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八十

礼部三十九

祠祭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道佛之事

祭祀一

国朝天地太庙社稷山川诸神皆天子亲祀国有大事则遣官祭告若先农城隍旗纛马祖五祀太厉京仓先贤功臣合祀神祗皆遣官致祭而帝王陵寝及孔子庙则传制特遣

郊祀

郊坛

国初建圜丘于锺山之阳以冬至祀天建方丘于锺山之隂以夏至祀地洪武二年以後俱奉仁祖淳皇帝西向配享而中都亦有南北丘之制十年春始定合祀之礼时天地坛大祀殿未成暂合祀天地于奉天殿至十二年正月乃合祀于大祀殿仁祖淳皇帝配享如前命官分献日月星辰岳镇海渎山川诸神凡一十四坛二十一年又增修坛壝於大祀殿丹墀内叠石为台东西相向为日月星辰四坛又於内壝之外以次为坛二十亦东西相向为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风云雷雨山川太岁天下神祗历代帝王诸坛其日月星辰初有朝日夕月禜星之祭至是始罢历代帝王及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诸神初俱春秋二祭至是亦停春祭惟每岁八月中旬择日於山川坛及帝王庙祭之三十二年以後郊坛更奉太祖高皇帝配享永乐八年後巡幸北京多命皇太子代祀礼毕遣本部尚书复命十八年北京天地坛成复每岁亲祀如仪而南京坛有事则遣官祭告洪熙元年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并配享其仪注及牲帛祝号具于诸司职掌後有增定者各附书于下太庙社稷山川并同

诸司职掌

一斋戒

凡斋戒前二日太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奏闻致斋三日次日进铜人传制谕文武官斋戒【不饮酒不食葱韭薤蒜不问病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不与妻妾同处】当日本部官同太常司官於城隍庙发咨仍於各庙焚香三日

一告庙

凡正祭前二日用祝文酒果奉先殿告仁祖配上帝皇祗

告庙祝文

维洪武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某日孝子皇帝某用敢昭告于皇考仁祖淳皇帝兹以正月某日恭祀上帝皇祗于大祀殿谨请皇考配神伏惟鉴知谨告

见用祝文

洪熙元年定

维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某日孝曾孙嗣皇帝某用敢昭告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啓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兹以正月某日恭祀上帝皇祗于大祀殿谨请配神伏惟鉴知谨告

一省牲【用牛二十八今二十九 羊三十二 豕三十四 鹿二 兔十二】

正祭前二日太常司官奏闻明日与光禄司官省牲次日省牲毕一同复命就奏定分献官二十四员

一正祭陈设【共二十七坛後增坛一】

正殿三坛【後增坛一】

上帝【南向】

犊一

登一实以大?【煮肉汁不用盐酱】

笾十二实以形盐  藁鱼  枣

栗   榛   菱  芡

鹿脯  白饼【白?造】黑饼【荞麦粉造】糗饼【米粉造】

粉餈【糯米餈糕】

豆十二实以韮葅【以韮切去本末取中四寸】 菁葅

芹葅  笋葅  醯醢【猪肉鮓用盐酒拌物调和】

鹿醢  兔醢  鱼醢  脾析【用牛百叶切细汤熟用盐酒造用】  豚胉【猪肩上肉】?食【用糯米饭羊脂蜜熬】

糁食【用牛羊豕肉细切与粳米饭同熬】

簠簋各二实以黍  稷  稻  ?

  玉用苍璧

帛一【苍色织成郊祀制帛四字】

皇祗【南向】

犊一  登一  笾十二  豆十二

簠簋各二

玉用黄琮

帛一【黄色郊祀制帛】

仁祖配位【在东西向】

犊一  登一  笾十二  豆十二

簠簋各二

玉用苍璧

帛一【苍色郊祀制帛】

共设酒尊六爵九篚三于东南西向祝文案一于殿西後太祖太宗配位俱在东西向犊登以下陈设各同共设酒尊八爵十二篚四

丹墀四坛

大明【在东西向】

犊一  登一   笾十【无糗饵粉餈下同】豆十【无?食糁食下同】簠簋各二

帛一【红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爵三  篚一

夜明【在西东向】

犊一  登一  笾十  豆十

簠簋各二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篚一

星辰一坛【在东西向】

犊一  羊三  豕三  登一

鉶二盛和?【用肉盐旧】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酒盏三十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爵三  篚一

