的年龄,可是性灵的迷糊竟和稚童一般。婚后一年多才稍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与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当时因为家庭间不能得着安慰,我就改变了常态,埋没了自己的意志,葬身在热闹生活中去忘记我内心的痛苦。又因为我娇慢的天性不允许我吐露真情,于是直着脖子在人面前唱戏似的唱着,绝对不肯让一个人知道我是一个失意者,是一个不快乐的人。这样的生活一直到无意间认识了志摩,叫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更用真挚的感情劝我不要再在骗人欺己中偷活,不要自己毁灭前程,他那种倾心相向的真情,才使我的生活转换了方向,而同时也就跌入了恋爱了。于是烦恼与痛苦,也跟着一起来。
为了家庭和社会都不谅解我和志摩的爱,经过几度的商酌,便决定让摩离开我到欧洲去作一个短时间的旅行;希望在这分离的期间,能从此忘却我——把这一段因缘暂时的告一个段落。这一种办法,当然是不得已的,所以我们虽然大家分别时讲好不通音信,终于我们都没有实行(他到欧洲去后寄来的信,一部分收在这部书里),他临去时又要求我写一本当信写的日记,让他回国后看看我生活和思想的经过情形,我送了他上车后回到家里,我就遵命的开始写作了。这几个月里的离情是痛在心头,恨在脑底的。究竟血肉之体敌不过日夜的摧残,所以不久我就病倒了。在我的日记的最后几天里,我是自认失败了,预备跟着命运去飘流,随着别人去支配;可是一到他回来,他伟大的人格又把我逃避的计划全部打破。
于是我们发见“幸福还不是不可能的”。可是那时的环境,还不容许我们随便的谈话,所以摩就开始写他的“爱眉小札”,每天写好了就当信般的拿给我看,但是没有几天,为了母亲的关系,我又不得不到南方来了。在上海的几天我也碰到过摩几次,可惜连一次畅谈的机会都没有。这时期摩的苦闷是在意料之中的,读者看到爱眉小札的末几页,也要和他同感罢?
我在上海住了不久,我的计划居然在一个很好的机会中完全实现,我离了婚就到北京来寻摩,但是一时竟找不到他。直到有一天在晨报副刊上看到他发表的《迎上前去》的文章,我才知道他做事的地方。而这篇文章中的忧郁悲愤,更使我看了迫不及待的去找他,要告诉他我恢复自由的好消息。那时他才明白了我,我也明白了他,我们不禁相视而笑了。
以后日子中我们的快乐就别提了,我们从此走入了天国,踏进了乐园。一年后在北京结婚,一同回到家乡,度了几个月神仙般的生活。过了不久因为兵灾搬到上海来,在上海受了几月的煎熬我就染上一身病,后来的几年中就无日不同药炉做伴,连摩也得不着半点的安慰,至今想来我是最对他不起的。好容易经过各种的医治,我才有了复原的希望,正预备全家再搬回北平重新造起一座乐园时,他就不幸出了意外的遭劫,乘着清风飞到云雾里去了。这一下完了他——也完了我。
写到这儿,我不觉要向上天质问为甚么我这一生是应该受这样的处罚的?是我犯了罪么?何以老天只薄我一个人呢?我们既然在那样困苦中争斗了出来,又为甚么半途里转入了这样悲惨的结果呢?生离死别,幸喜我都尝着了。在日记中我尝过了生离的况味,那时我就疑惑死别不知更苦不?好!现在算是完备了。甜,酸,苦,辣,我都尝全了,也可算不枉这一世了。到如今我还有甚么可留恋的呢?不死还等甚么?这话是现在常在我心头转的。不过有时我偏不信,我不信一死就能解除一切,我倒要等着再看老天还有甚么更惨的事来加罚在我的身上!
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现在还说甚么?还想甚么?要是事情转了方面,我变他,他变了我,那时也许读者能多读得些好的文章,多看到几首美丽的诗,我相信他的笔一定能写得比他心里所受的更沉痛些。只可惜现在偏留下了我,虽然手里一样拿着一支笔,它却再也写不出我回肠里是怎样的惨痛,心坎里是怎样的碎裂。空拿着它落泪,也急不出半分的话来。只觉得心里隐隐的生痛,手里阵阵的发颤。反正我现在所受的,只有我自己知道就是了。
最后几句话我要说的,就是要请读者原谅我那一本不成器的日记,实在是难以同摩放在一起出版的(因为我写的时候是绝对不预备出版的)。可是因为遵守他的遗志起见,也不能再顾到我的出丑了。好在人人知道我是不会写文章的,所留下的那几个字,也无非是我一时的感想而已,想着甚么就写甚么,大半都是事实,就这一点也许还可以换得一点原谅,不然我简直要羞死了。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三 职官二·刘昫 卷四百一十一·列传第一百七十·脱脱 卷三百三·列传第六十二·脱脱 國語卷第十六·韦昭 卷一·胡思敬 卷一百五十六·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七百七十四·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卷八·傅恒 冯道传·薛居正 卷三百三十三·杨士奇 谭襄敏奏议巻二·谭纶 徐庆云·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