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三百十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

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三年。戊辰。三月。乙酉朔。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  

○赐扈从及各省迎觐大臣等宴。  

○谕、朕时巡方岳。所过地方。既蠲租赐复。叠沛恩膏。而薄敛省刑。事宜并举。其山东直隶二省、监候斩绞人犯、五次缓决者。着该督抚查明。分别情罪。奏请减等。其军流以下罪犯。亦着查明减等发落。咸予自新。用昭肆赦。该部即遵谕行。  

○谕军机大臣等、据喀尔吉善等奏建安、瓯宁、二县奸民谋逆根由。朕览前后所奏。情节甚属重大。而起事之时。即能乘势扑灭。皆由护镇刘启宗等办理妥协。是以平定如此迅速。但事后根究。未免存大事化小。欲为地方员弁回护之意。不知地方官不能弭患于事先。尚能补救于事后。以功抵过。未为不可。若稍存回护之心。将此事从轻谳讯。以盖前非。则纵奸长恶。何以示惩。且此等奸恶之徒。得从宽减。而不从贼之良民。徒遭焚劫。既无以洩其忿。即奋勇搜捕之兵壮。亦无以表其奉公之心。姑息养奸。贻患更甚。断宜遵朕前旨。从严办理。以儆凶顽。至称老官贼邪教起于浙江。其蛊惑乡愚。以潜谋不轨。已非一日。及至流传闽省。斋坛数处。岂无形迹可稽。何以听其奸谋聚众。至于如此。从前办理邪教。屡次严谕查拏。今待其窃发。不可掩盖。始行办理。其平日之因循纵忽可知。且群丑倡逆之始。即谋纵火劫狱。今拏获二百数十人。现在监禁。若余党不能净尽。焉保其不复滋事。据奏浙省教首姚普益等三人。既经拏获。则闽浙钩连之处。正可彻底严究。凡各坛会首、及纠伙受札、拒捕焚劫之犯。俱应明正典刑。断不可使一人漏网。其吃斋男妇、并未豫谋者。准其首明。予以自新。固应如此办理。但地方官尚应不时查察。其有暂时悔过。不久复蹈前辙者。应即行惩治。不可使之蔓延。可传谕喀尔吉善等。令其实力缉拏。严行究讯。毋得稍有宽纵。仍不时留心督率属员查察。俾恶党尽殄。不致复萌。庶足以安良善而靖海疆。  

○又谕、据新柱奏称、吕宋夷商来闽。询及天主教内被诛之白多禄。欲将骨殖讨回。当经派管该弁谕以只宜安分经营。不必多事。彼亦点首唯唯。现在尚称安静等语。夷商私向该弁探问。其晓谕不过如此。既经晓谕之后。不再问及则已。如或另有陈禀。应令喀尔吉善等、照前谕以白多禄谋为不法。在国宪所不容。尔等原为贸易而来。不应询问及此。明白晓示。使其不敢妄生浮论。至天主邪教。传自外番。煽惑愚民。所在多有。今虽少加惩创。不可不留心防范。即如案内白多禄被诛一节。乃系内地情事。吕宋远隔重洋。何以得知。看此情形。显有内地民人。为之传递信息。可传谕喀尔吉善等。闽省为海疆要地。嗣后一切外番来往之处。俱应加意查察。毋得任其透漏。  

○署定边副将军参赞大臣塔尔玛善奏。本年正月二十九日。在格济格台站地方。拏获准噶尔扎卜等五人。讯系入卡探亲。经侍卫达永阿晓谕发回。并未申报管台大臣。除将该侍卫严饬外。臣随传谕各卡。嗣后有似此探亲者。着即解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令将缘由报知将军。应如何办理之处。遵照办理。得旨。准噶尔虽现在和好。然从前并无准其人众入卡探亲之议。今次被获之人。从宽发回。须令伊等知系格外恩典。嗣后务将部众严加约束。毋得视为故常。违议滋事。俟夷使来时。将此晓谕知之。  

○丙戌。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  

○谕军机大臣等、据玉保奏称、准噶尔夷使知藏内有出痘之人。甚属畏惧。乞将护送官兵。俱行离远居住。又往大小寺内时。令伊等自行守门。不使官兵同入等语。准噶尔人素行狡诈。其欲令我官兵远离。未必无言语离间这事。由此观之。其诡谲伎俩。尚未尽革。自应以理晓谕。使之折服。且我兵既已出痘。岂有复出之理。玉保等不即以此言驳诘。乃遽令护送官兵。移令远住。办理甚属姑息。着将此传谕玉保得知之。  

