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事年表

同治元年(壬戌)

五月初六日(一八六二、六、五)

法、越定柴棍(西贡)条约。

同治六年(丁卯)

四月(一八六七、五)

法强占越南永隆、河仙、安江三省。

是年,刘永福自广西抵六安州,创中和团黑旗军;大胜白苗,越王赏七品千户。

同治十一年(壬申)

三月(一八七二、四)

法商堵布益(JennDupuis)说法国政府经略北圻、通商云南,法政府许以非正式之协助。

同治十二年(癸酉)

四月(一八七三、五)

法要求越南割让永隆、河仙、安江三省未成。

九月十七日(一一、六)

法国下交趾总督派安邺(MJFGarnier)抵河内,要求航行红江;越南不允。

九月三十日(一一、一九)

安邺向越南东京总督阮知方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航行红江。

是月

越王命刘永福权充兴化保胜防御使。

十月初一日(一一、二○)

法兵攻破河内。

十一月初二日(一二、二一)

刘永福军阵杀安邺。

十一月十七日(一八七四、一、五)

法、越签订法军撤出宁平、南定协定。

十二月二十日(二、六)

法、越签订法军撤出河内协定。

同治十三年(甲戌)

正月二十七日(一八七四、三、一五)

法、越签订和平同盟条约。

十月

越王命刘永福权充三宣副提督。

光绪元年(乙亥)

四月二十一日(一八七五、五、二九)

法代使罗淑亚(ComtedeRochechouart)以一八七四年三月法、越西贡条约(甲戌条约)照会总署,要求中国不得进入越南并开云南一处为泊船所。

五月十二日(六、一五)

总署拒绝法使要求,并声明越南为中国属地。

七月初四日(八、四)

法使罗淑亚照会总署,要求在蒙化设口通商。

光绪三年(丁丑)

六月初八日(一八七七、七、一八)

刘永福在云南报捐二品游击衔。

光绪四年(戊寅)

一月二十一日(一八七八、二、二二)

命郭嵩焘兼出使法国大臣,为中国在法设使之始。

七月二十七日(八、二五)

以曾纪泽任出使英国、法国钦差大臣,郭嵩焘回京供职。

八月二十九日(九、二五)

广西巡抚杨重雅接前署浔州协副将李扬才函称:越南系伊上祖业,拟即举义兵收复之。

十一月十四日(一二、七)

两广总督刘坤一接越南王乞援书,请派兵助剿李扬才。

十二月二十三日(一八七九、一、一五)

总署接刘坤一函称:法领事曾函商合剿李扬才,答以当与越南筹商。

光绪五年(己卯)

正月初一日(一八七九、一、二二)

广州提督冯子才出关督剿李扬才。

闰三月十三日(五、三)

以李扬才乱久未平,罢杨重雅;调张树声为广西巡抚。

九月初三日(一○、一七)

冯子才部将擒获李扬才于者岩附近。

十一月十五日(一二、二七)

调刘坤一为两江总督,以张树声为两广总督、裕宽为广西巡抚。

十二月二十五日(一八八○、二、五)

越王实授刘永福副提督职。

光绪六年(庚辰)

六月初六日(一八八○、七、一二)

新任法国驻华公使宝海(FABourée)接任。

十月十五日(一一、一七)

总署奏:法人谋占越南北境及通商云南,已与李鸿章、丁日昌豫筹办法。诏刘坤一、刘长佑、张树声等商同妥筹,并命曾纪泽坚持前议与法相机辩论。

光绪七年(辛巳)

三月十七日(一八八一、四、一五)

法海军部商同外交部筹措军费经营北圻,并训令西贡法总督确定法国之保护权,不许向中国入贡。

六月初五日(六、三○)

越南使臣至北京乞援。

八月初一日(九、二三)

曾纪泽照会法外部,声明中国未认法越条约(希望法在东京行动,勿与中国权利冲突)。

十一月二十九日(一八八二、一、一八)

法人前往芒街呙杂山勘察,被刘永福所阻。

光绪八年(壬午)

二月十三日(三、三一)

法兵船两艘载兵七百名入海防。

三月初二日(四、一九)

李鸿章赏假一月,以张树声署直隶总督、裕宽署两广总督。

三月初八日(四、二五)

