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七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遵旨查办《皇明实纪》《徧行堂集》并椎碎澹归碑石折

三○七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遵旨查办《皇明实纪》《徧行堂集》并椎碎澹归碑石折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十六日

大学士 仍管两广总督 昭信伯臣李侍尧、广东巡抚臣德保跪奏,为钦奉谕旨,委员查办,恭折覆奏事。

窃臣等于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六日接准军机处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乾隆四十年闰十月十八日奉上谕:朕昨检阅各省呈缴应毁书籍,内有僧澹归所著《徧行堂集》,系韶州府知府高纲为之制序,兼为募资刊行。因查澹归俗名金堡,明末进士,曾任知县,复为桂王朱由榔给事中,当时称为五虎之一,后乃托迹缁流,藉以苟活。其人本不足齿,而所著诗文中多悖谬字句,自应销毁。高纲身为汉军,且系高其佩之子,世受国恩,乃见此等悖逆之书,恬不为怪,转为制序募刻,其心实不可问。使其人尚在,必当立置重典。因令查阅其家收存各种书籍。今于高纲之子高秉家,查有陈建所著《皇明实纪》一书,语多悖谬。其书板自必尚在粤东,着传谕李侍尧等卽速查明此书板片,及所有刊印之本,一并奏缴。又查出《喜逢春传奇》一本,亦有不法字句,系江宁清笑生所撰。曲本既经刊布,外间必尚有流传,该督抚等从前未经办及,想因曲本搜辑不到耳。着一并传谕高晋、萨载,于江宁、苏州两处查明所有刷印纸本及板片,槩行呈缴。高纲为澹归作序,朕于无意中阅及,可见天理难容,自然败露。其子高秉收藏应毁之书,卽或前此未经寓目,近年来查办遗书,屡经降旨宣谕,凡缴出者槩不究其已往,今高秉仍然匿不呈缴,自有应得之罪,已交刑部审办。此专因高纲为八旗大臣子孙,其家藏有应毁之书,不可不示惩儆。至陈建在明天启间,卽清笑生似亦明末时人,其两家卽有子孙,均可不必深究。设或民间尚有藏者,但经献出,均可免罪。将此由四百里一并谕令知之。钦此。

又准字寄,乾隆四十年闰十月十九日奉上谕:昨因高秉家内查出《皇明实纪》一书,内多悖逆字句,应营销毁。其书系东莞人陈建所著,已谕令该督等细查,所有刷印之本及刻板一并奏缴。是书又名《皇明通纪》,恐刻板或有两副,应一并查明缴进。至僧澹归《徧行堂集》,语多悖谬,必应毁弃,卽其余墨迹墨刻,亦不应存。着李侍尧等逐一查明缴进,并将澹归所有碑石,亦卽派诚妥大员前往椎碎推仆,不使复留于世间。又闻丹霞山寺系澹归始辟,而无识僧徒竟目为开山之祖,谬种流传,实为未便。但寺宇成造多年,毋庸折废,着李侍尧等卽速详悉查明,将其寺作为十方常住,削去澹归开山名目,官为选择僧人住寺经理,不许澹归支派之人复为接续。该督等务卽妥办覆奏。所有高秉家查出澹归诗集及各种墨刻,并着抄寄李侍尧等阅看。此外或有类此者,并着一体查办。将此再行传谕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并抄发《澹归诗集》及各种墨刻单一纸到臣等。

伏查僧澹归卽金堡,所著《徧行堂正续集》,与东莞县人陈建所辑《明通纪》、《明从信录》二种,均属语多悖逆,不容任其流传,先经臣德保于暂兼督篆任内查出,奏明进呈,并将徧行堂板片委员解赴军机处查销在案。

兹钦奉谕旨,金堡诗集之外,尚有碑记、墨迹等类留存寺中,亟应毁除净尽。臣等遵即密委广州府知府李天培,驰赴韶州府,会同南韶道李璜,前往丹霞,悉心查办。凡金堡所有墨刻墨迹,逐一查出,现存碑石,摹搨进呈,一面椎碎抛弃,不使片纸只字,复有留存。并将其支派僧众悉行逐出,令地方官选择诚实戒僧住持。其陈建所著《明通纪》一书,虽原查并无板片,恐尚为伊子孙匿留,臣等亦派委理事同知全保、高要县知县高暎,前赴东莞,亲至其家,嘱令恭宣恩旨,宽免究及子孙,谆切开导,着落速行呈缴。一面分委妥员,在于省城书肆,详加查阅,并晓谕民间寺院,如有收藏金堡、陈建所著前书墨刻与《喜逢春》曲本,早为献出,槩免治罪。

