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册 天聪元年四月

第三册 天聪元年四月

答李喇嘛书:“观尔来文云:以佛门弟子为中人,欲成两国之好等语。喇嘛乃精通道理之贤人也。询问我两国之是非,我非则劝我,胡非则劝明,因尔为中人,故我以衷言相告。自古以来,兴衰之事,焉可枚举。大辽之天祚帝,无故欲杀金太祖,遂启兵端;金之章宗帝乃无故欲杀元太祖汗,又启异■端;万历帝,无故欲杀我而助叶赫,我两国遂启兵端。取广宁後,诸王及武臣俱请即入山海关,我父汗曰:昔大辽、大金、大元,不住本土,入汉人腹地以居,因世代变迁,汉化。明可居山海关以外处我居辽东地方,汉人诸申,各立为国,以安生业。遂未入山海关而还,自以为明或前来议和,候之四载。然明乘修葺宁远,不肯罢兵,遂往征字远。时因城墙冻,掘之未堕,是以班师。至父汗崩,喇嘛前来,以为此乃上天俾我两国和好时也,故修讲和书,遣我官员同往。以书内言辞不妥,退还两次。今喇嘛尔书又云之,因有愿兵戈一语,难以转奏等语。我以衷言致书於明帝,明帝亦以书报我,彼此通达明晰後则和好方牢固耳。若顺从尔意,不表衷情,岂能和好。袁都堂轻慢我国,令我归还天所赐与之城池官民,尔,喇嘛反听信其言,劝我忍辱奉还。再,尔将袁都堂书於上,将异国之君书於下,是不愿两国修好也。袁都堂来书,谓我所取之物,前书所不载,多取则达天等语。昔有大辽、大金与宋相送之例,亦有尔明以物送

於蒙古使者之例,此亦天之所与也。又云:良长易遇,善人难逢等语。尔喇嘛奉袁都堂之命前来,其音甚善,故我遣员相报也。倘来人不善,所言非是,则我遣员何为耶。又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等语。此方良是。既句我言之则亦当向明帝言之,无论谁人,肯回头,岂不丢哉。尔喇嘛系精通佛教,明达道理之人,何为有意轻我。辽东、广宁前任官员大肆欺凌者,致起兵端,国民受苦,可谓鲜乎?袁都堂让我减书中所列诸物,我即减之,今尔等仍不予此裁减之物,又出狂言,致使尔国不和,争战不已,国民仍受其苦,则徒费二喇嘛欲修好之美意也。古云:人相敬则争心息等语。如此欺凌,不惟新好不成,即旧好亦坏也。我即便不方,尔二喇嘛岂不知乎。尔等便有何言以教,

我再闻之。”为筑锦州城致书曰:“汗致书於袁大人:复书缮毕,方欲遣员往,适有两起逃人由明来报,尔等修筑塔山、大凌河、锦州等语。察哈尔使臣至,所言亦然。我闻知此,即停止遣员

往,遂将复书,付尔使者■还。至此书中所言,专为修城事,两国诚欲和好,先分地段,从何处为明地,从何处为诸申地,各修各地。尔一面遣使议和,一面急修城垣。前宁远城冻,掘

之未堕,自以为得计,遂诈称议和,乘机筑城耳。不愿太平,而愿兵戈,乃不易也。纵能加固数城,而其所有城池及田禾,能尽坚固乎?若不息兵戈,则我蒙天眷祐,以北京畀我,明帝遁往南京,其令名如何?自古以来,皆因尔辈文臣,如秀在闺,徒好狂言,招致损兵折将而虐害国民,以毁帝业。因前臣不道,河东河西地方沦丧,兵将被戮,犹不足戒,而仍愿称兵乎。天聪元年,岁在丁卯,征朝鲜国。先是朝鲜纍世得罪我国,然此次非专伐朝鲜。明毛文龙驻近朝鲜海岛,屡收纳逃人。我遂怒而徂征之,若朝鲜可取,顺便取之。故用兵两图之。正月初八日起行。十三日,至明哨地,冷格里总兵官、叶臣、雅荪、孟安等四大臣,率兵八十名,乘夜攻取其诸哨。六哨无一脱者。至朝鲜义州城,十四日夜,即树梯登城克取之。偷袭该城时,派出八旗前锋巴图鲁二十人,令艾■巴图鲁为首先登。总兵官冷格里、副将阿山、叶臣率八十人继之。其余诸军挨次进城,杀其城内朝鲜府尹李莞等,判官崔明亮殁;尽歼其城内兵卒,俘获其民。是日,宿於义州城,复搜其兵尽杀之,收其俘获,留大臣八人,兵一个人。十五日,起行继进。先取义州之夜,分兵往攻毛文龙所居铁山,斩明兵甚众,时毛文龙遁往海岛,未能擒获。宣川,定州牧使金晋被擒,定州之民皆降。十八日,招郭山,汉山城降,未从,遂攻取之。朝鲜宣川副使奇协被戮

