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文苑传十三

文苑传

金 【二】

○金二

赵沨

周昂

王元节

王庭筠【曼庆】

  刘昂

李经

刘从益【祁】

  吕中孚【张建】

  李纯甫

王郁

宋九嘉

  李献能

王若虚

  麻九畴

  元德明【好问】

赵沨

周昂

王元节

王庭筠 【王曼庆】

刘昂

李经

刘从益 【刘祁】

吕中孚 【张建】

李纯甫

王郁

宋九嘉

李献能

王若虚

麻九畴

元德明 【元好问】

△赵沨

赵沨字文孺东平人大定二十二年进士仕至礼部郎中性冲澹学道有所得尤工书自号黄山赵秉文言其正书体兼颜苏行草备诸家

体其超放又似杨凝式党怀英小篆李阳冰以来鲜有及者时人以沨配之号党赵有黄山集行世

△周昂

周昂字德卿真定人父伯录字天锡大定进士仕至同知沁南军节度仗昂孝友喜名节学术醇正文笔高雅尝教其甥王若虚曰文章工

于外而拙于内者可以惊四筵而不可以适独坐可以取口称而不可以得首肯又云文送以意为主言语为役今人往往骄其所役至反役其

所主虽极辞语之工而岂文之正哉擢第调南和簿有异政入拜监察御史路铎以言事被斥昂送以诗为人所挤谪东海上十数年始入翰林

言事愈切直大安兵兴权六部员外郎从宗室承裕军失利跳走上谷众欲径归昂独不从城陷与其子嗣明同死于难

△王元节

王元节字子元弘州人祖山甫辽户部侍郎父诩海陵朝左司员外郎元节家世贵显而从学甚谨浑源刘撝爱其才俊以女妻之遂传其

赋学登天德三年词赋进士雅尚气节不能随时俯仰久乃迁密州观察判官既罢即逍遥乡里以诗酒自娱号遯齐有诗集行世弟元德亦第

进士有能名终南京路提刑使

△王庭筠 【王曼庆】

王庭筠字子端河东人大定十六年进士调恩州军事判官郡民邹四谋不轨事觉逮捕千余人独邹逸去庭筠以计获之分别诖误只坐

预谋者十二人明昌元年召试馆职御史台言其尝犯赃罪不当以馆阁处之遂罢三年以参政守贞荐召为应奉翰林文字五年帝顾谓宰执

曰应奉王庭筠朕欲以诏诰委之其人才岂易得近党怀英作长白山册文殊不工闻文士多妒庭筠不论其文顾以行止为訾大抵读书人多

口颊昔东汉之士与宦官分明固无足怪如唐牛李宋司马光王安石均为儒者而互相排毁何邪遂迁庭筠为翰林修撰承安二年坐赵秉文

上书事降郑州防御判官泰和元年复起为修撰扈从秋山应制赋诗三十余首帝甚嘉之明年卒庭筠仪观秀伟外若简贵而接人以和少有

可取极口称道虽百负不恨从游如韩温甫路元亨张进卿李公度荐引如赵秉文冯璧李纯甫皆一时名士世以知人许之为文能道所欲言

暮年诗律精严七言长篇尤工险韵有丛辨十卷文集四十卷书法学米元章善山水墨竹子曼庆亦能诗并书仕至行省右司郎中

△刘昂

刘昂字之昂兴州人大定十九年进士高曾而下七世登科昂天资警悟律赋自成一家作诗得晚唐体尤工绝世为尚书省掾调平凉路

转运副使母忧去职连蹇十年有荐其才于章宗者自国子司业擢左司郎中会掌书大中与贾铉漏言除授事为言者所劾狱辞连昂帝怒一

时闻人如史肃李着王宇宗室从郁皆谴逐昂降上京留守判官道卒

△李经

李经字天英锦州人作诗极刻苦喜出奇语不蹈袭前人李纯甫见曰真今世太白也名大震再举不第拂衣去南渡后其乡帅有表至朝

廷士大夫识之曰此天英笔也朝议以武功就命倅其州后不知所终

△刘从益 【刘祁】

刘从益字云卿浑源人高祖撝天会初词赋进士从益博学强记精于经学能文章为诗尤工五言大定元年进士累官监察御史坐与当

路辨曲直得罪去久之起为叶县令修学励俗有古良吏风叶自兵兴户减三之一田多不毛岁赋七万石如故从益请于大司农为减一万民

甚赖之流亡归者四千余家未几被召百姓乞留不许入援应奉翰林文字踰月疾卒叶人立石颂德着有蓬门集子祁字京叔在太学有文名

值金末丧乱作归潜志以纪金事修史者多采用焉

△吕中孚 【张建】

吕中孚字信臣冀州南宫人张建字吉甫蒲城人皆有诗名中孚有清漳集建明昌初授绛州教官召为应奉翰林文字以老请致仕章宗

爱其纯素不欲令去授同知华州防御使仍赐诗以宠之自号兰泉有集行世

△李纯甫

李纯甫字之甫弘州襄阴人祖安上尝魁西京进士父采卒于益都府治中纯甫幼颖悟初业词赋爱左氏春秋更为经义学擢承安二年

进士喜谈兵慨然有经世志章宗南征两上疏胜负多如所料宰执荐入翰林元兵起上疏论时事不报宣宗迁汴丞相高琪擅威福擢为左司

都事纯甫审其必败以母老辞去高琪诛复入翰林连知贡举正大末坐取人踰新格出倅坊州未赴改京兆府判官卒于汴纯甫晚年喜佛力

探其奥义自类其文凡论性理及关佛老二家者号内稿其余应物文字为外稿

△王郁

王郁字飞伯大兴人仪状魁奇目光如鹘为文法柳宗元闳肆奇古动辄数千言歌诗俊逸效李白尝任王子小传以自叙天兴初汴京被

围上书言事不报围稍解挺身突出为兵士所得其将遇之甚厚郁径行无机防为其下所忌见杀

△宋九嘉

宋九嘉字飞卿夏津人为人刚直豪迈少游太学有能赋声长从李纯甫读书为文有奇气与雷渊李经伯相仲至宁元年进士历蓝田高

陵扶风三水四县令咸以能称入为翰林应奉正大中以疾去没于癸巳之难 【按金史此下有庞铸传无事迹可纪亦无著述今删谨识】

△李献能

李献能字钦叔河中人先世有为金吾卫上将军者号李金吾家迨献能以文学名从兄献卿献诚从弟献甫相继擢第称四桂李家献能

苦学博览于文尤长四六贞佑三年词赋进士廷试第一宏词优等授应奉翰林文字应机敏捷号为得体出为鄜州观察判官赵秉文李纯甫

荐之复入迁修撰正大末由镇南军节度副使充河中帅府经厯官元兵破河中奔陕州行省权左右司郎中值赵三三军变遇害献能家固饶

财尽于贞佑之乱在京师无以自资其母素豪奢厚于自奉小不如意则必诃谴献能处之自若时以纯孝称之

△王若虚

