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七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七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东土诸祖

二祖慧可大师。初至少林。参承达磨。立雪断臂悲泪求法。磨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求亦可在。祖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磨曰。诸佛法印不从人得。祖曰。我心未宁。乞师安心。磨曰。将心来与汝安。祖曰。觅心了不可得。曰与汝安心竟。祖於此悟入。 颂曰。

九年面壁待当机。立雪齐腰未展眉。恭敬愿安心地法。觅心无得始无疑。(汾阳昭)。

断臂难於立雪难。觅心无处始心安。谁知万顷芦花境。一一渔翁把钓竿。(正觉逸)。

终始觅心无可得。寥寥不见少林人。满庭旧雪重知冷。鼻孔依然搭上唇。(白云端)。

觅心不可得。处处逢知识。无用一双眉。同渠超百亿。(云居佑)。

立雪齐腰成底事。以刀断臂亦奚为。从门入者非家宝。休殢西来老古锥。(地藏恩)。

思量何用觅安心。求得心安却苦身。三尺雪深曾立处。不知谁是雪中人。(佛国白)。

少林面壁太多言。接得门人一臂全。京洛至今三尺雪。天寒何止普通年。(杨无为)。

觅心不得已安心。屠肆淫坊嗣少林。争奈子孙嫌直截。诸方五味苦参寻。(张无尽)。

断臂觅心心不得。觅心无得始安心。心安后夜雪庭际。满目瑶花无处寻。(草堂清)。

觅心不有三拜聊施。灵焰益炽肯首自知。回观法印全彰处。江月松风尽入微。(佛心才)。

父财子用。父用子财。觅心无处。心眼自开。(长灵卓)。

若有丝毫付与人。可师何得更全身。人间天上迷逢处。八两元来是半斤。(龙门远)。

三拜勤劬雪到腰。觅心无处强相饶。神光冷地思量着。始觉春来雪自消。(佛灯珣)。

二祖当年立少林。满庭积雪到腰深。叉手当胸无一事。不求不觅不安心。(鼓山珪)。

觅心无处更何安。嚼碎通红铁一团。纵使眼开张意气。争如不受老胡谩。(径山杲)。

【续收】不待七处征。当下便不见。猢孙水上打秋千。新罗王子放一箭。高着眼分明。穿破波斯面。(石[(工*几)/石]明)。

立雪齐腰。宝刀断臂。不动神情。十方游戏。(白杨顺)。

二祖无端向少林。庭前立雪到腰深。直饶觅得心无有。未免全身被陆沉。(谁庵演)。

屈节从长也大[拚-ㄙ+ㄊ]。雪堆断臂仰高寒。铁牛鞭起熊峰下。一吸黄河彻底乾。(或庵体)。

达磨九年面壁。坐深雪之中。得一个得一个。森罗万象平分破。(尼无着总)。

拈刀截臂露全真。忘却求安心底人。若是当时知痛痒。老胡何处着浑身。(无际派)。

长安深夜雪漫漫。欲觅心安转不安。纵使言前开活眼。那知已被老胡谩。(息庵观)。

平地无端起骨堆。将身活向雪中埋。假饶觅得安心法。还我娘生一臂来。(隐山璨)。

自有觅不得。无端面发红。翻身吃一蹎。两手摸虚空。(雪庵瑾)。

深雪堆中断一肢。老胡抑下十分威。当时便好掀翻去。未到教他死马医。(石室辉)。

二祖当年不丈夫。分皮分髓被涂糊。可怜要乞安心法。直至而今一臂无。(毒庵常)。

觅心无处觅。当下便心安。早知冰是水。两臂定完全。(石田熏)。

三祖僧璨大师。不知何许人。不言名氏。为居士谒二祖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祖曰。将罪来与汝忏。居士良久曰。觅罪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祖深器之。即为剃发曰。是吾宝也。宜名僧璨。执侍二载。乃付达磨信衣正法眼藏。说偈密嘱。护持无令断绝。后居舒州潜皖山谷或司空山。 颂曰。

