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37

○王安石变法

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己酉,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以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先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

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

时有诏,舍人院无得申请改除文字,安石争之曰:“审如是,则舍人不得复行其职,而一听大臣所为。今大臣之弱者不敢为陛下守法,而强者则挟上旨以造令,谏官御史无敢逆其意者,臣实惧焉。”语皆侵执政,执政者不悦。会以母丧,遂去职。

英宗治平四年闰月癸卯,以王安石知江宁府。终英宗之世,安石被召未尝起,韩维、吕公著兄弟更称扬之。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友王安石之说也。”维迁庶子,又荐安石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曾公亮曰:“安石真辅相材,必不欺罔。”吴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前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纲纪。”帝不听,乃有江宁之命。众谓安石必辞,及诏至,即起视事。

九月,以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时,宰相韩琦执政三朝,或言其专,曾公亮因力荐王安石,觊以间琦。琦求去益力,帝不得已,从之,以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入对,帝泣曰:“侍中必欲去,今日已降制矣。然卿去谁可属国者。王安石何如。”琦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馀,处辅弼之地则不可。”帝不答。

神宗熙宁元年夏四月乙巳,王安石始至京师,时受翰林学士之命已七越月矣。诏安石越次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安石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耳。”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跻此道。”一日讲席,群臣退,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徵,汉昭烈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契。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彼二子皆有道者所羞,何足道哉。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皋、夔、稷、契、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耳。”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则皋、夔、稷、契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十一月,郊。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司马光曰:“救灾节用,当自贵近始,可听也。”王安石曰:“常衮辞堂馔,时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职,不当辞禄。且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此盖桑弘羊欺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见其不明耳。”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会安石草制,引常衮事责两府,两府不敢复辞。

二年二月庚子,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邪。经术不可任邪。吏事不可任邪。”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更变。”介退,谓曾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帝问侍读孙固曰:“安石可相否。”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卿所施设,以何为先。”安石对曰:“末世风俗,贤者不得行道,不肖者得行无道,贱者不得行礼,贵者得行无礼。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甲子,议行新法,王安石言:“周置泉府之官,以榷制兼并,均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后世唯桑弘羊、刘晏粗合此意。学者不能推明先王法意,更以为人主不当与民争利。今欲理财,则当修泉府之法,以收利权。”帝纳其说。安石乃复言:“人才难得,亦难知。今使十人理财,其中容有一二败事,则异论乘之而起。尧与群臣共择一人治水,尚不能无败事,况所择而使非一人,岂能无失。要当计利害多少,不为异论所惑。”帝曰:“有一人败事而遂废所图,此所以少成事也。”乃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命陈升之、王安石领其事。初,泉人吕惠卿,自真州推官秩满入都,与安石论经义多合,遂定交。因言于帝曰:“惠卿之贤,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遂以惠卿及苏辙并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安石必与惠卿谋之。凡所建请章奏,多惠卿笔也。又以章惇为三司条例官,曾布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由是安石信任布,亚于惠卿。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安石与刘恕友善,欲引寘三司条例,恕以不习金谷为辞,且曰:“天子方属公以大政,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利为先。”安石曰:“利以和义,善用之,尧、舜之道也。”时争新法,庙堂诸大臣议论多不协,安石曰:“公辈坐不读书耳。”赵抃曰:“君言失矣,皋、夔、稷、契之时,何书可读。”安石不应。

夏四月丁巳,从三司条例司之请,遣刘彝、谢卿材、侯叔献、程颢、卢秉、王汝翼、曾伉、王广廉八人行诸路,察农田、水利、赋役。苏辙言:“役人之不可不用乡户,犹官吏之不可不用士人也。有田以为生,故无逃亡之忧,朴鲁而少诈,故无欺嫚之患。今乃舍此不用,窃恐掌财者必有盗用之奸,捕盗者必有窜逸之弊。唐杨炎为两税,取大历十四年应当赋敛之数以定两税之额,则租调与庸既兼之矣。今两税如旧,奈何复取庸钱。且品官之家复役己久,盖古者国子俊造,将用其才者,皆复其身。胥史贱吏,既用于官者,皆复其家。圣人旧法,良有深意,奈何至于官户而又将役之耶?”不听。

