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卽位年

八月

8月18日

○己酉,〈十八日〉顯宗大王疾大漸,領議政許積、左議政金壽恒、右議政鄭知和,承旨、史官趨入臥內,亥時,上昇遐。

8月19日

○庚戌,以大喪出於大妃殿國恤三年內,王世子問床卓用白,奠物用素當否,禮曹言:「考禮文,床卓用素無可據,而初喪用白爲宜。《五禮儀》,國恤初喪用素饌,至虞祭兼用肉饌,況此大行之喪,在仁宣王后三年內,虞祭前當用素饌。」中宮敎曰:「虞祭前祭奠,當用素饌,而大行臨御時,因百僚廷請,已復常膳。自內所供祭需,以常膳進之,此意不可不告知于外耳。」

○以舊例,領議政許積爲院相,積請與左右相,共爲院相同議,世子從之。

○中宮下敎曰:「上年遷陵時,措備衣襨諸具及仁宣王后國恤時,衣襨之費甚鉅,大行大王每以傷民爲念矣。初喪所用衣襨諸具,當自內備用,其令該曹,勿爲進排。」

○禮曹言:「《五禮儀》襲具條,首冠注云:『卽幅巾也。』先正臣金集以爲:『幅巾加諸龍袍之上,則不相稱。』己丑、己亥國恤時,用翼善冠,今亦依此分付尙方。成服前,敬思殿〈卽仁宣王后魂殿〉、山陵朝夕上食,晝茶禮,竝姑停止。黼殺依己亥已行之例,用於襲時,晝茶禮依己丑、己亥例擧行。」竝可之。

○襲時,三公、禮曹判書、承旨、史官入侍。

○以金壽恒爲摠護使,張善澂、李翊相、吳始壽爲殯殿都監堂上,閔維重、閔熙、洪處大爲國葬都監堂上,李正英、閔鼎重、李元禎爲山陵都監堂上,李正英爲銘旌書寫官,福昌君楨爲梓宮上字書寫官,瀛昌君沈爲守陵官,福善君柟爲代奠官。

8月20日

○辛亥,儀仗,初以素色議定矣。承旨金錫冑言:「國家禮儀有異,請用吉。衰服置別卓,以表非常日之意。」院相又言:「發引時床卓,當用吉,自初喪至發引,不可異同,宜純用吉色。」三司以爲不合於禮,更議,院相乃請靈寢衾枕用素,其餘用吉,從之。

○禮曹以嗣位節目入達,王世子下令曰:「天崩罔極之中,又聞此言,五內如焚,不能自定。此節目還下。」

○小斂時,禮曹判書張善澂先入,小斂諸具整備後,大臣以下入參,如襲時。

○王世子下令曰:「小斂奠中,蜜果外圍柱上,南草液狼藉,不可陳設,還爲出給。」院相請當該內贍官拿推,本寺提調及殯殿都監堂郞推考,從之。

8月21日

○壬子,王世子又還下嗣位節目曰:「哀痛罔極之中,連聞此言,心腸摧裂,罔知所以爲之矣。」院相與承旨等達曰:「繼序之君,必於成服日嗣位,自古帝王不易之常典,誠以天位不可暫曠也。決不宜徒循罔極之情,不遵應行之禮。」答曰:「嗣位之擧,在於成服之日,人子情理,豈忍爲之?決不可行。令禮官更爲議定。」院相以嗣位節目還入之意復達,答曰:「禮雖有重,情不可廢。卿等何以不思孤罔極之情理,徒以勉抑之說,强請此擧乎?宜遵前令,令禮官更議。」三司再達請亟從有司之請,以副群下之望,答曰:「孤之罔極情懷,已諭於院相矣。每聞此言,五內如剖,卿等何不諒乎?」

○王世子下令曰:「聞宋領府事入來云,雖罔極中,慰懷良多。宮官進去存問。」弼善安垕達曰:「臣往諭于領府事宋時烈,則以爲:『崩隕昏迷,病且垂死,不知攸對矣。』」院相達曰:「領府事宋時烈旣已上來。原任大臣中有德望之人,則同爲院相,有前例。今亦依此爲之何如?」答曰:「依爲之。」以院相達下之意,史官往諭于領府事宋時烈,則對以「負犯至重,待罪近圻者,已一月矣。仙寢未冷,何忍遽以無罪自處,出入於宸極之下乎?」

○禮曹達曰:「宗廟、各陵,卒哭前雖廢祭享,而朔望焚香,則請依例擧行。」從之。

○三公率百官,陳請嗣位。王世子答曰:「卿等之請雖懇,決不可忍情而爲之。卿等何以不諒乎?」

8月22日

○癸丑,行大斂如儀。

○大臣率百官,請早定大位,以慰朝野之望,答曰:「決不可勉抑而從之,勿煩。」大臣又口傳啓于大王大妃、中宮殿曰:「成服日嗣位,帝王通行之典也。我朝列聖,亦莫不然。而王世子不忍罔極之情,尙無勉從之意,自內勸諭何如?」答曰:「當以不可不從之意,開諭矣。」