星辰二坛【在西东向】

陈设同前

东十坛

北岳坛【天夀山附增】

犊一  羊一  豕一  登一

鉶二  笾豆各十    簠簋各二

酒盏十【今二十】

帛一【黑色礼神制帛 今帛二】

设酒尊三  爵三  篚一

北镇坛

陈设同前

东岳坛

陈设同 帛一【青色礼神制帛】

东镇坛

陈设同

东海坛

陈设同

太岁坛

陈设同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

帝王坛

陈设同 帛十六【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山川坛

陈设同 帛二【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神祗坛

羊五  豕五  鉶三【无太羹】?豆各八

簠簋各二    酒盏三十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 酒尊三 爵三  篚一

四渎坛

陈设与北岳同

帛四【黑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西十坛

北海坛

陈设与北岳同

西岳坛

陈设同 帛一【白色礼神制帛下同】

西镇坛

西海坛

陈设并同

中岳坛【锺山附】

陈设同 帛二【黄色礼神制帛】 酒盏二十

中镇坛

陈设同 帛一【黄色礼神制帛】 酒盏十

风云雷雨坛

陈设同 帛四【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三十

南岳坛

陈设同 帛一【红色礼神制帛】 酒盏十

南镇坛

南海坛

陈设并同

一仪注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陪祀官分献官各就位导引官导引皇帝至御位内赞奏就位典仪唱燔柴瘗毛血迎神协律郎举麾奏乐乐止内赞奏四拜【百官同】典仪唱奠玉帛奏乐内赞奏陞坛至上帝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玉帛跪进于皇帝右奠讫奏出圭至皇祗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玉帛跪进于皇帝左奠讫奏出圭至仁祖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玉帛跪进于皇帝右奠讫奏出圭今至太祖前仪同前至太宗前仪同前复位乐止典仪唱进俎奏乐斋郎舁馔至内赞奏陞坛至上帝前奏搢圭进俎至皇祗前奏进俎出圭至仁祖前奏搢圭进俎出圭今至太祖前仪同前至太宗前仪同前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奏乐内赞奏陞坛至上帝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右奏献爵出圭至皇祗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左奏献爵出圭诣读祝位跪读祝乐止读祝官取祝跪于神位右读讫乐作奏俯伏兴平身【百官同】至仁祖前奏搢圭献爵出圭今至太祖前仪同前至太宗前仪同前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内赞奏陞坛至上帝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右奏献爵出圭至皇祗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左奏献爵出圭至仁祖前奏搢圭执事官以爵跪进于皇帝右奏献爵出圭今至太祖前仪同前至太宗前仪同前复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仪同亚献】乐止太常卿进立殿西向东唱赐福胙内赞奏诣饮福位跪搢圭光禄司官以福酒跪进奏饮福酒光禄司官以胙跪进奏受胙出圭俯伏兴平身复位奏四拜【百官同】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坛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内赞奏四拜【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燎瘗位奏乐执事官各执祝帛馔出内赞奏礼毕

一分献仪注

典仪唱行初献礼赞引引献官诣神位前搢笏执事官以帛进于分献官奠讫执事官以爵进于分献官赞引赞献爵出笏赞引引至酒尊南北向立典仪唱行亚献礼执事官以爵进于分献官赞引赞献爵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赞引引分献官复位彻馔执事官各坛彻馔典仪唱送神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瘗位执事官各执帛馔诣燎所

一祝文

维洪武某年岁次某甲子正月嗣天子【臣某】用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后土皇地祗时维孟春三阳开泰敬率臣僚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恭祀于大祀殿备兹燎瘗皇考仁祖淳皇帝配神尚享

见用祝文

洪熙元年定

维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某日【至备兹燎瘗皆同上】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啓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配神尚享