○又谕、大金川善后一案。今张广泗将前后妥酌奏闻。亦因虑及金川平定之后。一切布置。应早为筹画。但今军务尚未告竣。自宜专意征剿。其善后一切。可以从容经画。不必急遽。反致顾此失彼也。且金川平定之后。又有瞻对进剿之事。不若统俟大局已定。审势而徐为之。以成一劳永逸之举。摺内所奏安设喇嘛一事。朕之初意。因番性信服喇嘛。令归西藏统辖。西藏是我所属。则金川亦在所属之内。可以无庸添兵设戍。乃以番治番之法。今据张广泗奏称、仍应酌派道员、与副参一同留驻护卫。则是金川情形。终不免于驻兵防守矣。既已驻兵防守。则又何必安设喇嘛。且建立庙宇。所费亦不赀也。惟是金川向系土司。祗事羁縻。今若添设兵弁。便成我之疆圉。日后如邻近土司若莎罗奔其人者。一旦争夺此地。又将兴动师旅矣。此处亦应筹及。至于碉楼拆毁。张广泗谓欲永行禁革。势有所难。惟在振我军威。使其碉不足恃。此语实中肯綮。从前庆复于瞻对善后案内。议令止许建造平顶碉楼。固属纸上粉饰之辞。但张广泗现知建碉之难以禁革。则当别筹一防范控制之策。使虽有碉而不足为害则得矣。若如前议。使金川一带宜归西藏。则藏中一切事宜。班第甚为熟悉。前令其往四川。虽为办理粮饷。亦有旨令其与张广泗商酌一切。可传谕张广泗。令其将此摺所奏情节。与班第徐行妥商。以期行之久而无弊。再行具摺奏闻。  

○又谕、上年陕省耀州等处。雨泽未敷。虽成灾不及分数。收成究属歉薄。照例借粜仓粮。恐不足以资接济。着加恩将耀州、渭南、临潼、泾阳、三原、高陵、富平、咸阳、醴泉、大荔、蒲城、韩城、白水、郃阳、朝邑、澄城等十六州县、实在乏食贫民。令该抚查明。赏给一月口粮银两。仍令借粜兼行。以资日食。各该州县应徵地丁尾欠一半。着一并缓至秋熟徵收。俾民力不致拮据。该部即遵谕行。  

○又谕、据巡抚陈宏谋奏称、按察使马金门、器小易盈。任意乖张。办理案件。苛求错误。不一而足等语。马金门既不胜臬司之任。着以道员用。其西安按察使员缺。着吴士端补授。  

○总理事务和硕履亲王允祹等具摺请安。得旨。朕躬安。王大臣等佳否。朕恭奉皇太后谒曲阜。登泰山。凡皇祖昔日往临之地。次第瞻仰。礼仪庆成。途次虽间有微风。凡届行礼之辰。俱晴明和煦。今于三月初二日。起銮前往济南。将此旨传谕在京王大臣等知之。再该省去岁被灾固重。然与京中传闻之语较轻。今屡加恩泽。看来似属妥怗。若本月得沛甘霖。则于麦苗有益。而大田可及时耕种。此处民人。方为得所。故于此时朕心望雨甚殷也。  

○兵部议奏、盛京将军达勒当阿奏、盛京武职。不似各省但管兵丁。如锦州、广宁、辽阳、牛庄、盖州等五城。边界辽阔。内有盛京户部包衣屯庄、王公庄头、部院屯丁、旗民人等杂处。时有争讼案件。牛庄、盖州。地临海口。船务尤繁。凤凰城与朝鲜接壤。亦关重要。中后所、巨流河、二路。及法库、张武台、松领子、九关台、等处边门各官。均职任防守。承办地方事件。非谙练勤干之员。不克胜任。请酌定调补之例。应如所请。将前项作为繁缺。如不堪胜任。即于通省旗员内。毋论是否本翼本旗。拣选才具品级相当者。题请调补。仍将应得之缺。抵还本旗。其佐领以下。毋庸引见。至城守尉、协领、四品防守尉、调繁调简。均令引见。从之。  