王若虚字从之藁城人承安二年经义进士厯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荐为国史院编修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转著作佐郎

修章宣二朝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入为直学士天兴二年崔立变羣小翟奕辈请为建功德碑召若虚为文时奕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

立见屠灭若虚请元好问曰今召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然我姑以理论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奕辈

怒曰但言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若虚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为主帅诵

功德而可信后世哉奕辈不能夺改召太学生刘祁麻革与好问张信之为之既成以示若虚共刚定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金亡

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汨没尘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

忠先归子恕同行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所著文章有慵夫集滹南遗老集 【按刘祁归潜志载若虚文贵议论有体致不喜出奇

下字尤以助词为首谓史记有失支堕节处退之原道好文字末云人其人火其书太下字痕迹黄山谷诗太穿凿好异滹南遣老集四十五卷

辨论居十之九他诗文止数卷亦足见其好尚谨附识】

△麻九畴

麻九畴字知几易州人七岁能草书作大字一时目为神童章宗召见问汝入宫殿中惧怯召对曰君臣犹父子也子宁惧父邪帝大奇之

南渡后入遂平西山以学古自力博通五经易春秋尤长兴定末试开封府词赋第二经义第一再试南省复然及廷诗以误黜士论惜之正大

初门人王说王采苓俱中第帝怪其年幼问之知常师九畴平章侯挚荐之特赐虚亚榜进士以病未拜官告归再授太常寺太祝权博士复谢

病去古郾城天兴兵乱挈家走确山为元兵所得驱至广平病死九畴初精易学后喜邵尧夫皇极书因学算数兼通卜筮射覆之术晚更喜医

尽传张子和学为润色其所著书为文精密奇健诗尤工致明昌以来称神童者五人太原常添寿四岁能作诗刘滋刘微张汉臣后皆无称独

九畴能自树立耆旧如赵秉文以征君目之而不行 【按金史上下有李汾传无著述可纪亦无事迹可称今删谨识】

△元德明 【元好问】

元德明太原秀容人自幼嗜书口不言鄙事乐易无畦畛布衣蔬食处之自若家人不敢以生理累之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闲卒有东嵓集

子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淹贯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赵秉文见之称为

近代所无兴定五年登第累官左司都事转行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卒好问为文有绳尺备众体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兵后

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四方碑版铭志尽趋其门所著文章诗若干卷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锦机一卷诗文自警十卷以金源氏

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史作已所当任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愿为撰述既为乐夔所沮而止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名曰野史凡

君臣遗言往行采摭所闻有所得辄记录至百余万言今所传有中州集及壬辰杂编后纂金史多本其说云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六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六·第一百一十九·职官六·脱脱
  序·荀悦
  皇清开国方略卷十六·阿桂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佚名
  第十九卷 明贡生 (四)·缪荃孙
  卷十九·司马贞
   五、我的戒烟·林语堂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三·佚名
  卷七十一·佚名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佚名
  卷一·陆宗楷
  卷七十二·佚名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行香子·徐志摩

