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百三十二 曹寅奏请圣安并进呈晴雨录摺

随机推荐

  • 三集卷七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五古今体一百三十九首【戊子七】河南廵抚阿思哈奏报得雨志喜迩日西南云气重庶几豫省被优霖披章果报均沾泽【阿思哈奏五月下旬及六月初一二等日各属节次得雨尚

  • 1935──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乙亥·郭廷以

      1﹐1(一一,二六)   甲、汪兆銘講演謂本年繼續努力於清剿共匪,生產建設,修明政治工作。並於【東方雜誌】發表【救亡圖存之方針】。   乙、蔣委員長在杭州講演,謂本年為新生活運/動年。   丙、蔣委員長復自杭州回奉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九景泰三年闰九月庚申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泰宁朵颜福余三卫都督隔干帖木儿等各遣使及乌思藏剌麻番僧锁南藏卜等来朝贡马骡方物赐宴及衣服钞币等物有差○南京国子监祭酒吴节言比者监生多因小忿径

  • 卷之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司马迁

    徐世英 译注【说明】这是一篇关于曹参的传记。文中主要记述了曹参攻城野战之功和他的“清净无为”的治国思想及举动。司马迁对他的英勇善战和治国方略基本上是肯定的,认为曹参施行的政策,使人民得以休

  • 张尧佐传·脱脱

    张尧佐,字希元,河南永安人,是温成皇后的伯父。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历任宪州、筠州推官。吉州有个道士和商人夜间饮酒,商人暴死,道士害怕就逃走了,被巡逻的捕获,同时还有一百多人被捕。转运使命令张尧佐覆核处理,受冤的人都得以

  • 提要·黎靖德

      臣等謹案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宋咸淳庚午導江黎靖徳編初朱子與門人問荅之語門人各録成編嘉定乙亥李道傳輯廖徳明等三十二人所記為四十三卷又續增張洽録一卷刻于池州曰池録嘉熙戊戌道傳之弟性傳續蒐黄榦等四十二人所

  • 第四十一卦:《损卦》·佚名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白话】《损卦》象征减损:内心有诚意,最为吉祥,不会招来祸患,可以坚守正道,利于前去行事。用什么祭祀神灵呢?两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有两个耳子)粗淡的食

  • 顯揚聖教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淨義品第二之二   論曰.[一]如是廣說世俗諦已.勝義諦云何。頌曰.   五.三法.真實. 彼復四應知. 及四種尋思. 四種如實智。   論曰.五法者一相.二名.三分別.

  • 答日僧荻原虚问(四则)·太虚

    问一:中国佛教现状如何?  问二:儒佛关系如何?  问三:庐山高僧何在?  问四:大林何宗及师信何宗?答一:新陈代谢复兴中。  答二:明月清风过太空。  答三:云自去来山不动。  答四:又看天地辟鸿蒙。(见正信四卷十四期)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四·澄观

    疏。后一望上显同下。明第三尽此句显意标名。言满种智者。释一切智智字。此有二意。一上一切智。是根本智。重言智者。是后得智。此二无碍名一切种智。二依论经意上一切智是佛。下智字是佛智慧。故论云得一切智人智满

  • 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释迦佛真言曰。  唵(引)萨哩嚩(二合)尾咄(半音一)萨哩嚩(二合引)嚩啰拏尾输驮你(引)母吽(引)发吒(半音二)  金刚大佛顶真言曰。  唵(引)萨哩嚩

  • 卷之十二·佚名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卷之十二 追荐陈意门(赞灵通用) 总荐亡 百年光景全在刹那。四大幻身岂能长久。自离尘世香魂杳杳未知方。既返泉关逝魄茫茫何所往。音容莫睹。骨肉徒伤。欲伸荐披之功。须假慈悲之力。 又 夫子

  • 卷第七·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七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东土诸祖 二祖慧可大师。初至少林。参承达磨。立雪断臂悲泪求法。磨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

  • 卷十四·佚名

    第十二篇四六四 小郭公本生谭此一本生谭,在鸠那罗本生谭(第五三六)中,详细说明。四六五 跋陀娑罗树神本生谭[菩萨=树神]序分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亲族之利行所作之谈话。舍卫城给孤独长者之家,常为五百比丘准备食物

  • 第五品 婆罗门品·佚名

    第九一 梵摩经如是我闻。&mdash;&mdash;一时,世尊于毗提诃国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游方。尔时,于弥萨罗住有梵摩婆罗门,已年老、长寿、高龄、经多岁月,已至颓龄,年纪百二十岁。通达三吠陀、语汇、法式、语分别及第五之古传说

  • 千佛因缘经·佚名

    一卷,秦罗什译。说现劫千佛之因缘。佛在耆阇崛山,与五千比丘,八万四千菩萨俱。是诸菩萨,各各自说过去因缘,声遍大千,天龙八部皆悉集会。世尊从石室出,入大众中。跋陀波罗菩萨敷座,诸菩萨等璎珞供佛,请问千佛过去因缘?佛为说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