法军攻克河内。

四月初八日(五、一四)

刘永福抵谅山。

四月十四日(五、三○)

以曾国荃署两广总督。

五月初七日(六、二三)

谕岑毓英署理云贵总督。

五月十五日(六、三○)

云贵总督等布告越民清军进札剿匪安民文。

五月十九日(七、四)

命云南布政使唐炯办理滇省防务。

七月二十九日(九、一一)

唐景崧奏请乞假去越激励刘永福,以护藩邦。

八月初五日(九、一六)

命吏部候补主事唐景崧前往云南由岑毓英差遣委用。

十月十七日(一一、二七)

法使宝海建议中国撤兵、通商,中、法分巡红江南北之事。

光绪九年(癸未)

正月十四日(一八八三、二、二一)

法国茹斐礼(JulesFerry)新阁成立。

二月十五日(三、二三)

命徐延旭出关布置,并准专折奏事。

三月二十五日(五、一)

命李鸿章迅往广东督办越南事宜,所有两广及云南防军均归节制;并命左宗棠筹备江南防军备调。

四月初七日(五、一三)

从李鸿章奏,命李暂驻上海统筹全局。

四月初九日(五、一五)

法国会通过东京战费。

法以驻日公使脱利古(Jricou)为来华议越事特使。

四月十三日(五、一九)

黑旗军大破法军于纸桥,斩法将李威利。

四月二十四日(五、三○)

实授岑毓英为云贵总督。

五月初四日(六、八)

脱利古告李鸿章,法必用兵保护甲戌之约,并询中国是否将助越;李答以无意助越。

五月十二日(六、一六)

法船上驶至山西瑞香社,为刘永福击退。

五月十三日(六、一七)

法使脱利古晤李鸿章,索中国永不助越凭据;李拒之。

五月十五日(六、一九)

徐延旭回驻龙州。

五月十六日(六、二○)

上谕再促李鸿章即回北洋大臣署任,并命沿海各省布置。

黑旗军败法军于山西右凤河口。

五月十九日(六、二三)

曾纪泽电李鸿章请速向越南增兵。

五月二十三日(六、二七)

从广西巡抚倪文蔚奏,命主事唐景崧留广西军营。

五月二十四日(六、二八)

法兵轮攻丹凤,为黑旗军击退。

五月二十七日(七、一)

脱利古向李鸿章提出越事草案三条:保护华商、中法分界、驱逐土匪。

五月二十九日(七、三)

命醇亲王奕譞等会筹法、越事宜。

六月初二日(七、五)

李鸿章离沪赴津,脱利古请晤;却之。

六月初十日(七、一三)

命李鸿章署直隶总督、张树声回两广总督任、曾国荃进京陛见。

刘永福战胜法兵于旧浚。

六月十六日(七、九)

越王阮福时卒(王弟阮福升旋嗣位)。

法海军提督孤拔(Coubet)抵海防。

六月十九日(七、二二)

以黄桂兰为广西提督,代冯子材。

六月二十一日(七、二四)

以唐炯为云南巡抚。

六月二十七日(七、三○)

法水师提督与法统领抱脱会议于越南海丰,决定进攻顺化。

六月二十八日(七、三一)

黄桂兰、徐延旭会晤黄佐炎,宣示保藩之至意。

七月初一日(八、三)

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

七月初八日(八、一○)

法外部照会曾纪泽:法已封禁越南海口。

七月十一日(八、一三)

法军攻占海阳(旧城)。

七月十五日(八、一七)

法舰揭示封锁越南各海口。

七月十六日(八、一八)

曾纪泽向法提出解决越事六项办法(法不再并越地、中越关系照旧、法军退出现据东京各城、开放红江通商等),法外长拒绝。

七月十八日(八、二○)

法军进逼顺化城。

七月二十三日(八、二五)

法、越顺化条约签字,越南承认归法保护。法使何罗■〈木芒〉(Francois-JulesHar-mowd)即张贴告示越全属法,驱逐黑旗出境。

八月初三日(九、三)

刘永福击退进犯丹凤法军(惟所部伤亡亦甚重大)。

八月初十日(九、一○)

刘永福与越南总督军务大臣黄佐炎各营退札山西。

八月十三日(九、一三)

法使脱利古自沪起程赴津。

八月十七日(九、一七)

