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章 第三结集

[于其处]阎浮洲由所有诸方之大会众,有八十俱胝之比丘,九万六千之比丘尼,更具多数之六神通比丘比丘尼等。(一)比丘等依神通威力令平坦大地,行开显世间[神变]可尊重八万四千精舍奉献之祭礼。(二)王立于阿育园眺望阎浮洲。阿育依比丘等之神通力,遍见[一切物]。(三)彼于地上到处所建立之一切精舍,所揭扬之幢、华、弓窿门、花环(四)羊角蕉树、以种种华蔽满水器。彼见洲[全]城,四方之严饰。(五)充满欢喜之意,眺望所营祭礼、来集比丘之僧伽或来集之比丘尼等与乞食等所设之大布施,见所供养之八万四千精舍、(六、七)阿育亦欢喜告比丘僧伽:“大德!我师佛陀之教[法]相续者。(八)我多数舍施乃对坚实说者之教法而作。(九)我消费九十六俱胝之大财,对最胜佛陀说法蕴之供养,建立八万四千之园,我日日与四十万金(一〇、一一)一供养支提,一言尼俱律陀[比丘],一说法者,一与病人日日不绝如大恒河之饭。(一二)我[胜]舍施他何物亦不知。我信仰更坚定。故[我]为教[法]之相继者。”(一三)闻法阿育王所说之言,多闻而深义之决定者贤者目犍连子为僧伽之安稳住,为对教法之摄取,又于未来时能知教法上之发生事,伶俐之[彼]答法阿育王之问:“资具之施与者诚是教外者。(一四~一六)舍由己身所生后继者之子、女出家者实教[法]之相续者。”(一七)地上之主法阿育王闻此之语,呼子摩哂陀童子及女僧伽蜜多两人:“朕是教[法]之相续者。”闻父之言,二人之子等承诺此。(一八、一九)“善哉陛下!已作同意。我等可从御身之言。使我等立即出家。[如是]为教[法]之相续者。”(二〇)阿育之子摩哂陀满二十岁,僧伽蜜多生为十八岁。(二一)于阿育之六年二人王之后裔出家。岛之灯明者摩哂陀立即受具足戒。(二二)时僧伽蜜多专注于学,彼[摩哂陀]已为如目犍连子上座说之大师。(二三)

于[目犍连子之]五十四岁法阿育灌顶,于阿育之灌顶后六年[即]目犍连子[长老]六十[岁之时],摩哂陀于目犍连子之处出家。(二四)摩诃提婆令彼出家,末阐提授与具足戒。彼等对此等之三[事]已成为摩哂陀哀怜者之导师。(二五)亲教师目犍连子,以全藏之意义与法悉教岛之灯明者摩哂陀。(二六)[受戒后]四年之摩哂陀于阿育十年为一切经之忆持者为群之阿阇梨。(二七)摩哂陀于两度之结集善说善分经,学习上座之说而受持。(二八)目犍连子教阿育之子摩哂陀三明六通四无碍解。(二九)目犍连子帝须令弟子摩哂陀学阿含藏不绝。(三〇)于[王治世]三年有尼俱律陀[之故事],于第四年[杀害][彼]兄弟,于第六年阿育之子摩哂陀出家。(三一)拘多子有大神通力与长老帝须与须蜜多两人于阿育之第八年般涅槃。(三二)此等王子之出家,二人之长老涅槃。(三三)

多数之刹帝利、婆罗门等明言为优婆塞。于佛之教[法]上得大利与恭敬,(三四)异学外道等,失利得与恭敬。涂灰并结发行者,尼犍陀无衣等,(三五)七年间住于[精舍]与群行布萨。[然]神圣柔和而慎重者等,则不列[彼]布萨。(三六)达[佛灭后]二百三十六年时,彼等六万之比丘住阿育园。(三七)邪命士、其他种种之异教徒等已伤教[法]。[彼等]全缠黄衣,已伤胜者之教[法]。(三八)具六通有神通力为群上首之目犍连子,受千比丘围绕行法之结集。(三九)破斥异说者大慧目犍连子,令确固上座说行第三结集。(四〇)破异说,斥多数无耻之徒,辉扬教[法]说示论事。(四一)弟子摩哂陀于彼亲教师目犍连子处学习正法。(四二)[目犍连子对彼]教五尼迦耶与七论,雄者聪明之[彼]于亲教师之处,已习得律之两毗崩伽、附录及犍度。(四三)