潜溪水急天柱峰高。洞然明白不隔丝毫。从来生计平如掌。后世儿孙弄海潮。(杨无为)。

罪已无根性已空。正生风处不生风。至今山谷山前水。一派清流入海中。(佛国白)。

说罪师前请忏除。罪忘心灭两如如。谁知璨是僧中宝。来往司空山下居。(草堂清)。

半醒半醉卧街衢。忽悟通身业本无。三昧若从人处得。效颦何异更涂糊。(成枯木)。

无孔笛子毡拍板。五音六律皆普徧。时人不识黄番绰。笑道侬家登宝殿。(五祖演)。

风恙缠身。觅罪不得。九万里程。展摩霄翼。(旻古佛)。

三祖以罪忏罪。二祖将错就错。一阵清风劈面来。罪花业果俱凋落。灵丹一粒有神功。瘥病不假驴驼药。(佛鉴懃)。

【续收】浑身燥痒倩人搔。入骨搔来身已劳。一下被伊搔着了。平生痒处一时消。(水庵一)。

二祖安心三祖忏罪。逐恶随邪成群作队。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退庵奇)。

弥天罪过无门忏。红烂通身世莫医。已是四棱俱蹋地。尽教后代乱针锥。(无门开)。

平生罪性觅无踪。直得乾坤大地空。天地依然高突兀。潜溪一派自朝宗。(痴绝冲)。

风恙缠身世莫医。家贫遭劫更堪悲。谁知觅罪了无处。正是贼归空屋时。(大歇谦)。

罪过弥天乞忏除。看时似有觅浑无。直饶言下灭胡族。冷地寻思不丈夫。(石室辉)。

四祖道信大师。初为沙弥。年始十四。礼三祖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祖曰。谁缚汝。曰无人缚。祖曰。何更求解脱乎。师於言下大悟。服劳九载。乃付衣法。住蕲州破头山。学侣云臻。摄心不寐胁不至席。一日告众曰。吾武德中游庐山。登绝顶望破头山。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汝等会不。众默然。弘忍曰。莫是和尚它后横出一枝佛法不。师曰善。唐太宗响师道。三诏不赴。就赐紫服。 颂曰。

慈云之塔大医之师。瞻之仰之双峰巍。巍懒融不得西天钵。直付黄梅路上儿。(杨无为)。

岛外逢师解缚归。双峰山下独幽奇。却将衣钵为人事。乞与黄梅个小儿。(佛国白)。

道出乾坤动至尊。飞云三诏不离云。求人的嗣周家子。遥望牛头紫气分。(草堂清)。

绝知名迹能妨道。正恐师承亦累人。问法沙弥莫饶舌。百年逆旅要同尘。(觉范洪)。

无缚无释。胁不至席。分开一贯。两个五百。(旻古佛)。

牛头未生梅子熟也。玩步人间池成月下。凤书三到懒开眸。白莲峰顶光相射。(云嵓因)。

【续收】坚辞凤阙紫泥诏。玷辱宗风个古锥。坐断双峰无寸草。爱松留得碍人枝。(无门开)。

掀翻解脱脱巢窠。从此缦天布网罗。落赚小儿犹自可。一枝横出转譊讹。(痴绝冲)。

谁缚无人缚。何更求解脱。未必右军鹅。便是支郎隺。(石田熏)。

破头峰顶紫云飞。三却天书老翠微。滞贷虽然无用处。不应分付小孩儿。(少室睦)。

五祖弘忍大师。前身在蕲州西山栽松遇四祖。告曰。吾欲传法与汝。汝已年迈。汝若再来吾尚迟汝。师诺。遂往周氏家女托生。因抛浊港中神物。护持至七岁。为童子。四祖一日往黄梅县逢一小儿骨相奇秀。乃问曰。子何姓。曰姓即有非常姓。祖曰。是何姓。曰是佛性。祖曰。汝无性耶。曰性空故。祖默识其法器。即俾侍者后令出家。后付衣法。居黄梅东山。 颂曰。

