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纲鉴易知录卷三

周纪

成王

纲 丙戌,周成王元年,周公旦相王,践阼而治。

纪 成王幼,不能涖阼,周公摄政,践阼而治,南面负扆,以朝诸侯。

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

纲 周公旦作诰以告召公奭。

纪 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召公疑之,周公作君奭,于是召公乃说。

纲 夏六月,葬武王于毕。

纲 王冠。

纪 既葬武王,冠成王,而朝于祖以见诸侯。周公命祝雍作颂,曰:“祝王辞达而已,勿多也。”祝雍辞曰:“使王近于民,远于佞,啬于时,惠于财,亲贤而任能。”其颂曰:“令月吉日,王始加元服,去王幼志服衮职。钦若昊天,六合是式,率尔祖考,永永无极!”

纲 命周公元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纪 伯禽就封于鲁,周公谓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今王之叔父,吾于天下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纲 管叔及蔡叔、霍叔流言,周公居东。

纪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王疑周公,周公乃避位居东,取易之三百八十四爻,各系以辞。

纲 丁亥,二年,王听政。周公居东,罪人斯得。

纲 戊子,三年,周公居东,作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

纲 秋,大雷风。王迎周公于东,出郊,雨,反风。

纪 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王大恐,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匮,见周公请代武王之事,执书以泣。乃出郊迎周公,天乃雨,反风,禾尽起,岁则大熟。

纲 管叔及蔡叔、霍叔与武庚叛,奄、淮夷、徐戎皆叛。

纪 成王既迎周公归,三叔惧,遂与武庚及淮夷等叛。

纲 命周公东征,周公作大诰于天下。

纲 鲁侯伯禽帅师伐淮夷、徐戎。

纲 讨武庚诛之,封微子启于宋,以绍殷后。

纲 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降霍叔于庶人。遂定奄及淮夷,东土以宁。

纲 周公东征凯还,作诗以劳士卒。

纪 己丑,四年,王免丧,朝先王庙,延访于群臣。

周公归政于王,王中立听政,而四圣维之。周公常立于前,导天子以道;太公常立于左,辅天子之意;召公常立于右,拂天子之过;史佚常立于后,承天子之遗忘: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

纲 辛卯,六年,董正百官,制礼乐。

纪 周公相成王,六卿制礼、作乐、颁量,天下大治。

纲 越裳氏来朝。

纪 交趾南有越裳氏,重三译而来献白雉。周公曰:“德泽不加,君子不飨其贽。政令不施,君子不臣其人。”译曰:“吾国之黄耇曰:‘天无烈风淫雨,海不扬波,三年矣,意中国有圣人乎?’于是来朝。”周公致荐于宗庙。使者迷其归路,周公锡以车五乘,皆为指南之制,使者载之,由扶南、林邑海际,期年而至其国,故指南车常为先导,示服远人以正四方。

纲 壬辰,七年,春二月,王命太保召公相宅。三月,周公至洛,兴工营筑。王至新邑,命周公留后治洛。

纪 初,武王作邑于镐京,谓之宗周,是为西都。将营成周,居于洛邑,而未果。至是王欲如武王之志,定鼎于郏鄏,卜曰:“传世三十,历年七百。”二月,使召公先相宅。三月,周公至洛,兴工营筑,谓之王城,是为东都。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也。”周公又营成周。王至洛邑,迁殷顽民于成周,留周公治洛,王复还归西都。

纲 设南郊,建明堂,立大社。

纲 癸巳,八年,周公分正东都。

纲 王命蔡仲复封之蔡。

纪 蔡仲,蔡叔之子也。叔没,周公以仲贤,命诸成王,复封之蔡。

纲 甲午,九年,封弟叔虞为唐侯。

纪 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故曰唐叔虞。

纲 丙申,十有一年,周公在丰,作无逸以戒王。

纲 周公薨于丰,葬周文公于毕。

纪 周公在丰,病将殁,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其不敢臣周公也。

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赐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是以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以文王为所出之帝,而周公配之。

纲 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

纪 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

纲 丁酉,十有二年,巡狩,朝诸侯于方岳,因行黜陟之典。

纲 戊戌,十有三年,作九府圜法。

纪 初,唐、虞、夏、商之世,币金有三品,至是太公望乃立九府圜法。钱圆函方,轻重以铢,通九府之用。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

