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五十五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内大臣文渊阁提举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步军统领管理户部三库奉宸苑清漪园等处总理工程处御茶膳房御药房太医院西洋堂事务军功加三级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十三级纪录二十一次臣英和经筵讲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上书房行走武英殿总裁管理国子监事务加六级随带加二级纪录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庆四年。己未。十一月。庚午。定护任处分从宽例。谕内阁、兵部议处护太原镇印务参将富德、降一级调用一本。固属按例办理。但此案若系本任总兵徇庇属员。自应按例降调。富德究系参将暂护总兵。未必不以官职与恩特赫默相等。是以不行揭报。若竟予降调。与本任总兵无所区别。富德、着改为降二级从宽留任。嗣后遇有似此案件。皆当分别本任护任。照此办理。并着该部纂入例册。  

○添设步军统领衙门郎中一员。从步军统领布彦达赉等请也。  

○以已革一等男庆麟兄庆长、故二等男白明子崇贵、各袭爵。  

○赏挑挖河道叶尔羌五品伯克额则斯、花翎。六品伯克和琳霍卓斯第克、蓝翎。免挖河回民七百名、次年额徵普尔钱一半。  

○辛未。谕内阁、朕恭阅高宗纯皇帝实录。内载署江苏巡抚顾琮奏、酌平盐价一事。圣意以巡盐诸臣奉行不善。特奉谕旨。朕原谓肩挑背负之穷民不禁耳。岂谓私枭而亦不禁乎。若此则稂莠不除。而嘉禾败矣。夫目前奏摺诸臣。一则曰请宽某件云云。再则曰请宽某件云云。不知今日之请宽者。即向日之一则曰请严某件云云。再则曰请严某件云云者也。不论与吏治民生有益与否。而但觇上之意。以为奏摺办事之张本。是岂公尔忘私古大臣之谓乎。恭绎训言。仁育义正。实为万世不易之法。敬惟我高宗纯皇帝。乘乾御宇。上继世宗宪皇帝。十三年励精图治。整饬肃清之后。彼时诸臣或私心窥测。诸事皆请从宽。故特降谕旨。示臣工以宽严得中之准。六十年来权衡庶政。覆载无私。用成郅隆之化。朕缵承鸿绪。勉绍前谟。惟期不偏不倚。一秉公正。实未尝豫存从严从宽成见。本年正月亲政之始。于初八日。将大学士和珅革职拏问。十八日赐令自尽。实有不得不办之苦衷。节孙谕旨甚明。为天下臣民所共谅。然朕之衷怀。实非得已。颇觉已甚。而进言诸臣。多有以近来政务近宽。规朕以宜加严厉者。试思庶事虽纷。其理总折衷一是。宜宽而宽。宜严而严。原视事理以为断。若有意从宽从严。则此心即已涉私。非大公至正之谓也。夫风雨露雷。无非至教。若终日震霆交作。而无蔼霁。尚复成何景象。如惟有长育而无严肃。又何以成时序乎。是天道之运行。即政令之法效。朕惟有体天出治。刑赏温肃。一切不参以己见。务在持平。即如长新店盗案。未经发觉之先。朕早密谕胡季堂等、留心访拏张标。以除积年巨盗。无如该督等因循不办。以致有长新店抢劫之事。及一经破案。即严饬上紧缉拏。现已陆续获到多名。正法枭示。亦何尝稍有姑息乎。至于军营带兵大员。其功罪尤应详核。如勒保。明亮永保庆成等。皆因其办理延玩。先后拏问。然亦必详细鞫讯。务俾情真罪当。方可定谳。宁有因整饬军纪。将罪状未明之大臣。遽加之重典乎。总之政治得中。则恩威赏罚。自无畸重畸轻之毙。诸臣等不可心存揣测。以朕一事宽办。即相率而务从宽。一事严办。复相率而务从严。其各屏除私臆咸矢公忠。以佐朕执中之治。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又谕、御史彭希洛奏、请禁外省官员勒令告病。并严禁州县浮收条银、文武员弁讳盗、一摺。所奏俱切时毙。据称外省道府州县等官。有庸劣不称职者。该上司或因保举在先。规避处分。或故示宽厚。稍存容隐。并不随时据实劾参。祇令告病。此等人员。病痊仍可起复补官。不足以昭炯戒。再徵收钱粮。各省州县多有浮收之毙。如江苏有徵收条银、官设银店。每一两浮收银三四钱不等、其将钱折交者。每一两收大钱一千四五百文不等、州县既已浮收。胥吏又从而侵蚀。现经严除漕毙。恐不肖官吏。因出息较少。于徵收钱粮时。又致逐渐加增。至各省地方有被盗案件。文武员弁。每因规避处分。捏报窃案。且有贿嘱事主隐忍者。以致盗匪无所顾忌。乘闲抢劫各等语。该御史所奏、俱属应办之事。各督抚嗣后于所属道府州县等员。遇有劣迹应行参奏者。务须秉公严劾。勿稍徇隐。傥有仍前勒令告病。而任内劣迹别经发觉者。将各上司严议。钱粮一项。例应民闲自封投匮。久经严禁私设官店。以杜浮收。其乡民内向有折交钱文者。若竟行禁止。恐小民不谙银色。反受胥吏愚弄。各督抚务于开徵之先。按照时价。核定换银上库之数。每两徵收大钱若干文。出示晓谕、听民自便。毋许丝毫浮收。至文武员弁讳盗。本干严议。各督抚务须严密访查。通行晓谕、如有讳盗情毙。许事主赴各上司衙门呈控。即据实参办。若该上司扶同徇隐。别经发觉。将该管上司一并严议。决不宽贷。将此通谕知之。  