经[佛灭后]第二百三十六年上座部再生大分裂。(四四)信佛之教[法]刹帝利大王法阿育统治于巴连弗城。(四五)彼对最上最胜群之僧伽供与大财,一日与四十万[金]。(四六)一供养支提,(一)为听闻说法,一为病人,一为与僧伽。(四七)见[彼]利得广大之恭敬而六万之贼住外道[止住]。(四八)于阿育园精舍,断绝波罗提木叉。大臣杀害圣者中之若干行波罗提木叉。(四九)为绝灭外道等,六万多数之佛陀声闻、胜者之子等来集。(五〇)于此之集会长老之目犍连子与师等于大龙象,地上无有如彼者。(五一)王问长老对圣者中若干被杀所行。[故彼]行神变而拂王之疑惑。(五二)王于长老之前受教[法]已行截断贼住比丘等之标徴。(五三)不尊重之外道等依自说而出家,恰如混入纯金于[赝金中]破坏佛语。(五四)彼等悉反对上座说而分派,为绝灭彼等辉扬自说。(五五)长老宣说[属]论事之阿毗昙论书。如是堕负异说之破灭以后已无。(五六)长老宣说[属]论事之阿毗昙论书,为净自说,[为确立]永久之教[法]。(五七)导师选千阿罗汉,执最胜者行法之结集。(五八)此第三结集令法王建立于阿育园精舍,九个月而毕。(五九)

九个月结集正法[毕]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六(下)·佚名
  补续高僧传序·佚名
  卷第十三·霁仑超永
  第九十五章 势那罗达那王·佚名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上·佚名
  第三 等起摄颂·佚名
  卷二·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二·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六·佚名
   第二則  趙州至道無難·胡兰成
  铁壁机大师语录序·铁壁慧机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八[宋磻]·惟白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四·虚舟普度
  卷第五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韩准·唐圭璋

      准号鹤山,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引诗林万选。   浣溪沙   潇洒梧桐几度秋。凤凰飞去旧山幽。风景不殊人物换,恨悠悠。   衰草远从烟际合,夕阳空趁水西流。恰好凭楼便回首,怕生愁。

  • 赵令畤·唐圭璋

      令畤字德麟,燕王德昭玄孙。生于治平元年(1064)。元祐中,签书颍州公事。坐与苏轼交通,罚金,入党籍。后官右朝请大夫,改右监门卫大将军,营州防御使,迁洪州观察使。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同知行在大宗正事。四年(1134)卒,赠开府仪同

  • 菌阁琐谈·沈曾植

    ○黄公词筌守州规轨贺黄公载酒园诗话,与吴修龄围炉诗话,皆标举晚唐,斥王、李者。标新撷秀,清婉动人,实亦竟陵之旁流,彼幽此浅耳。黄公皱水词筌,亦多俊语,而确守州规轨。殊不思卮言所谓宛转绵丽、浅至儇俏者,吴歌佳致,政可

  • 卷十二·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二  宋 郭知达 编古诗往在【赵云此篇六叚铺叙甚明旧注乱之】往在西京日胡来满彤宫【赵云彤宫天子之宫丹谓之彤故丹墀谓之彤墀】中宵焚九庙【天子九庙 赵云天子七庙王莾増为九庙今云

  • 蜕庵集原序·张翥

    呜呼诗岂易言也哉大雅希声宫征相应与三光五岳之气并行天地间一歌一咏陶冶性灵而感召休征其有关于治教功亦大矣然自删后至于两汉正音犹完建安以来寖尚绮丽而诗道微矣魏晋作者虽优不能兼备诸体其铿鍧轩昂上追风雅所谓集

