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弁言

從征實錄原為鈔本。民國十一年,秦望山君得之於福建南安石井鄉鄭氏後裔之手。十六年,歸於李岳君。二十年,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假其書影印,於是此一海內孤本沉霾二百五十餘年,終得刊布於世矣。

舊鈔本前後霉爛,原有書題四字,已經脫去。影印本前,有海鹽朱希祖逿先先生所作長序。先生謂『此書體例,不以延平一生事蹟為始末,而以楊英從征目睹為標準』,故題此書曰『延平王戶官楊英從征實錄』。

本書首頁謂:『戶部主事楊英為輯造先王實錄事,謹將永曆三年己丑九月陳策從王,十月初一日蒙錄用,□永曆十六年壬寅五月先王賓天□,凡所隨從戰征事實,挨年逐月,採備造報』。今觀本書雖起於永曆三年九月楊英獻策,而自十五年八月杪迄十六年四月,以英染病,約七閱月未有記載。十六年四月,病愈啟陳農務之文,今已殘缺不全,且不見四月間之他事,更未及五月之事。故知鈔本之末,必有缺頁,至可惜也!

本書撰者楊英,不知為何地人,其事蹟亦鮮見於他書。惟據本書所載,知其自永曆三年迄十六年,凡大小征戰,幾於無役不從,實為延平王部下經理糧餉之要人。按永曆九年春二月,延平王承制設六官。時奉詔文武職官許其便宜委用:武職許至一品,文職許設六部主事。又賜詔許其軍前所設六部主事秩比行在侍郎、都事秩比郎中。永曆二十八年十一月,鄭經設六官,以楊英為戶官(俱見夏琳「閩海紀要」及「海紀輯要」)。英在延平王時原為戶都事,但此書作於嗣王經時,且在英為戶官後,故書首題曰『戶部主事楊英』,蓋在鄭氏方面言之為戶官,在行在方面言之則為軍前戶部主事也。

本書內容之得失,朱逿先先生論之綦詳。爰節錄其言於左:

『楊英身任戶都事,而又每逢出征,必經理糧餉,故此書之記載,特專重財政、軍事兩端,而財政之記載為尤詳,此為本書最精彩處,其他史書均不能如此詳盡者也。且其職司會計,只知記載之完備,不顧事端之是非,故其搜括民間之米糧與其取償損失之劫奪,在鄭氏或欲引以為諱者,彼亦不暇計及,而為之盡量披露,此真所謂「實錄」者也』。

『鄭氏養兵數十萬,固全恃沿海之徵取糧餉,然非經營東西洋商業及商行,亦不能措置裕如。則通商之事,亦成功事業中最重大者,不可不記載。此書雖不甚詳,然已能識其大矣』。

『此書記載軍事,雖皆為其從征時所目睹,頗覺詳盡,然較其記載財政,則反覺失之繁蕪,而不得要領,且有漏其機要、失其真相者。可見其對於兵事之記載,臨事既不能深知底蘊,事後又未嘗參考他書,但采集案卷及其記憶所得之表面事實而已』。

『楊氏身任戶官,六官案卷調取甚易,而又從征所至,身經目睹,故其所得史料,往往極可珍秘;他家史書所求之不可得者,而楊氏實錄中,則瓌寶山積,觸目燦然。蓋其所值者多,偶爾采獲,雖玉石不分、金沙雜糅,然而渾金璞玉,往往而在。楊氏之書,其價值全在於此而已』。

右所錄者,皆為主要之意見。其就每一事端,參證他書而辨其是非或糾其謬誤者,分別繫於正文之後,藉供讀者參考。

本書屢記西寧王李定國與延平王遣使來往之事,並附錄二王書札多通。惟書札次序顛倒,年月錯亂,一時未易考訂。此本僅將原來誤載於永曆八年九月之定國來書移置七年五月,並將書前原文『安西藩以書來會,書云』改為『定國書云』。其餘各札,姑仍原書之舊,未敢擅為移動。又本書影印本於永曆九年五月之末載清世子與成功來往書札二通,其後有雙行小注云:『此來書並回書在十月,錯寫在此』。此本已將二札移置十月之末,而刪其附註。

舊鈔本因虫蛀霉爛,殘缺至多。茲參閱本書前後文,補出不少空白之處;其難於校補者,則約計字數,以黑框代之。又鈔本間有錯字,或逕為改正,或將改正字加括符列於原字之下。至於避諱諸字,則於每字初見時附以說明。

本書影印本印行於二十餘年前,今已不易得。經商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之同意,用就影印本加以標點、分段,並略補其殘缺,正其訛誤,重付排印,以便學人。(百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 后妃下·房玄龄
  列传第四 齐炀 王宪·令狐德棻
  屈节解第三十七·王肃
  前汉孝宣皇帝纪卷第二十·荀悦
  卷六 乾德三年(乙丑,965)·李焘
  大明仁宗昭皇帝宝训卷之一·杨士奇
  卷十二·金履祥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四·佚名
  卷四十三·傅恒
  学史卷二·邵宝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七 吉冈安直·溥仪
  周铁虎传·姚思廉
  第二节 英国人作鸦片买卖·蒋廷黻
  卷103·陈邦瞻
  贝润生·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成之·唐圭璋

      成之字伯可。   小重山   恨入眉尖熨不开。日高犹未肯,傍妆台。玉郎嘶骑不归来。梁间燕,犹自及时回。   粉泪污香腮。纤腰成瘦损,有人猜。一春那识下香阶。春又去,花落满苍苔。

