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鲁悉达传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人。其祖父鲁斐,为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爵为陽塘侯。父亲鲁益之,为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陽二郡太守。

鲁悉达幼以行孝出名,初任梁南平嗣王中兵参军。侯景之乱时,鲁悉达纠集乡里人,保守新蔡,耕种田地蓄积谷物。当时兵荒马乱而闹饥荒,京都和上川饿死者十有八九,残存者皆携老带幼投靠他。鲁悉达分给他们粮物,救活了很多人,又在新蔡建房舍让他们安居。招抚晋熙等五郡,尽有其地,派其弟鲁广达率兵随王僧辩征讨侯景。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授任他为持节、仁威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

敬帝即位,王琳盘踞上游,留异、余孝顷、周迪等人各处齐起,高祖派鲁悉达安抚五郡,甚得民心,士卒皆乐意为他效劳。王琳授任鲁悉达为镇北将军,高祖也派赵知礼授他为征西将军、江州刺史,各送鼓吹一部。鲁悉达都接受,拖延观望,皆不就任。安西将军沈泰秘密地率军偷袭他,未能攻克。北齐派行台慕容绍宗率众三万攻打郁口诸镇,兵力强盛,鲁悉达与之交战,大败北齐军,慕容绍宗仅仅逃得性命。

王琳企图东下,因鲁悉达控制中游,担心为己之祸患,多次遣使诱降,鲁悉达始终不从。王琳不能东下,便与北齐勾结,互相呼应,北齐派清河王高岳援助他。两军相持一年多,恰逢鲁悉达副将梅天养等人畏惧治罪,便引北齐军进城。鲁悉达率领部下数千人,渡江投奔高祖。高祖召见他,十分高兴地说:“来得怎么这么迟?”鲁悉达回答说:“臣镇守河流上游,乐意为您之屏障,陛下授官于臣,恩情深厚,沈泰偷袭臣,威力凶猛,而臣之所以归附陛下,实在是因为陛下豁达大度,与汉高祖是同流人物。”高祖赞叹道:“卿所言极是。”授任平南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封为彭泽县侯。世祖即位,晋号安左将军。

鲁悉达虽任性仗义,但他不因富贵而对人骄横跋扈,他雅好词赋,招贤纳士以礼相待,并与之共赏。升任安南将军、吴州刺史。母亲去世后,他伤心过度,因而患病而死,时年三十八岁。追赠安左将军、江州刺史,谥号孝侯。其子鲁览嗣爵。其弟鲁广达,另有传。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司马迁
  卷一百四十六·毕沅
  卷一百·毕沅
  卷上·李纲
  ●卷三·佚名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二·张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六·佚名
  卷十一·王当
  通志卷一百五十下·郑樵
  七五九 军机大臣奏遵将《四库全书总目》体例上谕交大学士等阅看片·佚名
  吴中传·张廷玉
  唐纪二十六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下景云元年(庚戌、710)·司马光
  第六讲·孙中山
  后妃三·徐松
  二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出 媚座·孔尚任

    ◎甲申十月〖菊花新〗(净冠带扮马士英,外扮长班从人喝道上)调和鼎鼐费心机,别户分门恩济威;钻火燃寒灰,这燮理阴阳非细。下官马士英,官居首辅,权握中枢。天子无为,从他闭目拱手;相公养体,尽咱吐气扬眉。那朱紫半朝,只不过呼朋引党

  • 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柱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顺治十六年。己亥。十一月。戊午朔。转翰林院侍讲学士曹本荣、为侍读学士。升国子监司业杨永宁、为翰林院侍讲学士。  ○己未。宗人府奏言、故巽王满达海、端重王博洛、既以罪削其子所袭王爵。降为多罗贝勒。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五 元纪九·纪昀

    元纪 【九】英宗 【一】○英宗一英宗皇帝讳硕迪巴拉仁宗嫡子也母庄懿慈圣皇后鸿吉哩氏初武宗即位立仁宗为太子约以次传己子和实拉既而仁宗即位议立 太子丞相特们德尔请立帝帝入谒太后固辞曰臣幼无能且有兄和实拉在宜