又郡守朴友建被擒。满洲兵尽歼其城内官兵。十九日,自定州前进,渡嘉山江,驻营。是日时雨雪交加。二十日辰时,渡江近安州城而管於是夜,遣使劝降,直到天亮未从。遂於二十

一日晨攻战,不移时即攻取之。安州城牧使金晋、兵使南以奕兴,自楚而死。郡守张敦、副使全尚议、县令宋图南等,俱被诛戮。该城除原有居民外,有兵二万,除攻城时被杀者外,城克後,未杀一人。皆释之还家,与妻子完聚,归还者甚众,野道拥挤不堪。安州城既克,驻城秣马凡四宿,处理俘获。二十五日,兵自安州城起行。二十六日,至平壤城。其城主都堂及总兵官及官兵民众惊。自相扰乱,皆弃城溃走,空无一人。满洲兵於是日渡大同江而宿。二十七日,至中和立营,歇马时,遣使往朝鲜王处,未通乃归。朝鲜王遣使至中和迎师,其来使乃我前阵所擒二将之子,一是元帅姜功立之子,一系参将朴贵英之子,其二使见诸贝勒时,两翼之统兵大臣排列,鸣蒙古海螺拜见,後令见其父。是次,将阵前所获朝鲜官员,概行送还。使者所■书云:“尔无故兴兵,突入我腹地。我两国向无仇隙,自古以来,欺弱凌卑谓之不义。无故杀民,是逆天也。诚若有罪则先遣使以问,而後声讨,此乃义也。今当退兵议和可也。”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汪楫
  卷一·佚名
  弁言·杨英
  卷之三百十六·佚名
  贪官污吏传·佚名
  一百三十三 苏州织造李煦奏江苏地方官员情形及设法补完库欠摺·佚名
  卷五十三·苏辙
  第二十二卷 元·缪荃孙
  六七一 谕着程景伊王杰分充国史馆正副总裁·佚名
  半弓居省墓日记·徐一士
  张熠传·魏收
  吴海传·张廷玉
  傅应祯传·张廷玉
  卽位年·佚名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杜大中妾·唐圭璋

      临江仙   彩凤随鸦。

  • 李群玉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群玉,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字文山。工书法,好吹笙。举进士不第。后因献诗于朝,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辞官回乡。有《李群玉诗集》黄 陵 庙李群玉 小姑洲北浦云边, 二女啼妆自俨然。 野庙向江春寂寂, 古碑无字草芊芊

  • 本纪第十一 代宗·刘昫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肃宗长子,母曰章敬皇太后吴氏。以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东都上阳宫。初名俶,年十五封广平王。玄宗诸孙百余,上为嫡皇孙。宇量弘深 ,宽而能断。喜惧不形于色。仁孝温恭,动必由礼。幼而好学,尤专《

  • ●卷一百六十五·徐梦莘

      炎兴下帙六十五。   起绍兴四年十一月十四日乙未,尽十二月三十日癸卯。   诏用张浚榜朝堂。   行状曰:是日上亲书诏曰:张浚爱君忧国出於诚心顷履多艰首倡大义固有功於王室仍雅志於中原谓关中据天下之上游未有

  • 通鉴释文辩误卷二·胡三省

      通鉴十七【凡二条】  武帝建元元年上雅向儒术婴蚡俱好儒雅推毂代赵绾为御史大夫兰陵王臧为郎中令  史炤释文曰言荐举人如车毂之运转【费本同】余谓炤説未为精当此言推车毂者主于进荐贤者亦主于进故以荐贤为推

  • 石匮书后集卷第六·张岱

    戚畹世家张国纪,河南祥符人;天启后父也。天启元年,选中贵人,以国纪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寻封太康伯。魏珰用事,欲动摇中宫,授意许显纯以犯人徐自强口词,株连国纪。上曰:『皇亲张国纪,滥用匪人,本当送国子监演礼三年;姑着自行改