○旌表守正捐躯浙江奉化县民邬得之妻陈氏。  

○户部议准、前署云南巡抚富纲疏报、陆凉、河西、定远、姚、师宗、镇沅、恩乐、七州县、开垦田二顷六十六亩有奇。照例升科。从之。  

○壬申。谕军机大臣等、满洲及东三省官兵。素性趫健。勇于赴敌。而统兵大臣调度不善。往往零用派拨。搀入绿营队中。以致力分见单。转有轻身陷阵之事。实为三年来军营通病。着额勒登保。及各路带兵大臣。嗣后派兵剿贼。总将满洲东三省兵官。自为一队。使我精兵蓄养锐气。于应行奋击时。令其并力直前。以剿乌合乱民。自必所向披靡。  

○免黑龙江种地兵丁、本年未完粮。  

○癸酉。普免积年民欠。谕内阁、现届长至圜丘大祀。高宗纯皇帝升配礼成后。自应仰推皇考恩慈。用敷惠闿。因思乾隆六十年以前。各省积欠缓徵地丁耗羡。及民欠耔种口粮漕粮银两。并积欠缓徵民借米谷草束等项。现在应徵者尚复不少。着该部通行各省。详悉查明。将以上各款。自乾隆六十年以前。普行豁免。俾寰宇群黎。同沾遗泽。于乾隆年间逋欠银米等项永免追呼。用仰副皇考六十年来子惠元元至意。即将此二条。入于升配恩诏款内。  

○又谕、各省旗丁押运赴通。沿途用度甚多。粮道又将旗丁应领各项。不行如数发给。以致旗丁向州县加增帮费。而州县遂得任意浮收。积毙已非一日。前经降旨清厘漕毙。并令各督抚。将一切陋规开单进呈。又酌增旗丁贴费。据各督抚将运丁津贴。筹款增添。节次交部议行。并据岳起。荆道乾。先后奏到应禁陋规。自当概行裁革。现在帮船沿途滥费。既已删除。而旗丁又得增添津贴。用度宽余。自不致仍前支绌。不能复向州县索费。而州县更不能藉口浮收。从此漕务肃清。诸毙可期尽绝。着将岳起、荆道乾、两次奏到清单。交该部、通行有漕省分督抚。及总漕、巡漕、仓场、衙门。将一应陋规。永远禁革。自此次饬谕之后。傥有阳奉阴违。仍前滋毙者。一经查出。必当从重治罪。决不宽贷。  