  • 第二十三出 寄扇·孔尚任

    ◎甲申十一月〖醉桃源〗(旦包帕病容上)寒风料峭透冰绡,香炉懒去烧。血痕一缕在眉梢,胭脂红让娇。孤影怯,弱魂飘,春丝命一条。满楼霜月夜迢迢,天明恨不消。(坐介)奴家香君,一时无奈,用了苦肉之计,得遂全身之节。只是孤身只影,卧病空

  • 卷二·吴雯

    钦定四库全书莲洋诗钞卷二蒲州吴雯撰七古昌化寺观吴伟画壁长句晨兴骑马缘山嵎初日照眼明金铺石磴无人散松子入门茗荈追清娱何人善绘江夏吴应真五百穷规模其上调御古丈夫诸天剑佩纷来趋袈裟一缕覆大地三大劫等翻辘轳无

  • 列传第三十五 王僧达 颜竣·沈约

    王僧达,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子。兄锡,质讷乏风采。太祖闻僧达蚤慧,召见于德阳殿,问其书学及家事,应对闲敏,上甚知之,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少好学,善属文。年未二十,以为始兴王浚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坐属疾,于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

  • 三·况周颐

    小说家盛称杨家枪法,盖亦有本。无锡朱氏,相传其先世业农,偶掘地,得一人头,乃金所铸成,不知何代物也。朱氏因居积致富,族姓綦蕃,号为“金头朱家”云。回教之初入中国也,所订教规曰诸肉不食。嗣徒党不能遵守,乃改为猪肉

  •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一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四六 内务府总管英廉奏谢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片·佚名

    四六 内务府总管英廉奏谢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片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三十日奴才英廉谨奏,为恭谢天恩事。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由内阁抄出奉上谕:英廉着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官。钦此。伏念皇上修辑四库全书,网罗百代,笼罩古

  • 祖冲之传·萧子显

    祖冲之字文远,是范陽蓟县人。祖父祖昌,在宋朝做过大匠卿。其父祖朔之,官奉朝请。祖冲之从小就喜欢考究古史文物,而且思致精巧。宋孝武帝把他安排在华林学省里做事,赐给他宅第车服。初次任官为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宋元嘉年

  • 吴均传·李延寿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家世寒贱,吴均好学有才气,沈约曾见到吴均的文章,很是赞赏。梁天监初年,柳恽作吴兴太守,召吴均任主簿,每天带他一块儿赋诗。吴均文体清新超拔,有古人气韵,一些好事的人就模仿他,称之为“吴均体”。吴均曾

  • 萧蒲奴传·脱脱

    萧蒲奴,字留隐,奚王楚不宁的后裔。幼时孤苦贫寒,受雇于医家放牛。因伤损别人家的庄稼,多次遭到拷打而受辱。医者曾经看见蒲奴熟睡,有蛇绕身,觉得奇异。便教他读书,他聪明而酷爱学习。没几年,博览经史,通晓骑马射箭。成年之后,意

  • ●皇朝通典卷九十八·佚名

    邊防二 ○邊防二 南序畧 △南序畧 (臣)等謹按杜氏邊防典南方凡五十六國五朝續典分南及西南凡七十七國以今輿地考之南詔巳入雲南大理府吐蕃等十三部則統於西藏其地分併出入多不可詳今見於志冊者有安南以下二十七部安南為

  • 卷三十三·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三十三   宋 程公説 撰书十五疆理书第九山四岳【昭四年下同】东岳泰山袭庆府奉符县西北南岳衡山潭州衡山县防湘千里九向九背西岳华山在舜为西岳周礼为中岳盖周宅洛邑与冀不同大华今在华州

  • 第七章 11·辜鸿铭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辜讲有一次孔子说:“假如有某种万无一失的致富方法,即使是去做一个马夫去养马,我也愿意去做。但是因为确实没有任何万无一失的致富方法,我宁愿按照自己意愿去

  • 主席南普陀寺法语·太虚

    山门授拂  拂去浮云,青天白日,不二门开,凡圣同入。  弥勒殿   一笑相逢皆旧识,龙华三会莫蹉跎。  韦驮殿   戡天缩地逢今世,护法安僧仗将军!  佛殿授如意 色见声求行邪道,分明现前复何物?  大士殿   尽虚

  • 何氏沈阳纪程·何汝霖

    《何氏沈阳纪程》 1卷。何汝霖撰。作者于道光九年(1829)八月十八日至十月二十三日扈从至沈阳,又登澄海楼,陟医巫闾山,往还共计66日,自松山、杏山至盛京,又渡萨尔浒至兴京,按日随记所到之处之所见所闻,内容涉及所经之地的自然

  • 庐陵官下记·段成式

    传奇小说集。二卷,唐段成式撰。 《新唐书》、 《崇文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均入小说家。今书已残,仅南宋曾慥《类说》及宛委山堂本《说郛》,曾录其若干则,从中可以窥见其书之一斑。书中所记皆琐细之事、物,篇幅短

  • 梁公九谏·佚名

    宋代讲史话本。今存《梁公九谏》卷首有一篇佚名序文,略云: “世有《梁公九谏词》者,即赵歧所谓外书也。传述既久,旧本多谬,与本传互有异同,观者不能无惑。今三复参考,订其讹而补其缺。”据此,知今传本《梁公九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