兹据委员全保等禀复:据陈建裔孙除与屏等呈出《明通纪》四部,内原刻一部,翻刻三部,并无板片;另陈建所著《学蔀通辩》十九部,每部二本,《治安要议》三十部,每部一本,皆有板片,中多残缺。讯据陈与屏等供称,《明通纪》一书,刊刻年久,实未曾见过原板,广东地气潮湿,或因霉烂无存,断不敢有心藏匿,自取重罪。出具甘结,连书呈送前来。

臣等查阅《明通纪》四部内,陈建原著与邱浚鉴定及金陵摘星楼书铺翻刻三部,均自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起,至明正德十六年止,惟马晋允所刻一部,增入嘉靖以至天启,书板既已不同,原本字句亦有增删。是此书流传日久,翻刻颇多,今陈建子孙供无原板,似属可信,而翻刻之板,自必存于各处,均须查出销毁。查马晋允系浙江余姚县人,臣等现在飞咨江浙两省督抚臣,在于马晋允家暨摘星楼书铺详细查追。一面檄饬雷琼道查起邱浚鉴定书板,一并销毁。

现据省中书贾、寺僧呈出《丹霞志》一部,《徧行堂随见录》一本,与金堡墨刻各种。检阅《丹霞志》内诗文语录,诸多悖逆,且有徐干学为伊撰制塔铭,知金堡尚有《岭海焚余集》、《梧州诗》二种。并查出下院两处,一名会龙庵,在韶州府东门外,一名龙护院,在南雄府城内。恐有金堡碑记字迹及其支派僧众,现亦一体查办。又墨刻内有尚、耿二逆重修省城光孝寺碑记,系金堡撰文。此碑固应销毁,而逆迹亦不便留贻。凡伊等所竖之碑,业已一并椎碎。窃思金堡既已托迹缁流,苟延残喘,复与官员结纳,妄逞笔墨,肆其狂吠,实为覆载难容。查《丹霞志》载,海螺岩有金堡埋骨之塔,刊刻铭志,亦应刨毁。现又飞饬委员查办,不使存留。至金堡当日蹈袭虚声,恐无识之徒,或有将伊诗文采入志乘,臣等已札司调集磨勘,如有记载之处,提板铲削,以清秽迹。

除俟委员李天培等查办回省,另折具奏外,所有奉到谕旨遵办缘由,理合先行覆奏,并将查出书籍墨刻封固,另开清单,恭呈御览。

再,《学蔀通辩》、《治安要议》二种,均为陈建所著,是以各检一部,附封进呈。合并陈明,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知道了。

(宫中朱批奏折)

猜你喜欢
  卷三百九十六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兵五·徐天麟
  名山藏卷之六十五·何乔远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卷之五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佚名
  ●奇女子传卷之二·吴震元
  卷之三十四·祁韵士
  朱长生传·魏收
  窦群传·刘昫
  第十三章 晋的统一和内乱·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一·佚名
  晋纪(王韶之)·干宝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陈肇兴

    磺溪(彰化)陈肇兴伯康壬戌(咄咄吟)春日有感北投埔义士林锡爵招同林文翰舍人、邱石庄、简荣卿孝廉、洪玉崑明经及各巨姓头人宴集倚南轩,计议防乱事宜,即席赋赠三月十六日,奉宪命往南北投联庄遇乱,避居牛牯岭,即事述怀十八日,秋雁

  • 贺寿诗(五言古风)·徐志摩

    照颜范谤传,髦苏母所督。汉宋两贤媛,先后耀嘉淑。渊渊夫人穆,与以分鼎足。相夫一片心,相借挽车鹿。脱簪添膏火,学成举芳躅。倾囊育英才,天启后来福。有子况范苏,舆台视潘陆。白头西伉俪,堂上花灯卜。今日进一辞,更为期颐祝。

  • 咏物诗·谢宗可

    (元)谢宗可 撰睡燕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睡蝶不趂游蜂上下狂闲舒倦翅怯寻芳花房舞罢春酣重蕙径栖迟晓梦长贪困有谁怜褪

  • 卷八·本纪第八·世祖五·宋濂

        ◎世祖五   十年春正月乙卯朔,高丽国王王禃遣其世子愖来朝。戊午,敕自今并以国字书宣命。命忻都、郑温、洪茶丘征耽罗。宿州万户爱先不花请筑堡牛头山,以厄两淮粮运,不允。爱先不花因言:“前宋人城五河,统