○又谕、户部核议、直隶通省亏欠摊赔各款、分限完交一摺。仓库钱粮。均关国帑。岂容任意悬欠。今直隶一省。自乾隆三十二年以后。未清银款至一百四十四万余两。历任各官。至一百三十九员之多。此等亏欠帑项之员。本应按照定例、分别治罪监追。惟念历时已久。人数过多。是以前次胡季堂奏请。将各员提集省城追缴。当经降旨以各省官员众多。俱行提集省会。殊非政体。因将胡季堂奏到原单。交部查办。兹据查明分别开单呈览。除不知存殁各员、查明另办外。所有现在亏欠各员。其银数在一千两以下者。限半年追完。一千两以上、至五千两者。限一年追完。一万两者。限二年追完。二万两者。限三年追完。三万两者。限四年追完。三万两以上者。限五年追完。此内亏欠不及一万两之员。着革职从宽留任。已回旗籍者。革职暂留顶带。若限内全完。准其开复。其数逾一万两之员。革职即令离任。已回旗籍者。亦着革职。按限着追。如限内全完。奏明请旨。此系朕格外施恩。将应行治罪各员。于无可宽贷之中。免其治罪。该员具有天良。自应将亏欠银两。依限措交。若再逾限不完。断难曲宥。必当照新例。将各该员监禁严追矣。至摊赔各员。与本身亏欠者。尚属有闲。除现存之员。照户部定例。按限追交外。已故人员。着照前此恩旨。一千两以下者。全行宽免。一千两以上者。免十分之五。二千两以上者。免十分之三。此皆因直隶一省。差务繁多。数倍他省。地方官平日经理不善。或有借垫等项。不能及时归款。以致日久拖延。人数过多。故加恩特从宽典。若他省别无差务可以藉口。仓储库项。皆当核实清厘。岂容稍有亏欠。如有查出亏短帑项人员。必当按例严惩。不得援照直隶之例。妄希宽办也。余着照所议行。  

○又谕、御史周栻请严禁交代私立议单、并严定咨追章程一摺。据称地方官前后交代。于限内未能清楚。则以限期已届。权为出结。而当同监交之员。私立议单。以俟徐为补偿。遂致升迁事故各员。已经到任、与已回旗籍者。多有申请咨追。甚至动用公项。不能弥补。竟至含混其中。飞洒隐射。及咨追各处。或完未及半。又以无力完缴。详请豁免。冀为开销地步等语。此实外省通毙。钱粮交代。有无亏短。均于限内结报、定例綦严。若听其私立议单。设法通融。将前任亏短之银。又复带至新任。措银赔补。是旧任之亏欠甫完。而新任之亏欠又增。成何事体。嗣后各省督抚。于所属地方官交代一节。如于限内未能交清。应令接任官逐款查明。揭报上司。将该员截留在省。务须交代清楚。方准赴任回籍。不得通同写立议单。希于限外通融弥补。致干例禁。傥仍前积毙。一经发觉。除监交出结之员。着落赔补外。并一体治罪。仍将各该上司分别严议。将此通谕知之。  

○谕军机大臣等、目下贼踪所聚。大率在陕之南川之北该处路径丛杂。若止于境内追击。则贼匪路路可通。难以拦截。额勒登保、那彦成、二人。虽分两地。实则同办一事。惟当无分畛域。将各股贼匪。并力兜截一处。协力奋剿。至各处民人。团集保聚。最为善策。当饬令地方官晓谕居民。互相捍御。俾贼匪无从抢掠。其有与贼通信。及为之接济者。查拏治罪。如此众志成城。可期事半功倍。将此传谕知之。  

○又谕、那彦成等自前月至本月初闲。连日遇贼即击。不予以暇。于大建沟板房子等处。督率兵勇。跟踪追截。俱有斩获。而纶布春歼戮较多。乡勇杨太和杀贼奋勉。所奏自系实在情形。不似从前军营虚报恶习。据称杀贼地方。皆系老林。为官兵从未到过之地。可见从前带兵大员等、奏报不实。至现在张汉潮余匪。又有冉学胜、高遇春等、为首。以老林为窟宅。自因张汉潮歼毙后。势穷力蹙。是以纠伙窜入。为困兽犹斗之计。那彦成现饬将领步行追剿。并亲入老林督率进击。据陈一切情形。有愤不欲生之语。实为过当。现在窜匪不过张汉潮余党。固不值与之亲身决战。即系着名首逆。亦不值为此语。那彦成系军机大臣。经朕派往督师。岂仅责以冲锋陷阵之事。贼匪既窜入老林。即当设法鼓励兵勇。或选派能事将弁入山。将贼匪轰出。或放火焚烧。俾贼不能逃匿。那彦成督率精锐官兵。俟贼匪出林。或用枪炮。或用弓箭。痛加剿杀。方为正办。不独那彦成不应冒险深入。即领兵大员如纶布春等、亦不应令其轻涉险地。今那彦成既亲入老林。则台布同系带兵之人。势难落后。自必同时深入。试思伊二人俱冒险轻进。设有疏虞。于大局关系甚重。即如木兰行围逐虎。亦必须设法将虎引出密林。方可枪毙。断无徒步入林。与虎争角之理。且老林内路径险窄。即一二巴图鲁亲自搏战。亦不能得力。何况那彦成、台布、均系文员。即涉险深入。有何益乎。那彦成此奏。诚匹夫之勇。太不知轻重矣。且据称严饬将领俱舍骑步行。分投入林。盛京吉林劲旅。马上驰骋。是其所长。若不令乘马。焉能得力阅之甚不放心。并据称于深林密箐中。直趋秦岭。即粮运不继。均可寻觅包谷。通融接济。似此情形。竟不忍看矣。那彦成固当奋勇剿贼。然亦当万分斟酌。切不可过于愤激。转致胸无把握。至请借支尚书都统廉俸五年。共四千八百两。那彦成现在督兵剿贼。自不无需费之处。所有应得尚书都统廉俸。伊家中寡母妻子。资以养赡竟毋庸借支。着加恩另行赏给那彦成银六千两。为赏兵等项之用。于陕西藩库照数支领。不必入军需项下开销。至台布所请豫支养廉二年之处。着照所请行。又据奏、富成原带兵一千一百余名。皆被褐无裈。阅之不忍注目。那彦成现已亲加抚慰赏赉。自应如此办理。官兵等均系为国敌忾之人。何可令其衣被蓝缕。一至于此。那彦成既目击富成官兵如此情形。将来伊所带之兵。自必随时体恤。勿令困乏。现在所赏那彦成银六千两。并台布准支二年养廉。正为此等赏需之用。现届严冬。着赏那彦成。貂皮马褂一件。台布。纶布春。乌云豹马褂各一件。以示挟纩推恩之意。将此传谕知之。  