一乐章

迎神【乐奏中和之曲】

荷蒙天地兮君主华夷钦承踊跃兮备筵而祭诚惶无已兮寸衷微仰瞻俯首兮惟愿来期想龙翔凤舞兮庆云飞必昭昭穆穆兮降坛壝

奠帛【乐奏肃和之曲】

天垂风露兮雨露沾黄壤氤氲兮气化全民勤畎亩兮束帛鲜臣当设宴兮奉来前

进俎【乐奏凝和之曲】

庖人兮列鼎肴羞兮以成方俎兮再献愿享兮以歆

初献【乐奏寿和之曲武功之舞】

圣灵兮皇皇穆严兮金床臣今乐舞兮景张酒行初献兮捧觞

亚献【乐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

载斟兮再将百辟陪祀兮具张感圣情兮无已拜手稽首兮愿享

终献【乐奏宁和之曲文德之舞】

三献兮乐舞扬肴羞具纳兮气蔼而芳祥光朗朗兮上下方况日吉兮时良

彻馔【乐奏雍和之曲】

粗陈菲荐兮神喜将感圣心兮何以忘民福留兮佳气昂臣拜手兮谢恩光

送神【乐奏安和之曲】

旌幢爌熀兮云衢长龙车凤辇兮驾飞扬遥瞻冉冉兮上下方必烝民兮永康

望燎【乐奏时和之曲】

进罗列兮燎瘗方炬焰发兮煌煌神变化兮束帛将感至恩兮无量

事例

洪武二年定斋戒日期文武百官先沐浴更衣本衙门宿歇次日听誓戒毕致斋三日宗庙社稷亦致斋三日惟不誓戒 三年赐郊祀执事官新衣仍戒其斋洁无致?慢 又改作牺牲所牲房中为三间以养郊祀牲左三间养宗庙牲右三间养社稷牲余屋养山川百神之牲 令本部铸铜人一高一尺五寸手执牙简如大祀斋戒则书致斋三日中祀斋戒则书致斋二日于简上太常司进寘于斋所 五年令诸衙门各置木斋戒牌刻文其上曰国有常宪神有鉴焉凡遇祭祀则设之又奏准凡上亲祀皇太子留宫中居守亲王戎服侍

从皇太子亲王虽不陪祀一体斋戒 六年令燔柴犊牛先刳净陈之于器置之燔炉之右候驾自斋宫诣坛太和钟鸣则举火炉内以燔柴候赞燔柴即以犊牛置柴上燔之 七年奏准先时大祀太常司奏中严奏外办盥洗升坛饮福受胙各有赞词又各坛俱设爵洗位涤爵拭爵初升坛再拜祭酒唱赐福胙之类俱似繁凟悉令删去 又定大祀分献礼上行初献礼奠玉帛将毕分献官即行初献礼亚献终献皆如之又令祭祀皆免上香 又定大祀拜礼始迎神四拜至饮福受胙四拜至送神四拜共十二拜而毕 八年置陪祀官圆牙牌及供事官员人等长牙牌各令悬带无者不许入坛是年始用上亲制大祀乐章 又定大祀登坛脱舄

礼凡郊祀庙享前期一日有司以席藉地设御幕於坛东南门外及设执事官脱履之次於坛门外西阶至祀时上自幕次脱舄升坛其升坛执事导驾赞礼读祝等官皆脱舄门外以次升坛供事协律郎乐舞生依前跣袜就位祭毕降坛纳舄 九年议定郊社之礼国之大事虽有三年之丧亦不敢废 十年议定天地合祀之典即圜丘旧址为坛以屋覆之名大祀殿每岁正月择日行礼 十一年议定在京大祀中祀俱用币在外王国及府州县祀典神只亦如之其余小祀止用牲醴凡看牲前一月初一日大驾亲往是後文武大臣日轮一员次日早复命

凡分献用文武大臣及近侍官二十四员太常寺请旨点充

凡陪祀文官五品以上及六科都给事中武官四品以上皆预其有刑丧过犯体气之人不预余祭并同惟都给事中不预

明会典卷八十

猜你喜欢
  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陈寿
  卷四十四·本纪第四十四·脱脱
  第四十二回 误军机屡易统帅 平妖妇独著芳名·蔡东藩
  第二十四回 索头魏分齐周北地称尊·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二·佚名
  大同平叛志·尹耕
  目录·宇文懋昭
  六一六 谕曹锡龄着加二级许烺着加一级·佚名
  三四二 谕内阁着沈初钱汝诚刘墉充四库全书处总裁·佚名
  卷五十二·朱轼
  史记集解卷十二·裴骃
  卷一百七·阿桂
  第十一章 统一政府之对外【秦汉国力与对外形势】·钱穆
  歴代建元考卷六·钟渊映
  咸丰九年八月初五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五十八·彭定求

        卷558_1 【新雪八韵(一作闲居新雪)】薛能   大雪满初晨,开门万象新。龙钟鸡未起,萧索我何贫。   耀若花前境,清如物外身。细飞斑户牖,干洒乱松筠。   正色凝高岭,随流助要津。鼎消微是滓,车碾半和尘。   茶

  • 元诗选二集己集目录·顾嗣立

    黄提举清老(樵水集) 刘处士诜(桂隐集) 丁处士复(桧亭集) 庄节先生韩性(五云漫稿) 薛助教汉(宗海集) 潘省元伯修(江滥集) 甘相掾立(允从集) 陈公子柏(云峤集) 王永丰祯(农务集) 梅岩野人郭豫亨(梅花字字香)

