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尧佐传

张尧佐,字希元,河南永安人,是温成皇后的伯父。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历任宪州、筠州推官。吉州有个道士和商人夜间饮酒,商人暴死,道士害怕就逃走了,被巡逻的捕获,同时还有一百多人被捕。转运使命令张尧佐覆核处理,受冤的人都得以解脱。皇上改任他为大理寺丞、汜水县知县,又升为殿中丞、任犀浦知县。犀浦地少人多,因土地引起的诉讼很多。张尧佐确定他们的田界,条具利害使人知晓,诉讼就少了。张尧佐任开州知州,回京后授予他判登闻鼓院。

当时温成皇后还是修媛,想以门第抬高自己,故张尧佐稍微被提拔,担任开封府推官,提点府界公事,谏官余靖说:“提拔张尧佐不应太快,过去郭后之祸起于杨尚,不能不借鉴。”不久,张尧佐升任三司户部判官和副使。提升他为天章阁待制、吏部流内铨,历迁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加官为龙图阁直学士,升为给事中、端明殿学士,被任命为三司使。

第二年,谏官包拯、陈升之、吴奎说:“近年以来,水从城中冒出,地震、黄河泛滥,这是小人当道所致。天下都认为张尧佐主持大计,诸路苦于索求无厌,内帑受到借助的烦扰,法制凋敝,实在是因为张尧佐。臣等认为,亲昵之私,圣人也不能避免,但能处理妥当,不造成危机,这才是有所得。”仁宗祭祀明堂,改命张尧佐为户部侍郎,不久又任命他为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赐他的两个儿子进士出身。包拯等又说“:陛下即位将近三十年,没有失道败德的事,近五六年来重用张尧佐,人们暗中议论,认为过错不在陛下,而在宫中的女宠、皇帝的宠臣和执政大臣。因为皇帝亲近的人知道陛下没立太子,他们既有所私,没有不暗有所向的;执政大臣不能以忠言相谏,而是阿谀奉迎,顺从皇上的意旨,惟恐高官要职不能令张尧佐满意,使陛下陷于私昵后宫之过。任命张尧佐的诏书下达那天,太阳阴晦,凶气氵蒙氵蒙,陛下应用大义决断,马上下令追夺张尧佐的官职。万不得已,宣徽、节度可选择一个授予他。这样,才合天意,顺人情。”御史中丞王举正留百官,想要廷议,皇上不许。于是皇上下诏说:“近来台谏官请求罢免张尧佐的三司使,并说不能用他为执政,若给他美官,是合大体,朕采纳这种说法,才有此诏命。现在又认为不行,前后反复,按法应当罢黜。令中书戒谕他们。从今起言事官上殿,要先有圣旨允许。”当天,张尧佐辞去宣徽、景灵使,皇上允许。

不久,张尧佐又以宣徽使的身份任河阳通判,王举正又三次上奏议论。此时吴育为判西京留台,河阳百姓的上诉有不答复的多告到吴育处,吴育在诉状末尾判定曲直。张尧佐畏恐,就按判词奉行。张尧佐被召回京,改镇天平军。去世后被赠为太师,赏给他家租赁居舍钱每日三千。

张尧佐出身寒士,处世小心谨慎,十分通晓吏治,熟悉法律,因是外戚而被任用,很快就地位显赫,他贪恋恩宠,被世人所鄙视。他的儿子张山甫,任引进副使、枢密副都承旨。

他的堂弟张尧封,孝谨好学,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在石州推官任内去世。张尧封的二女儿,就是温成皇后。张尧封被赠官至中书令、清河郡王,谥号“景思”。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二 裴叔业崔慧景张欣泰·萧子显
  圣安本纪下·顾炎武
  卷第二百八十八·胡三省
  卷第三十·徐鼒
  卷之一千一百六·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四·佚名
  绥冦纪畧卷四·吴伟业
  战国策卷二·鲍彪
  八四 上坟船里·周作人
  林氏正宗源流族谱序·林献堂
  十国春秋卷五十三·吴任臣
  卷六十四·杨士奇
  卷二百五十九·佚名
  卷十八·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无儿·徐志摩

    夜色溟濛。野鸽在巢中,窸窣,翀毳,蓬松。这鸽儿的抖动,恍似小孩的嫩掌——嫩又丰——扪胸,可爱的逗痒茸茸;“鸽儿呀!休动休动,我心忡忡,我泪溶溶,鸽儿呀,休动休动,无

  • 卷三十五·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三十五目録【起五十七字至五十八字】谢新恩南唐李煜阳台梦【又一体】解昉鹊桥仙【又一体】黄庭坚倚西楼无名氏荷叶铺水面康与之家山好无名氏河传【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一·杨士奇

