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喻老第二十一

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传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胄生虮虱,鷰雀处帷幄,而兵不归,故曰:‘戎马生于郊。’

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夫治国者以名号为罪,徐偃王是也。以城与地为罪,虞、虢是也。故曰:‘罪莫大于可欲。’

智伯兼范、中行而攻赵不已,韩、魏反之,军败晋阳,身死高梁之东,遂卒被分,漆其首以为溲器,故曰:‘祸莫大于不知足。’

虞君欲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不听宫之奇,故邦亡身死,故曰:‘咎莫憯于欲得。’

邦以存为常,霸王其可也。身以生为常,富贵其可也。不欲自害则邦不亡身不死,故曰:‘知足之为足矣。’

楚庄王既胜狩于河雍,归而赏孙叔敖,孙叔敖请汉间之地,沙石之处。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唯孙叔敖独在。此不以其邦为收者,瘠也,故九世而祀不绝。故曰:‘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孙叔敖之谓也。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故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故曰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也。 ’邦者,人君之辎重也。主父生传其邦,此离其辎重者也。故虽有代、云中之乐,超然已无赵矣。主父,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无势之谓轻,离位之谓躁,是以生幽而死。故曰:‘轻则失臣,躁则失君’,主父之谓也。

势重者,人君之渊也。君人者势重于人臣之闲,失则不可复得也。简公失之于田成,晋公失之于六卿,而邦亡身死。故曰:‘鱼不可脱于深渊。’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君见赏,臣则损之以为德;君见罚,臣则益之以为威。人君见赏而人臣用其势,人君见罚而人臣乘其威。故曰:‘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越王入宦于吴,而观之伐齐以弊吴。吴兵既胜齐人于艾陵,张之于江、济,强之于黄池,故可制于五湖。故曰:‘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晋献公将欲袭虞,遗之以璧马;知伯将袭仇由,遗之以广车。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起事于无形,而要大功于天下,是谓微明。处小弱而重自卑谓损弱胜强也。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 ‘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 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虞、郑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句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故能杀夫差于姑苏。文王见詈于王门,颜色不变,而武王擒纣于牧野。故曰: ‘守柔曰强。’越王之霸也不病宦,武王之王也不病詈。故曰:‘圣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也。’

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

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涂,冯曰:‘事者,为也。为生于时,知者无常事。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今子何独负之而行?’于是王寿因焚其书而舞之。故知者不以言谈教,而慧者不以藏书箧。此世之所过也,而王寿复之,是学不学也。故曰:‘学不学,复归众人之所过也。’

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不随道理之数,而学一人之智;此皆一叶之行也。故冬耕之稼,后稷不能羡也;丰年大禾,臧获不能恶也。以一人力,则后稷不足;随自然,则臧获有余。故曰: ‘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

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耳目竭于声色,精神竭于外貌,故中无主。中无主则祸福虽如丘山无从识之,故曰:‘不出于户,可以知天下;不窥于牖,可以知天道。’此言神明之不离其实也。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白公胜虑乱,罢朝,倒杖而策锐贯颐,血流至于地而不知。郑人闻之曰:‘颐之忘,将何为忘哉!’故曰:‘其出弥远者,其智弥少。’此言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是以圣人无常行也。能并智,故曰:‘不行而知。’能并视,故曰:‘不见而明。’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故曰:‘不为而成。’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 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是胶鬲贤而费仲无道也。周恶贤者之得志也,故予费仲。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而资费仲玉版者,是爱之也。故曰: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猜你喜欢
  第五十五卦 丰 雷火丰 震上离下·佚名
  卷十二·杨简
  春秋大全卷三十四·胡广
  提要·康熙
  读书丛说卷四·许谦
  卷十九·陈启源
  卷九·顾栋高
  言毒篇第六六·王充
  《鲁颂》《商颂》述·傅斯年
  第17章 乡党篇第十·孔子
  成子高寝疾(1)·戴圣
  卷八·佚名
  卷八十三·佚名
  佛说梵网经卷下·佚名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天台陶九成论曲·臧懋循