法使脱利古抵津,即派其水师副将福禄诺(FEFournier)晤李鸿章商和局。

八月二十二日(九、二二)

命彭玉麟往广东会办海防,左宗棠、李鸿章办理南、北洋防务。

八月二十五日(九、二五)

脱利古再晤李鸿章,以李坚持河内以北归中国保护,未获结果。

八月二十六日(九、二六)

脱利古离津赴北京。

九月初四日(一○、四)

以法、越已订和约,命倪文蔚、徐延旭等督饬关外防军严密布置,接济黑旗;并令唐景崧设法激励。

九月初九日(一○、九)

以徐延旭为广西巡抚,调倪文蔚为广东巡抚,命何如璋办理福建船政事宜。

九月十九日(一○、一九)

总署照会法使脱利古:法军如侵及北圻我军驻地,惟有开仗。

九月二十一日(一○、二一)

脱利古抵津晤李鸿章,谓法军决先攻黑旗,再攻北宁粤军。

九月二十四日(一○、二四)

李鸿章函总署:以中国实力不足,越事宜早结束。

九月二十七日(一○、二七)

法海军提督孤拔代布意为东京法军司令。

九月二十八日(一○、二八)

法使脱利古离津赴日本。

十月十七日(一一、一六)

总署照会法署使谢满禄(ComtedeSemallé),要求法军退出北圻,免与中国官兵冲突;如法军进及我军驻地,惟有开仗。

十月二十一日(一一、二○)

法外部照会曾纪泽:外长沙美拉库(Challemel-Lacour)因病休养,由茹斐礼兼任外长。

命沿海、沿江各省切实筹防。

十一月初三日(一二、二)

越臣拥阮福昊为越王(阮福升被弒)。

十一月初四日(一二、三)

彭玉麟抵广州。

十一月初十日(一二、九)

法议院通过增筹军费九兆法郎。

十一月十五日(一二、一四)

法提督孤拔督水陆师力攻山西,唐景崧督滇、桂军会同刘团拒之。

十一月十七日(一二、一六)

法军攻占山西。

十一月十九日(一二、一八)

从福州将军穆图善请,命左宗棠酌派练勇增防台湾。

法议院通过增筹兵费二十兆法郎。

十一月二十一日(一二、二○)

粤省向汇丰银行借款一百万两订立合同。

十一月二十五日(一二、一四)

岑毓英自云南带兵起程前往关外。

十二月初四日(一八八四、一、一)

命杨岳斌往福建筹防、彭玉麟移师琼州。

是月

法报促法军占据琼州、台湾、舟山三岛,以为将来索赔军费抵押。

光绪十年(甲申)

正月十二日(一八八四、二、八)

准左宗棠开缺,回籍调理;以裕禄署两江总督。

正月十六日(二、一二)

米禄(Millot)代孤拔为东京法军司令。

正月二十日(二、一六)

以曾国荃署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

二月十五日(三、一二)

法军陷北宁,黄桂兰、赵沃败走,刘永福不战而退。

二月二十二日(三、一九)

法军破太原。

二月二十九日(三、二六)

唐炯革职拏问,命张凯嵩署云南巡抚。

以北宁、太原失守,命拏问徐延旭;以潘鼎新署广西巡抚。

命马子材速赴镇南关外接统黄桂兰各营。

三月十一日(四、六)

福禄诺自香港致书李鸿章,提出解决越事办法。

三月十三日(四、八)

恭亲王开除一切差使,宝鋆休致,李鸿藻等退出军机处。以礼亲王世铎等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孙毓汶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三月十七日(四、一二)

命贝勒奕劻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三月十八日(四、一三)

法舰哇尔大号(IeVolta)到基隆,以购煤及舰兵游览炮台被阻,几致启衅(由地方官令商行送煤并予解说了事)。

四月初二日(四、二六)

命各大臣筹议中、法和战全局。

四月初四日(四、二八)

命升用翰林院侍讲许景澄充出使法、德并义、和、奥大臣;未到任前,使法大臣由李凤苞兼署。

四月初七日(五、一)

法水师提督利士比(Lespés)奉准派福禄诺北上与李鸿章谈判半月之内,不作军事行动。

四月初十日(五、四)

