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九八 护陕西巡抚尚安奏缴应禁违碍书籍折(附清单一)

六九八 护陕西巡抚尚安奏缴应禁违碍书籍折(附清单一)

乾隆四十五年六月十五日

护理陕西巡抚印务 布政使奴才尚安跪奏,为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恭折具奏事。

窃照陕省节次钦奉谕旨,查缴应禁各项违碍书籍、版片,业经刊刻书目,徧谕士民,尽行呈献。除以前查获各书,当卽恭折奏缴外,奴才于布政使任内,又严督所属,详慎查办。

兹复据各州县查获《羣书备考》等书共计一百八部,又零星书籍三百八十八本,均系奏明应缴之书。奴才细加查阅,各种书籍内有整部者,有残缺不全者,据称实系各家旧日存留,并无版片。

除仍饬各地方官再行督同原派查书之各贡生实力搜罗,务期净尽,不使边隅僻壤稍有遗留,并将此次查获各书封呈军机处查销外,所有陕省查获各书名目,理合开列清单,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

附 陕西省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清单

计开《羣书备考。十部。

《博物典汇》八本,又三本,又八本。《广舆记》三本,又四本。

《状元策》四部,又八本。《读史纲》二十二本。

《通纪纂》四本。《明通纪纂》一部。

《明通纪》二部,又八本,又十一本。《明通纪汇编》七本。

《三朝要典》六本,又七本。《名山藏》十九本,又二十本。

《明从信录》一部,又十本。《两朝从信录》一部。

《历朝捷录》二部,又三本。《通纪会纂》三部。

《明鉴易知录》一部。《古今全史》四部,又五本,又四本。

《捷录大全》八部,又三本。《捷录大成》十二部。

《捷录直解》一部,又五本。《捷录全编》一部。

《明纪会纂》七部,又四本。《明纪编年》一部。

《明纪编年会纂》五本。《明纪辑略》二部,又四本,又六本,又六本。

《通纪直解》九本。《王凤洲纲鉴》十二本,又十二本,又十一本,又十本,又十本,又六本。

《藏书》一部。《续藏书》二部,又八本。

《登坛必究》十七本,又十四本。《百将传》一部。

《广百将传》一部。《广名将谱》一部。

吕留良《四书语录》七部,又六本,又十八本,又十四本,又十五本。吕留良《四书讲义》八部,又六本。

吕留良《四书题说》一部,又十本,又七本。吕留良《评点陈大士稿》一部。

《天盖楼偶评》三本。王锡侯《试帖详解》十七部。

焦竑《澹园续集》一部。陈际泰《已吾集》二部。

锺惺《隐秀轩集》四本。艾南英《天佣子集》一部,又三本。

邝露《峤雅集》一部。钱谦益《笺注杜诗》一部。

《李氏焚书》一部。

以上共书一百八部,又零星三百八十八本。(宫中朱批奏折)

猜你喜欢
  贪鄙第二十六·吴兢
  外篇 杂说中第八·刘知几
  二九○ 寄谕护理贵州巡抚韦谦恒将违禁书发还书局实属乖谬着明白回奏·佚名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九·允秘
  外集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五·阿桂
  姚繪传·薛居正
  刘吉传·张廷玉
  汉纪三十一 淮阳王更始元年(癸未、23)·司马光
  秦纪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司马光
  卷八十五·雍正
  卷五·陆宗楷
  卷八十·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三·吴楚材
  裘昌运·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十二章 菩萨降凡·屠隆

    【似娘儿】〔旦贴小旦上旦〕一梦见神灵。梦中言历历分明。也应心与如来证。待熏香沐体。侵晨入靖。翘勤拱候云軿。好怪好怪。郭贾二姬。你道我为何五鼔起来香汤沐浴。昨夜三更时分。梦见本宅土地来对我说。三年前到我

  • 卷三·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三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五首 【起熙寜已酉还京师至辛亥乞外除通判杭州赴任由陈頴过广陵作】 和子由初到陈州见寄二首

  • 一三三五 军机处为收到《职贡图》等书事覆热河总管札文·佚名

    一三三五 军机处为收到《职贡图》等书事覆热河总管札文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初八日办理军机处为札覆事。所有赍到《职贡图》一卷、四库书一本,本处于初六日业经收讫。俟办理完竣,再行寄交该总管,各归原处安设可也。须至札者