栽松何老传衣何少。前身后身一梦两觉。白藕花开峰顶头。明月千年冷相照。(杨无为 二)。

日出而作。栽松为乐。昔栽几何。今满嵓壑。白头人去小儿归。笑杀林梢千岁鹤。

在圣权方世莫评。双峰密付岂虚称。前身已老难传钵。托阴重来始继灯。昔日栽松名尚振。千灵报母愿何增。如今海内宗风徧。只为春中择得能。(白云端)。

垂垂白发下青山。七载归来换旧颜。人却少年松已老。是非从此落人间。(佛国白)。

谁是前身孰后身。谩将名字较新陈。邻家莫问去来事。吾是昔人非昔人。(祖印明)。

无父无兄绝是非。江心谁辨逆流时。西山得法东山隐。此事只教能者知。(草堂清)。

浊港滔滔歧路绝。翻身钉出空中橛。白莲花向半天开。从此天机浑漏泄。(旻古佛)。

黄梅果熟白藕花开。问唯佛性体异凡胎。衣传南岭人将去。松老西山我再来。两借皮囊成底事。一壶风月湛无埃。(天童觉)。

老大不堪用。约去了还来。伸脚缩脚里。贪程速快哉。有娘生面无爷姓。趂得昙华五叶开。(佛灯珣)。

香火绵绵五百年。孤猨野隺老松巅。人传妙道回南岭。我礼浮图向半天。前后真身无觅处。古今灵迹尚依然。若人问我东山事。峰顶池中有白莲。(白杨顺)。

东山法门众盈七百。真能者师为世作则。浊港滔滔清有余。黄梅路上人南北。(云嵓因)。

【续收】一去一来一老一少。两镜对悬光影俱照。直饶用尽神通。未明向上一窍。(尼无着总)。

约去栽松个老人。还来传法喜童真。有娘生面无爷姓。劫外灵苗不犯春。(水庵一)。

元是黄梅旧日僧。事师年老气弥增。翻身扬下栽松镢。转步来分照世灯。皮袋假於溪畔女。衣盂付与岭南能。佳声籍籍能长久。雨过淮山碧万层。(湖隐济)。

满头白发老嵓隈。万本青松懒更栽。皮袋累他周氏女。难寻踪迹去还来。(天目礼)。

好个栽松道者。临老无端打野。不识从本爷娘。负累周家小姐。浊港浸他不杀。养大便成奸猾。鼓弄黄梅七百僧。成群逐队争衣钵。(朴翁铦)。

青松未种鼻辽天。种了青松失半边。玷辱周家犹自可。再来不直半文钱。(笑翁堪)。

栽徧满山松。暗地翻身转。虽然得信衣。何曾识爷面。(石田熏)。

几年活计镢头边。万本青松琐翠烟。梦破曹溪天地阔。再来不直半文钱。(少室睦)。

栽松幸自可怜生。刚要随人入火坑。换得皮囊急回首。依前鼻孔不多争。(石室辉)。

六祖慧能大师。本姓卢。家贫卖薪养母。因往五祖求法。祖曰。汝自何来。曰岭南。祖曰。欲须何事。曰唯求作佛。祖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岂然。祖知是异人。乃诃曰。着糟厂去。遂礼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劳於杵臼之间。因五祖示众索偈。欲付衣法。堂中上座神秀大师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遣有尘埃。师和偈曰。菩提本无树。心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祖默而识之。夜呼入室。密示心宗法眼。传付衣钵。令渡江过大庾岭。南归曹溪。开东山法门。 颂曰。

今古曹溪一派寒。师来因为起波澜。携囊庾岭人空逐。负石黄梅众识难。(佛慧泉)。

石坠腰间舂碓鸣。老卢便重不便轻。黄梅衣钵虽传得。犹去曹溪数十程。(杨无为)。

七百高僧梦里时。三更月下独南归。卖柴舂米侬家事。底事亲传六代衣。(佛国白)。

一偈投机一众降。衔花百鸟去双双。家山记得来时路。半夜传衣过九江。(祖印明)。

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涂糊。明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死心新)。