○以歼获贼首张汉潮李潮功。赏侍卫桑吉斯塔尔、副都统衔。参将傅云、游击罗全亮、守备王成杰、花翎。千总李国杰等、蓝翎。余升擢有差。  

○广东高州镇总兵官穆腾额、以年老休致。  

○甲戌。定题本漏印处分例。谕内阁、哈当阿具题交卸镇印。爱新泰具题到任日期。二本俱遗漏用印。经内阁票拟饬行。向来内阁于各省本章。遇有字画错误。及违式者。均票拟饬行。今此二本。俱遗漏用印。非寻常错误违式可比。哈当阿、爱新泰、俱着交部照例议处。嗣后有似此遗漏用印者。俱着照此办理。  

○以光禄寺卿穆克登额、为通政使司通政使。  

○乙亥。以圜丘大祀致斋。前期命皇次子旻宁诣孝淑皇后殡宫。行冬至祭礼。  

○命礼部右侍郎文宁、在上书房行走。  

○丙子。命文职三品以下京堂官。照圆明园例轮班奏事。  

○福建水师提督哈当阿、因病解任。以金门镇总兵官李南馨、为水师提督。台湾协水师副将冯建功、为金门镇总兵官。  

○以故土尔扈特济尔噶朗贝勒默们图子额尔德尼、袭爵。  

○赏乌什阿奇木伯克等、裁彻屯兵所遗油麻地亩。从办事大臣徐绩请也。  

○丁丑。额勒登保奏报、围剿徐添德等股贼匪。擒贼目贾正举等、得旨嘉奖。擢乾清门侍卫春宁、为御前侍卫。副都统阿哈保等、下部议叙。余升赏有差。  

○拨部库银五十万两。解往河南。以备军需。  

○以故哈萨克王杭和卓子江和卓、袭爵。  

○旌表守正捐躯浙江诸暨县民卢高炳妻章氏。  

○上以冬至祀天于圜丘。自是日始。斋戒三日。  

○戊寅。以恭奉高宗纯皇帝配天。先期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谕内阁、各省官员。计典则有卓异。俸满则有保举。其有贤能出众者。例准专摺保题。各督抚等、若能于平日留心体察。遇有保荐。择其有实政在民者。登诸荐牍。则各州县等咸知感奋。勉奏循良。无知各督抚平日于属员中。应对稍觉明白。差委尚能勤奋者。辄视为能吏。遇保荐时。即将伊等列入。此等人员。未必真有贤声惠绩。而其人遽邀升擢。甚有上司以为能员。而小民以为虐吏者。殊非澄叙官方之道。总以巧言便给为能员。以刚毅本讷为不晓事。实为近年恶习。州县为亲民之官。总以能知百姓疾苦。培养元气。方为称职。嗣后各省督抚。凡遇属员卓异保举。及专摺奏请升任各员。务须慎重遴选。察其心术。访诸舆论。以操守端洁。尽心抚字者为上。不得概以言貌取人。则转移风气。吏治淳而民自受其福矣。将此通谕知之。  