六月丁巳,罢御史中丞吕诲。王安石既执政,士大夫多以为得人,吕诲独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将入对,学士司马光亦将诣经筵,相遇并行。光密问今日所言何事,诲曰:“袖中弹文,乃新参也。”光愕然曰:“众喜得人,奈何论之。”诲曰:“君实亦为是言邪。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已,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即位,所与图治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心腹之疾,顾可缓耶?”上疏言:“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蹇慢上,阴贼害物。诚恐陛下悦其才辩,久而倚毗,大奸得路,群阴汇进,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臣究安石之迹,固无远略,唯务改作,立异于人,徒文言而饰非,将罔上而欺下。臣窃忧之,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疏奏,帝方眷注安石,还其章疏,诲遂求去,安石亦求去。帝谓曾公亮曰:“若出诲,恐安石不自安。”安石曰:“臣以身许国,陛下处之有义,臣何敢以形迹自嫌,苟为去就。”乃出诲,知邓州。诲既斥,安石益自用。光由是服诲之先见,自以为不及也。

秋七月辛巳,立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条例司言:“诸路上供,岁有常数,年丰可以多致而不能嬴馀,年歉难于供亿而不敢不足,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徒使富商大贾乘公私之急,以擅轻重敛散之权。今江、浙、荆、淮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宜假以钱,货资其用度,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因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而制其有无。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诏以发运使薛向领均输平准,专行于六路,赐内藏钱五百万缗,上供米三百万石。时议者虑其为扰,多言非便,帝不听。薛向既董其事,乃请设置官属,从之。苏辙言:“今先设官置吏,簿书廪禄,为费己厚,非良不售,非贿不行,是官买之价,比民必贵,及其卖也,弊复如前。此钱一出,恐不可复。纵使其间薄有所获,而征商之额所损必多矣。”帝方惑于王安石,不纳其言。然均输法亦迄不能就。

八月,罢知谏院范纯仁。纯仁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帝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不敢言而敢怒者是也。”帝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陈古今治乱可为监戒者。”遂作《尚书解》以进,曰:“其言皆尧、舜、禹、汤、文、武之事也,治天下无以易此。愿深究而力行之。”帝切于求治,多延见疏逖小臣,咨访阙失。纯仁言:“小人之言,听之若可采,行之必有累。盖知小忘大,贪近昧远,愿加深察。”及薛向行均输法于六路,纯仁言:“臣尝亲奉德音,欲修先王补助之政,今乃效桑弘羊行均输之法,而使小人掊克生灵,敛怨基祸。安石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鄙老成为因循,弃公论为流俗,异已者为不肖,合意者为贤人。刘琦、钱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六·赵尔巽
  路史卷四十六·罗泌
  ●卷六·叶梦珠
  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零三·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六·佚名
  卷三十·鄂尔泰
  天·周绍良
  刘元海传·房玄龄
  王方翼传·刘昫
  仆散安贞传·脱脱
  武恪传·宋濂
  亦黑迷失传·宋濂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王世贞
  卷一百八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六·纪事七·冯金伯

    建文帝满江红建文帝首至吴江史仲彬家,题诗清远轩云:“玉蟾飞入水晶宫。万顷琉璃破晓风。诗就云归不知处,断山零落有无中。画高飞江水涨,老渔亟唱夕阳斜。秋风客子兴归思,船到吴江即是家。”又三至吴江题满江红

  • 第二折·李文蔚

    (净扮店小二上,诗云)隔壁三家醉,开埕十里香。可知多主顾,称咱活杜康。自家是这同乐院前卖酒的。我烧的这镟锅儿热,看有甚么人来(燕大同搽旦上)(燕大云)自家燕大的便是。浑家王腊梅。今日是三月三清明节令,那同乐院前游春的

  • 卷二·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苏诗补注卷二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三十九首【嘉佑五年庚子春自荆州陆行赴京师作】息壤诗【并引】淮南子曰鲧湮洪水盗帝之息壤帝使祝融杀之于羽渊今荆州南门外有状若屋宇?入地中而犹见其脊者

  • ●卷十二  艺文第十(下)·王克昌

         神道碑 墓表 墓志铭 文 补遗   诗余 歌 赋   ○神道碑   明仁怀知县敕赠盤仕郎翰林院简讨王公神道碑文   (明怀宗朝大学士)黄景皃(晋江人)   两汉人最尚经术,守师说。其以经明行修著贤,往往高自标题,不乐

  • 跋·薛时雨

    白门为自古靡丽之乡,山温水软,美著东南,素来风尚,侈声伎,耽游宴繁华之积习,沿淫冶之遗风,盖扰有南朝金粉之流芬余韵焉。其间月地花天,舞衫歌扇,艳情绮思,选胜寻芳,犹可想见于《板桥杂记》、《画舫诸录》中,此所以极士女嬉游之乐,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纪昀