廷臣议覆法、越事宜,同意李鸿章提「不贻后患、不损国体」原则与法和解。

四月十二日(五、六)

李鸿章与福禄诺会谈,并议妥「简明条约」大略。

四月十四日(五、八)

命侍讲学士张佩纶会办福建海疆事宜。

四月十六日(五、一○)

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法国使臣办理条约事务。

四月十七日(五、一一)

李鸿章在天津与福禄诺订立「简明条约」五款(即所谓「天津简约」)。

四月二十三日(五、一七)

福禄诺向李鸿章面交节略,申请法兵将于五月十二日进据高平、谅山,闰五月九日进据保胜,中国防营应限时退出。李不允;福即将此一条用铅笔勾销,并画押为据。

四月二十八日(五、二二)

以张之洞署两广总督。

五月初八日(六、六)

法、越条约在顺化签定(原约经修改)。

五月二十五日(六、一八)

命岑毓英、潘鼎新仍札原处,不准稍退;倘法兵来犯,惟有决战。并命李鸿章照会法国,切实说明。

闰五月初一日(六、二三)

以苏元春署广西提督。

法将杜森尼(Dugenne)欲进据谅山,驻守观音桥之王德榜等部却之;法军失利。

闰五月初四日(六、二六)

赏刘铭传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

法以孤拔总统东方舰队。

闰五月初六日(六、二八)

法署使谢满禄照会总署:法军依约收取谅山被华军攻击,中国应负开衅之责。

闰五月初七日(六、二九)

总署照覆谢满禄:「天津简约」未定撤兵日期,法兵率往攻打,衅咎应由法负。

闰五月初九日(七、一)

法新任驻华公使巴德诺(JutesPatenotre)抵上海。

闰五月十一日(七、三)

以法有和意,命潘鼎新将前敌各军撤回谅山,并命岑毓英军仍驻保胜,不准轻进开衅。

闰五月十三日(七、五)

法水师提督孤拔抵沪。

闰五月十八日(七、一○)

刘铭传自天津南下往台湾。

闰五月二十日(七、一二)

法署使谢满禄照会总署:请中国明降谕旨撤兵,并索赔二百五十兆法郎,限七日内照允;否则,即自取抵押偿款。

张之洞接两广总督任。

闰五月二十四日(七、一六)

刘铭传抵基隆。

闰五月二十七日(七、一九)

授曾国荃为全权大臣,克日往上海与法使议办细约;并派陈宝琛会办。

闰五月二十九日(七、二一)

巴德诺允议商展限至七月底(公历),惟须先议偿款,再议「简明条约」其它细款。

六月初七日(七、二八)

曾国荃等在上海与巴德诺开始会议,巴要求革刘永福职及赔款。

六月初十日(七、三一)

越王阮福昊死。

六月十二日(八、二)

越王阮福昊弟福明权摄国事。

巴德诺照会曾国荃:中国赔款既有异议,限期已满,以后法国将任凭举动。

六月十五日(八、五)

法海军炮轰基隆。

六月十六日(八、六)

刘铭传督总兵曹志忠、章高元等击退基隆登陆法军。

六月十八日(八、八)

巴德诺照会曾国荃:法已取基隆为质押,暂不攻福州。

六月二十日(八、一○)

以法侵基隆,总署向法严重抗议;并照会各国,请秉公评论。

广西军撤入镇南关。

六月二十二日(八、一二)

廷臣会议对法和战全局,主拒绝偿款,仍请美国调处。

法军力攻沪尾,为提督孙开华所败。

曾纪泽晤英外次庞斯茀得(JPouncefort),告以法攻基隆事,望英能予公评或排解。

六月二十六日(八、一六)

英外相照会曾纪泽:英国以未知中、法议约详情,故难论法攻取基隆之是否合理。

六月二十八日(八、一八)

命沿海、沿江各省极力筹防。

六月二十九日(八、一九)

谢满禄再向总署致最后通牒,要求赔款八千万法郎,限二日答复(总署拒绝)。

六月三十日(八、二○)

准粤省向英商宝源、汇丰两行借银一百万两,以备协防云、贵及援闽济台军火之用。

七月初一日(八、二一)

法署使谢满禄下旗离京。

七月初二日(八、二二)

