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七

列传

元 【二十一】

○元二十一

阿珠

阿尔哈雅

姜卫

托克托呼 【绰和尔】

阿珠

阿尔哈雅

姜卫

托克托呼

△阿珠

阿珠乌哩特氏都帅乌兰哈达子也宪宗时从其父征西南夷所向摧陷至平大理克诸部降交趾无不在行世祖即位留典宿卫中统三

年从诸王征李璮有功拜征南都元帅治兵于汴至元元年略地两淮攻取战获军声大振四年观兵襄阳遂入南郡取僊人铁城等栅军还宋

兵邀襄樊间阿珠乃自安阳滩济江立虚寨诱敌斩首万余级初阿珠过襄阳驻马虎头山宿汉东白河口曰若筑垒于此襄阳粮道可断也五

年筑鹿门新城等堡继又筑台汉水中与夹江堡相应自是宋兵扰襄者不能进六年大霖雨汉水溢宋将夏贵范文虎相继来援复分兵出入

水岸林谷间阿珠谓诸将曰此张虚形不可与战宜整舟师备新堡明日宋兵果趋新堡大破之遂治战船分水军筑圜城以逼襄阳文虎复率

舟师来救来兴国又以兵百艘侵百丈山俱败走之九年破樊城外郛增筑重围以逼之宋裨将张顺张贵自上流入襄阳阿珠攻之顺死贵仅

得入城俄乘船东走阿珠追战至柜门关擒贵余众尽死是年加同平章事先是襄樊两城汉水出其间宋兵植木江中联以铁锁中设浮梁以

通援兵樊恃此为固至是阿珠以锯断木以斧断锁焚其桥襄兵不能援十年 【按拔樊城及吕文焕出降原传作九年十二月事误今据世

祖记及阿尔哈雅传改正】 遂拔樊城襄守将吕文焕惧而出降奉命略淮东抵扬州城下宋以千骑出战阿珠设伏擒其骑将王都统十一年

入觐奏请伐宋帝可其奏诏益兵十万与丞相巴延参政阿尔哈雅等同伐宋进平章政事师次郢之盐山得俘民言宋沿江九郡精锐尽聚郢

江东西两城不若取黄家湾堡由东河口拖船入湖转以下江为便遂舍郢而去行大泽中忽宋兵千骑突至时从骑纔数十人阿珠奋槊驰击

斩一百余级生擒其将赵范二统制进攻沙洋新城拔之前次复州守将翟贵迎降时夏贵扼江汉口两岸备御坚严阿珠用军将马福计回舟

沦河口从阳罗堡西沙芜口入江进攻阳罗堡不克乃谓巴延曰若分军船之半循岸西上伺隙捣虚可以得志从之明日阿珠遥见南岸沙洲

率众趋之与宋将程鹏飞战于中流鹏飞败走即抵沙洲步鬬又破之追至鄂东门而还夏贵闻阿珠飞渡引兵先遁余皆溃走遂拔阳罗堡巴

延议师所向阿珠劝取鄂汉于是水陆并进汉阳鄂州相继皆降十二年黄蕲江州降阿珠率舟师趋安庆范文虎迎降继下池州宋丞相贾似

道拥重兵拒芜湖遣宋京来请和巴延商之阿珠阿珠曰今日惟当进兵事若有失罪归于我师进次丁家洲与宋前锋孙虎臣对阵夏贵以战

