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無盡意菩薩經〈不分品〉

  談無盡意經。應如是知.是談菩薩行.是談菩薩行中因果行。蓋以八十法攝一切法.

  而法法皆無盡行也。行菩薩行發心第一.心淨行淨而趣畢竟.如是四法先其圭臬.

  然後道不歧惑.功不唐勞。然後乃能行大菩薩大根本行。六度四梵以自利.五通四

  攝曁四無礙以利他.四依以簡別其道.德慧以輔助其道也。菩薩道相智.聲聞緣覺

  一切小道無不包容.故復行三十七菩提分法.行定慧.行總持辯才.行四嗢柁南.而

  終之以一道方便.經所謂方便爲究竟是也.一道自趣方便隨應是也。夫一切者博

  而寡要而攝其要於八十法.八十法者散而無歸而歸其宗於無盡意。云何無盡意。

  一切法本性無盡.故法法無盡。衆生性無盡.衆生心行無盡.故法法無盡。如實智.盡

  智.無生智無盡.故法法無盡。以是因緣名無盡意。經文條理.應如是讀。又復應知是

  經有三大義。一普賢義.普賢行者無盡復無盡是也。故不眴國土.佛號普賢如來.無

  ********************

  盡意菩薩生於其間。如是妙義與華嚴同。但華嚴談行中差別.此經談行中因果異

  也。但華嚴兼談刹土功德無盡.此經獨談行法無盡異也。但華嚴兼法攝法.此經普

  賢無盡唯義攝法異也。二平等義.攝一切法於一法.一法統萬法.殊勝殊勝。攝一切

  法於一義.各各不相統.平等平等。般若攝九十三法於般若一法.華嚴攝徧法界法

  於唯心所造一法.楞伽攝一百八法於唯心所現一法.法華攝三乘諸法於佛之知

  見一法.涅槃攝無量法於一切皆有佛性一法.諸如是經殊勝殊勝。此經八十法各

  各不相屬.平等平等。旣般若部華嚴部法華部涅槃部.爲一攝諸.各立殊勝部。應有

  積集部爲不相統屬別立平等部。多聞積集.積曰寶積.集曰大集是也。誰非方等.寧

  簡殊勝於方等外而以方等別爲一談歟。三大集義.所稱大者非獨一經積集多法.

  又一法中賅備多事.故稱大集。如戒波羅蜜.龍樹十住毗婆沙論引寶頂經和合佛

  法品有六十七戒.於常稱大戒十重四十三輕外多所樹義得未曾有.此經所敘相

  ********************

  契無異.則所謂大集者此類是也。然十住婆沙傳譯此土.唯施戒二.餘文未來。而此

  經八十法.法法廣陳.等戒波羅蜜。瓊瑰葳蕤應接不暇。其所以開拓心胸包羅全象

  者.舍此經外何所屬哉。是故智者.硏求至足重也。

  ********************

猜你喜欢
  卷十四·佚名
  卷四十·道世
  嘉言录重排序·印光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一·宗喀巴
  泥犁品第四十二·佚名
  卷第五·雷庵正受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下·憬兴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三·澄观
  卷第七(诸释部)·宝唱
  青州百问序·佚名
  御制序·佚名
  佛说华手经卷第十·佚名
  卷二百一十七·佚名
  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书后·太虚
  佛说老母女六英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赖良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大雅集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大雅集八卷元赖良编良字善卿天台人是集皆録元末之诗分古体四卷近体四卷前有至正辛丑杨维桢序又有至正壬寅钱鼐序末有王逢序不署年月维

  • 卷三十一·本纪第三十一·脱脱

        高宗八   二十三年春正月癸卯,进韦渊太傅。己酉,复以李显忠为宁国军节度使。   二月癸亥,幸玉津园,遂幸延祥观。庚午,脔虔州军贼黄明等八人于都市。辛未,改虔州为赣州。壬申,申严冒贯请举法。癸未,赏平赣

  • 卷九·黄以周

      哲宗   △绍圣元年(甲戌,一○九四) :(《长编》卷四百八十五绍圣四年四月丁酉日下原文有云,诏元丰八年五月以后至元祐九年四月十一日终,是四月以前当称元祐九年。窃考《长编》,元符元年六月改元,其正月上已书元年,此当依彼