实授张之洞为两广总督。

以基隆击退法军(六月十五日之役),将刘铭传交部优叙,总兵曹志忠等赏赐有差,并发内帑三千两犒赏。

七月初三日(八、二三)

法海军突击福州师船,沉「扬武」等七舰,击毁船厂。

七月初六日(八、二六)

诏与法国宣战。

七月初七日(八、二七)

桂军进札谅山。

七月初八日(八、二八)

命发内帑十万两往福建备赏。

法军毁罗星塔及金牌炮台。

七月十七日(九、六)

命岑毓英等传知刘永福赶紧督军进取,云、粤各营亦应迅速进发。

七月十八日(九、七)

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福州将军穆图善、漕运总督杨昌浚帮办,张佩纶以会办大臣兼船政大臣;何如璋进京。

实授曾国荃为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

七月二十七日(九、一六)

命何璟进京,以杨昌浚为闽浙总督。

八月初三日(九、二一)

美使杨约翰(JohnRYoung)告总署:巴德诺表示必须偿款,或以滇省建造铁路通商、或以基隆煤矿交法经营,方可了结。

八月初四日(九、二二)

杨昌浚率新军自江宁启行经赣援闽。

八月初九日(九、二七)

李鸿章告杨约翰:中国决不允偿款。

八月十三日(一○、一)

法提督孤拔攻陷基隆炮台,刘铭传退淡水(台北)。

八月十四日(一○、二)

孤拔炮击沪尾。

八月十六日(一○、四)

命岑毓英、潘鼎新进攻北宁、太原,以牵制台湾法军。

八月二十日(一○、八)

法军在沪尾登陆,为提督孙开华、章高元等所败,退回舰上。

八月二十二日(一○、一○)

命杨岳斌帮办左宗棠军务,设计渡台。

九月初二日(一○、二○)

命妥速筹办台湾至福建海线及台北至基隆电线,并命台绅林维源等捐饷(从刘铭传奏)。

九月初四日(一○、二二)

加赏刘永福军饷银五万两。

九月初五日(一○、二三)

法水师封锁台湾西岸各海口。

九月初六日(一○、二四)

命李鸿章、曾国荃迅拨快碰并铁胁等船各六、七艘驰援台防。

九月初九日(一○、二七)

命曾国荃、张之洞接济台湾军械。

九月初十日(一○、二八)

再促李鸿章等迅速拨船,并力援台。

九月十一日(一○、二九)

嘎马西函马格里(HallidayMacartney)提议和谈四端:一、津约仍旧施行;二、华军撤出东京,法船撤离中国洋面;三、谅山之役不索兵费;四、台湾由法军驻守。

福建巡抚张兆栋、船政大臣何如璋革职;以刘铭传为福建巡抚,仍驻台湾督办军务。

再命南、北洋及闽、粤接济台湾军火。

九月十四(一一、一)

滇军进抵宣光城下,札营围攻。

命南、北洋兵轮在上海会齐,由杨岳斌统带援台。

九月十五日(一一、二)

法军攻陷基隆港口。

九月十八日(一一、五)

严谕曾国荃、李鸿章多派兵轮速解台湾之危,并命彭玉麟、张之洞助援。

九月十九日(一一、六)

以沪尾之捷,赏刘铭传部银一万两。

九月二十三日(一一、一○)

预拟与法议和八款:一、津约仍准商议,但须酌改。二、由谅山、保胜划一直线作界。三、界线外设官,再派员评议。四、法不应有保护越南之名。五、请法派大臣与曾商办。六、此次立约以中文为主。七、越兵暂札不进,法军退出基隆;俟和约成,两国定期撤兵。八、中国不索赔款;如法有不允之条,应先赔偿中国损失。

九月二十六日(一一、一三)

总署以中、法款议意见八条电曾纪泽转致英外部;并另请英使巴夏礼(HarryPar-kes)电达伦敦,以为英国出面调停之基础。

九月二十七日(一一、一四)

南洋援台军末批六百五十名乘英商「威利」船启行赴台。

九月二十八日(一一、一五)

美外部寄示中、法和议意见四款:一、照津约第五款商定通商之事。二、法暂屯兵基隆、淡水。三、偿法国五兆法郎,淡水、基隆海关由法征收作抵。四、以上各款照办后,两国再行撤兵。

十月初三日(一一、二○)