○遣官祭昭忠祠。  

○是日、驻跸湾德。  

○丁亥。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  

○谕曰。四川松潘镇总兵宋宗璋。自进剿金川以来。未见实心效力。现于李质粹案内、有应行质讯之处。着解任。令张广泗解送来京。其松潘镇总兵员缺。着哈攀龙署理。  

○又谕曰。张广泗奏报大金川军营现在驻守情形。内称总兵马良柱。不思努力克敌。怯懦无能。将五千余众。一日彻回。以致军装炮位。多有遗失。其临阵退缩之状。罪已显着。实无可逭。张广泗又一摺中。亦奏伊老不任用。若留军中以功赎罪。亦属无益。自当严参以肃军纪。且伊原有应行质讯之处。可令张广泗即行据实纠参。解京问拟。  

○谕军机大臣等、据班第奏称、先由省起程。往川西一路。查看粮台。前至军营。再由军营前往川南一带勘视等语。办理粮饷。固属紧要。应及时筹办。但军营弁兵。多半更易。现在正值军兴。恐张广泗一人。有不能兼顾之处。班第若至军营。暂且不必查勘粮路。在彼留驻多时。既可察看情形。又可与张广泗协商一切军务。佐其不逮。其粮饷一事。即于军营指示调度。一面办理。至金川逆酋进剿。前据张广泗奏称、各路兵到。一举攻克。夏秋之间。可以告捷等语。此处应令班第留心察看。果如张广泗所奏。夏秋之间可以告捷则已。万一揆度形势。夏秋之间。又不能竣事。迁延至于明岁。则应另为筹画。为先事图维之计。朕思金川小丑。本非难以殄灭。祗缘绿营兵弁。素多怯弱。川兵又于随征瞻对。渐染委靡习气。以致不能振兴。若改用旗兵前往。或者可以克期制胜。应令班第与张广泗详酌。张广泗本系旗人。即管辖旗兵。亦无不可。但此时且不可露此意。恐众志益懈也。又前金川善后议定安设喇嘛一事。朕之初意。原为以番治番。可省添兵设戍之费。昨据张广泗所奏情形。大约平定之后。仍不免于分兵驻守。既需分兵驻守。何必又安设喇嘛。已将此意传谕张广泗。班第于西藏事务。素所谙悉。今既亲至军营。其应否安设喇嘛。抑或必须驻兵之处。亦令与张广泗熟筹妥酌。入于善后案内奏闻。  

○又谕、据张广泗奏报大金川军营现在驻守情形。内称副将高宗瑾、诱莎罗奔头人生噶尔结至营。一面擒拏。一面枪炮齐发。打死头目一名。贼番数十人等语。高宗瑾能以计诱贼。亦属可嘉。但生噶尔结、为莎罗奔信用头人。或已就擒。或经打死。俱未奏明。可询问张广泗。令其再行详悉具奏。至孙克宗土兵。踞守小碉。与贼结连渡河而去。此乃土兵之常技。盖其素性反覆。不过随风转移。即使投顺效力。仍怀首鼠两端。原不可信用。现在调集陕甘两处兵丁万余。尽足以供攻剿之用。引项土兵。应令酌量情形。既于军营无益。即行彻回。值此农作之时。正可使之耕种。又奏总兵马良柱。不思努力克敌。怯懦无能。将五千余众。一日彻回。以致军装炮位。多有遗失。其临阵退缩之状。罪已显着。实无可逭。张广泗又一摺中。亦奏伊老不任用。若留军中以功赎罪。亦属无益。自当严劾以肃军纪。且伊有应行质讯之处。可令张广泗即行据实纠参。解京问拟。总兵宋宗璋。前在瞻对。不能奋勇克敌。惟事粉饰。扶同欺隐。及进剿大金川以来。虽据报小有攻克。仍不能鼓勇前进。而欺饰之故智犹昔。今统一军。徒长惰而捐威。朕已降旨。令伊解任来京。其员缺用哈攀龙署理。着张广泗将宋宗璋一并解京。以便质审瞻对之案。其总兵许应虎。前在京召见。朕看其人尚有勇敢之气。是以令于军营效用。今观其从事戎行。虽无大过。亦绝少功绩。如许应虎无可任用。即着回原任办事。至于金川军营诸将。大抵多系办理瞻对之人。不特庸懦欺蒙。已成夙习。且多瞻顾。今另用任举、哈攀龙、及高宗瑾、唐开中等。皆未经从征瞻对。无所掣肘。自能鼓励勇往。可令张广泗等酌量情形。如现在哈攀龙等、力能平定金川则已。若尚须统领之人。朕思岳钟琪久官西蜀。素为川省所服。且夙娴军旅。熟谙番情。伊虽获罪西陲。亦缘准噶尔夷情。非所深悉。若任以金川之事。自属人地相宜。伊三世受国厚恩。自必竭力报称。以盖前愆。着张广泗会同班第商确。如有应用岳钟琪之处。即着伊二人传朕旨、行文调至军营。以总兵衔委用。又摺内所奏大金川贼番精壮者不过七八千人。兵伤疫死。已去其半等语。今所存四千余人。现在所资以为食者何物。并询问张广泗。令其留心查察奏闻。再张兴陷贼以后。据奏人怀怯惧。近又有游击孟臣阵亡。不无失利之处。此时军旅方兴。偶一胜败。固不足凭。惟以剿灭之日为定。况以国家军威。灭此釜底。如摧枯拉朽耳。张广泗不可因此愤懑疑虑。正宜不动声色。镇静安详。以奏折冲之绩。以副朕望。  