○又谕、内外衙门书吏。积惯舞毙。最为恶习。外省各官。遇有题升、调补、议叙、议处、报销、各项。并刑名案件。每向部中书吏贿嘱。书吏乘机舞毙。设法撞骗。是其常技。至运京饷铜颜料各项解员。尤受其累。自投文以至批回。稍不满欲。多方勒掯。任意需索动至累百盈千。名曰部费。公然敛派。即督抚亦往往明知故纵。至外省督抚藩臬以及州县各衙门。凡应办事件。亦不能不经书吏之手。藉端滋毙。甚至上下勾通。均所不免。现当吏治肃清之时。岂容猾吏蠹书。从中播弄。嗣后各省官员。务须正已率属。廉洁自持。严明驭吏。汰除冗散。惩创奸胥。以杜外省书吏之毙。在京各部院堂官。惟当督饬司员等、每事躬亲。熟观例案。实心勤职。傥有积猾吏胥。密访得实。即行严办。以杜在京书吏之毙。傥经此次训谕之后。内外各衙门。仍视为具文。尚有前项情毙。别经发觉。或被科道纠参。必将该管各管分别议处。勿谓诰诫之不豫也。将此通谕知之。  

○又谕、明亮、永保等、带兵剿贼。种种迟延玩误。捏饰谎报、及得受馈送各情节。松筠所拟。俱属按律办理。除明亮。永保。俟解京后另降谕旨外。兴肇本系糊涂无能。其在军营带兵。惟知随同明亮支吾朦混。节次明亮所发奏摺。或竟未与兴肇阅看。即打仗处所。亦未必亲到。祇系随同列衔。其罪较轻。非因伊系宗室。即从末减。兴肇、着改发乌噜木齐效力赎罪。交与兴奎严加管束。庆成从前带兵。曾经受伤。此次系自行屡请前往军营。且击剿张汉潮时。亦尚能跟踪追蹑。伊以受伤之人。尚思出力。情殊可悯。而其从前在湖北军营。剿办贼匪。彼时系永保总统。景安在豫防守。庆成祇系带兵协同剿贼之人贼匪阑入豫境。窜往来陕西。亦非其贻误。庆成。着改发伊犁效力赎罪。交与保宁严加管束。  

○命睿亲王淳颖、定亲王绵恩、在御前行走。  

○廓尔喀额尔德尼王喇特纳巴都尔、吉尔巴纳租塔毕噶尔玛萨野、表进年贡。赐敕奖赉如例。  

○赏额勒登保四川藩库银一万两。德楞泰五千两。以充军赏。  

○旌表守正捐躯直隶无极县民刘泽东妻魏氏。浙江龙游县民许文盛妻俞氏。  

○户部议准、广东巡抚陆有仁疏报、恩平、西宁、二县、开垦水田五十二亩有奇。照例升科。从之。  

○己卯。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谕内阁、前据费淳奏、富纲在总漕任内。有得受卫弁银两之事。曾经降旨。令书麟详悉查讯。兹据书麟覆奏。富纲在任时。有已故守备支秀发、向众告知在济宁谒见富纲时。面向言及赔项甚多。用度不敷。似有欲令帮助之意。嘱令各备弁量力馈送。各备弁于禀见时。富纲亦曾露用度不敷之语。是以各措银一二百两至三百余两不等。俱交支秀发转交富纲管门家人刘姓接收等语。富纲系漕运总督大员。不知洁己奉公。乃向所属备弁需索帮费。约计书麟查奏清单。富纲于江浙两省备弁内。所得馈送已不下万两。而江西、湖广、豫东等省。备弁有无馈送。现尚未经查出。是富纲任意贪婪。实为卑鄙无耻。富纲、着革职拏问。交书麟严审定拟具奏。并着查抄家产。以为大员贪黩者戒。  

○庚辰。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恭奉高宗纯皇帝配享如仪。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  

