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章 革命独立之大义

与贵族重大之权利,害人民营业之生活,擅加租赋,胁征公债,重抽航税,此英国议院所以不服查理王而倡革命之原因也。滥用名器,致贵贱贫富之格。大相悬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赋敛无度,此法国志士仁人所以不辞暴举逆乱之名,而出于革命之原因也。重征茶课,横加印税,不待立法院之承允,而驻兵民间,此美人所以抗论于英人之前。遂以亚美利加之义旗,飘扬于般岌刺山,而大倡革命至成独立之原因也。

吾不惜再三重申详言曰:“内为满洲人之奴隶,受满洲人之暴虐,外受列国人之刺击,为数重之奴隶,将有亡种殄种之难者,此吾黄帝神明之汉种,今日倡革命独立之原因也。”

自格致学日明,而天予神授为皇帝之邪说可灭。自世界文明日开,而专制政体一人奄有天下之制可倒。自人智日聪明,而人人皆得有天赋之权利可享。今日,今日,我皇汉人民,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盖欲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嗟予小子无学,顽陋不足以言革命独立之大义。兢兢业业,谨模拟美国革命独立之义,约为数事,再拜顿首,献于我最敬最亲爱之皇汉人种四万万同胞前,以备采行焉如下:一、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我同胞皆须自认自己的汉种中国人之中国。

一、不许异种人沾染我中国丝毫权利。

一、所有服从满洲人之义务一律取消。

一、先推倒满洲人所立之北京野蛮政府。

一、驱逐住居中国中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

一、株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做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

一、对敌干预我中国革命独立之外国及本国人。

一、建立中国政府,为全国办事之总机关。

一、区分省分,于各省中投票公举一总议员,由各省总议员中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又举一人为副总统,各府州县,又举议员若干。

一、全国无论男女,皆为国民。

一、全国男子有军国民之义务。

一、人人有承担国税之义务。

一、全国当致忠于此所新建国家之义务。

一、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

一、各人不可夺之权利,皆由天授。

一、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天赋之权利。

一、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

一、各人权利必要保护。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而各假以权,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

一、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迨其既得安全康乐之后,经承公认,整顿权利,更立新政府,亦为人民应有之权利。

若建立政府之后,少有不洽众望,即欲群起革命,朝更夕改,如奕棋之不定,因非新建国家之道。天下事不能无弊,要能以平和为贵,使其弊不致大害人民,则与其颠覆昔日之政府,而求伸其权利,毋宁平和之为愈。然政府之中,日持其弊端暴政相继放行,举一国人民,悉措诸专制政体之下,则人民起而颠覆之,更立新政,以求遂其保全权利之心,岂非人民至大之权利,且为人民自重之义务哉?我中国人之忍苦受困,已至是而极矣。今既革命独立,而犹为专制政体所苦,则万万不得甘心者矣,此所以不得不变昔日之政体也。

一、定名中华共和国(清为一朝名号,支那为外人呼我之词)。

一、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

一、自由独立国中,所有宣战、议和、订盟、通商,及独立国一切应为之事,俱有十分权利与各大国平等。

一、立宪法,悉照美国宪法,参照中国性质立定。

一、自治之法律,悉照美国自治法律。

一、凡关全体个人之事,及交涉之事,及设官分职,国家上之事,悉准美国办理。皇天后土,实共鉴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九 寇隽 韩褒 赵肃 张轨 李彦 郭彦 裴文举 高宾·令狐德棻
  卷二百三十五 列传二十二·赵尔巽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一百二十·赵尔巽
  宋史全文卷四·佚名
  名山藏卷之二十一·何乔远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郭青螺先生崇论卷之三·李衷纯
  卷四十四·郝经
  卷四下·郝经
  补编二·佚名
  卷一百五·张守节
  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1)·李叔同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司马迁
  黄震传·脱脱
  一三二、春申君乃顷襄王弟不以游士致显辨·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刘君锡

    (正末引卜儿、灵兆、凤毛、行钱上)(卜儿云)居士,想你昔日之间,多行善事,广积阴功,久后俺子母每也有个好处么?(正末云)婆婆,你说的差了也。便好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十人上山,各自努力。盛世难逢,佛法难遇。若是既逢既遇呵,南无

  • 巻二·元好问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鼓吹卷二元 郝天挺 注薛逢【字陶臣蒲州人防昌元年进士调万年尉崔铉入相引直文馆厯侍御史有荐逢知制诰者适刘瑑当国忌之乃出为巴州刺史稍迁秘书监卒有文集行于世】开元后乐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

