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古史卷二十六      宋 苏辙 撰桞下惠列传第三

桞下惠者鲁公族展氏也名禽仕鲁爲士师三黜不去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徃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故鲁虽不能用终身不去鲁僖公二十六年齐孝公侵鲁僖公使展喜犒师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弊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藏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恊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帅桓之功我弊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异哉臧孙之爲政也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此族也不在祀典今海鸟至不知而祀之难以爲仁且智矣夫仁者讲功智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能周非智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常知避其灾害是嵗也海多大风冬温臧文仲闻之曰信吾过也使书以爲三防故孔子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虗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又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栁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及孔子叙古之逸民谓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谓桞下惠少连降志辱身言中伦行中虑谓虞仲夷逸隠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孟子因之曰伯夷圣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凂焉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曰尔爲尔我爲我虽祖裼裸防于我侧安能浼我哉夫二子之行不至于此而其风之所及则有至是者与盖孔子称作者七人其三人伯夷叔齐柳下惠皆见于书其四人朱张少连夷逸皆不见虞仲或曰太伯之弟所谓仲雍者也盖始断发文身以治句吴傥或是欤

苏子曰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义不事武王而柳下惠降志辱身三黜于鲁而不去行若氷炭之异而圣人皆取之者其心一也心茍不然则伯夷必防于狷柳下惠必防于乡原而孔子奚取焉易曰君子之道或岀或处或黙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夫君子平治其心外累既尽至于不可加损人莫得而见也虽其岀处语黙应于外者不一而其中未尝违仁然后知其爲同耳然孔子之论此三人或谓之贤人或谓之仁人未甞以圣人许之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闻其语矣吾见其人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逹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欤盖孔子之称夷齐以爲贤于当世之君子至于当世诸侯大夫则不能望其垣墙耳非以爲尧舜等比也故其叙逸民亦曰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夫人而不能无可无不可而尚足以爲圣人乎至孟子始谓伊尹伯夷桞下惠皆古之圣人与孔子异而世俗又从而广其说曰此三人者皆圣人之趋时者也伊尹之后士多进而寡退故伯夷岀而矫之伯夷之后士多退而寡进故栁下惠出而矫之夫三代之风今世不得见矣而春秋之际士方以功利爲急孰谓其多退而寡进也哉此皆妄意古人耳汤之称伊尹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伊尹之自称亦曰维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及孔子叙书皆不以爲过谓之圣人或庻几焉如伯夷柳下惠吾从孔子而已

古史卷二十六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六·赵尔巽
  提要·吴仁杰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八·佚名
  序·李中馥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六十二·纪昀
  列传卷第四十六 高丽史一百三十三·郑麟趾
  鲁周公世家第三·司马迁
  李苗传·魏收
  古里甲石伦传·脱脱
  后唐纪五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上天成二年(丁亥,927)·司马光
  唐纪一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上之上武德元年(戊寅、618)·司马光
  提要·夏言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九·佚名
  五禮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四十一·彭定求

        卷741_1 【景阳台怀古】陈贶   景阳六朝地,运极自依依。一会皆同是,到头谁论非。   酒浓沈远虑,花好失前机。见此尤宜戒,正当家国肥。   卷741_2 【石城怀古】刘洞   石城古岸头,一望思悠悠。几许六朝事

  • 马天骥·唐圭璋

      天骥字德夫,号方山,衢州人。绍定二年(1229),登进士第。淳祐七年(1247),自考功郎官除秘书少监。宝祐四年(1256),自试尚书礼部侍郎除同签书枢密院事。五年(1257),端明殿学士提举临安洞霄宫。后褫职信州居住。卒于家。   城头月

  • 张九龄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九龄(678—740 ),唐著名政治家、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 707)举进士,任校书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吕科,升任右拾遣。后历任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中书侍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佚名

    弘治三年二月癸未朔先是贵州镇巡等官奏欲会兵征剿苗贼拟调湖广四川云南官军土兵刻期以进兵部覆奏令别议长策未至而镇巡等官复力请用兵兵部仍以为未可止请行参将等官调兵操练布政司预积粮储示若欲用兵者以警慑之从之○

  • 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二十六·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六 纪年 义宗皇帝 义宗皇帝名守绪宣宗第三子俗呼三大王性寛和慈仁少而嗜书长而博学虽干戈抢攘日不暇给每与学士大夫谈论不辍才藻富赡好为文章元光二年冬宣宗崩守绪自东宫即皇帝