七百僧中选一人。本来无物便相亲。夜传衣钵曹溪去。铁树花开二月春。(草堂清)。

【续收】担柴卖火村里汉。舌本澜翻不奈何。自道来时元没口。却能平地起风波。(径山杲)。

黄梅席上数如麻。句里呈机事可嗟。直是本来无一物。青天白日被云遮。(西塔□)。

壁间书偈言无物。腰石当知力有余。莫道懒翁无伎俩。糠中舂出走盘珠。(水庵一)。

菩提无树镜非台。臭口分明鬼劈开。幸是卖柴无事獠。刚然惹得一身灾。(无门开)。

扬下采樵斧。直入碓坊舂。一脚踏到底。黄梅信息通。(佛照光)。

应无所住以生心。大地山河一发沉。从此别开穷世界。新州柴把贵如金。(破庵先)。

四句伽陀不解书。三更传得本来无。曹溪路上生荆棘。直至如今在半途。(妙峰善)。

个样村夫举世无。鬻薪终日奔穷途。黄梅有路何曾到。谁谓衣盂亲付渠。(少室睦)。

黄梅分付太仓忙。半夜凄凄暗渡江。将谓无人知下落。贼身已露更和赃。(辛庵俦)。

不作樵夫作碓夫。只将脚力验精粗。知他踏着踏不着。和米和糠到钵盂。(西嵓惠)。

痴意贪他破钵盂。闲言长语倩人书。只知半夜潜身去。祖意还曾梦见无。(石室辉)。

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台语暗投。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洲。(葛庐覃)。

六祖受法辞五祖。令隐於怀集四会之间。屇南海遇印宗法师於法性寺。暮夜风扬剎幡。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复酬答曾未契理。祖曰。可容俗流輙预高论否。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印宗闻语。竦然异之。遂问其由。祖实告之。印宗於是集众。请开东山法门。祖遂落发披衣受戒。即广州天宁寺也。 颂曰。

非风幡动唯心动。自古相传直至今。今后水云徒欲晓。祖师直是好知音。(瑞鹿先)。

不是风兮不是旛。黑花猫子面门斑。夜行人只贪明月。不觉和衣渡水寒。(法昌遇)。

不是风兮不是旛。斯言形已播人间。要会老卢端的意。天台南岳万重山。(天衣怀)。

荡荡一条官驿路。晨昏曾不禁人行。浑家不是不进步。无奈当门荆棘生。(保宁勇)。

不是风兮不是旛。於斯明得悟心难。胡言汉语休寻觅。剎竿头上等闲看。(圆通秀)。

东西南北无空处。上下四维随分举。眷属都来止一身。行尽天涯无伴侣。(三祖宗)。

不是风兮不是旛。白云依旧覆青山。年来老大浑无力。偷得忙中些子闲。(雪峰圆)。

不是风兮不是旛。清霄何事撼琅玗。明时不用论公道。自有闲人正眼看。(圆通仙)。

不是风旛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白云本自无踪迹。飞落断崖深更深。(草堂清)。

昔时卢老泄天机。直指风旛说向伊。是风是旛便是你。左之右之不曾离。(黄蘗胜)。

风旛非动。乞儿得梦。金银珍宝。快活受用。(旻古佛)。

沧溟直下取骊珠。觌面相呈见也无。到此不开真正眼。膏[(└@人)/月]之病卒难苏。(道场如)。

不是风旛是汝心。人传此语徧丛林。若还踏着乡关路。瓦砾无妨唤作金。(祖印明)。

不是风兮不是旛。寥寥千古竞头看。彻见始知无处所。祖庭谁共夜堂寒。(通照逢)。

指出风旛俱不是。直言心动亦还非。夜来一片寒溪月。照破侬家旧翠微。(佛心才)。

不是风旛不是心。几人求剑刻舟寻。分明寄语诸禅侣。自古真镇不博金。(佛鉴懃)。

不是风兮不是旛。认为心者亦颟顸。风吹碧落浮云尽。月上青山玉一团。(踈山常)。

相争但见风旛动。不肯回头识动心。从此老卢露消息。松风江月尽知音。(梦庵信)。

梦游华顶过丹丘。蹑尽寒云倚石楼。贪看瀑泉泻崖壁。不知身在碧江头。(长灵卓)。

不是风旛不是心。曹溪深也未为深。那咤忿怒掀腾去。析徧微尘不可寻。(黄龙震)。

不是风兮不是旛。几人北斗面南看。祖师直下无窠臼。眼绽皮穿较不难。(佛灯珣)。

不是风兮不是旛。一重山后一重山。青春雨过无余事。独倚危楼望剎竿。(佛性泰)。

不是风旛不是心。从来只为少知音。举头万里长空外。唯见白云流水深。(楚安方)。

【续收】不是风兮不是旛。多口阇黎莫可诠。若将巧语求玄会。特地千山隔万山。(琅琊觉)。

非风旛动唯心动。龙生龙兮凤生凤。老卢直下示全机。底事今人见如梦。(石[(工*几)/石]明)。

不是风旛是心动。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孤鸾谁得髓。何人解合续弦胶。(崇觉空)。