舰横亘冲中似道殿其后阿珠挺身登舟手自持柂突入敌阵诸军继进宋兵遂大溃世祖以宋重兵皆驻扬州临安以之为重命阿珠分兵围

扬州进次真州败宋兵于珠金沙既抵扬州造战具于瓜洲漕粟于真州树栅以断其粮道宋都统姜才领步骑二万夹河为阵阿珠击之坚不

能郄众军佯北才逐之遂奋而回击才军不能支擒其副将张林斩首万八千级宋两淮镇将张世杰孙虎臣以舟师万艘驻焦山东每十船为

一舫联以铁锁以示必死阿珠选善射者千人载以巨舰分两翼夹射阿珠居中合势进击继以火矢烧其蓬樯烟焰张天宋兵争赴水死后军

散走自是宋人不复能军矢十月诏拜中书左丞相时诸军进取临安阿珠驻兵瓜州以绝扬州之扰巴延遂平宋十三年夏贵举淮西诸城来

附阿珠谓诸将曰今宋已亡独庭芝未下若绝其声援塞彼粮道必东走通泰乃栅扬之西北丁村以扼其馈运贮粟湾头堡以备捍御留屯新

城以逼泰州又遣千户巴延彻尔率甲骑三百助湾头兵势且戒之曰庭芝水路既绝必从陆出宜谨备之六月姜女知高邮米运将至果夜犯

丁村栅 【按续通鉴云自夜达旦元兵多败董士元战死事详士元传】 巴延彻尔来援所将皆阿珠牙下精兵旗帜画双赤月众军望而呼

曰丞相来矣宋军识其旗皆遁才脱身走追杀几尽李庭芝以朱焕守扬州挟姜才东走阿珠追袭杀步卒千人庭芝仅入泰州遂筑垒守之朱

焕以扬州降泰州守将孙良臣 【宋史作孙贵胡惟李】 开北门纳降执李庭芝姜才戮之申禁暴掠两淮悉平入见世祖于大明殿陈宋俘

第功行赏实封泰兴县二千户二十三年受命北伐叛王实喇穆尔等明年凯旋继又西征至哈喇和卓以疾卒追封河南王

△阿尔哈雅

阿尔哈雅辉和尔人聪辨有胆略家贫常躬栟舍耒叹曰大丈夫当立功朝廷何至效细民事畎亩乎去求其国书读之逾月又弃去事世

祖于潜邸世祖即位渐见擢用由左右司郎中进佥河南行省事至元五年命与元帅阿珠刘整取襄阳又加参知政事始帝遣诸将命毋攻城

但围之以伏其自降乃筑长围以绝之宋兵入授者皆败去然城中粮储多围之五年终不下阿尔哈雅以为宜先攻樊城樊城下则襄阳可不

攻而得乃入奏报可会有西域人伊斯玛音献新炮法以其人来军中十年为炮攻樊破之先是宋兵为浮桥以通襄阳之援阿尔哈雅发水军

焚其桥襄援不至城乃拔遂移攻具以向襄阳炮中谯楼声如雷霆城中汹汹诸将多踰城降者刘整欲立碎其城阿尔哈雅不许乃身至城下

劝吕文焕降折矢为誓文焕感而出降帝以文焕为襄汉大都督阿尔哈雅行荆湖等路枢密院事镇襄阳阿尔哈雅奏曰襄阳既克宜乘胜顺

流长驱宋可必平平章阿珠亦赞其说帝乃大征兵拜巴延为行省左丞相阿珠为平章阿尔哈雅进行省右丞十一年会师襄阳遂破郢州及