○是日驻跸开山。  

○戊子。驾至济南府。幸趵突泉。  

○谕、朕诣阙里。释奠礼毕。因以祀少皞。谒元圣。素怀良慰。今至历下。闻有虞氏之庙。近在城中。缅想重华之盛。实惟元德之区。景仰匪遥。仪型甚迩。其令有司洁其祠宇。以俟拜瞻。  

○是日、驻跸济南府。至辛卯皆如之。  

○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己丑。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奉皇太后阅济南、青州、兖州、三营兵。上亲御弓矢。连发皆中的。  

○诣帝舜庙行礼。  

○赐山东巡抚及各省迎觐大臣等宴。  

○谕、朕临幸东省。凡所过地方。俱经行庆施惠。所有分驻旗人。亦应酌量加恩。着将山东之德州、青州等处、及直隶天津、沧州、驻防官兵。年七十八十以上者。查明分别赏赉。  

○又谕、阅兵派出青州将军所辖驻防德州兵丁。各赏一月钱粮。  

○谕军机大臣等、大金川近日情事。大学士讷亲奉差在外。可将朕所降谕旨朱批。及张广泗班第所奏摺内紧要略节。抄录寄与阅看。  

○遣官祭贤良祠。  

○庚寅。上阅济南府城。幸历下亭。  

○赐扈从王大臣侍卫等宴。  

○谕军机大臣等、据准泰奏、山西定襄县民人韩德荣。倡立邪教。其党兰开基等。将刘宏智之子刘瑛、勾引入教。现在拏获韩德荣。供称雍正十年。命其徒张印、田大元、往山东。同刘起凤之子刘二长儿、引至河南虞城县同教之王之卿家面商。已密咨河南巡抚。将王之卿查拏追究等语。此犯既系同教之人。其邪术之由来。及分置之党羽。俱应缉获严讯。可传谕硕色。令其将王之卿即行密拏务获。并将匪党一一根究。此系邪教重情。应悉心作速办理。毋致稍有疎脱。  

○又谕、刑部题覆、浙江巡抚顾琮将殴死小功服兄之周贤千、用手遮格。致桩木随势格转。中伤周尔三耳轮耳根。至于殒命。以为情有可原。不知弟杀小功服兄。伦纪攸关。若非实有可原之情。断难末减。本内所称用手遮格随势中伤。岂有适中耳轮耳根。而不中伤他处之理。看此情节。明系外省有司。欲为周贤千开脱。缘饰其辞。以冀轻减。刑部职司执法。遇有此等案情。理应详慎推勘。如果并非实情。纵例得声明。亦应驳诘更正。乃竟以两请上陈。朕若直下斩决一签。则又似朕巡行在外。未曾留心本章。将援例末减之犯。亦置典刑。此本着发回另拟。近来刑部。似此游移之案颇多。总之伊等办理本意。不过以被殴之人既死。且为生者留此一线之路。殊不思凶恶之徒。得邀幸免。不但国家无以立法。且亦不能服死者之心。平允之谓何。此种习气。积渐已久。从前盛安在刑部时。尚能执持己见。不肯因依。近见阿克敦、汪由敦、办理案件。未免仍蹈故辙。殊属非体。着传旨训谕之。  