纲 壬戌,三十有七年,夏四月,王命太保奭及群臣受顾命。

纲 王崩,太子钊即位。

康王

纲 癸亥,周康王元年,遍告诸侯朝于酆宫。

纪 诸侯来朝,王作康诰遍告之,宣示文、武之功业,乃朝见诸侯于酆宫,由是诸侯率服。

纲 甲戌,十有二年,夏六月,命毕公保厘东郊。

纲 戊子,二十有六年,太保召公奭薨。

纪 初,召公治西方,甚得民和。有司请召民,召公曰:“不劳一身而劳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乃巡行乡邑,听断于棠树之下。至是卒,人思其政,不忍伐棠树,作甘棠之诗歌咏之。

纲 王崩,子瑕践位。

纪 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年不用。

昭王

纲 己丑,周昭王元年。

纲 壬寅,十有四年,鲁侯弟,弑其君幽公而自立。

纲 己卯,五十有一年,有光五色贯紫微。井水溢。王巡狩至汉,崩,子满践位。

纪 时周道渐衰,王南巡狩,反济汉,汉滨之人以胶船进王,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皆溺死。

穆王

纲 庚辰,周穆王元年。

纲 壬午,三年,命君牙为大司徒,伯冏为太仆正。

纲 丙申,十有七年,王西征。徐戎作乱,王归征徐戎,克之。

纪 有造父者,以善御幸于王,得八骏马,西巡狩,乐而忘反。

徐子,嬴姓,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得朱弓矢,自以为天瑞,乃称偃王,四方诸侯朝于徐者三十六国。王闻徐子僭号,造父为御,长驱而归以救乱。与楚连谋伐徐。徐子不忍斗其民,北走彭城,百姓随之以万数。徐子将死曰:“吾赖于文德,而不明武备,故至此!”王乃以赵城封造父,其族由此为赵氏。

纲 甲寅,三十有五年,征犬戎。

纪 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不祭、不祀、不享、不贡、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今犬戎氏以其职来王,而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纲 己巳,五十年,作吕刑诰四方。

纲 甲戌,五十有五年,王崩于祗宫,子繄扈践位。

纪 初,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王以是获没于祗宫。

共王

纲 乙亥,周共王元年。

纲 丁丑,三年,王游于泾上。

纪 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于王。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粲,美物也,汝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小丑备物,终必亡!”康公私而不献。一年,王灭密。

纲 丙戌,十有二年,王崩,子囏践位。

懿王

纲 丁亥,周懿王元年,徙都于槐里。

纲 戊子,二年,王室衰微,诗人作刺。

纲 辛亥,二十有五年,王崩,共王之弟辟方立。

孝王

纲 壬子,周孝王元年。

纲 甲子,十有三年,封非子为附庸,邑之秦。

纪 恶来革之后有非子者,好马,善养息之。王命主马汧、渭之间,马大蕃息。王封为附庸之君,邑于秦,使续伯翳后。

纲 大雨雹,牛马死,江、汉冰。

纲 丙寅,十有五年,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

夷王

纲 丁卯,周夷王元年,天子始下堂见诸侯,觐礼废。

纲 己巳,三年,命虢公伐太原之戎。

纪 时荒服不至,命虢公帅六师以伐太原之戎,至俞泉,获马千匹。

纲 甲戌,八年,楚子熊渠伐庸、扬粤,至于鄂。

纲 壬午,十有六年,王崩,子胡践位。

纲 杀齐侯不辰,立其弟静。王暴虐,诗人作刺。

厉王

纲 癸未,周厉王元年,楚子自去其僭号。

纲 癸巳,十有一年,淮夷入寇,命虢仲帅师征之。

纲 辛丑,十有九年,齐公子山弑其君胡公而自立。

纲 齐侯徙治临淄。

纲 壬子,三十年,以荣夷公为卿士。

纪 王好利,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谏曰:“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今独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王不听,卒以荣公为卿士,诸侯不享。