  • 一四二四 左副都御史陆锡熊奏拟赴盛京覆阅文溯阁全书折·佚名

    一四二四 左副都御史陆锡熊奏拟赴盛京覆阅文溯阁全书折【真按:文溯阁四库全书史料】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十一日臣陆锡熊跪奏,为奏明事。窃臣前奉谕旨,专司详校文溯阁全书,业于上年二月内,同详校各员前赴盛京,督率办理。所有

  • 南唐书卷三十·马令

    宋 马令 撰建国谱第二十七呜呼唐之盛时制天下为十道统之以都督而遐荒四达合为一家中世多故始立方镇大者连城十数小者犹兼三四虽禀爵命而其势以分僖昭之世则又甚焉盗酋强卒相与为乱而一旦破城杀帅者即以其镇予之于是

  • 第八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日本议和后入阁办事 巡察河工 两广总督自同治元年以迄光绪二十七年,凡四十年间,李鸿章无一日不在要津。其可称为闲散时代者,则乙未三月至丙申三月间,凡一年,戊戌八月至庚子八月间凡两年而已。戊已庚之间,鸿章奉命治河,旋授

  • 陈文沈皇后传·李延寿

    文沈皇后名叫妙容,吴兴武康人。父亲沈法深,梁朝的安前中录事参军。沈皇后十岁多的时候,在梁朝的大同年间嫁给文帝。武帝讨伐侯景,文帝当时正在吴兴,他和沈皇后都被拘禁,侯景平定了,才获得自由。武帝登基,沈皇后为临川王妃。文

  • 中庸纂疏卷一·赵顺孙

    钦定四库全书中庸纂疏卷一     宋 赵顺孙 撰朱子章句中者不偏不无过不及之名【文集曰不偏者明道体之自然即无所着之意也不则以人而言乃见其不于物耳○语録曰急些子便是过慢些子便不及】庸平常也【语

  • 卷二十·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二十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大传大传集说郑氏曰记祖宗人亲之大义窃案长乐陈氏谓禘者祭之大追王者孝之大名者人治之大道者礼义之大故命曰大传即郑氏之意也其说非不可通然临川吴氏之言更确吴

  • 读诗私记卷四·李先芳

    (明)李先芳 撰○二雅考大全云小雅大雅周室居西都时诗也小雅自鹿鸣至菁莪十六篇大雅自文王至卷阿十八篇为正雅小雅六月大雅民劳之后皆变雅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其间皆中庸尊贤亲亲体羣臣柔逺人懐诸侯之事故歌之以燕

  • 第五 问犍度章·佚名

    一我问受具[犍度]:具因缘,具解释,其尊高之句有几种罪耶?我答说受具:具因缘,具解释,尊高之句中,有两种罪。二我问布萨……因缘……有三种罪。三我问雨安居……因缘……有一种罪

  • 柳毅传·李朝威

    唐代传奇小说。1卷。李朝威撰。《太平广记》卷419采入本篇,题作《柳毅》,注“出《异闻集》”。曾 《类说》卷28自《异闻集》收入,题为《洞庭灵姻传》,应是作品原名。后来通行本如《说郛》本、《虞初志》本、《五朝小

  • 东海渔歌·顾太清

    六卷。西林春(顾太清)撰。约成书于光绪间,距今世不远,然杳茫难求。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旁搜博采,惟顾太清词未备。民国三年(1914),杭州西泠印社活字本《东海渔歌》问世,吴昌硕题签,况周颐序,间缀况氏评语,乃

  • 温飞卿诗集笺注·温庭筠

    唐诗别集笺注本。明曾益原注,清顾予咸补注,顾嗣立重校。有秀野草堂本、《四部备要》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重新排印出版。据顾嗣立所撰《后记》可知,其父顾予咸任山阴县令时,邑人曾益注《温庭筠诗》四卷,曰《八叉集

  •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昙旷

    亦称《大乘百法明门论钞》。佛典注疏。唐昙旷撰。一卷。敦煌遗书藏本。现知有伯2077号等多号。本书是对《大乘百法明门论记》的论释,主要阐述其中难点及未尽义理。可视为《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的姊妹篇。书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