    洪熙元年十一月丙申朔行在钦天监进宣德元年大统历上御正朝受之给诸王群群颁行天下 丁酉升行在礼科给事中吴登为行在鸿胪寺右寺丞行在中书舍人叶蓁姚秩为行在翰林院编脩擢翰林院庶吉士王连何志曾泉万硕木讷张观沈善周

  • ●海东逸史卷十五·佚名

    忠义二傅岩字野倩,义乌人;崇祯七年进士,授歙县知县,被谗去官。鲁王监国,擢江西道御史,为朱大典监军。北兵破金华,与二子龄发、龄熙并死之(小腆纪年云:岩还至义乌死。国朝赐谥节愍,子附入祠)。初,岩之遇祸,刃将及,龄熙年甫十四,以身翼

  • 卫磞传·房玄龄

    卫馞字伯玉,河东安邑人。高祖卫詗,汉明帝时因精于儒学自代郡征召,行至河东安邑死于途中,皇帝将他死的地方赐给他做安葬的墓地,子孙也就在此地安家。父亲卫觊,是魏尚书。卫馞十岁丧父,尽孝道超过常人。性格正直沉静善辨事理,以

  • 孝宗纪·脱脱

    (一)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名矺,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原来,太祖少子秦王赵德芳的儿子是英国公赵惟宪,赵惟宪的儿子是新兴侯赵从郁,赵从郁的儿子是华阴侯赵世将,赵世将的儿子是庆国公赵令讠会,赵令讠会的

  •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四·允禄

    上谕古有讳名之礼所以昭诚敬致尊崇也朕临御以来恐臣民过于拘谨屡降谕防凡与御名声音相同字様不必回避近见各省地名以音同而改易者颇多朕为天下主而四海臣民竭诚尽敬如此况孔子徳髙千古道冠百王正彞伦端风化为往圣继絶

  • 楚王欲辱晏子指盗者为齐人晏子对以橘第十·晏婴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 卷四·陈继儒

    贾谊负王佐之才而汉文不用,论者惜之。但贾生不知易耳!当汉文帝时,黎民新出汤火,只宜一味清净,清净惟老成人知之,少年不悦也。易革卦后受之以鼎,鼎卦后受之以震,震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故震卦后又受之以艮。秦汉之交,革故鼎新,而天

  • 大乘起信论(真谛译)·马鸣

    ○序(梁扬州僧智恺作)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无边。与凡圣为依,众法之本。以其文深旨远,信者至微。故于如来灭后六百余年,诸道乱兴,魔邪竞扇,于佛正法,毁谤不停

  • 佛说法常住经·佚名

    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人名今附西晋录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之园。佛告诸比丘。法者常在。有佛无佛法住如故。如来至真出现世间。因为宣解分别深义敷演至慧。志在小乘。为说四谛苦习尽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 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

    本书是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的代表作之一。托克维尔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大量史实的研究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起源以及大革命较之其他资产阶级革命更彻底、更激烈的原

  • 传家集·司马光

    宋代诗文别集。一名《温国文正公文集》。80卷。司马光著。司马光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此书是作者生平所著诗文的汇集。卷1为古赋,卷2至卷15为各体诗歌,卷16为制诰,卷17为表,卷18至卷57为章奏,卷58至卷63为书启,卷

  • 淡水厅志·陈培桂

    地方志。作者陈培桂,广东高要人,1869年(清同治八年)任淡水同知。淡水设厅,始自1723年(雍正元年),但久无“厅志”。道光年间,台籍人士郑用锡辑有初稿四卷(即《淡水志略》);1867年,淡水同知严金清聘福建林豪续成志稿十

  • 大惠静慈妙乐天尊说福德五圣经·佚名

    神号与《太上洞玄灵宝五显灵观华光本行妙经》同一系统,盖亦出自元明。天尊述五显灵观大帝宝号、咒、符,劝人受持真形睿号,诵经祝咒,以祈霑福佑。

  • 春秋别典·薛虞畿

    十五卷。明薛虞畿撰。书前自序称尝阅往牒,见春秋君臣往迹,不下千事,散见百家,皆三氏所未录。间或微掇其端,而未究其绪,存其半而不采其全。所以作者略仿《左传》之例,分十二公以统其世,稽三传人名以系其事。书目后跋文由虞畿之

  • 大乘集菩萨学论·佚名

    梵名S/iks!a^samuccaya 。凡二十五卷。法称菩萨着,宋代法护、日称等共译。又称学处要集。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修行大乘佛教者之教说金言集。梵本刊行于一九○二年,分十九章,汉译本则立十八品。内容系就布施、持戒

  • 集大乘相论·佚名

    觉吉祥智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生,十波罗密,十地,十八空,三十七菩提分,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四等至,八解脱,三摩钵底先行,三解脱门,六神通,陀罗尼,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四声闻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