    列传宋 【三十八】○宋三十八杨亿【伟纮】 晁迥【宗悫】刘筠辥映谢泌孙何【仅】朱台符 戚纶张 去华【师德】乐黄目 柴成务杨亿晁迥刘筠辥映谢泌孙何朱台符戚纶张去华乐黄目柴成务△杨亿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祖文逸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五·阿桂

    十二月癸酉上谕内阁曰西南两路军营音信已通自此合兵防平定小金川之后即应移师金川歼厥渠魁以杜边陲后患此时兵粮充裕应分三路进发用壮军威温福着授为定边将军阿桂丰升额均授为副将军其将军及副将军之印着派侍郎福康

  •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二 日本人意见分歧·溥仪

    还不等静园里商量出一致意见来,日本驻津总领事馆的后藤副领事,第二天便找上了门。他们对我去日本兵营的事全知道了。总领事馆表示,他们对我的心情和处境是完全理解的,但我最好是慎重从事,现在不要离开天津;他们负有保护的

  • 卷八·萨囊·彻辰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蒙古源流卷八 额讷特珂克土伯特蒙古汗等源流 由是图伯特地方之胡土克图与墨尔根喇嘛等共议以蒙古地方竟无继续达赖喇嘛掌教坐床之喇嘛乃拣择巴特玛三博斡巴克什之高徒大慈津巴扎木苏之呼必勒罕根敦

  • 卷二百十二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二下 朱批许容奏摺 雍正八年正月二十六日兰州巡抚【臣】许容谨 奏为恭缴 朱批事窃【臣】家人捧齎【臣】先後奏摺回兰【臣】谨跪迎进

  • 职官三○·徐松

    〔将作监〕〔提举修内司〕卷首原批:「寄案:徐辑《永乐大典》本《会要》阙将作监,其属见此。」【宋会要】提举修内司,领雄武兵士千人,供皇城内宫省垣宇缮修之事。真宗天禧四年六月,诏:「自今后修内司差内侍省使臣二人,入内内侍

  • 谷梁折诸卷六·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谷梁折诸卷六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昭公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大卤汾水经太原郡治晋阳秦昭襄王三年立尚书所谓旣修太原者也春秋说题辞曰高平曰太原原端也平而有度广雅曰大卤太原释名曰地不生物曰卤谷梁传曰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三复次云何不如理作意施设建立。嗢拖南曰执因中有果显了有去来我常宿作因自在等害法边无边矫乱计无因断空最胜净吉祥由十六异论 由十六种异论差别。显不如

  • 庐山莲宗宝鉴纲目·优昙普度

     念佛宝鉴叙 念佛正因卷第一 念佛正教卷第二 念佛正宗卷第三 念佛正派卷第四 念佛正信卷第五 念佛正行卷第六 念佛正愿卷第七 念佛往生正诀卷第八 念佛正报卷第九 念佛正论卷第十目录第一卷(一十四章)念佛

  • 宗镜录卷第十三·延寿

    夫前已明一心理事无碍。今约周遍含容观中事事无碍者。如法界观序云。使观全事之理。随事。而一一可见。全理之事。随理而一一可融。然后一多无碍。大小相含。则能施为隐显。神用不测矣。乃至欲使学人。冥此境于自心。

  • 宏智禅师广录 第九卷·正觉

    宏智禅师广录 第九卷真精进而离妄。法供养以无疵。妙庄严以从缘。慧方便而不缚。毗卢性空而智身了了。普贤毛孔而法界重重。仰之高钻之坚。涅不缁磨不磷。珊瑚瀛海夜潮。饮其光明。薝卜丛林春律。洗其寒色。齐

  • 第一哲学沉思集·笛卡尔

    《第一哲学沉思集》是法国哲学家勒奈·笛卡尔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641年。全书含六个沉思及霍布斯、阿尔诺、伽森狄等人的诘难和笛卡尔的论辩。《第一哲学沉思集》是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

  • 疡医大全·顾世澄

    外科著作。清顾世澄撰。四十卷。世澄一名澄,字练江,安徽芜湖人。出身世医之家,迁居扬州,业医四十余载,以疡科著称。是书汇集前代有关经验,及其先祖宁华、父青岩家藏秘方,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撰成。内容丰富,从经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