纲 乙卯,三十有三年,使人监谤,杀言者。

纪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纲 丙辰,三十有四年,召公作诗讽王。

纲 凡伯作诗,切责僚友,因以讽王。

纲 丁巳,三十有五年,王暴虐滋甚,芮伯作诗刺之。

纲 国人作诗刺王。

纲 己未,三十有七年,国人叛,王出居彘。太子靖匿于召公家。

纪 王心戾虐,万民弗忍,乃相与叛,袭王;王出奔于彘。太子靖匿于召公之家,国人乃围之。召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以及此难也。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雠而怼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

纲 庚申,三十有八年,春,王在彘,召公、周公行政,号共和。

纪 召公、周公二相,以太子靖幼,相与和协,共理国事,号曰“共和”。

纲 癸酉,五十有一年,王死于彘。周公、召公奉太子靖即位。

宣王

纲 甲戌,周宣王元年,周公、召公辅政。

纪 周公、召公辅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任申伯、仲山甫、张仲,诸侯复宗周。

纲 命秦仲为大夫,讨西戎。

纲 命尹吉甫帅师北伐狁。

纲 乙亥,二年,旱。

纲 命方叔将兵南征荆蛮。

纲 遣召穆公虎帅师伐淮南之夷。

纲 王自将亲征淮北徐夷。

纲 己卯,六年,大旱,王侧身修行。

纪 宣王承厉王之烈,内有拨乱之志,遇灾而惧,侧身修行,欲消去之。天下喜于王化复行,百姓见忧,故仍叔作诗以美之。

纲 乙酉,十有二年,鲁侯来朝,以其二子括、戏见王,王命戏为鲁世子。

纲 王不藉千亩。

纪 王不藉千亩。虢文公谏曰:“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共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庬纯固于是乎成。是故,稷为大官,惟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若是则能媚于神而和于民,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绪而弃其大功,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财,将何以求福用民?”王弗听。

纲 乙未,二十有二年,王后姜氏脱簪珥谏王,王勤政中兴。

纪 王尝晏起,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不才,至使君王乐色而忘德,失礼而晏朝。夫苟乐色必好奢,好奢必穷乐。穷乐者乱之所兴也,原乱之兴自婢子始,敢请罪!”王曰:“寡人不德,实自生过,非夫人之罪也。”自是勤于政事,早朝晏罢,卒成中兴之名。

纲 癸卯,三十年,有马化为人。

纪 时有马化为人,有兔舞于镐京。

纲 壬子,三十有九年,伐姜戎,战于千亩,王师败绩。

纲 癸丑,四十年,料民于太原。

纪 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仲山甫谏曰:“民不可料也!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司民协孤终,司商协民姓,司徒协旅,司寇协奸,牧协职,工协革,场协入,廪协出。是则少多死生出入往来者,皆可知也。于是又审之以事,王治农于藉,搜于农隙,耨获亦于藉,狝于既烝,狩于毕时。是皆习民数者也,又何料焉?且无故而料民,天所恶也,害于政而妨于后嗣!”王弗听。

纲 丙辰,四十有三年,杀大夫杜伯;左儒争,死之。

纪 王将杀杜伯而非其罪,伯之友左儒争之于王,九复之而王不许。王曰:“汝别君而异友也。”儒曰:“君道友逆,则顺君以诛友;友道君逆,则顺友以违君。”王怒曰:“易而言则生,不易则死!”儒曰:“士不枉义以从死,不易言以求生。臣能明君之过,以正杜伯之无罪。”王杀杜伯,左儒死之。

纲 己未,四十有六年,王崩,太子涅立。

幽王

纲 庚申,周幽王元年。

纲 壬戌,三年,王嬖宠褒氏。

纪 初,褒人有罪,请入女子于王以赎罪,是为褒姒。幽王三年,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

纲 西周三川皆震。泾、渭、洛竭,岐山崩。

纪 西周泾、渭、洛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足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皆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纲 癸亥,四年,卫侯和作诗悔过,因以讽王。