沙洋新城师出沙芜口宋制置夏贵守诸隘甚固阿尔哈雅麾兵攻阳罗堡 【原作武矶堡今依巴延及阿珠传改归画一】 贵趋援之阿珠

遂西渡青山矶宋都统程鹏飞迎战败之江中会贵兵亦败走庐州知鄂州张晏然以城降鹏飞以水军降巴延与诸将会鄂城下遣阿尔哈雅

戍鄂而与阿珠将大兵以东阿尔哈雅集鄂民宣上德惠禁将士毋侵掠民大悦遣人徇寿昌信阳德安诸郡皆下进徇江陵十二年与安抚高

世杰兵遇于巴陵世杰败走追降之遂下岳州至沙市城不下纵火攻之沙市立破宣抚朱禩孙制置高达以城降乃入江陵释系囚放戌军除

其徭赋及法令之繁细者传檄郢归峡常德澧随辰沅靖复均房迤荆门及诸洞无不降者尽奏官其所降官以兵守峡籍其户口财赋来上帝

喜曰巴延兵东阿尔哈雅以孤军戍鄂朕甚忧之今荆南定东兵无后患矣亲作手诏褒之命右丞廉希宪守江陵促阿尔哈雅还鄂且以沿江

新附诸城委之阿尔哈雅至鄂招潭州守臣李芾不听乃移兵长沙拔湘阴射书城中以示芾复不答乃决隍水部分诸将以炮攻之破其木堡

流矢中胸创甚督战益急十三年帝力屈及转运使锺蜚英都统陈义皆自杀其将刘孝忠以城降诸将欲屠之阿尔哈雅不可复发仓以食饥

者遣使徇彬全道桂阳永衡武冈宝庆袁韶南雄诸郡其守臣皆率其民迎降曰闻丞相所过秋毫无犯民今复见太平矣宋经略使马塈守静

江不下使总管俞全招之皆为所杀及会宋主以国降手招谕塈塈复杀之阿尔哈雅乃又为书以开塈终不听因入朝贺平宋拜平章政事使

招诏如静江谕塈塈焚之斩其使静江以水为固乃筑堰断大阳小溶二江以遏上流决东南棣以涸其隍破其城民闻城破即纵火焚居室多

赴水死塈及总制黄文政总管张虎俱被执因悉坑其民堑塈于市分遣万户托噶布哈徇宾融柳钦横邕庆远齐荣祖徇郁林贵廉象托里徇

浔容藤梧皆下之特磨王侬士贵南丹州牧莫大秀皆奉表求内附奏官其降官乃还潭既而宋二王称制海中雷琼全永与潭属县之民文才

喻等咸起兵应之舒黄蕲相继亦起诏命讨之且略地海外阿尔哈达既定才喻等使人谕琼州安抚赵与珞降不听遂航海执与珞及冉安国

黄之纪皆裂杀之尽定琼南宁万安吉阳地降八蕃罗甸蛮并置安抚以镇之十八年奏请徙省鄂州所定州凡五十八峒夷山獠不可胜计大

率以口舌降之未尝专事杀戮又其取民悉定从轻赋民所在立祠祀之二十三年入朝加湖广行省左丞相卒封楚国公谥武定至正八年进

封江陵王子和斯哈雅湖广行中书省左丞衮格根江西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孙苏尔约苏哈雅自有传