○又谕盛京户部侍郎富德。由部属司员。蒙朕格外施恩。补授副都统。伊在副都统任内。并未办理一事。于侪辈中。不过随同附和。后因伊原系部属。施恩补授盛京户部侍郎。乃自补授侍郎以来。并不实心办事。所办诸事。俱不明白。且多畏缩。殊不称侍郎之任。着来京候旨。其员缺、着内阁学士德尔格补授。  

○云贵总督张允随、云南巡抚图尔炳阿、提督番绍周等奏。滇省云龙、腾越、两州境外。犭□栗犭□粟野夷。肆行不法。贼首弄更扒、住秤戛寨。与排把幸党等寨野贼密老五欧犭□栗犭□粟等、纠结为匪。兵练往拏。被伏弩射伤。经土巡捕等将弄更扒诱离伊寨擒缚。舁至波定。贼竟于两旁岩上。施放擂石。擡夫被伤奔避。弄更扒亦即跌毙。而党恶众多。未便养痈贻患。又该州境外凶夷早可、系阿猖种类。我朝平滇。各土酋皆纳土输诚。惟该逆酋恃系野夷。自弃化外。于乾隆十一年。竟敢攻围渔洞片马等寨。杀掳多人。贼巢距秤戛等处六站。若不一并清理。日后另费筹画。臣等酌调出征防堵官兵、共五百七十四员名。及兰州、浪沧江、鲁掌、六库、漕涧、登弄、大塘、明光等处、土目土练。共千三百三十九名。委署腾越协副将谢光宗为总统。楚姚镇标中军游击岳从美为之副。于十月间。进抵幸党贼巢。先遣土目招降。讵贼抗违如故。督令攻寨。密老五、欧犭□栗犭□粟、并其子欧福等。畏威就擒。进围秤戛寨。该寨夷贼。恃险施放滚木擂石标弩。打伤兵练。我兵奋勇直入。擒获多名。余贼奔后山固守。复追入擒杀。江外散处犭□栗犭□粟四十余寨。男妇二千余名。闻风畏惧。各缴械归化。所有秤戛猛哦幸党等处、不法野贼。业已擒斩。遂移兵办理早可。因其地广势众。恐闻信豫防。于初抵蛮冈喧之日。即借擒剿弄更扒余党这名。檄调早可带练赴营听遣。乃早可祗遣子侄早姜、早登等。带领土人二十五名。前来投见窥探。暗结浪速蒲蛮等处野夷为党翼。又经檄示祸福。终负固不出。因即将早姜等羁禁。调兵征进。先遣土目刘尔立。往浪速蒲蛮地方。晓谕解散。俱各听从。我兵分作三路。一由片马渔洞、一由大塘明光、一进驻马面关、于十一月二十六日。直抵贼巢。斩早可。并生擒贼属。又潞江安抚司属之赛林老泉二寨野贼、老乌睹业欺各一扒等。纠众抗拒。即派兵往剿。于界头地方。斩四贼。并擒贼属。官兵土练。俱经凯旋。查滇省南接交挝。西通缅莽。虽俱系外域。而夷民均受该管夷目约束。惟云龙、腾越、二州境外。沿边千余里野夷。种类繁多。无所隶属。内犭□栗犭□粟阿猖二种。最为凶悍。前代特置三宣六慰土司。近因土司微弱不振。以致弄更扒、早可等滋事。今赖天威。师不淹时。凶渠授首。边境肃清。此次在事官弁。及染瘴病故之游击岳从美等。可否仰邀议叙赏恤。得旨。此次擒剿野贼在事官弁。俱照例议叙。游击岳从美等。亦着分别赏恤。  