纲 群臣作诗刺谗,因以讽王。

纲 诗人伤时之乱,征役不息,作诗以刺时政。

纲 乙丑,六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纲 丙寅,七年,用尹氏,家父作诗刺之。

纲 丁卯,八年,以郑伯友为司徒。

纲 戊辰,九年,夏六月,陨霜。

纲 王废申后及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奔申。

纪 王废申后及太子宜臼,宜臼奔申。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褒姒不好笑。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王与诸侯约,有寇至举烽火为信,则举兵来援。王欲褒姒笑,乃无故举火,诸侯至而无寇,褒姒大笑。褒姒好闻裂缯声,王发缯裂之以适其意。虢石父为人佞,善谀,好利,王以为卿,用事,国人皆怨。

纲 庚午,十有一年,伐申。申侯与犬戎入寇,戎弑王于骊山下,郑伯友死之。晋、卫、秦以兵来援,平戎,与郑世子掘突,共立故太子宜臼。

纪 王欲杀故太子宜臼,求之于申。申侯弗予,王伐之。申侯与鄫人召西夷犬戎伐王。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犬戎遂杀王于骊山下,虏褒姒,并杀郑桓公,尽取周宝赂而去。晋文侯、卫武公、秦襄公将兵救周,平戎,与郑世子掘突即申国共立故太子宜臼,是为平王,而西周遂亡。

平王

纲 辛未,周平王元年,迁都于东都洛邑。

纪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也。是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纲 命秦襄为诸侯,赐以岐、丰之地。

纪 王东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王。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丰之地。襄公于是始国,而与东诸侯通使聘享之礼。

纲 命卫侯和为公,锡晋侯仇命。

纲 秦祀上帝于西畤。

纲 癸酉,三年,以郑掘突为司徒。

纲 己卯,九年,秦东徙汧、渭之会。

纲 癸未,十有三年,卫武公薨,子扬嗣。

纪 初,武公年九十有五,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交戒训导我。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暬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道,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矇不失诵,以训御之。”于是乎作懿戒以自警。及其没也,谓之叡圣武公。

纲 乙酉,十有五年,秦作鄜畤。

纪 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纲 己丑,十有九年,遣畿内之民戍申。

纲 辛卯,二十有一年,秦伯大败戎师,收岐西之地。自岐以东归于王。

纲 壬辰,二十有二年,王室衰微,诸侯背叛。

纲 甲午,二十有四年,宗周宫室圮,诗人作黍离。

纲 秦初有三族之罪。

纲 丙申,二十有六年,晋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

纲 戊午,四十有八年,鲁初请郊庙之礼。

纪 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王使史角往鲁,公止之,其后在鲁,于是有墨翟之学。鲁之用郊始于此。

纲 鲁惠公薨,国人立其子息姑。

纲 己未,四十有九年,春王正月。

纪 是时天子微弱,诸侯放恣,赏罚不行。故孔子因鲁史修春秋,以寓王法,托始于此年,首书“春王正月”。

纲 秋七月,王使宰咺锡鲁惠公仲子之赗。

纲 辛酉,五十有一年,春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纲 三月,王崩,孙林践位。

纲 秋,武氏如鲁求赙。

纲 郑祭足帅师入寇。

纪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夏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

桓王

纲 壬戌,周桓王元年,春二月,卫州吁弑其君桓公而自立。

纲 丙寅,五年,春三月,郑伯使宛归祊田于鲁。

纲 己巳,八年,冬十一月,鲁公子轨弑其君隐公而自立。

纪 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太宰。隐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莬裘,吾将老焉。”羽父惧,反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壬辰,羽父使贼弑公于氏,立桓公。

纲 庚午,九年,春三月,郑伯以璧假鲁许田。

纪 桓公即位,修好于郑。郑人请复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许之,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

纲 甲戌,十有三年,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纪 初,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战于葛。蔡、卫、陈皆奔,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郑伯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纲 甲申,二十有三年,春二月,王使家父如鲁求车。

纲 三月,王崩,子佗践位。

庄王

纲 乙酉,周庄王元年。

纲 丁亥,三年,春正月,鲁侯会齐侯于泺,鲁侯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夏四月,齐侯杀鲁桓公,立其子同。

纪 鲁侯将有行,与姜氏如齐。申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齐人立其子同。

纲 秋,周公黑肩谋弑王,伏诛。王子克奔燕。

纪 周公黑肩欲弑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遂与王杀周公。王子克奔燕。初,子仪有宠于桓王,王属诸周公。辛伯谏曰:“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周公弗从,故及。