  •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梁启超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本朝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欲评骘李鸿章之人物,则于李鸿章所居之国,与其所生之时代,有不可不熟察者两事。一曰李鸿章所居者,乃数千年君权专制之国,而又当专制政体进化完满,达于极点之时代也。二日李鸿

  • 卷六十八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范晔

    (郭太、符融、许劭、左原、茅容、孟敏、庾乘、宋果、贾淑、史叔宾、黄允、谢甄、王柔)◆郭太传,(附左原等传)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家世贫贱。父亲死得早,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林宗说“:大丈夫哪能从事这种下贱的工作呢

  • 太宗本纪·欧阳修

    太宗,名世民,是高祖的次子。母亲是太穆皇后窦氏。太宗刚四岁时,有一书生拜见高祖说:“明公的容貌在相法上是贵人,就必有贵子。”到见了太宗,说:“他有龙凤的姿质,日月的仪表,也许年近二十岁,即能济世安民。”书生离去后,高祖怕他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 洪武元年九月戊戌朔,大将军徐达改故元都安贞门为安定门,建德门为德胜门。 己亥,指挥薛某至东安州,获哈剌赤,斩之,其将校俱降。 壬寅,置大都督分府于北平,以都督副使孙兴祖领府事,升指挥华云龙为

  • 难二第三十七·韩非

    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 景公

  • 卷十二·毛应龙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集传卷十二    元 毛应龙 撰司仪掌九仪之賔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郑锷曰摈在门外主接賔也相在庙中辅行礼也人道之交贵乎有礼行礼之际贵乎有仪仪者俯仰揖逊周旋进退之容也保氏教国子以

  • 任用官史[任官第五]·王夫之

    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事其事,难其选举,易其防闲,公其心,去其危,尽中区之智力,治轩辕之天下,族类疆植,仁勇竞命,虽历百世而弱丧之祸消也。董子(仲舒)说:&ldquo;仁指的是对待别人,义指的是对待自己。&rdquo;就是以仁心爱别人,以大义来约

  • 司裘/内树·佚名

    司裘掌管制作大裘,以供王祭天所穿的服装。仲秋进献良裘,王于是用[司裘所供飞鸟]赏赐官吏们。季秋进献功裘,以待颁赐给群臣。王举行大射,就供给虎侯、熊侯、豹侯,在侯上设置鹄。诸侯举行大射,就供给熊侯、豹侯。卿大夫举行大

  • 文公·文公八年·左丘明

    【经】八年春王正月。夏四月。秋八月戊申,天王崩。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会洛戎盟于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奔莒。螽。宋人杀其大夫司马。宋司城来奔。【传】八年春,晋侯使解扬归匡、戚

  • 读墨子·墨子

    儒讥墨以上同兼爱上贤明鬼而孔子畏大人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春秋讥专臣不上同哉孔子汎爱亲仁以博施济衆为圣不兼爱哉孔子贤贤以四科进襃弟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不上贤哉孔子祭如在讥祭如不祭者曰我祭则受福不明鬼哉儒墨同是尧

  • 王论品第五之一·佚名

    尔时国主严炽王。闻大萨遮尼乾子所说正法。欢喜信受。即时问讯大萨遮尼乾子言:大师仁慈。而能远涉游化众生。道路多难。不审大师。四大调和气力安不。众生易化不。诸弟子众如说行不。幸蒙大师不耻我国。今得奉见闻说正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揵度十门品之四◎二法。色法无色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人见为显智希有故。止人见者。此色无色法。毕竟无人。为显智

  •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如是传闻。佛薄伽梵般涅槃后八百年中。执师子国胜军王都。有阿罗汉名难提蜜多罗(唐言庆友)。具八解脱三明六通无诤愿智边际定等。无量功德皆悉具足。有大威神名称高远。以愿智力能知此界一切有

  • 草庐经略·佚名

    明代兵书。一般题为无名氏撰,有的版本题为黄之瑞或黄启瑞撰,均不可考。全书共12卷(清乾隆抄本作8卷,道光抄本作6卷),152篇。每篇先理论阐述,次引古代战例及兵家言论以佐证。内容涉及战争目的、战略战术、治军用将、阵

  • 地理啖蔗录·袁守定

    《地理啖蔗录》是由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风水学大师袁守定编撰。书中广录博辑,旁征博引,用各种例证,从阴阳五行与龙脉的关系、龙脉各穴的形状及其扦葬后的吉凶等方面论述了堪舆风水原理,是堪舆“形派”中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