  • 宋之问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宋之问( 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父名令文,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著名诗人沈佺

  • 提要·刘应时

    【臣】等谨案颐庵居士集二巻宋刘应时撰应时字良佐四明人集凡二巻前有陆游杨万里序游序称其诗为范至能所赏又摘其句如颇识造物意长容我辈闲日晏犹便睡犬鸣知有人世事不复问旧书时一看一夜催花雨数家临水村青山空解供望

  •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张廷玉

        齐泰 黄子澄 方孝孺 练子宁 茅大芳 卓敬陈迪 景清 胡闰 王度   齐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礼、兵二部主事。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

  • 曾静供词五条 三、皇上调拨粮食是平抑物价,还是倒卖·雍正

      【原文】  问曾静:据你在湖南供称,有“皇帝使人从四川贩米至江南苏州发卖”,又云“广东、广西发卖水银”等语。这卖米事情,乃外省督抚条奏:江浙地方人多米贵,请动帑项于产米省份,采运平粜以济民食。此是古人移粟之道,且

  • 卷一百二十六·杨士奇

    永乐十年三月乙酉朔 上御奉天殿试礼部选中举人林志等百人及前科未廷对举人林文澧等六人制策曰朕奉承宗社统御海宇夙夜祇畏弗遑底宁以图至治于兹十年未臻其效虑化未洽谨之以庠序之教虑养未充先之以足食之政虑刑未清详

  • 卷之六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六十一·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六十一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内侍上上仁宗论都知以下不可无名优加使额韩 琦臣伏闻寒暑顺则岁功成赏罚明则君柄重故王者兴化立政动法天道必功而议赏必罪

  • 孟夏纪第四·吕不韦

    孟夏一曰: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仲吕,其数七,其性礼,其事视,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蝼蝈鸣,丘蚓出,王菩生,苦菜秀。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赤衣,服赤玉,食菽

  • 卷四十 论语二十二·黎靖德

      ◎先进篇下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章   问:"据贺孙看来,仲由冉求气质不同,恐冉求未必可保,仲由终是不屈。"曰:"不要论他气质。只这君臣大义,他岂不知。圣人也是知他必可保。然死於祸难是易事,死於不可夺之节是难事。

  • 进备览后上宰相札子·陈模

    某至愚极陋比者不揆庸斐编类东宫备览冒昧投进政恐猥冗不择上勤乙览故撮其纲要仅为二十条且疏其义于左今又于二十条之中取其最切于今日者有三敢申言之一曰择妃嫔二曰简宫僚三曰谨游习某于正家一条谓择妃嫔乃正家之始因

  • 讼贤第二十二·桓宽

    【题解】&ldquo;讼&rdquo;,目录作&ldquo;颂&rdquo;。&ldquo;颂&rdquo;、&ldquo;讼&rdquo;古通。这篇是大夫和文学接着前篇&ldquo;二三子殊路&rdquo;问题,就什么是&ldquo;贤者&rdquo;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夫曰:刚者折,柔者卷

  • 卷六 家道·张伯行

    此卷论齐家。盖由己及人,莫先于家,伦常日用,乃斯须不可离者。诚克治之功既至,则施之家而家可齐矣。朱子曰:道之在天下,其实原于天命之性,而行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朱子曰:父子兄弟为天属而以人合者居其三焉:夫妇者,天属

  • 卷六十六·佚名

    释闻持品第四十五之上(经作经耳闻持品)【经】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ldquo;若善男子、善女人,得闻般若波罗蜜经耳者,是人于前世佛所作功德,与善知识相随,何况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如说行!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多亲

  • 卷第十三·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十三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南岳下第十一世 汾阳善昭禅师法嗣 舒州法华全举禅师(凡十一) 示众云。钟鸣鼓响。鹊噪鸦鸣。为汝诸人。脱般若讲涅盘了也。还信得及么。观音势至。向诸人面前。作

  • 宗范卷下·钱伊庵

      菩萨戒弟子 钱伊庵 编缉机用宾主相逢。师资互印。各出一只手。扶起破沙盆。自佛祖递传迄今。凡灯录所载。何能徧收。殆不止万七千则已也。兹则择其尤要者。略掇於后。兼系诸家拈颂评唱。少志一班。以备勘验相见

  • 儒言·晁说之

    亦名《晁氏儒言》,宋晁说之著。徽宗政和二年(1112)为攻王安石新学而作,内容多涉及《三经新义》与《字说》。非但是学术上的论争,且兼斥安石居心行事。排《周礼》,抑《孟子》,尊《春秋》,务与相反,负气求胜,言辞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