△姜卫

姜卫国王苏肯彻尔之子也性弘毅重厚喜延士大夫听读经史以故临大事决大议言必中节至元十一年世祖命总鸿吉哩等五投下

兵从伐宋由正阳取安丰略庐克和攻司空山平野人原道安庆渡江东下会丞相巴延兵于润州分三道并进姜卫率左军参政董文炳为副

【按巴延传言参政董文炳为左军宋纪言董文炳范文虎俱不及姜卫与此互异】 部署将校申明约束江阴华亭澉浦上海悉望风欵附

进屯盐官巴延巳驻师临安城下得宋主降表姜卫乃移兵瓜洲与阿珠兵合临扬州都统姜才攻杨子桥率诸将击败之十三年入觐授征西

都元帅时亲王海都叛命领汪总帅兵以镇西土十四年召拜江南诸道行台御史大夫乃陈便民一十五事帝皆纳焉浙东盗起浙西宣慰使

锡里伯纵兵肆掠俘及平民乃遣御史商琥阅治之释者以数千计遂执锡里伯还治其罪十六年入觐会左丞崔斌等言平章阿哈玛特不法

事诏命姜卫及知枢密院博啰共鞫之阿哈玛特称疾不出博啰欲回姜卫厉声曰奉旨按问敢回奏耶令舆疾赴对既引伏有旨释免仍谕姜

卫曰朕知卿不惜颜面复令还南行台十八年左丞范文虎参政李庭以兵十万航海征倭遭飓风士卒十丧六七帝震怒复命行省左丞相塔

尔海征之一时无敢谏者姜卫遣使入奏谓当预修战舰练士卒使彼闻之深自备御迟以岁月俟其疲怠乘风疾往可一举而下也帝遂罢其

役 【按日本国二十年命塔尔等募兵造舟淮西宣慰使昂吉尔上言民劳乞寝兵与本传异】 十九年又奏阿尔哈雅占降民一千八百户

为奴阿尔哈雅以为征讨所得又自陈其功比巴延当赐养老户御史滕鲁瞻劾之有旨遣使赴行台逮问姜卫曰滕御史何罪即驰奏使者竟

归二十年以疾请入觐进译语资治通鉴帝即以赐东宫经筵讲读拜江淮行省左丞相二十一年卒子蠡州子阿喇卜丹南行台御史大夫

△托克托呼

托克托呼其先库春居伊埒巴尔山因以为氏号其国曰钦察其地去中国三万余里库春生苏穆鼐苏穆鼐生伊纳克实世为钦察国王

太祖征默尔奇斯其主辉图莽钦察伊纳克实纳之太祖命将往讨国中大乱伊纳克实之子和拉苏默遣使自归于太祖宪宗帅师至和拉苏

默之子巴图彻尔举族迎降从征默尔奇斯有功又从世祖征大理伐宋以强勇称尝侍左右掌尚方马畜托克托呼巴图彻尔子也中统元年

父子从世祖北征俱以功受上赏巴图彻尔卒乃袭父职备宿卫至元十四年诸王托克托穆尔锡里济叛托克托呼率兵讨败之珠尔噶岱构

乱托克托穆尔引兵应之中途遇托克托呼获其候骑托克托穆尔乃引去遂灭珠尔噶岱追托克托穆尔等至图喇河寻复败之十五年大军

北征诏率钦察骁骑千人以从追锡里济踰金山擒扎哈台等以献又败库春格尔等俘获甚众还朝帝亲慰劳之有旨钦察人为民柔隶诸王

者皆别籍之以隶托克托呼选其才勇以备禁卫累迁至枢密院副使二十三年兼都指挥使听以宗族将吏备官属海都兵犯金山诏与大将

托多尔海其御之二十四年宗王纳颜叛阴遣使来结额布根锡里哈为托克托呼所执尽得其情以闻寻令锡里哈入朝将由东道进托克托

呼言于北安王曰彼分地在东脱有不虞是纵虎入山林也乃命从西道进既有言额布根叛者众欲先闻于朝然后发兵托克托呼曰兵贵神

速即日启行七昼夜渡图喇河战于博恰岭大败之世祖时亲征纳颜遣使命托克托呼收其余党沿河而下遇叛王时尔格军击走之擒叛王

哈喇娄等献俘行在所诛之时成宗以皇孙抚军于北诏以托克托呼从追纳颜余党于哈拉衮诛叛王乌塔噶尽降其众二十五年诸王伊奇

哩为叛王哈喇哈斯所攻复从皇孙移师援之败诸乌尔呼还至哈拉衮山败叛王哈坦尽得辽左诸部置东路万户府二十六年从皇孙晋王

征海都诸军失利托克托呼直前鏖战翼晋王而出追骑大至乃选锐设伏以待寇不敢逼世祖巡幸北边召见慰谕之曰昔太祖与其臣同患

难者饮班珠尔河之水以纪功今日之事何愧昔人还至京师论功行赏帝欲先钦察之士托克托呼言蒙古将吏宜先帝曰尔毋饰襄蒙古人

诚取汝右力战岂在汝右耶二十九年略地金山获海都之户三千余还至和琳有诏进取奇尔济苏三十年师次欠河 【地理志作谦河】

冰行数日始至其境尽数其五部之众屯兵守之海都闻取奇尔济苏引兵至欠河复败之二年诸王附海都者率众来归边民惊扰身至伊噜

哈斯界馈饷安集之导诸王永和尔等入朝大德元年拜同知枢密院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奉命还北边至宣德府卒追封延国公谥武毅后

加封升王子八人其第三子曰绰和尔

绰和尔

绰和尔

绰和尔初以大臣子奉诏从太师阿尔娄行军战于布达山有功拜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大德元年袭父职领征北诸军帅师踰金山攻巴