  • 第十四回 助赵将发兵围镇州 嗣唐统登坛即帝位·蔡东藩

      却说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自与晋连和后,得一强援,因乏外患,他不免居安忘危,因佚思氵㸒,大治府第,广选妇女,又宠信方士王若讷,在西山盛筑宫宇,炼丹制药,求长生术。居然一刘仁恭。每一往游,辄使妇人维系锦绣,牵持而上。既入离宫,

  •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六章相续·佚名

    第一 嗣子承继宗祧之法律规定第二 官员袭荫之法律规定第三 世职官员革退之规定第四 有关宗法之议论第五 有关立嗣之议论第六 独子兼祧例第七 奏议及通告第八 给俸规定第九 妻妾婢生及奸生子财产继承之规定第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八·佚名

    桓公管仲不死【东坡】管仲相桓公【颍滨 东坡】管仲不能尊周【元结】管仲对害霸【李德裕】管仲四维论【栁州】管仲治兵【东坡 颍滨】管仲夺伯氏骈邑【东坡】管仲无后【东坡】管仲子路【颍滨】桓公用管仲易牙竖刁开方

  • 赵郡王高琛传(附高睿传)·李百药

    赵郡王高琛,字永宝,高祖的弟弟。少时熟习弓马,有志气。高祖匡正天下,中兴初,授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琛位居禁卫,恭勤慎密,以身示范。太昌初,拜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封南赵郡公,食邑五千户。不久拜骠骑大将军、

  • 卷二十七·王溥

    周广顺二年九月十八日敕:条流禁私盐麹法如后:一、诸色犯盐麹,所犯一斤以下至一两,杖八十,配役;五斤以下,一斤以上,徒三年,配役;五斤以上,并决重杖一顿,处死。 一、应所犯盐麹,关津门司、厢巡门保如有透漏,并行勘断。 一、刮碱煎炼

  • 第十二章 2·辜鸿铭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辜讲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冉雍)在另一个场合问什么构成道德高尚的生活。孔子回答:“当出门做事的时候,总是

  • 卷五·佚名

    △安乐行品第五尔时世尊,复告降伏一切障碍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十法。在在处处心恒寂静而安乐祝何等为十。所谓善修忆念。观察於身及受心法。善修忆念。观察境界阿兰若处。於诸聚落国城都邑。於诸利养恭敬

  •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佚名

      唐 不空译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亦名五支略念诵要行法一卷)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稽首无碍智  密教意生子  依

  • 大乘义章 第十三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三卷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九门(八禅定义八解脱义八胜处义八行观义八大人觉义八法摄摩诃衍义九次第定义九想观义九断知义)八禅定义四门分别(一通解八禅二别释八禅三明定具四明定难)通中别以八门

  • 乾道临安志·周淙

    南宋地方志。周淙撰。15卷。书成于乾道5年(1169年)。明时佚,今存3卷。临安为南宋行在,治今浙江省杭州市。今存一至三卷,为清杭州孙仰曾所藏宋椠本。光绪四年(1878),海宁钱保塘据章硕卿蜀刻钞本校勘,又从《咸淳临安志

  • 益州名画录·黄休复

    又称《成都名画记》。 品评。宋代黄休复。三卷。1006年。有《画苑》本。 收录自唐乾元初至北宋乾德( 758~968)间于益州(今四川成都及周围地区)所见画迹和在蜀画家五十八人。品评分为逸、神、妙、能四格(妙、能两格又各

  • 三天易髓·李道纯

    一卷。元莹蟾子李道纯撰,混然子校正。道教经书。内容由四部分构成:一、《儒曰太极·火符直指》。以《易经》中“潜龙勿用”等为四言十五颂,使合三五之数,并加以注解,以易理讲内丹。又称:释曰玄珠,儒曰太极,道曰金丹,

  • 太上清静元洞真文玉字妙经·佚名

    太上清净元洞真文玉字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南北朝隋唐道士之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由九段玉诀及一首韵文组成,其内容为解释「真文玉字」,即解释符文。书中仅存注解而无符文,注解文辞亦颇隐讳

  • 采石瓜洲记·蹇驹

    绍兴辛巳,金人渝盟。先是,遣使贺大中节,登对出悖语要将相大臣,乞割两淮襄汉之地。朝廷骇愕。上命宰相就都堂宣其悖语,侍从台谏备边之策。宰相又宣圣语:"今日更不问和与守,只问战当如何?"金已提兵驻汝州之温汤,示渡江汉,从上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