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度训解第一

  天生民而制其度,度小大以整,权轻重以极,明本末以立中。立中以补损,补损以知足。爵以明等极,极以正民,正中外以成命。正上下以顺政。自迩弥兴自远,远迩备极终也。明王是以敬微而顺分,分次以知和,知和以知乐,知乐以知哀,知哀以知慧,内外以知人。

  凡民生而有好有恶,小得其所好则喜,大得其所好则乐,小遭其所恶则忧,大遭其所恶则哀。然凡民之所好恶,生物是好,死物是恶,民至有好而不让,不从其所好,必犯法,无以事上。民至有恶不让,不去其所恶,必犯法,无以事上,边行于此,尚有顽民,而况□不去其所恶,而从其所好,民能居乎。

  若不□力何以求之,力争则力政,力政则无让,无让则无礼,无礼,虽得所好,民乐乎?若不乐乃所恶也。凡民不忍好恶,不能分次,不次则夺,夺则战,战则何以养老幼,何以救痛疾葬丧,何以胥役也。

  明王是以极等以断好恶,教民次分扬举力竞。任壮养老长幼有报,民是以胥役也。夫力竞,非众不克,众非和不众,和非中不立,中非礼不慎,礼非乐不履。明王是以无乐非人,无哀非人。人是以众,人众赏多罚少,政之美也。罚多赏少,政之恶也。罚多则困,赏多则乏,乏困无丑,教乃不至。是故民主明丑以长子孙,子孙习服,鸟兽仁德。土宜天时,百物和治,治之初,厉初哉。治化则顺,是故无顺非厉,长幼成而生,曰顺极。

  命训解第二

  天生民而成大命,命司德正之以祸扶。立明王以顺之,曰大命有常,小命日成,成则敬,有常则广,广以敬命则度至于极。夫司德司义而赐之福禄,福禄在,人能无惩乎?若惩而悔过,则度至于极。夫或司不义而降之祸,在人能无惩乎?若惩而悔过,则至于极。夫民生而丑不明,无以明之,能无丑乎?若有丑而竞行不丑,则度至于极。民生而乐,生无以谷之,能无劝乎,若劝之以忠,则度至于极。夫民生而恶性死,无意畏之,能无恐乎?若恐而承教,则度至于极。

  六极既通,六闲具塞,通道通天以正人,正人莫如有极,道天莫如无极。道天有极则不威,不威则不昭;正人无极则不信,不信则不行。明王昭天信人,以度功地以利之,使信人畏天,则度,至于极。

  夫天道三,人道三。天有命、有祸、有福,人有丑、有绋絻、有斧钺。以人之丑、当天之命,以不存,极命则民堕,民堕则旷命,旷命以戒其上,则殆于乱。极福则民禄,民禄则干善,干善则不行,极祸则民鬼,民鬼则淫祭,淫祭则罢家。极丑则民叛,民叛则伤人,伤人则不义。极赏则民贾其上,贾其上则民无让,无让则不顺。极罚则民所诈,多诈则不忠,不忠则无报。凡此六者,政之殆也,明王是故昭命以命之,曰:大命世,小命身。

  福莫大于行义,祸莫大于淫祭,丑莫大于伤人,赏莫大于信义,让莫大于贾上,罚莫大于贪诈。古之明王奉此六者,以牧万民,民用而不失。

  抚之以惠,和之以均,敛之以哀,娱之以乐,慎之以礼,教之以艺,震之以政,动之以事,劝之以赏,畏之以罚,临之以忠,行之以权。权不法,忠不忠,罚不服,赏不从,劳事不震,政不成,艺不淫,礼有时,乐不满,哀不至,均不壹,不忍人。凡此物攘之属也。

  惠而不忍人,人不胜害,害不如死。□均一则不和,哀至则匮,乐满则荒,礼无时则不贵,艺淫则害于才,政成则不长,事震则寡功。以赏从劳,劳而不至,以法从中,则赏,赏不必中,以权从法则行,行不必以知权,权以知微,微以知始,始以知终。

  常训解第三

  天有常性,人有常顺,顺在可变,性在不改。不改可因,因在好恶,好恶生变,变习生常,常则生丑,丑命生德。明王于是生,政以正之。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以常为慎。民若生于中,习常为常。夫习民乃常,为自血气始。明王自血气耳目之习,以明之丑。丑明乃乐义,乐义乃至上,上贤而不穷。

  哀乐不淫,民知其至,而至于子孙,民乃有古。古者因民以顺民。夫民群居而无选,为政以始之,始之以古,终之以古。行古志,今政之至也。政维今,法维古。顽贪以疑,疑意以两,平两以参,参伍以权,权数以多,多宁以允,允德以慎,慎微以始而敬。终乃不困。