法军援宣光,败黑旗军及滇军,占领左域。

以曾纪泽为兵部左侍郎。

十月初八日(一一、二五)

台湾封禁沿海灯楼,防止法舰掳劫船只。

十月初九日(一一、二六)

英国承认中、法正式交战,禁法船在香港装煤修理。

十月十七日(一二、四)

日人策动朝鲜发生政变(甲申之乱)。

十月二十日(一二、七)

命曾国荃、张之洞雇商轮潜渡台湾,运济兵械。

十月二十四日(一二、一一)

命将援台之北洋快船二号调回,由丁汝昌统率赴朝鲜。

法国议会通过本年越南军费一千万法郎。

曾纪泽以法拒中国条件电知总署。

十月二十五日(一二、一二)

法兵增援基隆。

十月二十六日(一二、一三)

准台湾开实官捐输助济军饷。

十月二十七日(一二、一四)

左宗棠抵达福州。

十一月初四日(一二、二○)

刘铭传电总署:台湾孤危,速计援救。

十一月初七日(一二、二三)

命提督孙开华帮办台湾军务。

黑旗军夺回左域。

十一月初十日(一二、二六)

准由粤省向宝源洋行借款一百万两,分各海关分年摊还(此为粤省第二次向外借款一百万两)。

十一月十三日(一二、二九)

末批援台勇丁六百名抵台登陆。

十一月二十一日(一八八五、一、六)

总税务司赫德(RobertHart)命其驻英代表金登干(JamesDuncanCampbell)赴巴黎商中、法和议。

十一月二十六日(一八八五、一、一一)

以刘铭传与台湾道刘璈不和,诏闽督杨昌浚与铭传通力合作,不可各存意见。

十一月二十七日(一八八五、一、一二)

以法增兵基隆,命左宗棠、张之洞加紧觅船潜渡,并饬南洋五船前进。

十二月初三日(一八八五、一、一八)

吴安康率南洋兵轮「开济」、「澄庆」、「驭远」、「南琛」、「南瑞」等五船出洋赴闽援剿。

十二月初八日(一八八五、一、二三)

准左宗棠借洋款四百万两。

十二月十三日(一八八五、一、二八)

张佩纶革职拏办,以裴荫森署船政大臣。

十二月十四日(一八八五、一、二九)

杨岳斌抵福州。

十二月十七日(一八八五、二、一)

南洋援台五兵轮以煤尽折回浙江石浦。

十二月二十日(一八八五、二、四)

准粤督张之洞分向大东公司、汇丰银行各借银二百万两。

十二月二十三日(一八八五、二、七)

法兵船七艘自马祖澳北驶,图截南洋五船。

十二月二十八日(一八八五、二、一二)

杨岳斌率干军十二营到泉州。

十二月二十九日(一八八五、二、一三)

法军陷谅山。

光绪十一年(乙酉)

正月初一日(一八八五、二、二五)

「澄庆」、「驭远」两兵轮为法水雷击沉三门湾。

正月初二日(二、一六)

粤省向汇丰银行借款五十五万五千镑订立合同。

正月初六日(二、二○)

闽省与旗昌、汇丰订立借款合同,借款四百万两,由江、浙、闽各海关担保归还。

正月初九日(二、二三)

法军陷镇南关。

正月十九日(三、五)

法军自基隆西犯月眉山、暖暖,防军败溃。

正月二十一日(三、七)

杨岳斌率部自卑南厅登岸援台。

二月初三日(三、一九)

杨岳斌抵台湾府。

二月初四日(三、二○)

援台军恪靖等营到达新竹。

二月初六日(三、二二)

总署以法国同意所拟草约办法奏闻(二月初五日接赫德通知)。

二月初八日(三、二四)

革广西巡抚潘鼎新职,以苏元春督办广西军务、李秉衡护理广西巡抚。

二月十二日(三、二八)

闽省借款改以百万榜核算。

二月十三日(三、二九)

澎湖失守。

冯子材、苏元春、王孝祺、王德榜等克复谅山,法军败退(即所谓「谅山大捷」)。

二月十五日(三、三一)

法国茹斐礼内阁辞职。

二月十六日(四、一)

粤省向汇丰行借定洋款七十五万镑。

闽省与汇丰行订妥一百万镑借款合同。

二月十九日(四、四)