林之地败其将达兰台于达噜噶河追奔五十里还次达噜噶河与海都所遣援巴林之将博贝军遇又击败之二年北边诸王都勒斡齐齐克

图等袭和啰噶图之地兵据高山绰秋尔选勇而善步者持挺刃四面上奋击尽覆其军三年入朝拜佥枢密院事钦察都都指挥使太仆太卿

复还边是时武宗在潜邸领军朔方军事必谘于绰和尔及战尝为先四年叛王图们俄罗斯等犯边绰和尔及其未阵薄之敌遁追之踰金山

乃还五年海都兵越金山而南止于特济根山因高以自保绰和尔急引兵败之复与都勒斡相持于乌尔图之地以精锐驰其阵左右奋击都

勒斡兵几尽事闻诏问战胜功状咸称绰和尔功第一七年入朝帝嘉奖之拜枢密院副使九年诸王都勒斡彻伯尔莽赉特穆尔等因与托克

托呼及绰和尔屡战无功遣使请罢兵通好帝许之于是罢兵入朝特为置驿以通往来十年知枢密院事成宗崩武宗时在衮穆苏之海上绰

和尔请急归定大业武宗纳其言即日南还及即位加拜平章政事还边复封荣国公至大二年入朝加封句容郡王 【按绰和尔加封句容

郡王武宗纪至大三年仁宗绝延佑三年并载此事本传作至大二年未知孰是】 延佑元年败叛王额森布哈等军于伊特格库默色之地二

年复败其将额布根呼图克特穆尔于齐默根之地追玉铁门关遇其大军又败之四年帝念其功而悯其老召入商议中书省事待以宗室亲

王之礼玉治二年卒后累封扬王子六人雅克特穆尔自有传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七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四 陆法和 王琳·李百药
  列传第三十一齐宗室 衡阳元王道度 始安贞王道生 始安王遥光 曲江公遥欣安陆昭王缅 新吴侯景先 南丰伯赤斧 衡阳公谌临汝侯坦之·李延寿
  列传第一百九 马杨路卢·欧阳修
  卷四百八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六·赵尔巽
  卷二十七·唐·蒋一葵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八 氏族略八·纪昀
  一四四一 左都御史纪昀奏前赴热河覆勘文津阁书籍情形折·佚名
  钦定金史语解卷九·佚名
  五十七、巡游译书处·包天笑
  卷九十三·阿桂
  一·钱穆
  提要·赵汝愚
  卷25·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旨趣·冯金伯

    崇宁立大晟府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至唐人则有尊前、花间集。迄於崇宁,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诸人讨论古音,审之古调,沦落之後,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调之声稍传。美成诸人,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令为之

  • 卷316 ·佚名

    释智圆 舟次游干元寺 古树垂清阴,维舟暂登陟。 闲吟尘相绝,久坐天籁息。 幡影{左风右日}晴空,溪光澄暮色。 挂帆寻去路,烟水杳无极。 释智圆 舟归 平湖渺渺澄寒水,孤舟静泛清光里。 却惭未

  • 古诗镜卷三十·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十 明 陆时雍 编 歌谣第一 【歌兴到即流措辅成响稍涉拟议即非矣故歌言无文不委 歌所贵者二一欲其逸宕而多风一欲其郁屈而多感】 卿云歌【三章】 【乐府集载尚书大传云舜将禅禹於是俊乂百

  • 卷五·金履祥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卷五 丁巳殷高宗武丁元祀王宅忧甘盘为相 子张问曰书云高宗谅隂三年不言何谓也孔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已以听於冢宰三年○经世曰高宗践位甘盘为相

  • 名山藏卷之七十九·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嘉靖臣八)◆臣林记(嘉靖臣八)周尚文马永梁震祝雄俞大猷戚继光沈希仪何卿刘显周尚文马永梁震祝雄○周尚文周尚文陕西西安后卫指挥同知弘治正德中数出塞逐虏有功进指挥使历升凉州副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十二·佚名