不是风旛不是心。祖师正眼只如今。如今不识山河碍。识得如今海岳沉。(雪窦宗)。

风旛不动人心动。直指分明休瞢懂。若将知见巧商量。大似梦中加说梦。(大沩智)。

非风旛动唯心动。犹涉廉纤强指陈。大地未曾添寸土。不知谁是点头人。(开福宁)。

直指单传自祖宗。非风旛动出卢公。玄徒若具金刚眼。剎剎尘尘总是空。(南堂兴)。

是风是旛君莫疑。百草丛中信步归。王道太平无忌讳。戏蝶流莺绕树飞。(自得晖 二)。

不是风旛不是心。衲僧徒自强锥针。岩房雨过昏烟静。卧听凉风生竹林。

浪静风恬正好看。秋江澄彻碧天宽。渔人竞把丝轮掷。不见冰轮蘸水寒。(常庵崇)。

不是风旛动。亦非仁者心。自从胡乱后。淈[泳-永+盾]到如今。(瞎堂远)。

风动旛动心动。死蛇要人活弄。嘶风木马当途。无角铁牛入洞。(白杨顺)。

非风旛话露全机。千古丛林起是非。咄这新州卖柴汉。得便宜是落便宜。(佛照光)。

不是风旛不是心。休将此语播丛林。从来一派天河水。透石穿崖古到今。(涂毒策)。

大海波涛涌。千江水逆流。龙王宫殿里。不见一人游。(应庵华)。

不是风旛动。天生李老君。出胎头上发。寸寸白如银。(雪堂行)。

不是风兮不是旛。碧天云静月团团。几多乞巧痴男女。犹向床头瓮里看。(水庵一 二)。

不是旛兮不是风。轩辕宝鉴出怀中。森罗万象难逃影。恋窟狐狸失却踪。

张骞推倒昆仑后。几人穷到孟津源。堪笑不知天地者。至今刚道有乾坤。(肯堂充)。

非风旛动唯心动。踏雪贫儿彻骨寒。在圣在凡谁改变。螂蟟嚼碎铁围山。(剑门分)。

不是风兮不是旛。入泥入水与人看。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干。(月林观)。

不是风兮不是旛。白云尽处见青山。可怜无限英灵汉。开眼堂堂入死关。(淳庵净)。

不是风兮不是旛。分明裂破万重关。谁知用尽腕头力。惹得闲名落世间。(松源岳)。

不是风兮不是旛。将军骑马出潼关。安南塞北都归了。时复挑灯把剑看。(天目礼)。

不是风旛也可疑。却言心动甚言词。天生不受形容者。举世何人见得伊。(朴翁铦)。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西风吹不断。总是玉关情。(孤峰深)。

风旛心动。一状领过。只知开口。不觉话堕。(无门开)。

地神归地。天神归天。殷勤奉送。宝马金钱。(无准范)。

【增收】育王崇举。巴陵和尚道。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不是风旛又向甚么处着。有人为祖师出气出来。与巴陵相见。雪窦和尚道。风动旛动。既是风旛又向甚么处着。有人为巴陵出气出来。与雪窦相见。师乃颂曰。

