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十九册 天聪六年十月

第五十九册 天聪六年十月

十月初一日,抵开原。敖汉部济浓额驸、哈达格格夫妇,请汗同诸贝勒幸其第进宴。并以进宴礼,进汗马五,莽古尔泰贝勒马二,阿济格、墨尔根戴青及额尔克楚虎尔三贝勒各马一,

一马不纳,悉却之。

初五日,汗行猎至新哈达地方。是日有八男一女携马三十匹自察哈尔来归阿鲁四子部落索诺木台吉。

初六日,猎於费德里山。时汗离猎队行在前,有御前侍卫詹土谢图距汗二十步外前行,突遇一虎,詹土谢图即以射狍矢射之,中虎,虎即扑詹土谢图坠马,将噬之,时汗未退,大呼直前,虎未及大噬,即惊却。其虎为汗之众侍卫射死。

是日,正白旗之华善牛录下詹拜射狍,箭着物跃起,坠於额尔克楚虎尔贝勒所乘马下,下众议,鞭责詹拜五十。

初十日,汗集众官员等谕曰:“我国人中曾下法令,凡出兵行猎时,有为盗者,或杀,或鞭,但竟不懼。开此番行猎,仍有盗鞍、辔、韂 屉、龙头、绊镣等物者。此次人少时尚且

有行窃者,何况人多乎?其一并查缉惩治。”遂命诸贝勒大臣亲督搜捕之。查获为盗者,若就地执法,恐众人不知,遂命携至渖阳城枭首示众。是日,申刻,汗入渖阳城北门。

满洲国天聪汗遣卫徵囊苏喇嘛赍书与大明国宁远城各官议和。书曰:“满洲国天聪汗奉书大明国皇帝。我小国之所以兴兵,非不知足而冀图大位也。乃因边吏陵侮之恨,告而不得上达,致起兵端已数载矣。今若征战不已,则两国均受其苦;和彼此俱享安乐,所以,我惟愿见太平。往征察哈尔,途经宣府议和,刑白马乌牛,乃誓告天地。与我盟誓者虽系小臣,然我以为人无大小,皆属皇帝统御,且凡发誓,皆告於天。与彼处之人盟誓後,我以为和事已成,故执我行乱之人,杀於尔国官员之前,所掠牲畜财物,如数送还。若我非诚心议和,执我人与尔等斩之,我岂不畏天乎?自缔盟以来,已经数月,丝毫无犯尔边境地方。古语云,下情上达,天下罔不治;下情上壅,天下罔不乱等语。我等两国搆兵,亦皆下情阻蔽不得上达之故也。而我欲以我怨恨之故,备悉上开,又恐疑我不忘旧怨,虚意讲和。故不敢详陈。今皇帝若欲洞悉我之恨端,当遣贤能之人来问,我将悉告之。若谓既已议和,何必提及旧恨,亦听皇帝自便。惟和好既成,获得财物,田猎放鹰,共享安东,是我小国之人所愿也。”又一书曰:“金国汗致书大明国诸臣尔等曾对我使臣言,彼处议和之事,我等不知。彼处成和,与我何干等话。彼处之人向我腽誓时,曾言既盟之後,勿征辽东地方等语。时我以为,不论在何地议和,乃皆属一君统御。故刑白马乌牛,誓告天地。今匀等乃有异议,尔等则有异,而天岂有异乎?夫臣则有异,而君岂有异乎?不可诈也,仍有异议,亦任尔等自便。尔等文云,按议和之礼,尚须送还大凌河官一、二员,并少退尺寸之地,即以此为名,我等方杏转告我皇帝等语。若和事果成,更无他议,我又何吝此一、二人乎?我等和好,莫言尺寸之地,即普天之下,尽为尔等所属矣。尔等若不忘已失之土地人民,仍藉以为口实。我之祖先无磁场被害。纵被害,我仍愿见太平,未曾损尔边一草寸土。然尔边吏欺陵我等,致成七恨,渐起战端,迄今如故。我仍愿太平,未语及以往数恨,尔等顾以土地为言,过矣。况自征抚以来,我两国之孰强孰