○命内阁学士刘纶、为会试知贡举。兵部尚书陈大受、为正考官。吏部右侍郎兼理户部侍郎事蒋溥、兵部左侍郎鄂容安、礼部右侍郎沉德潜、为副考官。  

○以三等奉国将军铭全之子和政额、照例降袭奉恩将军。  

○准噶尔夷人尼玛等十六名来降。赏给安插如例。  

○免浙江海宁、余姚、永康、西安、松阳等五县、潮灾田地、本年漕粮项银米、及蠲剩旧欠漕项银。  

○辛卯。上幸趵突泉。  

○清明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御书岱庙扁曰。资始惟元。  

○壬辰。上奉皇太后回銮。  

○诣皇太后行幄问安。  

○谕、上年直属天津、静海、文安、大城、霸州、永清、武清、河间、任邱、南皮、青县、沧州、庆云、宝坻、津军等十五州县厅。被水成灾。业已加展赈期。多方抚恤。目下开徵已届。恐贫民尚不免拮据。所有各该州县厅、应输本年钱粮。除未被水村庄、仍令照例输纳。其被灾及现在加赈之处。俱着加恩。缓至麦熟后开徵。以纾民力。该部即遵谕行。  

○又谕曰。原任湖南衡永郴道李慎修。以性情偏执。不识政体。被杨锡绂参革。今赴行在接驾。朕念其人尚梗直。非行止有亏获过者比。但年老不堪任使。着加恩赏给原品休致。  

○谕军机大臣等、提督武进升续奏建安瓯宁奸民起意缘由一摺。喀尔吉善亦曾奏闻。但此等邪教。建立斋堂。以致谋为不轨。既由于平时不行觉察。亦因地方官擒缉迟延。以致酿成事端。即如冯应汉案内之陈光耀等。上年被府县拏获。其时即未开印。不便用刑。岂可不悉心研究。追出党羽。及早缉拏。乃久羁不问。使奸徒知事将败露。遂纠合起事。肆意焚劫。贻害良民。皆地方官因循藐忽。至于始此。若此时尚不执法痛惩。则纵奸长恶。何以警众。其案内如伪称元帅名号之范林圣、陈光耀等。及会首李天章、陈永发等。俱系罪无可贷之犯。断宜按律正法。可传谕喀尔吉善等。令其遵照办理。不可稍纵。至邪教一事。前已屡经严谕稽查。今观此案。可知各处尚未尽除。自应不时访缉。在闽省民风刁悍。尤为要务。倘地方官因此案起于查拏。以致生事。遂不加意访缉。以图姑息了事。则将来煽动蔓延之处。办理愈难。贻患更大。此处可并传谕喀尔吉善等。令其严谕各属文武。实力稽查。毋得稍有疎懈。  

○是日、驻跸高家庄。  

○癸巳。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  

○总理事务和硕履亲王允祹等、奏报京师本月雨雪情形。得旨。览奏俱悉。前次雨雪。此间颇不及京畿。览奏章之喜信。一则以慰。对齐鲁之望泽。一则以忧。然批封事之时。正自浓阴密布。甚有肤寸遍及之望云。  

○兵部奏、本部满堂官。俱随驾东巡。请于在京满大臣内派一员暂署。得旨。着舒赫德暂行署理。  

○又议覆、盛京将军达勒当阿奏、现住羊肠河之佐领。康熙年间设塘兵时。原派在小黑山地方驻劄。彼时有佐领因羊肠河水草较好。即行居住。而钤记仍铸小黑山字样近年羊肠河连被水患。不便驻劄。请移于原指定之小黑山。应如所奏。至搭盖房屋地亩。应照数拨与荒地。令垦熟交还原主。仍将实共需地若干。并作何定限垦熟给还之处。先行报部查核。从之。  

○蠲安徽歙县、黟县、绩溪、宿州、虹县、灵璧、及宿州卫、乾隆十二年被水田地、银四千二百两有奇。米六十三石八斗有奇。豆十七石有奇。  

○是日驻跸王家庄。  

○甲午。命侍卫巴雅尔驰驿来山东祈雨。  

○谕、据盛京户部侍郎富德奏称、牛马税课司失火。所有房屋档案等项。俱被焚毁。应将该监督常英照例交部议处。俟伊任满之日。再将所交银两。与前任监督等所交查对。倘有缺少。即着落常英赔补。照例治罪等语。税课司档案。甚关紧要。观此失火而焚毁档案。必有情弊。富德彼时。即应提该监督之衙役。将有无情弊之处。详细审明。果无情弊。祗照疏忽例查议尚可。倘有情弊。所收税课即多。亦应从重治罪。此时并不详究。俟该监督任满。始行定夺。即有情弊。已早得弥缝。必至不能查出。富德所奏。甚属糊涂。着严加申饬。令其将有无情弊之处。详悉查明。具奏到日。再降谕旨。  

