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节 郑成功未生时中国之时势

吾中国乱界有东西不可经、南北不可纬之公例二:

(甲例)流寇—假王—真帝

(乙例)流寇=假王=真帝

吾中国乱界又有东西不可经、南北不可纬之特例一: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其公例(甲),则有流寇然后有假王、有假王然后有真帝之义也。(乙)则流寇等于假王、假王等于真帝之义也。其特例,则外族入为流寇、为假王,而皆有真帝希望之义也。以此二例而为流寇、假王、真帝三者之别,则以占地能守与否为断,以占年能久与否为断。

翻观郑成功未生时之中国:

第一为党社分争时期神宗之朝,有腾天降渊而为明末世纪鬼荣神歆之历史之主动力者,东林党也。其主魁曰顾宪成,颓然一讲师而已。既,宪成起为总宪,风裁乃大箸。顾尝曰:“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彼能抉破数千年文字社交之薄习,而主张清议,冀得当以报家国,亦上天下泽之机关社也。方是时,世人论者可分为是东林、非东林两派。

是东林派以结社讲学为主义,曰应社,曰广应社。崇祯初,复社兴于吴江,几社兴于云间,间社兴于浙西。江之北曰南社,其西曰则社。又有历亭席社、昆阳云簪社、武林读书社合会吴下,以隶属于复社。始设己已之岁,下迄辛已,凡大会者三,四方来者万余人。以其无法则、无精神,故气节常不如东林(自复社以下,皆以占科第多少卜社事兴亡)。

非东林派以植党伐异为主义,曰昆宣党、齐党、楚党、浙党。而其凶猛有大力之反动家则惟珰人。宪成手尝疏发珰党崔呈秀之赃,同党杨、左诸氏又交章劾珰。珰益愤,乃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手段,而举明史氏所指挺击、红丸、移宫三大狱,尽移置于空洞无倚之东林,而东林遂为剔嫌引雠之中心地。

然则谓东林不亡,果足支残明乎?曰:乌呼然。东林党者,乃无规则、无用具之政学会也。其所引皆达官贵人,平民无闻焉,军人无闻焉。刻言之,彼终未脱“老学究”之习气,而于今世界所谓平民、军人两主义,犹风马牛之不相及。虽然,彼固以忍苦为极乐,以求死为究竟,而能自达其希望者也。吁嗟乎东林!伟然其人,岿然其地,乃竟随大明之江山以去!

第二为流寇浊乱时期吾以为有明万历、天启数十年间,阉如虎、吏如狼,驱生民如群羊,市野汹汹,已渐入朝家革命时代。东林诸君子果豪杰乎,宜奔走尽力,争握中原四百余州之造乱权,而自张弛、自收纵,大呼而起,尽率西北之将为寇盗者、东南之能经沟渎者,以组织吾中国空前绝后之民会,而与吾国民更始。能若是,斯所谓英雄也。而不然者,朝滴一泪焉,夕挥一涕焉,观望周章,慷当以慨。归休乎君!吾不愿闻此亡国之音!

此造乱权乎,顺用之为正动。日正动,即有建设之破坏之换言也。反用之为杂动。曰杂动,即为无建设之破坏之主因。果也,神、熹两朝之阉若吏,持是权而玩狎之,而以造崇祯十七年狼奔豕突之历史。请述其略:

一、逃军—周大旺、张献忠等属焉;

一、边盗—王嘉允、王自用等属焉;

一、土寇—王左挂、高迎祥等属焉;

一、饥民—王二、王大梁等属焉。

然此皆聚啸延绥南北间,流衍散漫,无所统一,各奔向衣食及子女玉帛之天乡,以聊试其吞嗥。崇祯四年,诸寇开同党联合会于山西,势乃炽。八年,开第二次同党联合会于荣阳,势大炽。遂出没山、陕、湖广、河南、四川诸要省。时诸寇由分立主义渐入统一主义,由渠帅希望渐趋帝皇希望;于是诸寇别为张献忠、李自成二大支。

张献忠自兹东犯,入歙,犯湖广诸境。十一年,降于熊文灿军。明年,复叛于榖城。十三年,陷四川诸州县,又东陷襄阳,杀襄王翊铭。十六年,陷武昌,沉楚王华奎于江,进陷湖南,遂入四川,僣号大西国王,改元天顺元年,杀男女六万万有奇。

李自成自兹入陕西,寻犯四川。十三年,走郧、均,陷河南,杀福王常洵,陷南阳,杀唐王聿镆。十五年,陷开封,寻犯汝宁。十六年,寇潼关,遂陷西安、延安诸郡。十七年,僭号西安,国号大顺,改元永昌;乃陷太原,入宁武关,犯居庸,以是年三月入燕京,明帝自经于煤山。