弱,岂有不知?既深知之,而徒饰利口,贻误主上,流祸生民,是何为也!若果明誓,上慰君心,下安生民,凡事从公,断之以义,俾速成和好,乃彼此之福也。凡执政大臣,宜随机应变,是为至善。若徒事大方,坐失事机,则今世人民之休戚,乃後世尔大臣等声名之美恶,望尔大臣等虑之,杏不知耶?凡两国议和,一国先遣使往,另一国亦遣使来,则和事速成也今我实愿和,苍天在上,实无欺伪,至诚遣使往。而尔又不信,不遣使来。我若欲征讨,则公开以出,岂有诡计掩击之理耶?先是,袁都堂与我议和时,彼一面议和,一面前进筑城。我谓方讲和事,何为相逼,尔等有诈,我将起兵等语。遂於两、三月前,令杜明仲赍书预告,然後兴兵。尔若不信,以我为欺,杜明仲现在尔处也。我屡次求和,而尔等不从。往事暂且不论,即自我两国交战以来,历年战争之苦,足以为鉴。尔等竟不愿太平而东征战,国家生灵,较前更苦,咎将谁归耶?今春往征察哈尔时,见尔国一年赠彼金百万馀两,与其以有用之财费於无用之察哈尔,何如遣贤能者来,与我速决和事,俾两国共享太平也。凡我意中之事,直言无隐,勿疑为不可信,勿惜遣一、二

解事使臣也。尔诸大臣果能身任和议,以成和事,则不仅国民业,亦可使无数生灵免遭死亡,造福甚大,其福亦归於身任和议以成和事之大臣矣。”第三封书曰:“金国汗致书宁远城太监。我使者还,言尔代君巡视国民生计,凡有所知,上达无隐等语。因此虽不知尔姓氏,特致书与尔。凡我意中所欲言者,均详书於奏尔皇帝及诸大臣书内。所望询问尔者,惟恐我所奉之书及所遣之使臣不能专奏上开,惟望尔以身任之,俾我书及使转奏上开。倘蒙皇帝以宽大为怀,和事得成,是亦尔之福矣。我所以屡遣使议和,原为战争不息,人多死於锋镝,多致人死,则天实可畏。故遣使欲修和好。望大人熟计之,以我之言达於尔贵皇帝。倘和事成,无疑两国人民皆尊敬尔也。”

先是,济尔哈朗贝勒、萨哈廉贝勒奉汗命指授归顺外蒙古诸贝勒牧地,申明约法,至是还。

十九日,兵部贝勒岳托审拟前出猎时,盗韂、屉、龙头、马绊者六人,各鞭责八十二,割破其腰。另三人因盗窃箭罩子、两乾套子、皮条、偏缰,各鞭责八十二,贯耳鼻。又约束众人曰:“自从家奴行窃,则将其主一并治治罪。”

是日,於齐尔哈朗贝协、萨哈廉贝勒前往议事之处,蒙古诸贝勒以来见礼,进济尔哈朗贝勒马二十三、驼三,萨哈廉贝勒马十七、驼二。两贝勒复以驼、马进与汗,均不纳,悉却之。

二十一日,正黄旗刘生员,邵生员,因超额被除名。彼遂告汗曰:“教忌汉文之生员四人,我等教授两旗子弟已十二年矣。我等所教授之杜木拜、巴敦、恩额德依三人均被录用。新入两旗诸大臣之子弟,亦共同教授两年矣。丑年屠戮生员时,蒙汗眷顾,择而养之,命我等教授汉文,并将被戮生员家中诸扬,悉赐我等。元年赐银命购粮而食。今又蒙汗眷顾,命教授

汉文之生员等,各兼男丁二人,免徭役。而正黄旗因生员超额,仅命董生员、黄生员教习,而将刘泰及邵生员我等二人革除,充当差役。更将我等所教授之镶黄旗新旧子弟,命镶黄旗新进生员教授。今特将我等教授十二年之苦,报知於汗。”汗遂命二生员各免二丁徭役。