  困在坟,诱在王,民乃苟,苟乃不明,哀乐不时,四征不显,六极不服,把八政不顺,九德有奸,九奸不迁,万物不至。夫礼非克不承,非乐不竟,民是复生□,好恶有四征,喜乐忧哀,动之以则,发之以文,成之以民,行之以化。

  命、丑、福、赏、祸、罚,六极不嬴,八政和平。八政:夫妻、父子、兄弟、君臣。八政不怩,九德纯恪。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顺言曰政,顺政曰遂,遂伪曰奸,奸物在目,奸声在耳,耳目有疑。疑言有枢,枢动有和,和意无等。万民无法,□□在赦,□复在古,古者,明王奉法以明幽,幽王奉幽以废法,则一人也,而绩功不同,明王是以敬微而顺分。

  文酌解第四

  民生而有欲、有恶、有乐、有哀、有德、有则,则有九聚,德有五宝,哀有四忍,乐有三丰,恶有二咎,欲有一极。极有七事,咎有三尼,丰有三频,忍有四教,宝有五大,聚有九酌。

  九酌:一取允移人,二宗杰以亲,三发滞以正民,四贷官以属,我人□必礼,六往来取此,七商贾易资,八农人美利,九□宠可动。

  五大:一大知率谋,我大武剑勇,三大工赋事,四大商行贿,五大农假贷。

  四教:一守之以信,二因亲家年,三取戚免梏,四乐生身复。

  三频:一频禄质氵费,二阴福灵极,三留身散真。

  三尼:一除戎咎丑,二申亲考疏,三假时权要。

  七事:一滕咎信志,二援拔渎谋,三聚疑沮事,四滕属威众,五处宽身降,六陵塞胜备,七录兵免戎。

  一极:惟事昌道,开蓄伐。

  伐有三穆、七信、一幹、二御、三安、十二来。

  三穆:一绝灵破城,二筮奇昌为,三龟从惟凶。

  七信:一仁之慎散,二知之万巧,三勇之精富,四族之寡贿,五商之浅资,六农之少积,七贵之争宠。

  一幹:胜权舆。

  二御:一树惠不〈疒悉〉,二既用兹忧,。

  三安:一定居安帑,二贡贵得布,三刑罪布财。

  十二来:一弓二矢归射,三轮四舆归御,五剥六鱼归蓄,七陶八冶归灶,九柯十匠归林,十一竹十二苇归时。

  三穆、七信、一幹、二御、三安、十二来,伐道咸布,物无不落,落物取配,维有用究。急哉急哉,后失时。

  籴匡解第五

  成年,年谷足宾祭,祭以盛。大驯锺绝,服美义淫。阜畜约制,余子务艺。宫室城廓修为备,供有嘉菜,于是日满。

  年俭谷不足,宾祭以中盛。乐唯锺鼓,不服美。三牧五库补摄,凡美不修,余子务穑,于是糺秩。

  民饥则勤而不宾,举祭以薄。乐无锺鼓。凡美禁,畜不阜群。车不雕攻,兵备不制,民利不淫。征当商旅,以救穷乏,问随乡,不鬻熟。分助有匡,以绥无者。

  于是救困大荒,有祷无祭。国不称乐,企不满壑,刑法不修,舍用振穹,君亲迅方,卿参告籴,余子倅运,开□同食,民不藏粮,日有匡。俾民畜,唯牛羊,与民大疾惑,杀一人无赦。男守疆,戎禁不出,五库不膳,丧处无度,察以薄资。礼无乐,宫不帏,嫁娶不以时,宾旅设位有赐。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刘昫
  列传二 宗室·薛居正
  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三·柯劭忞
  卷八 乾德五年(丁卯,967)·李焘
  卷四十四·谷应泰
  第三十一回 大将奇谋鏖兵垓下 美人惨别走死江滨·蔡东藩
  简介·昭梿
  戴东原先生轶事·戴清泉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四·杜大珪
  卷十二下·佚名
  朱异传·姚思廉
  苏伯衡传·张廷玉
  卷二十四上·雍正
  纲鉴易知录卷五·吴楚材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梁安世·唐圭璋

      安世字次张,括苍人。绍兴六年(1136)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淳熙中,官广南西路转运判官。   西江月   淳熙庚子重九,梁次张拉韩廷玉、但能   之、陈颖叔同游临桂楼霞洞,赋西江月词。   南国秋光过二,宾鸿未带初

  • 大隠居士诗集卷下·邓深

    宋 邓深 撰七言律诗春雪勾芒新政譲元防一雪填门讶许平不夜乾坤月留照无尘世界玉装成如何辩认梅花发只得夸张栁絮轻数片檐前休扫去且留窻下快书生月湖山谷劝耕次韵皂盖朱幡逰近郭野桃山杏炫红旂防防新燕啣泥恰恰鸣