○御书赐济南府杜甫祠扁曰荩臣诗史。  

○是日。驻跸桃源站。  

○乙未。驾至德州登舟。亥刻。皇后崩。上诣皇太后御舟奏闻。皇太后临视。悲恸良久。上命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恭奉皇太后御舟缓程回京。  

○上驻跸德州水次。至丁酉、皆如之。  

○以河东河道总督完颜伟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浙江巡抚顾琮、为河东河道总督。江苏布政使爱必达为浙江巡抚。调山西布政使朱一蜚、为江苏布政使。山东布政使李敏第、为山西布政使。浙江布政使唐绥祖、为山东布政使。  

○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刘于义故。遗疏入。得旨。刘于义才品优长。简任铨衡。协赞机务。宣力中外。勤慎素着。忽闻溘逝。朕心深为轸恻。应得恤典。着察例具奏。  

○丙申。遣内监赴皇太后御舟问安。  

○谕曰。皇后同朕奉皇太后东巡。诸礼已毕。忽在济南。微感寒疾。将息数天。已觉渐愈。诚恐久驻劳众。重廑圣母之念。劝朕回銮。朕亦以肤疴已痊。途次亦可将息。因命车驾还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变故。言念大行皇后。乃皇考恩命作配朕躬。二十二年以来。诚敬皇考。孝奉圣母。事朕尽礼。待下极仁。此亦宫中府中所尽知者。今在舟行。值此事故。永失内佐。痛何忍言。昔古帝王尚有因巡方而殂落在外者。况皇后随朕事圣母膝下。仙逝于此。亦所愉快。一应典礼。至京举行。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蠲浙江淳安、遂安、寿昌、三县乾隆十二年被灾田地、漕项银二千一百七十四两有奇。月粮米二十九石二斗有奇。又蠲淳安、寿昌、二县被水冲坍难垦田地、共三十八顷八十九亩额赋。  

○戊戌。皇长子迎驾至天津。上命往皇太后御舟问安。即恭奉皇太后还京。  

○是日、驻跸天津府。  

○己亥。祭先农之神。遣履亲王允祹行礼。  

卷之三百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五·李延寿
  卷一百二十四·毕沅
  丁集·叶绍翁
  卷十四 崇祯十一年戊寅·计六奇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一、你曾静为何尊敬悦服·雍正
  ●卷第一十·胡三省
  卷六十五·宋(金)·蒋一葵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三·佚名
  卷六十七·佚名
  三二 介孚公二·周作人
  鲁迅与歌谣·周作人
  三国史记卷第三十四。·金富轼
  卷十·佚名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益·唐圭璋

      益字舜良,临川人,王安石之父。淳化四年(993)生。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任蜀之新繁令,官至都官员外郎。宝元元年(1038)卒,年四十六。   诉衷情   烧残绛蜡泪成痕。街鼓报黄昏。碧云又阻来信,廊上月侵门。   愁永夜,拂

  • 卷三十三·阮阅

      ●卷三十三·诗谶门上  太祖采听至明远,边事纤悉必知。有间者西蜀还,问剑外有何事,间者曰:“但闻成都满城诵朱山长《苦热诗》曰:‘烦暑郁蒸无所避,凉风清冷几时来?’”  曰:“此蜀人

  • 四集目录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目録五卷三十三丙申元旦元旦试笔题黄鼎岁朝图咏和阗玉如意雪新葺宁寿宫落成於新正二日恭侍皇太后宴敬纪八韵题养性殿明牕题董诰画懿戒图题乐寿堂降旨加赈去岁畿南被

  • 卷八十六·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八十六    宋 陈起 编乐雷发雪矶丛稿 律诗 谒李梅亭 力拔鲸牙气贯虹玉堂归只守文穷世无真魏扶吾道人以乾淳望此翁大地精灵藏笔下国家命脉寄山中緼袍羸驷崇仁路