  • 李渤传·欧阳修

    李渤,字浚之,是后魏时横野将军、申国公李发的后裔。父李钧,任殿中侍御史,因不能养母而被世所废。李渤以家中的污点为耻,不肯任官,立志做学问,与二哥李涉一同隐居庐山。曾认为列御寇拒绝赠粟而他的妻子发怒,这是他的妻子缺少妇

  • 李惟清传·脱脱

    李惟清字直臣,下邑人。其父李仲行,任章丘主簿,于是迁家到章丘。惟清在开宝年间,以三史授任涪陵尉。四川百姓崇尚巫祀,有病不治疗,听命于巫士,惟清捉来大巫鞭打,百姓认为将会有祸。后来又鞭打这个大巫,百姓知道巫术不灵。然后教

  • 弇山堂别集卷十一·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异典述六宣德后许亲王入朝自宣德初止汉赵二邸入临大行以后亲王无入朝者惟襄宪王为英宗叔父遘于王金符之嫌頼上仁明不为动而王于景泰中疏奏皇太后问上起居及劝景帝朝上于南城俱留中上见之大感悦特许入朝

  • 卷一十 孝文本纪第十·司马迁

    孝文皇帝,【集解】:汉书音义曰:“讳恆。”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正义】:括地志云:“中都故城在汾州平遥县西南十二里,秦属太原郡也。”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

  • 卷八十八·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八十八    明 湛若水 撰 省国费一【冗官冗食冗兵冗役附】 易损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臣若水通曰此文王损卦之彖辞示人于损下益上之时当俭其用

  • 论语通卷五·胡炳文

    <经部,四书类,四书通__论语通>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通卷五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子罕第九凡三十章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罕少也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防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语録命有以理言者有以气言者天之

  • 卷十四·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十四圜丘祀天宋史哲宗本纪元祐七年九月戊戌诏冬至日南郊宜依故事设皇地只礼毕别议方泽之仪以闻十一月庚寅帝斋大庆殿辛夘朝献景灵宫壬辰飨太庙癸巳祀天地于圜丘赦天下

  • 卷八·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八    明 季本 撰齐齐国名本少昊时爽鸠氏所居之地在禹贡为青州之域周武王以封太公望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太公姜姓名尚本四岳之裔四岳封于吕故尚称吕尚佐武王号师尚

  • (十四)朱子之天理人欲论·钱穆

    上两章,一略述朱子论心之仁,一略述论朱子论心之诚。仁之与诚,乃天之所赋予人而为心,亦可谓是心之本体。然而心多有不仁不诚之时,甚至有不仁不诚之人,此则必有害其仁与诚者。继此当略述朱子之天理人欲论。理学家无不辨天理人

  • 沤和品第七十·佚名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菩萨摩诃萨发意以来。为几时能具足。行沤和拘舍罗乃如是,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发意以来。不可计阿僧祇劫。须菩提言:世尊,能行沤和拘舍罗菩萨摩诃萨者,为供事几佛。佛告须菩提,是菩萨已供事如恒边

  • 梵网合注卷第一·智旭

    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合注卷第一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注菩萨比丘温陵道昉订 (甲)入文为三。从品初至光为何等相。有九行经。为放光发起分。从尔时释迦擎接大众。至下卷心心顶戴欢喜受持。为正示法

  • 卷第七·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七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静虑品第十一之余有寻有伺者。云何寻。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心寻求。遍寻求。近寻求。心显了。极显了。现前显了。推度构画。思惟分别。总名为寻

  • 乐育堂语录·黄元吉

    道教天元丹法内炼著作。五卷。清黄裳述。约成书于清代末年。黄裳,字元吉,生卒不详,江西省丰城人。光绪年间(前后约十一年)曾在四川富顺县《乐育堂》讲过道,著有《乐育堂语录》、《道德讲义》(原名《道德经注释》,后为

  • 新书·贾谊

    也称《贾子》,西汉贾谊政论著作,共10卷58篇(今缺两篇)。隋唐以来多有散失,又多次整理,有人怀疑现存本可能有后人编补,但大体可信。内容主要是根据秦朝灭亡的教训和西汉初的政治经济状况,向汉初统治者建议的长治久安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