○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停次日朝贺。  

○以恭奉高宗纯皇帝配天礼成。颁诏天下诏曰。朕惟明天察地。仰洪造以升禋。假庙飨亲。崇上仪而陟配。明堂宗祀。伊嘏颂于我将。时夏陈常。率育歌夫帝命。粤稽殷荐。懋着隆规。我国家久道化成。大猷光被。昊慈笃眷。世德重熙。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俱已配享苍穹。垂光亿祚。钦惟皇考高宗纯皇帝德孚位育。撰合清宁。审视听于民情。顺行生于物化。缉熙夙夜。裕康强纯固之神。保定升恒。恢溥博高明之量。肃精禋而昭事。诚格居歆。彰显道以敷施。德崇孚佑恩膏布濩。雨露涵濡文治光昭。星云糺缦。神功丕运。侔怙冒以无私。清问常周。俨鉴观之有赫。体元建制齐七政于乾仪。省岁安氓。协五辰于时纪。平成厎绩。巍荡难名。演羲画而万国咸宁。绎箕畴而庶徵来备。建百世不祧之庙。率祖攸行。慰八纮怀德之心。配天其泽。允宜陟泰坛而右享。继列圣以时歆。是用博考前章。奉道上典。敬昭告天地宗庙社稷。率诸王贝勒文武群臣。于嘉庆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冬至。恭祀上帝于圜丘。奉高宗纯皇帝配享。嘉庆五年正月十八日次辛。祈谷于上帝。五月初一日夏至。恭祀皇地祇于方泽。并奉高宗纯皇帝配享。荐敬荐时。福嘏偕申于妥侑。事天事地。孝熙并洽于尊亲。既懋崇徽。爰宣浩泽。所有事宜。开列于后。一、各省乾隆六十年以前积欠缓徵地丁耗羡、及民欠耔种、口粮、漕粮、银两。俱着豁免。一、各省乾隆六十年以前积欠缓徵、并民借米、谷、草束、俱着豁免。一。历代帝王陵寝。先师阙里。应遣官致祭。着察例举行。一、五岳四渎等祀。应遣官致祭。着察例举行。一、直隶各省童生入学额数。大学着增七名。中学增五名。小学增三名。诏到举行一次。不着为例。一、地方有才品优长。山林隐逸之士。着该督抚核实具奏、酌予录用。一、各省民人孤贫残疾。无人养赡者。地方官加意抚恤。一、各省要路桥梁。及过渡船只。闲有损坏。妨碍行旅者。地方官查明。随时修理。一、直省军流以下人犯。分别减等发落。一、伤病留营兵丁。不能充伍者。该管将弁查明。本家如有子弟至戚。可以教练差操。即令顶食名粮。免致失所。于戏。诒谋垂佑启之仁。敷闻在下。观德协穆清之化。峻极于天。绥我思成。浃神人而播恺。锡兹祉福。胥宇宙以覃庥。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谕内阁、前以祈谷乃新春典礼。自应在立春以后得辛举行。明岁庚申正月初八日上辛。应行祈谷大祀。系在立春以前。因致祭日期。业于昨岁奏明高宗纯皇帝。不敢改议。是以降旨仍照礼部等衙门题日期行礼。嗣后祈谷大祀。总以春后得辛为度。本月二十六日。南郊大祀。恭奉皇考升配。先期诣坛斋宿。斋宫内向俱悬挂皇考御制诗章扁额。并陈设御笔诗册。朕自受玺后。即敬念皇考精诚对越。举凡治法心法俱见之于御制诗中。朕每遇宿坛。必将诗扁。诗册。恭诵一周。以昭虔恪。此次敬阅至乾隆己酉年祈谷礼成述事诗。内有今年九日立新春祈谷虔应值次辛之句。因恭查诗注。内载今岁正月初九日立春。若用初四日上辛祈谷。则尚在腊月内。是以用十四日次辛。仰见皇考圣意。亦以祈谷典礼。应在立春以后得辛举行为是。明岁庚申祈谷日期。上年虽经礼部等衙门循例具题。惟敬忆皇考尝举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及吾不与祭如不祭之言以示训。自嘉庆元年以来。皇考传位后。凡遇郊坛大祀。俱系朕恭诣行礼。是以每次具题致祀日期本章。俱令送朕阅看。明岁庚申上辛。系在春前。该衙门具题。原系错误。而朕因是时。适值皇考圣躬不豫。心绪焦切。未经看出实朕之过。惟念事属既往。所有礼部、太常寺、及钦天监等衙门应得处分。俱着宽免。其明岁庚申祈谷典礼。仍改用正月十八日次辛举行。  

○以南郊大祀。恭奉高宗纯皇帝升配礼成。予执事陪祀之王公大臣官员等、加级纪录有差。赏乐舞生、校尉、拜唐阿、护军、步甲等、一月钱粮。  

○拨部库银一百五十万两。解往四川、陕西。以备军需。  

○调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定柱、为成都副都统。成都副都统明兴、为正白旗汉军副都统。以喀喇沙尔办事大臣阿尔塔锡第、为镶红旗蒙古副都统。户部郎中额勒布、为镶蓝旗汉军副都统。  