  • 卷二十九·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二十九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黄庭坚山谷诗钞下薛乐道自南阳来入都留宿饮会作诗饯行薛侯本贵胄射策一矢中金兰托平生瓜葛比诸从数面尚成亲况乃居连栋交游及父子讲学连伯仲奴人

  • 卷三·沈德符

      ○宫闱【修女戒】洪武元年三月朔,命翰林儒臣修《女戒》,谓学士朱升等曰:“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栉,若宠之太过,以骄恣犯分。观历代宫阃,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卿等为我篡述《女戒

  • 卷之二百八十五·佚名

    成化二十二年十二月壬申朔 上视郊祀牲○癸酉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刘昭被劾革太子少保致仕初狭西饥许民输粟授武职然例不得管事及支全俸时昭子绮纳粟授锦衣千户夤缘得全俸且典銮舆事至是事觉绮下狱六科给事中马铨等十三道

  • 第六二公立约字光绪八年十一月一一二○七-四二·佚名

    皂快总役暨三班头役,为挑夫首苦累,立约分摊养夫银公立约字人(注),皂总洪忠、快总许来,暨三班头役高登、徐祥、洪清等,因本署挑夫首额缺,淡厅之时,向有车夫给贴当差,无累于缺;近自分治以后,适遇抚宪岑,毋庸挑夫

  • 纳哈出传·张廷玉

    纳哈出是元朝木华黎的嫡孙,为太平路万户。太祖攻克太平时被捉,太祖因他是名臣之后而给予厚待。又知道他不能忘记元朝,便给钱让他北归。元朝已亡,纳哈出便聚兵金山,畜牧繁盛。太祖派遣使臣前去招降,纳哈出始终未服。屡次侵犯

  • 王府官·朱元璋

    承奉司(掌管王府一应杂事,有事呈长史司并护卫指挥司发落,与内官衙门无相统摄) 承奉正(正六品) 承奉副(从六品)典宝所 典宝正(正六品) 典宝副(从六品)典膳所 典膳正(正六品) 典膳副(从六品)典服所 典服正(正六品) 典服副(从六品) 内使六名(

  • 卷七·叶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究遗卷七左庶子叶酉撰僖公下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夏师救齐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狄救齐宋襄之伐齐纳孝公也传称桓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太子管仲非从君于昏者其立孝

  • 覆蒙文通書·欧阳竟无

    昨日得二十五函,更發此函,心中無限欣悅,不覺瑣瑣詹言也。雲何喜耶?喜吾弟能以所學會友,孔門生趣將自此發動。昔以洙泗之傳,期諸漱溟與弟,果不負所期哉﹗陳學源君,相見于南京內院,頗多時日,今猶不倦所學,誠難得也。曾義甫君,與弟同赴

  •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四·虚舟普度

    门人超潪编佛事释迦佛开光迦文老子将正法眼藏付嘱流通无令断绝看来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人人有分但以浊智流转不能触处圆明且道临济小厮儿却具一只眼落在甚处以手指像云看取堂中新现身青珠突出无遮障。韦驮菩萨开光法

  • 卷第一百三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执受纳息第四之三有二受。谓身受心受。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或有说。受即是心分位差别。复有说言。唯

  • 大光明藏上卷·宝昙

    住持庆元府仗锡山延寿禅院嗣祖比丘宝昙述叙七佛古佛应世。绵历无穷。不可以周知悉数也。故近谭贤劫有千如来暨于释迦。但纪十佛。按长阿含经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各各坐树下。於中成正觉。又曼殊室利为七佛之

  •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卷之一·函可

    门徒比丘 今卢 今又 重梓上堂师受广慈请,拈疏示众云:&ldquo;毫端现宝王,刹高拄梵天。笔底生优昙,花香飘沙碛。非关鼻嗅,岂在目观?倘其根境犹拘,合借唇皮重剖?&rdquo;挂钟板,师执椎顾众云:&ldquo;曹溪滴水,倾来辽海千寻;罗岳片

  • 明宣宗宝训·杨士奇

    明宣宗朱瞻基语录汇编。杨士奇等编纂。正统三年(1438)成书,与《明宣宗实录》同进。十二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五卷。凡七十五子目,前有明英宗序。

  • 番大悲神咒·佚名

    一卷,纯梵语之大悲咒也,番者西蕃之义,即西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