金登干在法京与法代表毕禄(AlbertBillot)签定中、法和议三条:中国承认「天津简约」、双方停战、法派使北上谈判细约。

二月二十一日(四、六)

中、法议定和议草约三条奉旨允准。

二月二十二日(四、七)

命越南滇、粤两军分投停战撤兵(粤军三月初一日停战,十一日撤兵;滇军三月十一日停战,二十一日撤兵),台湾定三月初一日停战。

二月二十六日(四、一一)

「平安」轮船在台湾琅峤洋面为法舰截获,所载杨岳斌部勇七百余人被俘。

三月初一日(四、一五)

法船撤除台湾封锁。

三月初六日(四、二○)

诏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法使详议条约。

三月初九日(四、二三)

法使巴德诺至天津。

三月二十日(五、四)

杨岳斌抵台北。

三月二十一日(五、五)

桂军撤入镇南关。

三月二十九日(五、一三)

李鸿章与法使巴德诺开始谈判。

四月二十七日(六、九)

中、法条约议定,在津画押。

四月二十九日(六、一一)

法海军提督孤拔卒于澎湖。

五月初九日(六、二一)

法兵全部撤离基隆,并释回所俘华兵一百余名。

五月十三日(六、二五)

刘永福军撤入云南境内。

五月中旬

滇军全部撤离越境,分札滇边。

六月初四日(七、一五)

奖叙台湾战守出力人员提督苏得胜、聂士成及筹运人员布政使沈保靖、道员伍廷芳、盛宣怀、邵友濂等。

六月十一日(七、二二)

法国兵船退出澎湖。

六月十三日(七、二四)

台湾道刘璈革职拏问,查抄资产。

六月十六日(七、二七)

驻德、法公使许景澄向法总统赍递国书。

六月十八日(七、二九)

刘铭传奏陈台湾善后事宜:筹防务、讲军政、清赋税、抚生番。

六月二十三日(八、三)

命杨昌浚兼署福建巡抚、刘铭传专办台湾善后事宜。

准杨岳斌回籍养亲,所部各营遣撤。

六月二十四日(八、四)

以中、法和局已定,通谕中外。

命李鸿章照前购钢面铁甲快舰再在英、德定置四只,以备台、澎之用。

七月初四日(八、一五)

准左宗棠交卸钦差大臣督办军务差使,回籍调理。

七月二十七日(九、五)

左宗棠卒于福州。

九月初五日(一○、一二)

设立海军衙门,命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务,沿海水师悉归节制调遣;命庆郡王奕劻、北洋大臣李鸿章会同办理,汉军都统善庆、兵部侍郎曾纪泽帮同办理。

台湾设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福建巡抚事务由闽浙总督兼管。

九月二十四日(一○、三一)

刘永福部到广西南宁驻札。

十月十八日(一一、二四)

已革道员刘璈定斩监候。

十月二十二日(一一、二八)

中、法互换条约。

十二日十二日(一八八六、一、一六)

添设台湾布政使。

猜你喜欢
  ◎兵二·徐天麟
  名山藏卷之三十五·何乔远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一·佚名
  卷之六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七十四·佚名
  夏竦传·脱脱
  卷七十八·佚名
  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目录上·徐一夔
  卷十七贼盗律·窦仪
  卷八十七垦牧树艺·冯煦
  第十七章 秦汉时人民生活·吕思勉
  卷九·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五十·彭定求

        卷250_1 【温泉即事】皇甫冉   天仗星辰转,霜冬景气和。树含温液润,山入缭垣多。   丞相金钱赐,平阳玉辇过。鲁儒求一谒,无路独如何。   卷250_2 【送张南史(效何记室体)】皇甫冉   马卿工词赋,位下年将

  • 包待制智赚灰阑记·臧懋循

    包待制智赚灰阑记杂剧(元)李行道撰●包待制智赚灰阑记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张海棠屈下开封府 正名 包待制智勘灰阑记楔子〔老旦卜儿上云〕

  •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徐志摩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手剥一层层莲衣, 看江鸥在眼前飞, 忍含着一眼悲泪—— 我想着你,我想着你,啊小龙! 我尝一尝莲瓤,回味曾经的温存:—— 那阶前不卷的重帘, 掩护着同心的欢恋: 我又听着你的盟言, “永远是你的,我的身体,我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一·徐乾学