○辛巳。谕内阁、礼部查奏、嘉庆元年以后换铸印信时。将湖南永绥厅、及直隶永年等县。已于清字篆文永字阙点。惟各省旧印尚未查改。实为疏忽。请交部察议等语。各省文武衙门印信。应随时盖用。其清篆有与朕名上一字同音者。自当一体阙笔。着照所请。通行各省。均照四川永宁道印信之例办理。至另片所称殿名、门名、清字未经阙点者。请一体改正。又嘉庆元年以前、王公等册诰、未经阙点者。应令宗人府查明缴回修改等语。殿名门名由来已久。未便另易。至王公等册诰。系皇考颁发。且祇系敬谨供奉。非印信常用者可比。俱无庸一体修改。至诗韵内上声第二十八部。已改俭字为部首。业于春闲、经武英殿奏明、刊刻通行矣。余着照议行。  

○壬午。四川布政使林俊、因病解任。调甘肃布政使杨拨、为四川布政使。江西布政使广厚、为甘肃布政使。以江西按察使邵洪、为布政使。广饶九南道阿林保、为按察使。  

○癸未。命散秩大臣田国荣为正使。内阁学士英和为副使。往朝鲜国。颁高宗纯皇帝配享郊坛诏书。  

○以故广西庆远府属忻城土知县莫若恭侄世禧、袭职。  

○是月、两广总督吉庆等遵旨覆奏、西洋夷商来粤贸易。向系以货易货。或有不敷价值。亦系互用番银。尚无携带纹银出洋之事。惟贩来钟表玻璃等物。以无用易有用。未免稍损元气。若内地不以此。等为要物。夷商自无从巧取。得旨、朕从来不贵珍奇。不爱玩好。乃天性所禀。非矫情虚饰。粟米布帛。乃天地养人之物。家所必需。至于钟表。不过为考察时辰之用。小民无此物者甚多。又何曾废其晓起晚息之恒业乎。尚有自鸣鸟等物。更如粪土矣。当知此意。勿令外夷巧取。渐希淳朴之俗。汝等大吏共相劝勉。佐成朕治。  

○大学士伊犁将军保宁等奏、军机大臣议准各省保举驻防旗员。遇有绿营缺出。与在京八旗一体轮缺升用。又驻防中有情愿赴考者。准其就近考试查新疆驻防人员。于内地情形。不能熟习。且自骁骑校至佐领。递有应升之缺。并无壅滞。所有保举升用绿营之处。似无庸议。至新疆系用武之地。习武为先。亦无庸令其考试得旨。所见甚是。依议。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一·志第一百三十四·食货下三·脱脱
  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十四·宋濂
  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二、我张熙久居僻壤穷乡,怎么会·雍正
  宋史纪事本末卷五·陈邦瞻
  康熙十四年一月至康熙十八年十二月·蒋良骐
  卷之一百二终·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二百一十五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御赐普济寺匾额代绅衿等谢恩摺·佚名
  清代学人列传四·佚名
  第六章 劝请发起临终助念会·李叔同
  海陵本纪·脱脱
  卷一百三十七·杨士奇
  职官四四·徐松
  选举一二·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八·彭定求

        卷58_1 【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李峤   神龙见像日,仙凤养雏年。大火乘天正,明珠对月圆。   作新金箧里,歌奏玉筐前。今日宜孙庆,还参祝寿篇。   卷58_2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李峤  

  • 卷六十八·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六十八    宋 陈起 编张弋秋江烟草 张君彦发湖海豪士不喜为举子学专意于诗每以贾岛姚合为法所着仅成帙清深间雅宛有唐人风致至其得意警絶之句杂之两人集内殆未易辨彦发思甚苦未尝苟下

  • 卷四·王冕

    七言古体上葛仙翁移家图青山无云白日迟,仙翁移家何所之?或以丹砂到勾漏,或为家累遭驱驰。乌犍背上妻与儿,顾盼未解知其归。仙翁读书自怡怡,坐稳不觉路险巇。牛羊猫狗先后随,老奴老婢俱忘机。仙翁去就无不宜,岂以偷生辛苦为?君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嘉靖二十年十月癸丑朔○钦天监奏进明年大统历颁赐百官○纪功科道官张翼相张光祖奏山西三关先于八月间被丑虏俺答阿不孩深入数百里杀掠极人烟断绝于时 皇上责大同诸将不行截遏谕总督樊继祖令严加督励虏回邀击明旨