    弘治元年三月乙丑朔命吏兵二部各疏两京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堂上官及在外镇守巡抚三司知府并分守守备官俱大书职名注其年籍历任略节黏于文华殿壁以便观览自是以后二部每季各具揭帖以进有升迁或事故去任者则揭去旧名以

  • 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十一月。丁卯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巳。谕大学士等曰、故大学士熊赐履、除另议赐恤外其令礼部派满汉司官各一员、前往临视其丧。并给恤银一千两。  ○庚午。内阁学士达寿、以

  • 卷之三十五·佚名

      顺治四年丁亥十一月丁酉朔江西巡抚章于天疏报、广信弋阳铅山、崇仁、逆寇悉平。  ○戊戌。升江南镇江府知府李芝茂、为江西按察使司副使、管屯水利、兼分巡南瑞道。湖广宝庆府知府董应魁、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

  • 三三八 寄谕海成闵鹗元查明拣存之书是否全行给还遇便覆奏·佚名

    三三八 寄谕海成闵鹗元查明拣存之书是否全行给还遇便覆奏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江西巡抚海<成>、安徽巡抚闵<鹗元>,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奉上谕:据杨景素奏,东省采访遗书,两次进呈书

  • 一一〇 北京大学·周作人

    我于丁巳年四月一日晚上到了北京,在绍兴县馆找好了食宿的地方,第二天中午到西单牌楼教育部的近旁益锠大菜馆同鲁迅吃了西餐,又回会馆料理私事,三日上午叫了一辆来回的洋车,前往马神庙北京大学,访问蔡孑民校长,接洽公事。从南

  • 裴矩传·李延寿

    裴矩,字弘大,襁褓中就失去父亲。年龄稍长,就酷好学习,十分喜爱有文采的文章,又很有智谋。伯父裴让之对他说“:看你的神情器识,将来足可以成为俊才之士。要想求得仕途通达,一定要培养治理天下的本领。”裴矩从此开始留心世事。

  • 李存孝传·薛居正

    李存孝,本姓安,名敬思。少年时在俘囚中被录用为仆人,服务帐中。长大后,善骑马射箭,骁勇冠绝一时,经常率领骑兵充当先锋,未曾失败过。随从武皇援救陈、许二州,驱逐黄巢军队,一直到上源遇难,每次作战无不取胜。张浚对太原用兵时,潞

  • 幸偶篇第五·王充

    凡人操行,有贤有愚,及遭祸福,有幸有不幸;举事有是有非,及触赏罚,有偶有不偶。并时遭兵,隐者不中。同日被霜,蔽者不伤。中伤未必恶,隐蔽未必善。隐蔽幸,中伤不幸。俱欲纳忠,或赏或罚;并欲有益,或信或疑。赏而信者未必真,罚而疑者未必

  • 第42章·老子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侯以自称也(3)。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4)。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5)。“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淨義品第二之九   聽者.謂說法師說正法要安處聽者令住恭敬無倒聽聞。問.何故安處。答.謂或由一   因.或乃至十。一因者所謂恭敬聽聞正法現證利益及安樂故.此中或

  • 無盡意菩薩經〈不分品〉·欧阳竟无

      談無盡意經。應如是知.是談菩薩行.是談菩薩行中因果行。蓋以八十法攝一切法.   而法法皆無盡行也。行菩薩行發心第一.心淨行淨而趣畢竟.如是四法先其圭臬.   然後道不歧惑.功不唐勞。然後乃能行大菩薩大根本

  • 阿毗昙心论卷第三·佚名

        尊者法胜造    晋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远于庐山译  智品第六  智慧性能了  明观一切有  有无有涅槃  是相今当说  谓智贤圣品已略说有无。有境界今当说。  三智佛所说  最上第一意  法

  • 出租·高尔斯华绥

    一九二○年五月十二号的下午,索米斯从自己住的武士桥旅馆里出来,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画店看一批画展,顺便看看未来派的“未来”。他没有坐车。自从大战以来,只要有办法可想,他从来不坐马车。在他眼睛里,那些马车夫都是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