是日,固山额真和硕图额驸、达尔汉额驸及叶臣率每牛录步兵十人,负米人五,章京一员,每甲喇大臣一员,每旗副将一员行猎。汗谕曰:“此次行猎,命诸贝勒、大臣之子及牛录

额真之子一同出猎,以习骑射。

二十三日,汗率诸贝勒及臣四十员、兵一千三百人,辰时,出地战门,向叶赫地方去行猎。

二十六日,行围时,汗谕诸勒曰:“尔等不可以诸甲所射之兽,冒为己之所射而夺取。果系诸甲所射者,勿以贝勒之故而镶之,可下法审验射兽方位之虚实。若尔诸贝勒强为己有而夺之,有不惧者乎?如阿尔萨兰布库最称强勇,然我若令其仆,彼敢不仆乎?遂以手指阿尔蒴兰布库令之仆,即仆。若尔等强为己有而夺之,彼等不敢拒绝。再令随诸贝勒之绵甲兵俱立誓。再有跟役等盗窃马绊、龙头、马韂、马辔等物者,则将其主谕罪不贷。务各向跟役多切谕之。再者,诸贝勒之跟役人等,若牵马随贝勒行走在围场内时,不得携带撒袋。”

是日,巴雅喇路呼尔噶、玛尔噶老人、图尔噶率十二人来朝,贡豹皮及狐皮。

三十日,行猎时,宗室巩阿岱阿哥,被其宁塔哈牛录下人阿尔赛所射,汗大怒曰:“岂有似此之昏人耶?为何不顾人妄行射知!?”汗遂亲杖之,并命就彼地执之。

猜你喜欢
  谭序·黄以周
  卷一·黄以周
  卷上·唐庚
  ●卷一百十四·徐梦莘
  后汉孝顺皇帝纪下卷第十九·袁宏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二十六·徐乾学
  卷之四十四·佚名
  第四十九章 清代的盛衰·吕思勉
  台湾海防档(上)·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二·阿桂
  孙搴传·李延寿
  卷十九·佚名
  卷二百二十·佚名
  卷三十九·佚名
  关于魏忠贤·吴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六十三·彭定求

        卷363_1 【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刘禹锡   叹息鲁先师,生逢周室卑。有心律天道,无位救陵夷。   历聘不能用,领徒空尔为。儒风正礼乐,旅象入蓍龟。   西狩非其应,中都安足施。世衰由我贱,泣下为人悲。

  • 时间的教训·闻一多

    太阳射上床,惊走了梦魂。昨日的烦恼去了,今日的还没来呢。啊!这样肥饱的鹑声,稻林里撞挤出来——来到我心房酿蜜,还同我的,万物的蜜心,融合作一团快乐——生命的唯一真义。此刻时间望我尽笑,我便合掌向他祈祷:“赐我无尽期!”可

  • 卷十·韩淲

    钦定四库全书 涧泉集卷十       宋 韩淲 撰七言律诗 西山道院立春日 春风吹我上箯舆山路梅花已雪如道院闲寻旧题句故人不?一行书物华满眼知春至世事装怀逼岁除犹喜重来有佳伴何妨相送入樵渔 晩春 幽砌疎畦

  • 中州乐府跋·元好问

    声音之道与政通固矣然以三百篇考之成周治矣而夫子不无删焉郑卫乱矣而夫子或有取焉何哉则亦以天理之在人心不可变而人之贤不肖不可必故圣贤之所去取惟其人不惟其时惟其言不惟其人惟其意不惟其言中州乐府作于金人吴彦高

  • 卷二十·李心传

     边防二  金人渝盟金海陵炀王以癸酉冬篡立乙亥岁已有南侵意遂谋迁居汴省未几大内火宫室悉为所焚由是迁都之计稍缓丙子岁复营汴都戊寅夏谕其吏部尚书李通等以梦上帝命己征江南其秋擢通参知政事己卯春遂罢淮北陕西诸