  • 卷之二百·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十二月。丙戌。谕内阁、鸿胪寺卿邓承修奏、讲官被议。罚重情轻。请将樊恭煦降调处分宽免一摺。所奏非是。近来言事诸臣。每多肆口讥评。并不平心论事。此次徐致祥获咎。因其有意诋讦。前经降旨甚明

  • 第八卷 星野晷度(二)·缪荃孙

    1.各县晷度表上元县(旧隶江宁府)北极高度三十二度零四分偏东二度十八分节气日出时日入时旦时中星昏时中星冬至小寒大雪大寒小雪立春立冬雨水霜降惊蛰寒露春分秋分清明白露谷雨处暑立夏立秋小满大暑芒种小暑夏至辰初初

  • 七七五 广东巡抚李湖奏覆查缴《天元玉历祥异赋》等书折·佚名

    七七五 广东巡抚李湖奏覆查缴《天元玉历祥异赋》等书折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广东巡抚臣李湖跪奏,为钦奉谕旨,恭折奏覆事。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十八日承准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奉上谕:阅奏缴销

  • 后集卷五·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五 宋 朱子 纂集 唐介 质肃公 字子方荆南人举进士事仁宗英宗神宗官至参政 张尧佐者以进士擢第累官至员外郎知开州会其侄女有宠於仁宗遂骤迁

  • 暹传·宋濂

    暹国在成宗元贞元年(1295),向元朝进金字表,要求朝廷派使臣去暹国。但及暹国表到达时,元朝已先遣使去暹国,因为它不知元朝会先已派出使者。成宗见暹使送表来时,便以素金符赠来使佩带,并让他速速去追赶已动身去暹的元使,以便同

  • 翁正春传·张廷玉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中期,担任龙溪教谕。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进士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升任少詹事。万历三十八年(1610)九月,被任命为礼部左侍郎,代替吴道南负责礼部事务。十一月,出现日蚀,翁正春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皇帝

  • ●庸吏庸言下卷·刘衡

    南丰刘 衡存稿 劝民息讼告示 劝喻生监敦品善俗以襄教化告示 劝民崇俭告示 严除蠹弊告示 禀缉盗之法用捕役不如使民自捕并严禁诬害由 禀复义田积谷过多筹议变通由 禀复酌拨义田租谷收养孤贫由 禀复筹款收养孤贫由 收

  • 三十六年(下)·佚名

    秋七月7月1日○朔乙卯,上在貞陵洞行宮。○朝,王世子問安。○以仁廟忌晨,凡干公事,不得出入。○備邊司啓曰:「海浪島水賊,自彌串運來糧船,潛搶之後,甘於得利,恣意出沒於兩西沿海地方,近益尤甚。若不設法善處,一番見創,則前頭之事,必

  • 卷八·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八     宋 沈棐 撰宋世家按世家宋出於微子之後微子纣之庶兄周公辅成王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代殷後奉其先祀国于宋自微子至武公凡传十三君与鲁卫相接武公生女为鲁卫夫人生桓公卒子

  • 第17章·老子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1);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2)。故信不足,焉有不信(3)。犹兮其贵言哉(4)!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5)。”【题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和他的社会政治思想是紧密地联系在一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卷法称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集布施学品第一之二论曰。故知自力所集。随其行相于一善道亦应守护。如地藏十论经云。如是十善业

  • 念佛镜序·善导

    无为子杨杰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则有量,彼土之寿则无量矣;娑婆备诸苦,彼土则安养无苦矣;娑婆随业转轮生死,彼土一往则永证无生法忍,若愿度生,则任意自在,不为诸业转矣。其净秽、寿量

  • 相山集·王之道

    宋代诗文别集。王之道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书为26卷;《宋史·艺文志》载《相山居士文集》25卷,又《相山长短句》2卷;《宝祐濡须志》及《濡须续志》俱作40卷;尤袤所撰王之道神道碑碑文则作30卷。因尤袤碑文

  • 续仙传·沈汾

    一称《续神仙传》。古代神仙传记。南唐沈汾撰。三卷。约成书于五代南唐时期(937—975年)。沈汾,一作沈玢。唐末五代南唐时期人。官至溧水县(今属江苏)令兼监察御史。吴淑《江淮异人录》载有唐末侍御沈汾退居乐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