  • 巻十六·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签卷十六明 胡震亨 撰诂笺一蔚蓝度人经诸天名也隐语无义理可解非青蓝之蓝杜甫梓州金华道观诗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巍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借作顔色字为蘂宫写貌【遯叟下同】十枝初唐人咏日用十枝字

  • 七言巻四十四·洪迈

      七言  赠少年         温庭筠  江海相逄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髙楼一曲歌  答段柯古见啁  彩翰殊翁金缭绕一千二百逃飞鸟尾薪桥下未为痴暮雨朝云世间少  弹筝人  天宝年中

  •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陈寿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人也。少受学于广汉任安。刘璋辟为从事,以疾去官。及先主定蜀,微常称聋,闭门不出。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迎皆妙简旧德,以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微为主簿。微固辞,轝而致之。既致,亮引见微,微自陈谢。高以

  • 列传第十六 谢瞻 孔琳之·沈约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

  • 列传第三十四 萧撝 萧世怡 萧圆肃 萧大圜 宗懔 刘璠 柳霞·令狐德棻

    萧撝字智遐,兰陵人也。梁武帝弟安成王秀之子也。性温裕,有仪表。年十二,入国学,博观经史,雅好属文。在梁,封永丰县侯,邑一千户。初为给事中,历太子洗马、中舍人。东魏遣李谐、卢元明使于梁,梁武帝以撝辞令可观,令兼中书侍郎,受币

  • 卷十三·毕沅

      ◎宋纪十三 ∷起柔兆阉茂正月,尽强圉大渊献十二月,凡二年。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   春,正月,辛未,右武卫大将军长宁侯德隆卒。以其弟德彝嗣侯,判沂州,时年十九。属飞蝗

  • 卷之二十一·佚名

    丙午八月庚戌朔拓建康城初建康旧城西北控大江东进白下门外距钟山既阔远而旧内在城中因元南台为宫稍庳隘 上乃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在旧城东白下门之外二里许故增筑新城东北尽钟山之趾延亘周回凡五十余里规

  • 卷之八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百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唐纪四十九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八贞元三年(丁卯、787)·司马光

    唐纪四十九唐德宗贞元三年(丁卯,公元787年) [1]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1]八月,辛巳朔(初一),出现日食。 [2]吐蕃尚结赞遣五骑送崔汉衡归,且上表求和;至潘原,李观语之以“有诏不纳吐蕃使者”,受其表而却其人。 [2]吐蕃尚结赞派遣

  • 晋纪三十六 安皇帝己义熙元年(乙巳、405)·司马光

    晋纪三十六 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 [1]春,正月,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襄阳,桓蔚走江陵。已丑,刘毅等诸军至马头。桓振挟帝出屯江津,遣使求割江、荆二州,奉送天子;毅等不许。辛卯,宗之击破振将温楷于柞溪,进屯纪南。振

  • 十七年·佚名

    (壬戌)十七年大明嘉靖四十一年春正月1月3日○戊子,政院以黃海道討捕使〈南致勒〉書狀,〈大賊林巨叱正等止接于瑞興地,軍官郭舜壽、洪彦誠等捕捉。〉入啓,傳曰:「宣傳官、禁府郞廳、捕盜軍官等,斯速發遣拿來。」1月4日○己丑,日

  • 断食肉品第八·佚名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食不食肉功德过失。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知其义已为未来现在报习所熏食肉众生而演说之。令舍肉味求於法味。於一切众生起大慈心。更相亲爱如一子想。住菩萨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 刀杖品法句经第十八(十有四章)·佚名

    刀杖品者,教习慈仁无行刀杖贼害众生。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能常安群生,不加诸楚毒。现世不逢害,後世长安隐。不当粗言,言当畏报,恶往祸来。刀杖归躯,出言以善,如叩钟磬。身无论议,度世则易,欧杖良善。

  • 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法藏

    夫以茫茫性海缘象讵测其源。眇眇玄猷名言罕寻其际。有融圆智朗巨夜而辟重昏。无限大悲俯群机。而临万刹。于是无象现象犹阳谷之升太阳。无言示言若沧波之倾巨壑。是故创于莲花藏界演无尽之玄纲。罕笼上达之流控引灵津

  • 太上大通经注·李道纯

    太上大通经注,元李道纯撰。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经文分三章,言天道、心性及悟道修心之旨。注者解释经题曰:「太上谓无上可上,大通谓无所不通,经渭登真之径路,众所通行之道也。」注文简明,阐发全真道明心见性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