非风非旛无处着。是风是旛无着处。辽天俊鹘悉迷踪。踞地金毛还失措。阿呵呵悟不悟。令人转忆谢三郎。一丝独钓寒江雨。

【增收】六祖因僧问黄梅衣钵是何人得。祖云。会佛法者得。僧曰。和尚还得不。祖曰不得。僧曰。因甚不得。祖曰。我不会佛法。 颂曰。

信手拈来见自殊。个中消息没工夫。黄梅未许传斯旨。半夜曾将付老卢。(大洪恩)。

斩钉截铁大巧若拙。一句单提不会佛法。尽他叶落花开。不问春寒秋热。别别。万古寒潭空界月。(圆悟勤)。

我不会佛法。不得黄梅旨。本体自圆成。毕竟只者是。道已契平生。脚已踏实地。无一法当情。灵山亲授记。(佛鉴懃)。

不会黄梅佛法。梦中合眼惺惺。此地无金二两。俗人酤酒三升。(雪庵瑾)。

蕉芭蕉芭有叶无丫。忽然一阵狂风起。恰似东。京大相国寺里。三十六院。东廊下北角头。王和尚破袈裟。(径山杲)。

【增收】六祖示众曰。吾有一物。非青黄赤白男女等相。还有人识得么。时有沙弥神会出曰。某甲识得。祖曰。你唤作什么。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祖便打曰。我唤作一物尚自不中。更唤作本源佛性。 颂曰。

呼为一物早不中。那堪指作本源佛。应现纵横总不[(虎-儿+隹)*(乞-乙+(亍-二))]。动用施为收不得。活泼泼黑焠焠。借问诸人知不知。直待当来见弥勒。(海印信)。

画师五彩画虚空。落笔须知失本踪。更有唐朝吴道子。平生纸上枉施功。(慈受深)。

一翳在眼空华乱坠。神会沙弥失钱遭罪。只见凿头方。不见锥头利。大丈夫小释迦。铁鞭一击珊瑚碎。(圆悟勤)。

【增收】六祖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治舟楫。门人曰。师从此去早晚却回。祖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法云秀云。非但来时无口。去时亦无鼻孔。 颂曰。

叶落归根来时无口。水长船高乌飞兔走。若非林间师子儿。三岁便能大哮吼。(海印信)。

五蕴山头一段空。来时无口去无踪。要明叶落归根旨。末后方能达此宗。(本觉一)。

祖师底物待客。只是家常茶饭。如今后代儿孙。须要珍羞异馔。(圆悟勤)。

叶落归根后。曹溪一滴深。山居人少到。真实好知音。(龙门远 二)。

归根得旨复何论。洞口秦人半掩门。花落只随流水远。空留幂幂野云屯。

落叶归根铁牛当路。来时无口索盐得醋金。槌不动落群机。列圣丛中第六祖。(雪堂行)。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松源岳)。

兴在天南天尽头。未行先已到新州。来时无口去无伴。那更萧萧黄叶秋。(虚堂愚)。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七

猜你喜欢
  请佛品第十·佚名
  僧教育之目的与程序·太虚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六·念常
  卷第一·普瑞
  卷二百六·佚名
  卷第六·德清
  卷第十三·佚名
  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序·无准师范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佚名
  第十九章 菩提树来岛·佚名
  迷 悟 由 心·太虚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五·智顗
  卷之三·牧云通门
  对于苏州北寺之解决方法·太虚
  卷第九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彊村语业·卷下·朱祖谋

    洞仙歌(枫注:调名有误。)推枕秋怀断。乍梦阑徙倚,初寒池馆。绕空廊露叶,远楼风雁。冥冥月气镫辉乱。问几度、安排平圃宴。閒箫管。甚叠遍霓裳,翻恨新生懒。辗转。酹愁酒醒,殢睡香消,易感难拚,漫与短发飘箫,冷却故园心眼。良天

  • 巻十一·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签卷十一明 胡震亨 撰评彚七老杜诗好用自字【如寒城菊自花故园花自发风月自清夜之类不一而足】受字【修竹不受暑吹面受和风轻燕受风斜野航恰受两三人】进字【树湿风凉进山谷进风凉】逗字【如残生

  • 卷103 ·佚名

    葛绍体 和水心先生寄越帅汪焕章得雨韵 步虚影里云環举,精诚上对东皇语。 蓬莱拂槛多飞云,西风吹作人间雨。 田家谁不知公勤,千里欢声公亦闻。 早禾登场晚禾实,公庭如水清无尘。 葛绍体 和袁抱瓮

  • 卷三百九十五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起哲宗元祐二年二月盡其月   二月丙戌,詔:「內外官司承傳宣、內降,或奏請得旨,並即隨事申尚書、中書省、樞密院覆奏。若事小,或已得旨,不候覆奏,及須索限即日供奉,許官司施行訖,申尚書省或樞密院,月終類聚,詣實照據。」(新