○三司又再請亟從有司之請,答曰:「勿煩。」大臣率百官又達,答曰:「不欲忍情而從之,上奉慈敎,俯循群情,强抑崩天罔極之懷,以副公卿之請,不忍如割之痛矣。」

○禮曹達曰:「取考謄錄,則以儲君嗣位之意,涓吉告于社稷、永寧殿、宗廟。今亦依例,以今二十四日告由,而敬思殿一體擧行之意,敢達。」又達曰:「梓宮累次加漆之意,竝入於初次加漆告由之文,令代奠官,因朝奠預告何如?」答曰:「依達。」

8月23日

○甲寅,王世子卽位於仁政門。尊王妃爲王大妃,以嬪金氏爲王妃。頒敎,大赦。其敎文曰:

王若曰,皇天降割我家,奄罹大戚,小子新服厥命,勉循群情,玆敷腎腸,益增摧隕。粤若國朝垂統,庶幾唐、虞比隆,宗德祖功,邁聖賢六七之作,文謨武烈,貽子孫億萬斯年。恭惟大行大王,允矣,善繼善述。孝友因心而風化旁達;淸明在躬而嗜欲退聽。敬天怒,一以至誠,孚應如響;振民窮,殆無虛歲,焦枯咸濡,將恢寧王未集之勳,丕建吾東可大之業。孝思罔極,痛纔結於鏡奩;夢齡無徵,命忽揚於玉几。遘疾旬浹,而藥罔奏效;代某誠切,而神不降監。抱巨創於終天,叫叩莫逮。奉嚴訓之無日,眇末何依?況玆大位之遽承,俾也至情之可抑。然宗廟社稷之丕責,寔在後人,而父兄百官之同辭,難遏衆望。仰體慈聖之諄諭,式遵成周之舊章。乃本年八月二十三日甲寅,卽位于仁政門,尊王妃爲王大妃,以嬪金氏爲王妃。對縟儀而悲號,主重器而怵惕。踐位行禮,慕彌篤於羹墻;遺大投艱,懼實深於淵谷。纉列聖之洪緖,若何以迓續天休;臨先王之受民,若何以撫綏邦域?惟恐或隳於堂構,曷堪少弭於夙宵?肆大號之播脩,俾群品而遍曁。自本月二十三日昧爽以前,雜犯死罪以下,咸宥除之。在官者各加一資,資窮者代加。於戲!圖功卒事,願不替於始終;滌垢蕩瑕,冀竝宥於生育。故玆敎示,想宜知悉。〈大提學金萬基製進。〉

是日成服訖,王世子具冠冕吉服,執圭,自廬次步出,且行且哭,內侍二人,夾護左右。詣宣政殿東庭,向殯殿行四拜禮,升階入殿內香案前,焚香降復位,又四拜,入東廊幕次。少頃,王世子由宣政門步出,從延英門行,出肅章門,至仁政門,承旨史官隨行。王世子西向立,御座前,不忍上,號哭不已。承旨、禮曹判書,相繼勸進,三公與都承旨,進扶王世子,而交口極陳,王世子涕泣哀號,是日在庭者百僚軍兵,莫不號哭失聲。王世子升御座,百官四拜,山呼如儀。禮畢,嗣王由仁政門,升仁政殿,入仁和門,還廬次,號哭不絶,聲聞于外。

○政院以舊例,請院相罷黜,答曰:「仍爲入直。」

○館儒李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一十三·表第四·脱脱
  卷一百六十四·志第一百一十七·职官四·脱脱
  卷二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三十八·张廷玉
  卷四百九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二·赵尔巽
  ●卷一百三十九·徐梦莘
  大明世宗肃皇帝宝训卷之八·张居正
  ●卷五·赵釴
  第三○一谕光绪十八年十二月初九日一一七一六--二·佚名
  第一三三保状光绪十年四月十四日一一三一四—八·佚名
  宋之问传·刘昫
  李存孝传·薛居正
  ●熙朝乐事·田汝成
  卷六 太宗克汴·李有棠
  卷一百三十八·佚名
  卷三十二·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九·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四十九目録【起七十六字至七十八字】风入松【又一体】利登虞集张翥【二首】吴子孝文徵明【五首】陆深沈麖祝英台近【又一体】苏轼吕渭老赵长卿辛弃疾程

  • 卷一·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一吏部侍郎汤右曾撰过愚溪我读蝜蝂传居尝念高危柳侯亦知道未用讥诃为慷慨功与名失坠差豪厘【柳诗岂知千仞坠只为一豪差】文墨本小道况乃工奕棊羣小既喧豗国事几纷披风波一蹉跌远逝湘水湄扣舷动