  • 卷六十八·元·蒋一葵

    北狄称银曰蒙古。元之先号蒙古。元之先号蒙古者,因女直号金,乃以银号其国也。后历世祖,始改号元。 【杨奂】 〔字焕然,号紫阳,太宗即位之十年戊戍,开举选,奂两中,赋论第一。〕 金章宗泰和丙寅,春试贡士于

  • 南唐书卷八·陆游

    宋 陆游 撰三徐三王二朱胡申屠乔睦列传第五义祖生六子知训知询知诲知谏知证知谔及烈祖开国惟知证知谔在余皆前卒徐知证义祖第五子也事呉厯州刺史至节度使烈祖初尊义祖为太祖复姓改义祖封拜徐氏与李氏同知证王江改

  • 卢叔彪传·李延寿

    卢叔彪年轻时机智聪明,豪爽仗义,喜爱出奇制胜的计谋,很仰慕诸葛亮的为人。任贺拔胜的荆州开府长史,贺拔胜不采纳他的计策,弃城投奔梁。卢叔彪回到本县,在山坡前搭了座小屋,悠闲自在地玩乐。齐文襄下了征召的书信,他推辞有病不

  • 六·钱穆

    西方人在十八世纪时,却看重中国考试制度。但他们自有他们的历史渊源,不可能把中国制度彻底抄袭。英国最先模仿中国考试制度,但只事务官须经考试,各部门行政首长,则仍由政党提名。照理论言,海军应用海军人才,外交应用外交专长

  • 卷三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三十七 朱批吴存礼奏摺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江宁廵抚【臣】吴存礼谨 奏为钦奉 上谕事窃照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臣】接准吏 部咨开奉 旨 先圣主一应朱批谕旨俱着敬谨收集彚缴钦此

  • 经典稽疑原序·陈耀文

    余幼业专经窃于余经有志焉若未逮也入官多暇优防典籍之塲凡其不诡于经有禆于传者咸笔识之久之遂成此编得鱼忘筌诚知遗诮然师承各异见以人殊亦起予之志也贻之同好庶裁其狂斐云万厯丁丑仲春之吉汝南陈耀文书于艺苏山舍

  • 慎行论第二 察传·吕不韦

    察传原文:六曰: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於鲍叔,楚庄闻孙叔敖於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

  • 神灭论译文·范缜

    有人问我说:“你说精神是会消灭的,怎样知道它会消灭呢?”我回答说:“精神和形体结合,形体和精神结合,不可分割,所以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衰亡了,精神也就消灭了。”问:“形体是没有知觉的称呼,精神

  • 楞严经卷第六文句·智旭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文句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经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辛)五观耳根。此门次序。本应在那律后。由其正被当机。故俟众圣各已略陈。乃广陈修证之相也。

  • 新物理学与唯识学·太虚

    一近年最进步的科学与哲学之逼近于佛学,实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前岁尝略论大数学家怀特海近年在英国所讲哲学之逼似华严法界十玄六相义,与英国倍克莱新哲学之切近离言说分别而趣实证禅宗义,已不胜其惊喜。乃顷阅东方杂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佚名

    大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尔时世尊在彼天上。三月安居为母说法。于诸天众多所利益。令无量诸天离苦解脱。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三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三卷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总集群经录上之三吴孙氏前都武昌后都建业从孙权(谥太祖文皇帝)黄武元年壬寅至孙皓(无谥)天纪四年庚子。凡经四主五十九年缁素五人。所出经等并及失译。总一百八十

  • 延祐四明志·袁桷

    二十卷。今残存十七卷。元马泽修,袁桷撰。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浙江鄞县人。少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等荐为翰林撰修,累迁至侍讲学士。袁桷博闻强记,熟悉掌故,精于史学,曾参修宋、辽金三史。又奉诏撰修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