    宋纪一百一【起重光赤奋若正月尽昭阳单阏三月凡二年有三月】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徳宪慈显孝皇帝宣和三年春正月丁酉朔辽改元保大 壬寅邓洵武卒邓氏自绾以来世济其奸而洵武阿蔡京尤甚京之败乱天下祸源自洵武始

  • 卷十·佚名

    张养浩时政书奉政大夫、监察御史臣某,谨斋沐信宿,昧死奉书皇帝陛下:伏闻御史,言官也。人君深居九重,耳目有不及者,设监察御史言之。是知御史者实朝廷耳目,人主所倚,以为聪明者也。伏自世祖皇帝立御史台,迨今五

  • 遵大路·佚名

    ——紧紧拉住哥哥的手【原文】遵大路兮①,掺执子之祛兮②。无我恶兮,不窒故也③。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畴兮④,不窒好也⑤。【注释】①遵:循,沿着。②掺(shan)执:拉着,牵着。祛(qu):袖口。③窒(jie):快,迅速。

  • 指物论·公孙龙

    【原文】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天

  • 真佛教徒──即俗即真的大乘行者·太虚

      谈佛法诸山长老参学在先,太虚何须立说?即诸大居士皆研究有素,亦不待太虚启言。况佛法甚深,非言语所能及!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以实证说亦唯佛与佛乃能了之。且诸法实相,竖说横说,重在亲证;有所说者,皆为方便引导假立法

  •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杂因诵第三品之五(四五六)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非想非非想入处界.有灭界。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

  • 第五十三卷·佚名

    观天品之三十二(夜摩天之十八)又复彼鸟。种种形相。见者爱乐。种种忆念。种种受乐。所谓乐者。有衔莲花。耳听歌音周回而行。雄雌相随而游戏者。有鸟群住。纵身低缩。听彼树枝屋舍中声。一心听者。有以嘴衔胜光明宝。

  • 卷第九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九十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学支纳息第一之五诸法念觉支相应。彼法择法觉支相应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无实相应诸心心所不俱

  • 卷第四十七·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四十七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下 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广大佛事。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一切世间诸

  • 二部僧授戒仪式卷上·书玉

      清 古杭昭庆寺传律沙门 书玉 记授本法尼戒具十八法初净坛敷座法(式叉摩那。或沙弥尼。学戒年满。欲受大戒时。先徃大僧中。启白和尚。和尚允许。先差尼部十师。其尼部十师。先到方丈顶礼和尚已。次领求戒尼至

  • 幽谷百合·巴尔扎克

    《幽谷百合》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36年。该小说讲述青年贵族费利克斯追求莫尔索伯爵夫人。伯爵夫人的丈夫暴戾,家庭生活缺少乐趣。他的介入,掀起她感情上的波澜。她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对丈夫保持

  •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安遇时

    明代公案小说集。10卷100回。安遇时著。明刊本全名为《新刊京本通俗演义全象包龙图百家公案》,署“钱塘散人安遇时编集”,“书林景生杨文高刊行”。本书开篇为“国史本传”,“包承制源流”。“包承制源流”叙包公的身世

  • 后山诗话·陈师道

    又称《后山居士诗话》或《陈无己诗话》。诗论专著。宋陈师道撰。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别集类中著录《后山集》时称《诗话》一卷,而同书卷二十二文史类下又著录《后山诗话》二卷。一卷本与二卷本无大异。

  • 降桑椹蔡顺奉母·刘唐卿

    简名《蔡顺分椹》、《降桑椹》。杂剧剧本。元刘唐卿作,一作无名氏作。五折,末本。本事出《合璧事类》,略加敷衍而成。剧写东汉时蔡顺父母在映雪堂赏雪,有好汉延岑因打抱不平误伤人命,被解配郑州过此,乞讨茶饭。蔡母因延岑同

  • 训俭示康·司马光

    宋司马光撰。此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篇家训。作者在文中教导儿子,要“以俭为美”,决不可奢靡腐化。作者训诫儿子,是以维护封建家族出发的,但处于奢侈腐化的时风中,作者能够超出流俗,提倡俭素,反对奢侈,这在当时是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