  • 卷六百九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九十王驾王驾字大用河中人大顺元年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自号守素先生集六卷今存诗六首夏雨非惟消旱暑且喜救生民天地如蒸湿园林却似春洗风清枕簟换夜失埃尘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古意夫

  • 第十六回 驻定陶项梁败死 屯安阳宋义丧生·蔡东藩

      却说李斯受了刑讯,搒掠至千余下,竟至昏晕不醒。赵高令左右取过冷水,喷上斯面,斯才苏醒转来。再经高喝令供实,斯恐重遭搒掠,不得已当堂诬服,随即牵还狱中。斯且忍痛作书,自叙前功,尚望二世从轻发落,特浼狱吏呈将进去,偏又为

  • 宋史全文卷七上·佚名

    宋仁宗一癸亥天圣元年春正月丙寅朔,皇太后诏改元。上读诏,号泣者久之,谓左右曰:『朕不忍遽更先帝之号也。』自宋兴,而吴、蜀、江南、荆湖、南粤皆号富强,相继降附。太祖、太宗因其畜藏,守以恭俭简易。方是时,天下生齿尚寡而养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佚名

    宣德十年九月己巳朔 上闻伊王颙炔有疾即日遣中官率医士往视之○夜有星大如鸡弹色青白有光起阁道南行至室宿没○庚午以纂修实录赐监修总裁纂修等官宴于礼部○命监察御史给事中巡视行在光禄寺厨料从行在礼科给事中李让

  •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成化二十三年秋七月戊戌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己亥命故狭西都指挥佥事侯纪子爵袭父原职庆阳卫指挥使○庚子 皇太子千秋节文武群臣朝参毕诣文华殿行庆贺礼○升翰林院编修刘震为侍讲以九年秩满也○命故锦衣卫

  • 卷之四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二十九·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九月。辛亥。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庚辰皆如之。起居注○谕内阁、钦奉皇太后懿旨、国家制治保邦。纲常名教。亘古为昭。至于条理损益。随时变通尽利。

  • 一三六七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一三六七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安徽巡抚臣朱珪跪奏,为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遵旨汇奏事。窃照《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应行抽改之处,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内钦奉上谕:各

  • 卞昆冈(与徐志摩合作)·陆小曼

    登场人物阿明(卞昆冈的儿子)卞母李七妹卞昆冈严老敢(卞昆冈的助手)老瞎子尤桂生石工甲石工乙王三嫂地 点 山西云冈附近一个村庄

  • 三国史记卷第十八。·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一八卷高句丽本纪六零零零零高句丽本纪第六。[故国原王][小兽林王][故国壤王][广开土

  • 董璋传·薛居正

    董璋,原是梁朝的骁将。年幼时和高季兴、孔循一起在豪士李七郎那里当童仆。李七郎原名叫李让,曾以厚礼贿赂梁太祖,梁太祖宠爱他,因而收为义子,赐姓朱,名友让。董璋长大后,得以在梁太祖帐下做事,后以军功升为列校。梁龙德末年(9

  • 卷四 大禹谟第三·孔颖达

    ○《释文》:“徐云:‘本《虞书》裛为一卷,凡十二卷,今依《七志》、《七录》为十三卷。’”皋陶矢厥谟,矢,陈也。○皋音高。陶音遥。禹成厥功,陈其成功。帝舜申之。申,重也,重美二子之言。○重,直用反。作《大禹》、《皋陶谟》、

  • 卷四·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四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书尚书正义序欲其昭法诚【法监本误去】怗释注文【怗疑诂字误】尚书序○疏则书者冩其言【监本脱者字】论防所谓云云【论防谓论语防】言序述尚书起记【记疑讫字误监本

  • 序·佚名

    教外别传 明 黎眉等编教外别传明黎眉等编十六卷教外别传序老胡。四十九年。昵昵喁喁。与有心众生。情投意接。说到说不得处。突然向龙尾尖上。一声雷震。使大地有情。一时绝倒。翻身转来。便个个

  • 第四十七章 [失题]·佚名

    此王之殁后,彼玛那湾玛为王。门地如何,何人之子,又如何即王位耶。(一)[彼]出生于摩诃桑玛多之统具家门之德,塔波园之掠夺者伽沙波之子。(一一)玛罹耶王之僧伽玛那王有[一王]女,已娶彼隐栖于北部。(三)[先王]哈多达多王知彼事而[后]渡阎浮

  • 权书·苏洵

    1卷。苏洵撰。北宋兵学著作。《权书》“兵书也,而所以用仁济义之术也”(《权书序》)。该书十篇可分为前后两组。分心术、法制、强弱、攻守、用间、孙武、子贡、六国、高帝、项籍10篇,是军事理论书,也包含政论、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