而此十七年间,有为张、李二寇莫大之外援者,则以清兵数次入犯,诸将且勤王、且剿寇,奔走疲命,延缓逸寇故。计崇祯二年,清兵下遵化,薄永定门,明年夏五月东归。三年,清兵围大凌河。六年,取旅顺。七年,入上方堡,至宣府。九年,入塞。十一年,再入塞。十二年,出青山口。十五年,陷松山,下锦州,入蓟州,遂下畿南、山东州县。此其时,实被张、李二寇及清兵互援助、互进退之影响者,曰惟吾中国,惟吾中国国民。

呜呼!彼张、李二寇何人斯?固犹是吾中国国民也。始则残虐之,及其既乱而又杀之。而使吾中国可亲可爱、如手如足之同胞一旦陷于尸如山、血如海之惨境,又甘为外族之伥,向所见虎猴蛮触,蜷伏瑟缩,无敢争战,清风忽来,化为死灰飞去。诗不云乎,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言念及此,潸然涕下!

第三为诸王奔逐时期维时明臣吴三桂方拥兵山海关,闻明京亡,遂降于清,求共讨李自成。清命睿亲王帅师从。既入关,令三桂兵皆薙发,不及,则系白布为识。遂以自成据燕后二月定京师,易服色,颁朔历。故明诸臣争薙发,奔趋阙下。不及三月,幽燕三易主。人物犹是,衣冠已非!于是北明志士皆南奔。

北明志士皆南奔何?曰:呜呼!吾中国国民所最乏者,精神界之坚定力而已。其始也,未尝不慷慨可一用,再则衰,三则竭,终且男臣女妾,无所不至。流寇骚乱中国虽十七年,固未一及江南。北都既亡,福王由崧避兵至淮,南中诸臣乃以是年五月奉王称号于南都。虽然,试一究南都内部存在之状态:(一)文臣争党,(二)武臣争兵;内言之,曰无爱国心,外言之,曰无复国力。以是数者,遂相率取因循退让政策,益纵清兵图李自成,且尽歼。无何,清兵下江南,入宿迁。明年,定河南,遂以五月渡江,入南京,总兵田雄劫王以降。于是南中臣民子女皆争投死地以殉,曰所以报国也。

是岁,清兵下浙江,克杭州,唐王聿键南奔闽。闰六月,称号福州,改元隆武元年。时浙臣张国维等方奉鲁王以海称监国于绍兴,浙东西义师大奋起,颇不寂。然二王舍国难、争帝名如水火,又穷迫于清兵尾追之苦境,惟日以南奔为志。清遂以秋七月定江西,八月克松江,九月入湖广,十月克徽州。明年夏陷绍兴,鲁王遁入海。七月克衢州,八月克延平,至汀州,王死之。至是闽、浙尽亡。

读者盍翻吾中国革命史。吾中国设于其圈界而自盗且自帝也,其必依乱史之公例矣。苟不然,假王尚有待,外族日以至,则所谓乱史特例,乃大发现于吾中国至秽至恶之历史。果恶乎然哉?吾国帝政发达,垂二千年于兹,下之人既以召外族戡内乱为惯技,翻观吾国民乎,又懵懵不知民族主义为何物,而群起为无秩序、无方向之暴动,偶一败挫,降顺恐后。向日所名称为中国慷慨家者,亦复以一死为独一莫大之责任。而堂堂四百余州之版图,倏焉忽焉乃为历史地理部一死名词,而生气无复属焉者。悲哉吾国!悲哉吾国民!何顽钝悍愚其若此!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司马迁
  列传第五十一·刘昫
  卷一百二十七 志一百二·赵尔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李心传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八·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四·佚名
  ◎不幸奉军为野兽·宣南吏隐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纪昀
  七二四 谕着一体饬查演戏剧本并传谕伊龄阿全德留心查察·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六上·袁枢
  绎史卷一百·马骕
  景帝本纪·张廷玉
  兵二五·徐松
  卷四十二·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家总论·尚鎔

    近日论诗竞推袁、蒋、赵三家,然此论虽发自袁、赵,而蒋终不以为然也。试观《忠雅堂》集中,於袁犹貌为推许,赵则仅两见,论诗亦未数及矣。 自明七子以後,诗多伪体僻体。牧庙远法韩、苏,目空一代,然如危素之文,动多诡气。梅

  • 续词余丛话卷一·杨恩寿

    原律续朱子曰:“古乐之亡久矣。吾友建阳蔡君元定季通,著书两卷,凡若干言,虽多出于近世之所未讲,而实无一字不本于古人巳试之成法。”其于蔡氏《律吕新书》,可谓推许之至矣。其《六十调圆说》,尤为“因声