  • ●叙·王世贞

      余既有《异典》、《盛事》二述矣。异典者,遘之自人主者也;盛事者,遘之自天者也。盛事之遘,无非美已;异典之遘,美居十九,疵亦居一。已,乃复有遘之自天而不可言盛,遘之自人而不可言典。或人与事之巧相符者,或绝相悖者,为其稍奇

  • 第六十二回 侍宴乞封两姨争宠 轻装观剧万目评花·蔡东藩

      却说滇、黔两军,联络北伐,黔军司令官戴戡,由遵义直趋重庆,驻师松坎,并遣第一团长王文华,第三团长吴哕鸾,分攻湘境,牵制袁军。滇军总司令蔡锷,自威宁通道毕节,直达永宁。永宁为川南要塞,系四川第二师长刘存厚驻守地,刘原驻泸

  • 兴元·周绍良

    №兴元001【盖】失。【志文】唐故通议大夫试秘书少监兼汉州别驾上柱国陈府君墓志铭并序府君讳如,颍川人也。历代文之宗,德之最,博陵清简,时所钦尚焉。曾祖迪,皇赠颍川太守。祖瑾,皇赠工部尚书。父希烈,皇太子太

  • 卷一·朱克敬

    王菽原方伯官湖南时,喜奖诱才俊。孙鼎臣、周寿昌、郭嵩焘等皆所识拔。及去,名流祖饯,相属于郊。有贾人李姓,以廪生援例为训导,素无因缘,亦往送焉。或嘲以诗曰:“新捐训导李明阶,手揽朝衣下轿来,赢得绮窗人笑说,老爷今日迭

  • 卷十四·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歴代职官表卷十四工部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四<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十四<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

  • 喻老第二十一·韩非

    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传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胄生虮虱,鷰雀处帷幄,而兵不归,故曰:‘戎马生于郊。’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夫治国者

  • 卷二十四·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二十四宋 高闶 撰成公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虽上不受於天子而下实继正异乎无所受而自立者矣故书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善问周达曰宣此臣子之私諡也无冰极寒之月而无冰者常燠也洪范传曰豫恒

  • 序·其白德富

    序原夫大道本无名待人行之为妙至人不居方临事能之为然所以滹沱一脉代有其人临济三十四叶茂发天童枝荣十二爰我万峰破山师翁得其一焉于明壬申间负密祖尘拂回蜀宗风丕振布幔天网打凤罗龙十方衲子望风披靡俾人人鼻孔撩

  • 江湖长翁集·陈造

    诗文别集。南宋陈造(1133—1203)撰。四十卷。造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淳熙进士。官至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遭宋不竞,事多龃龉,自以为于世无补,宜置江湖,遂号江湖长翁。此集成于明代,始与秦观之作合刻。今本四十卷

  • 宝章待访录·米芾

    一卷。宋代米芾著。是书记同时士大夫所藏晋唐墨迹。分目睹、的闻两类。目睹者有王羲之《雪睛帖》以下凡五十四条。的闻者有唐怀素《自叙帖》以下凡二十九条。“目睹”类中所记真迹、藏处、装裱、题跋、纸本、印鉴、避

  • 庞涓夜走马陵道·佚名

    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二楔子,末本。简称《马陵道》。《太和正音谱》、《录鬼簿续编》均有著录。剧写孙膑、庞涓同为鬼谷子门生,庞涓先下山,做了魏国元帅,保举孙膑也在魏国做子官。二人比阵法,庞涓输与孙膑,遂生妒忌

  • 资治通鉴考异·司马光

    北宋司马光撰,司马光等人所撰成的《资治通鉴》,共294卷,共参考正史之外各种杂史著作322种,历经19年最后完成,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编撰《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司马光比较各种史料,辨明选定的理由,同时撰写了

  • 我的前半生·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著。是中国最后一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录。作者忠实地记录了自己具有传奇色彩的前半生,包括家世、童年、紫禁城内外、在天津的活动、潜往东北、伪满14年、在苏联、从疑惧到认罪、接受改造获得新生。按年代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佚名

    凡十卷。唐代般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册。略称六波罗蜜经、六度经。内容讲述护持国界及菩萨所修六波罗蜜之法。计分十品:(一)归依三宝品,(二)陀罗尼护持国界品,(三)发菩提心品,(四)不退转品,(五)布施波罗蜜多品,(六)净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