  • 第六十回 得辽关因病返跸 殉周将禅位终篇·蔡东藩

      却说周主南征时,北汉主刘钧,乘虚袭周,发兵围隰州。隰州刺史孙议,得病暴亡,后任未至,骤闻河东兵至,不免惊惶,幸亏都监李谦溥,权摄州事,浚城隍,严兵备,措置有方,不致失手。时方盛夏,河东兵冒暑围城,谦溥引二小吏登城,从容督御,身服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佚名

    正统四年冬十月丙子朔享 太庙○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献陵 景陵○遣中官祭司井之神○督罕河卫头目阿剌孙撒剌儿卫头目额里奇朵儿必河卫舍人必纳海西哈儿分等卫指挥伯思罕等俱来朝贡马及方物赐宴并彩毙等物有差○裁省贵州

  • 卷之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五百六十七·佚名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十一月。己酉。谕内阁、袁世凯奏、举劾属员一摺。直隶南宫县知县吕调元、长垣县知县赵惟庆、大名县知县杨鸿仪、署定兴县知县候补知县朱贞保、均着传旨嘉奖。沙河县知县吴鸿祺、习气颇深。驭下

  • 西汉年纪卷二十四·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成帝孝成皇帝讳骜元帝太子也年三嵗而宣帝崩元帝即位为太子壮好经书寛博谨慎竟寜元年五月元帝崩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本纪】以元舅侍中卫尉阳平侯王鳯为大司马大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纪昀

    列传金 【四】○金四卢彦伦 毛子廉 李三锡孔敬宗 李师夔 沈璋刘彦宗【筈仲诲】时立爱韩 企先□琼李成孔彦舟徐文施宜生卢彦伦毛子廉李三锡孔敬宗李师夔沈璋刘彦宗时立爱韩企先郦琼李成孔彦舟徐文施宜生△卢彦伦卢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一·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邵康节先生雍传范祖禹邵雍字尧夫卫州人家世贫贱雍刻厉为学夜不就席者数年雍尝适吴楚过齐鲁客梁晋而归徙居于洛蓬荜环堵躬爨以养父母讲学于家不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士人道洛者必过其庐雍与人言必依于孝悌

  • 卷八·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词林典故卷八题名下皇朝馆选题名顺治三年丙戌科傅以渐【山东聊城人】 吕缵祖【直隶沧州人】李奭棠【顺天大兴人】 多象谦【直隶阜城人】梁清寛【直隶真定人】 胡兆龙【顺天大兴人】李若琛【顺天大兴人

  • 司马悦传·魏收

    司马悦,字庆宗。由司空司马出任为立节将军、建兴太守,转任宁朔将军、司州别驾。后又迁任太子左卫率、河北太守。世宗即位之初,任司马悦为镇远将军、豫州刺史。当时有个汝南上蔡人叫董毛奴的,身边带有五千钱,死在大路旁。郡

  • 韩性传·宋濂

    韩性字明善,绍兴人。祖籍安阳。高祖左司郎中膺胄,随从宋朝南渡,安家于越。韩性天资聪敏,七岁读书,一目数行,一天能记万言。九岁通《小戴礼》,提笔成文,文意老练,年长者都说与众不同。年稍长,博览群书,从经史到诸子百家,无不深究根

  • 郊祭第六十七·苏舆

      《春秋》之義,國有大喪者,止宗廟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喪,廢事天地之禮也。父母之喪,至哀痛悲苦也,尚不敢廢郊也,孰足以廢郊者?故其在禮,亦曰:“喪者不祭,唯祭天為越喪而行事。”夫古之畏敬天而重天郊,如此甚也。今群臣

  • 卷十一·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十一宋 朱子 撰学礼四曲礼曲礼曰【记引正经之词】毋不敬【毋音无后以意推之 礼主于敬】俨若思【俨矜荘貌人之坐思貌必俨然 疏曰若如也思计虑也人心冇

  • 卷第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之四世第一法。当言一心多心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虽已说彼相应差别。而未显示现前多少。今欲显示唯一刹那。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