  • 卷三·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三明 李攀龙 编魏乐府短歌行二首【武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

  • 杏庭摘槀·洪焱祖

    元 洪焱祖 撰五言古诗蚕妇辞贫家桑地狭买叶疗蚕饥叶价贵如金卖钗仍典衣所得弗偿费况乃筋力疲萧条镜中顔伊轧下机都将寸心苦织入千万丝帛成不敢裁支梧廹公私端居被文绣媿尔西家施宿中滦晓出酸枣门暗与夷山别睡睫风

  • 卷中·李纲

      二十七日,余与李邦彦、吴敏、种师道、姚平仲、折彦质同对于福宁殿,议所以用兵者。余奏上曰:“金人之兵,张大其势,然探得其实,不过六万人,又大半皆契丹、渤海杂种,其精兵不过三万人。吾勤王之师集城下者二十余万,固已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弘治十七年十一月丁亥朔钦天监进弘治十八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本监官复诣文华殿进历于 皇太子○升云南按察司副使王槐为辽东苑马寺卿○戊子巡抚云南都御史陈金奏云南旧有银场矿脉微绝逃减银课

  • 第4章 我在郑州见蒋介石·冯玉祥

    北伐将要成功,蒋介石过郑州,到石家庄去看阎锡山。因为在郑州谈话很久,我这里给蒋和跟着他的几百人预备的饭,是馒头、猪肉熬白菜和小米稀粥,那是一饭一菜一汤。蒋介石带来的卫队,在车上很戒备。我不知道他听了什么人的话,一定

  • 卷二十五·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二十五文渊阁阁职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二十五文渊阁阁职国朝官制文渊阁领阁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总领秘书典司册府国朝定例大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 洪武二年夏四月乙丑朔,遣内臣送高丽流寓人还其国,以玺书赐其王王颛曰:“去冬尝遣使至王国,以玺书赐王。比因南徙幽燕之民,其间有高丽流寓者百六十余人,朕念其人岂无乡里骨肉之思,故令有司遣使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四·周祖谟

    襌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褋,(楚辞曰遗余褋兮澧浦。音简牒。)关之东西谓之襌衣。有袌者,(前施袌囊也。房报反。)赵魏之间谓之□衣;无袌者谓之裎衣,(音逞。)古谓之深衣。(制见礼记。)襜褕,江淮南楚谓之□褣,(裳凶反。)自关而西谓之襜褕,其短

  • 经礼补逸卷四·汪克宽

    元 汪克寛 撰吉礼天子躬耕礼月令仲春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祭义天子为籍千畆冕而朱纮躬秉耒祭法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籍以时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四·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从十七尽三十计十四卷。  音续高僧传第十七卷  智锴(下音皆僧名也方言云锴坚也)。  仙城山(上音仙山骈罗潇湘仍撝[猒/食]饫押接蝉名也)。  构甓(上钩候反前第十二卷已释下萍觅反毛诗

  • 第一卷·佚名

    母陀罗尼真言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补陀洛山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大宫殿中。其殿纯以无量大宝上妙珍奇。间杂成饰。众宝交彻出大光焰。半月满月宝铎金铃。宝珠璎珞处处悬列。微风吹动皆演法音。宝盖幢幡奇花杂

  • 摄大乘论释 第二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二卷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所知依分第二之二论曰。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如彼增一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憙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说

  • 卷第五·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六祖下二世(旁出)南阳忠国师法嗣吉州耽源山应真禅师为国师侍者时。一日国师在法堂中。师入来。国师乃放下一足。师见

  • 少林寺志·叶封

    清叶封、焦钦宠原辑,施奕簪等续辑。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卷首张学林序称:“其目有八,其卷有四。”此本实为四册,不分卷。查《贩书偶记》,亦称: “四卷,图说一卷。”或另有刊本。本书记嵩山少林寺创置沿革、殿宇建筑、碑刻

  • 东林始末·蒋大鸿

    明蒋平阶撰。1卷。记明东林门户始末。 按年叙述, 起万历二十一年(1593), 终于崇祯十六年 (1643)。 只叙朋党攻击之事, 意在说明齐、 楚、 浙三党胜负。 梃击、 红丸、移宫三案之争,客、魏之祸,辽东经抚之争皆不记。

  • 致身录·史仲彬

    《致身录》是建文传说中出亡一节的重要文本,此书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前后流传于吴中,作者史仲彬,自陈为建文帝时翰林学士.其书以第一人称讲述靖难间作者亲历,亲见之事.依其述,史仲彬于洪武时为惩治贪官事告御状,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