  • 列传第五十七 玄宗诸子·刘昫

    ○靖德太子琮 庶人瑛 棣王琰 庶人瑶 靖恭太子琬 庶 人琚夏悼王一仪王璲 颍王璬 怀哀王敏 永王璘 寿 王瑁延王玢 盛王琦 济王环信王瑝 义王玭 陈王珪 丰王珙 恆王瑱 凉王璿 汴哀王璥 玄宗三十子:元

  •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洪武三十年五月壬子朔日有食之是夜镇星犯罚星○甲寅命六部都察院等官议定赎罪事例凡内外官吏犯笞杖者纪过徒流迁徙者以俸赎之三犯罪之如律杂犯死罪者自备车牛运米输边本身就彼为军民有犯徒流迁徙者发充递运水夫凡运米

  • 科试考三·王世贞

    二十五年丙午,命左春坊左中允李本、右春坊右赞善吴山主顺天试。 命翰林院侍读郭朴、右春坊右中允孙升主应天试。 二十六年丁未,命掌詹事府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孙承恩、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张治为考试官,取中胡正蒙等。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三十四·阿桂

    三月甲寅上谕内阁曰迩年征勦金川一切军需粮运等项节次发帑不下七千余万官为办给不欲丝毫累及闾阎而负任运供不无稍资民力业已叠次加恩将乾隆四十年以前应征钱粮分别酌免兹两金川全境荡平大勲告集念川省百姓踊跃急公甚

  • 南唐书卷十六·陆游

    宋 陆防 撰后妃诸王列传第十三烈祖元敬皇后宋氏小名福金父韫江夏人后幼流离乱兵中升州刺史王戎得后烈祖娶戎女后为媵得幸生元宗王氏早卒义祖命烈祖以为继室封广平郡君晋国君治内有法不妄言笑义祖殂于金陵烈祖在东

  • 监国纪·查继佐

    弘光元年(乙酉)夏五月,南都不守,江南及浙西郡县咸望风下。杭诸绅奉皇太后命,敦请潞王翊镠监国。甫三日,监国因原任都督陈洪范籍士马、钱粮北款。钱塘知县顾咸建忍不从,弃去;诸生沈乘建守城之策,百姓昵王慈,立杀乘;在籍原任兵部主

  • 卷八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八十一明 俞汝楫 编祀法备考定郊庙祀法郊社宗庙议洪武元年二月朔中书省臣李善长傅瓛翰林学士陶安等进郊社宗庙议先是上勅礼官及翰林太常诸儒臣曰自昔圣帝明王之有天下莫严于祭祀故当有事内必

  • 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六十六都察院三追问诸司职掌凡在外军民人等赴京或击登闻鼓或通政司投状陈告一应不公寃枉等事钦差监察御史出巡追问照出合问流品官员就便请旨挐问带同原告一

  • 第九章 11·辜鸿铭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辜讲有一次,孔子病得很重,孔子的学生——勇猛的仲由(即子路)来安

  •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净居天子说偈赞佛品第二十四   尔时会中有无数净居天子及无量众生。于佛法中心得觉悟。离诸疑惑深生爱乐。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一心合掌

  •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三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三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圣行品之下善男子。我观诸行悉皆无常。云何知耶。以因缘故。若有诸法从缘生者则知无常。是诸外道无有一法不从缘生。善男子。佛性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过去非未

  • 松隱唯菴然和尚語錄卷之一·德然

    徒弟比丘 慧省 編次金華聖壽寺語錄山門。「未跨龍門,腳踏實地;已跨龍門,腳踏實地。」驟步云:「一聲霹靂風雲起。」佛殿。「法報化身,總是這箇,畢竟以何為驗?」「泥多佛大。」便禮拜。土地堂。「正直聰明,聰明正直,顯正摧邪,憑

  • 谰言长语·曹安

    明代笔记。1卷。曹安撰。曹安字以宁,号蓼庄,松江(今属上海)人。正统九年(1444)举人,官安丘县教谕。该笔记前有成化二十二年(1486)曹安自序,说明写作缘起及其书内容:“予少游乡塾,见先生长者嘉言善行,即笔于楮,或于载籍中间见

  • 十支居士八城人经·佚名

    一卷,失译。中阿含八城经之别译。阿难为此居士说十二禅,居士信心。施食及房。

  • 大方广曼殊室利童真菩萨华严本教赞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阿毗遮噜迦仪轨品·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说忿怒王真言,成就有情,治罚难调伏者法。阎曼德迦忿怒王品第三十二。答寂静慧菩萨问,复说诸调伏法。

  • 维摩义记·慧远

    凡四卷或八卷。隋代慧远(523~592)撰。又称维摩义记、维摩诘所说经注、维摩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对于维摩经之文义作解释。初阐明声闻、菩萨二藏,并举出渐、顿二教之别,而判维摩经为菩萨藏顿教之法轮;次释维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