纲 戊子,四年,夏,单伯送王姬。秋,鲁筑王姬之馆于外。冬,王使荣叔如鲁,锡桓公命,王姬归于齐。

纲 甲午,十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纲 乙未,十有一年,冬十一月,齐无知弑其君诸儿。

纪 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襄公绌之。公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请代,弗许。二人遂因无知以作乱,弑襄公而立无知。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奔莒。乱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

纲 丙申,十有二年,春,齐人杀无知。鲁侯及齐大夫盟于蔇。

纲 夏,鲁侯伐齐纳纠。齐小白入于齐。

纲 秋八月,鲁及齐师战于乾时,鲁师败绩。

纲 九月,齐公子小白立。齐人取子纠于鲁杀之。

纪 鲍叔帅师言于鲁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

纲 齐侯以管夷吾为相。

纪 初,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管夷吾乎!臣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于是请诸鲁。庄公以问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忧矣!请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弗听,使束缚以予齐使。比至,桓公亲逆于郊,解其缚而与之坐,问焉。公曰:“成民之事若何?”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易。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公曰:“定民之居若何?”对曰:“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公帅十一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公曰:“吾何以富国?”对曰:“唯官山、海为可耳。谨盐策与铁官之数,其余轻重准此而行,然则举臂胜事,无不服籍者。”公曰:“吾欲从事于诸侯,为之奈何?”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置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春以獀振旅,秋以狝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令勿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可以不乖;昼战目相视,可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天下,以诛无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也!”桓公悦,于是任管仲为相,号曰“仲父”。

纲 丁酉,十有三年,春正月,鲁侯败齐师于长勺。

纪 齐师伐鲁,战于长勺。庄公将鼓之,曹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纲 己亥,十有五年,冬十月,王崩,子胡齐践位。

猜你喜欢
  本纪第三 武帝下·沈约
  列传第三十四 司马褧 到溉 刘显 刘之遴弟之亨 许懋·姚思廉
  卷一百五十一·志第一百四·舆服三·脱脱
  后序·连横
  皇清开国方略卷十五·阿桂
  ●明朝小史卷十六 天启记·吕毖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八·张岱
  吕安国传·萧子显
  裴子野传·姚思廉
  刘子玄传·刘昫
  卷之七十四  菽園雜記二(明) 陸容 撰·邓士龙
  卷二十七·鄂尔泰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司马迁
  卷32·陈邦瞻
  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齣~第十齣·汤显祖

    第一齣 标引【渔家傲】〔末上〕乌兔天边纔打照。仙翁海上驴儿叫。一霎蟠桃花绽了。犹难道。仙花也要閒人扫。一枕馀甜昏又晓。凭谁拨转通天窍。白日■〈歹坐〉西还是早。回头笑。忙忙过了邯郸道。何仙姑独游花下。吕

  • 卷303 ·佚名

    释文珦 农家 农家何所知,邻里自相宜。 草径东风软,茅檐春日迟。 数鸦鸣秃树,一犊卧荒陂。 酒熟相留醉,於人不作期。 释文珦 农居 农居深且僻,城市不相闻。 草路纵横入,柴门向背争。 儿

  • 列传第六十五 艺术·房玄龄

    ○陈训 戴洋 韩友 淳于智 步熊 杜不愆 严卿 隗炤 卜珝 鲍靓吴猛 幸灵 佛图澄 麻襦 单道开 黄泓 索紞 孟钦 王嘉 僧涉 郭黁鸠摩罗什 昙霍 台产 艺术之兴,由来尚矣。先王以是决犹豫,定吉凶,审存亡,省祸福。曰神与智,藏往知来

  • 國語卷第十六·韦昭

      鄭語   1 桓公為司徒〔一〕,甚得周眾與東土之人〔二〕,問於史伯曰:「王室多故〔三〕,余懼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對曰:「   王室將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四〕。當成周者〔五〕,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

  • ●滿洲實錄卷七·佚名

      天命六年三月至九年八月   ◆天命六年三月至九年八月   【四王□□□大敗五總兵(見圖)】   十九日午時兵至城東南角渡河未畢哨探報曰西北武靖門外有兵帝率左翼兵先往有總兵李懷信侯世祿柴國柱姜弼童仲魁等率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杨仲良