    秋天的光景是不错的,不过我有一点伤感,看见菊花黄又晓得是重阳快到了。风也到了,雨也到了,凉也到了,不能不加一件衣吃一杯酒。醉醒来又是黄昏的时候,孤零得可怕,凄凉得难过,这么长的夜,还有捣衣声,虫叫声,更漏声,震动耳鼓,打动心门

  • 目录·佚名

    类聚名贤乐府群玉元 胡存善编撰卷一刘时中水仙操折桂令朝天子山坡羊小桃红红绣鞋金字经醉扶归任则明寨儿令折桂令水仙子满庭芳普天乐小梁州上小楼沉醉东风红绣鞋朝天子庆东原金字经清江引小桃红赵文宝落梅风寨儿令水

  • 卷一百七十五·毕沅

      ◎宋纪一百七十五 ∷起柔兆执徐八月,尽屠维协洽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   宝祐四年蒙古宪宗六年   八月,程元凤陈正心、待臣、进贤、爱民、备边、守法、谨微、审令

  • 卷一百十二·毕沅

      ◎宋纪一百十二 ∷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三年金天会十一年   春,正月,丁巳朔,帝在临安。   是日,权河南镇抚使翟琮及权知虢州董振,以山寨馀众

  • 第五卷·王方庆

      ○或奏公阿黨親戚  或奏公阿黨親戚者,太宗使御史大夫溫彥博案驗其事,乃言者謬妄。彥博奏:「魏徵人臣,須存形跡,不能避遠嫌疑,為人所道,雖情在無私,事亦可責。」乃令彥博以此旨責公。因謂之曰:「君前後諫爭,凡數百條,豈以小

  •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二)·陈寅恪

    河东君尺牍首载三山林雪天素书于翠雨阁之小引,词旨佳妙,特全录之。其文云:余昔寄迹西湖,(寅恪案:林天素之游西湖,当在天启元年辛酉,不久即归闽。此据春星堂诗集叁梦草董其昌题词、然明自撰“幽窗纪梦”诗并序,及诗后

  • 卷之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一○四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续得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一○四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续得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初五日直线总督臣周元理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臣准部咨奉上谕,采访遗书,先后据各属送到书七十种,经臣两次具奏在案。兹据布政使杨景素转据各府州陆续具送请

  • 志卷第十 高丽史五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地理一。○惟我海东三面阻海一隅连陆辐员之广几于万里。 高丽太祖兴于高勾丽之地降罗灭济定都开京三韩之地归于一统。 然东方初定未遑经

  •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司马迁

    史有为译注【说明】本篇记叙西汉前期多位五经儒学大师的事迹,并附带言及大师们的传承弟子数十人,主要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儒学兴盛的局面。它是合写众多儒学之士的专题性类传,因以“儒林”标题。文章最精采处是传前的长篇序

  • 孟昶传·欧阳修

    孟昶,是孟知祥第三子。知祥任两川节度使时,昶为行军司马。知祥称帝,任昶为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祥病,任昶为监国。知祥死,秘不发丧,王处回连夜到赵季良处相对哭泣,季良严肃地说:“现在藩镇掌握重兵,专门等待形势变

  • 发端·梁启超

    梁启超曰:天下之盛德大业,孰有过于爱国者乎!真爱国者,国事以外,举无足以介其心,故舍国事无嗜好,舍国事无希望,舍国事无忧患,舍国事无忿懥,舍国事无争竞,舍国事无欢欣。真爱国者,其视国事无所谓艰,无所谓险,无所谓不可为,无所谓成,无所

  • 卷四 燕云弃取·李有棠

    〔张觉、郭药师附〕太祖天辅元年冬十二月,宋使登州防御使马政以国书来,曰:“日出之分,实生圣人。窃闻征辽,屡破掠敌。若克辽日,五代时陷入契丹汉地,愿畀下邑。”二年春正月庚寅,使索多如宋报聘,书曰:“所请之地,今当与宋夹攻,得者

  • 卷七十八·佚名

    △初分天帝品第二十二之二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思惟地界无常。思惟水火风空识界无常。思惟地界苦。思惟水火风空识界苦。思惟地界无我。思惟水火风空识界无我。思惟地界不净。思惟水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佚名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通达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四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永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善解脱,善得自在犹如大龙;唯阿难在学地须陀洹果

  •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下·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经曰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赞曰。第二说多因也。善男子者。梵云乌波索迦。此云近事男。索者男声也。坚持五戒堪可亲近

  • 卷第二十五·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二十五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即入院日请开堂提纲 五祖演禅师海会入院开堂。问答毕乃云。问话且止。夫第一义适来若於四面槌下荐得。千圣不能近。祖师言不到。天下作者拱手归降。何也。况

  • 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有十二曜母鬼,游行于世间为小儿障害,此说以祭祀及咒术救疗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