  • 卷十·沈德符

      ○词林【翰林权重】内阁辅臣,俱系职词林,至今上任视事仍在翰苑,凡文移俱以翰林院印行之。人谓词臣偏重为非是,未知太祖时故事也。洪武十四年十月,命法司论囚拟律奏闻,从翰林春坊会拟平允,然后覆奏论决,是生杀大事,主于词臣

  • 卷之二百六十五·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八月。甲子朔。  ○乙丑。喀尔喀固山额驸功额喇卜坦、来朝  ○议政大臣等议覆、四川陕西总督鄂海疏言、甘肃存仓米麦、及现在采买米石、尽足配给兵丁。又庄浪西宁、巩昌三处有旧贮粟米四

  • 第六章 革命独立之大义·邹容

    与贵族重大之权利,害人民营业之生活,擅加租赋,胁征公债,重抽航税,此英国议院所以不服查理王而倡革命之原因也。滥用名器,致贵贱贫富之格。大相悬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赋敛无度,此法国志士仁人所以不辞暴举逆乱之名,而出于革命之

  • 达奚长儒传·魏徵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地人。 祖父达奚俟,西魏定州刺史。 父亲达奚庆,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长儒小时即有节操,胆略过人。 十五岁,袭爵为乐安公。 西魏大统中(535~551),开始为官,当奉车都尉。 周太祖把他作为亲信,因他直质恭勤,授

  • 萧岩寿传·脱脱

    萧岩寿,乙室部人。性情刚直,崇尚气节。重熙末出任官职。道宗即位,皇太后屡次称赞他贤能,因此得到选拔任用。皇上出宫狩猎较射,由萧岩寿典掌其事,不曾随心所欲地处理事宜,皇上更加看重他了。历任文班太保、同知枢密院事。咸雍

  • 卷二 埒克等之叛·李有棠

    〔察克事附〕太祖即位之五年夏五月,皇弟埒克、伊德实、谋反。安图妻讷默库知之,以告,得实。太祖不忍加诛,乃与诸弟登山刑牲,告天地为誓,赦其罪,出埒克为德哷部额尔奇木,封讷默库为晋国夫人。六年秋七月丙午,亲征珠巴克,命弟埒克

  • 第十章 战国的七雄·吕思勉

    战国七雄,谁都知道以秦为最强。然而当其初年,实以秦为最弱。秦处关中,本杂戎狄之俗,其文化和生活程度,都较东方诸国为低。而战国初年,秦又时有内乱,魏人因之,攻夺其河西之地;而且北有上郡。注106现在陕西南部的汉中,则本属于楚

  • 序·王廷相

    仲尼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正义凿。斯道以之芜杂,其所由来渐矣。非异端能杂之,诸儒自杂之也。故拟议过贪,则援取必广;性灵弗神,则诠择失精,由是旁涉九流,淫及纬术,卒使牵合传会之妄,以迷乎圣人中庸之轨。故曰非异端能杂之,诸儒自杂

  • 宣公·宣公四年·左丘明

    【经】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秦伯稻卒。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赤狄侵齐。秋,公如齐。公至自齐。冬,楚子伐郑。【传】四年春,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非礼也。平国

  • 卷十四·佚名

    △兜率天宫菩萨雲集赞佛品第二十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过万佛世界尘数刹外。彼有世界。名坚固宝。次名坚固乐。次名坚固宝王。次名坚固金。次名坚固摩尼。次名坚固金刚。次名坚固莲华。次名坚固青莲华。次名坚固栴檀。

  • 莎车府乡土志·甘曜湘

    甘曜湘修。莎车,原称叶尔羌,清光绪八年(1882)置直隶州,二十八年改府。曜湘,光绪末署莎车府知府,奉饬采集乡土志以为小学课本,遂修是志。列五门13目,略述该地历史、政治、经济、地理、民族等。内容极为简略,仅2000余字。惟所载

  • 练兵实纪·戚继光

    中国古代以军事训练为主的著名兵书。明代戚继光著,成书于隆庆五年(1571年)。 共9卷,附杂集6卷。现存有明刻本,清代以来有众多的抄本和刻印本,多种丛书亦收录。全书可分为练卒和练将两大部分。正集一至四卷为练伍法、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