      太祖皇帝   收复江南   建隆元年正月甲辰,太祖即位。戊申,赐唐主李景诏,谕以受禅意。   三月丙辰,唐主景遣使来贺登极。丁巳,复遣使来贺长春节。   九月,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反,遣使来求援于唐[1],唐主不敢纳。   

  • 第九回 御膳房·德龄

    太后这一次出去,“衣”,“住”,“行”三者,可算是已经圆满解决了。还有那个最紧要的问题——食的问题,又是怎样呢?在宫中,当然是尽量的富丽,尽量的考究;但是在火车上,却不得不亏待伊一些了!第一个原因,就是地位不够。  然

  • 卷之六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四三九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折·佚名

    四三九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折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十九日江苏巡抚臣杨魁谨奏,为续缴应毁书籍,仰祈圣鉴事。窃照伪妄遗书并沈德潜选辑之《国朝诗别裁集》,钦奉谕旨均应查缴销毁,前经臣节次收获违碍书一百种,及各项重复

  • 卷十六·吴缜

    ●钦定四库全书新唐书纠谬卷十六(宋)吴缜 撰○十六曰先後失序郭正一未相前对策今传在为相之後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及横水之战纪传前後不同卢坦传叙李錡柳晟阎济美事失序蒋乂传记张孝忠事失序元载传杀李少良失序记火灾年次

  • 史记索隐序·司马迁

    史记索隐序 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 史记者汉太史司马迁父子之所述也迁自以承五百之运继春秋而纂是史其襃贬核实颇亚於丘明之书於是上始轩辕下讫天汉作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系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

  • 第13章 何梅协定以后·冯玉祥

    这时候蒋介石每天都说:“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先剿共,革命的敌人不是日本,乃是中国共产党。”东北四省失掉了,蒋介石说,他不负责任。汪精卫在南京中央党部说:“诸葛亮要出兵中原,必先平定南蛮。”这也就是

  •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司马迁

    王延海译注【说明】本文是公孙弘和主父偃的合传,并附录了徐乐、严安的两篇奏疏。至于篇末的王元后的诏书和班固的赞语,皆为后人所加,非司马迁原文。传中记述了平津侯公孙弘以布衣而封侯,官至丞相,位列三公的经历,肯定了他官

  • 卷二十二·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二十二宋 徐天麟 撰乐下乐章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其诗曰大孝备矣休德昭清高张四县乐充宫廷芬树羽林云景杳冥金支秀华庶旄翠旌七始华始肃倡和声神来宴娭庶几是听粥粥音送细齐人情忽乘青玄熙事备成

  • 第三节 石晋之亡·吕思勉

    天福七年(942年),契丹以晋招纳吐谷浑,遣使来让。高祖忧悒,不知为计。五月己亥,始有疾。六月乙丑,殂。《通鉴》。兄子齐王重贵立,是为少帝。《旧五代史》。《五代会要》同。欧《史》称为出帝,盖援卫辄、鲁哀公之例以名之也。《

  • 卷五·王元杰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谳义卷五     元 王元杰 撰僖公公名申庄公子闵公庶兄惠王十八年即位僖谥也小心畏忌曰僖经元年春王正月程氏曰继世者既非王命又非先君之命不书即位不正其始也胡氏曰承国于先君者父子之伦请命于

  • 卷第九(日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九(日字号) 甲子(周定王十年起)丙子(简王元年)庚寅(灵王元年)丁巳(景王元年)癸亥(周景王七年止) (辛未)七祖婆须蜜传法佛陀难提 婆须蜜。北天竺国人。姓颇罗堕。常服净衣。执酒器游行里闬。或吟或啸。人

  • 绿胶囊之谜·迪克森·卡尔

    主要讲述富商马库斯-切斯尼的侄女威尔斯小姐,被怀疑在特里太太糖果店的巧克力里下毒,毒杀了一名孩童。切斯尼先生决定自力救助侄女。他策划了一出只有两名演员的短剧——他自己和一名全身包裹的神秘客——要重现凶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