  • 1933──中華民國二十二年癸酉·郭廷以

      1﹐1(一二,五)   甲、夜九時日軍進攻山海關,要求我撤退南關駐軍。   乙、天津日軍司令中村發表【告同胞書】,決澈底膺懲對於和平之暴敵。  丙、國府舉行淞滬抗日將領授勛典禮。   丁、劉文輝又向成都反攻,川戰再

  • 卷第二百一·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唐纪十七〔起玄黓阉茂(壬戌)八月,尽上章敦牂(庚午),凡八年有奇。〕高宗天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三·佚名

    嘉靖四年七月戊午朔孟秋时享 太庙 命修理 社稷坛场垣○裁革广东博罗县沙河马驿○乙未○改山东巡抚蒋瑶于河南先是王尧封巡抚山东诏回院矣复有止留任故也○升河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宋冕为狭西左布政使○四川巡抚都御史

  • 卷之五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晋安世谱校正序·林献堂

    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封比干墓,爵坚郡公,命为监,赐姓林氏,食采博陵。坚生载、磋。载,袭封清河公;磋,成王时为大夫。磋生虎,为康王卿士;虎生光,康王再命为大夫。光生相,昭王

  • 李观传·欧阳修

    李观,他的祖先从赵郡迁移到洛阳,所以是洛阳人。年轻时深沉忠厚言语少。凭谋略向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求官,郭子仪派他辅佐坊州刺史吴亻由,任防遏使。因为服父亲的丧辞职。吐蕃侵入内地,代宗流亡陕州,李观隐居周至县,率领家乡子弟

  • 大理寺·佚名

    本寺官其所属左右寺官职专审录天下刑名凡罪有出入者依律照驳事有冤枉者推情辨明务必刑归有罪不陷无辜  审录囚人参详罪名凡刑部十二部都察院十二道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五司问拟一应囚人犯该死罪徒流者具写奏本发审笞杖

  • 卷十三·王溥

    梁开平五年二月敕:“食人之食者忧人之事,况丞相尊位,参决大政,而堂封未给,且无餐钱,朕甚愧之。宜令日食万钱之半。”乾化二年十月,加宰相俸至二百千,命丰德库逐月以见钱给之。后唐天成四年八月敕:“朝廷每有将相恩命,准往例,诸道

  •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佚名

    开元十九年六月八日大德拂多诞奉诏集贤院译托化国主名号宗教第一佛夷瑟德乌卢诜者本国梵音也,译云光明使者,又号具智法王,亦谓摩尼光佛,即我光明大慧无上医王应化法身之异号也。当欲出世,二耀降临,分光三体;大慈愍故,应敌魔军

  • 卷第四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不善纳息第一之四有五结。谓贪结嗔结慢结嫉结悭结。问此五结以何为自性答以三十七事为自性。谓贪结慢结各三界五部为三十事嗔结欲界五部

  • 第六章 阿育王之归依·佚名

    正觉者般涅槃后二百十八年喜见灌顶。(一)喜见之灌顶时王威表现,彼涨[彼]功德之荣光上下一由旬,统治阎浮洲大王国。(二)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以所有药草混和之十六瓮之水为彼由雪山顶上之阿耨达池运来。(三)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

  •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刘鉴

    简称《切韵指南》。等韵学著作。一卷。元刘鉴撰。成书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刘鉴,字士明,自署关中人。生卒年不详。此书自序说“仆于暇日,因其旧制,以成十六通摄。作检韵之法,析繁补隙,详分门类,并私述玄关六段,总括

  • 诗经通论·姚际恒

    十八卷。姚际恒撰。是书成书于康熙年间汉、宋学斗争之时,它不受传统传疏束缚,认为《诗序》无论大序、小序皆东汉人卫宏所撰,多不可信;而朱熹《集传》虽反《诗序》,又每每阳违之而阴从之。汉学、宋学各有缺点和谬误,“汉人失

  • 大乘四法经释·佚名

    一言立所宗者。世间宗见揔有其二。一外二内。彼外宗见虽有众多不出二种。谓断及常。广说如论。内宗见者。大师在世。同一师学无有差别。佛灭度后。大小乘宗分成多部。小乘宗见有二十二。如宗轮论一一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