    唐有传奇。宋有戏曲。金有院本杂剧。而元因之。然院本杂剧厘而为二矣。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凈。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鹘能击众禽。末可打副凈故也。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孤装。又谓之五花爨弄。或云

  • 淳熙稿卷四·赵蕃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四 宋 赵蕃 撰 五言古诗 咏古 按陶渊明传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曰令吾常醉於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廼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渊明为令在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是年三月渊明犹为建威参军仲秋

  • 卷三 高后纪第三·班固

    高皇后吕氏,生惠帝。佐高祖定天下,父兄及高祖而侯者三人。惠帝即位,尊吕后为太后。太后立帝姊鲁元公主女为皇后,无子,取后宫美人子名之以为太子。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乃立兄子吕台、产、禄、台子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六·焦竑

      隱佚   ◆隱佚   陳靜誠先生遇傳(陳鎬)   秦公從龍傳(朱睦■〈木挈〉)   布衣葉公兌傳(赤城論諫錄)   王君國祥墓碣(方孝孺)   鄭顛公傳(鄭善夫)   王冕傳   邢公量傳   龔大章先生詡傳   賀友菊先生確

  • ○严祀事第一·宋濂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上以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为皇帝,以主黔黎,勉狥舆情,乃祭告天地于钟山之阳。其文曰:维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天下土地人民,豪杰纷

  • 第一章人·佚名

    第一节 生死第二节 品性第三节 姓名第四节 户籍第一节生死第一款 出生第二款 死亡第一款出生(无)第二款死亡第一 丧仪第二 禁例第三 停柩之沿革及禁令第四 墓志铭式第五 家祭第六 庙制第一丧仪(一)官员之丧礼

  • 寇俊传·李延寿

    寇俊,字祖俊,性格温雅宽厚,小时候就有见识和抱负,好学且善于记忆。他生性廉洁,不为财物私利动心。家里人曾经卖东西给别人,赚了一匹绢。寇俊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说:“得到了财物而失去了德行,我认为很不足取。”找到了货主将绢

  • 第十章 士族之新地位【东汉门第之兴起】·钱穆

    在东汉政治上占有地位的,一面是代表“王室”的外戚和宦官;另一面则是代表“政府”的新兴与士族,便是当时之所谓“名士”。一、士族政治势力之逐步膨胀士人在政治上占有地位,自西汉武、宣以

  • 卷三十一·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三十一<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三十一<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三十一太仆寺国朝官制太仆寺卿满洲汉人各一人【从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三·高晋

    海塘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初二日陈辉祖奏言窃照浙省现办鳞塘二千二百四十丈经【臣】奏明以四百丈为一限分作五限半办理每限派委同知等官四员各承办一百丈按开槽钉桩砌石程式原系层次相承请于初限办至砌石时即将下限接续开

  • 刘玄德·苏辙

    事固有当作而不可作者,智者论其公私,权其轻重,而可否可决也。蜀先主之于关羽,名虽君臣,而义则父子也。先主入蜀,而羽攻曹仁于荆州。吴乘其敝,羽以败死。先主欲为羽报仇,义不可已也。然吴、蜀之于魏,国小而兵弱,本以季汉君臣之分

  • 九年·佚名

    (戊午)九年清咸豐八年春正月1月1日○戊寅,詣孝正殿,行正朝祭晝茶禮。○御仁政殿,受賀頒赦。○命廟號頒敎及大王大妃殿寶齡望六稱慶時,禮房承旨金世均、尹行福,宣敎官副司果金學初、李承游,幷加資。1月2日○己卯,以洪鍾應爲兵曹

  • 第八章 17·辜鸿铭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辜讲孔子说:“在教育中,学习总是针对似乎自己还没有达到目标的东西,以及担心好像忘记了的东西。”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十二·佚名

    萧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有善比丘,或知修多罗藏,或解阿毗昙藏,或解毗尼藏,不希饮食趣得支命,持戒清净,或为人说法,威仪具足,令人欢喜,从邑至邑,从国至国,为人敬重佛法兴隆,如是比丘光扬佛法。有恶比丘,从善比丘闻受法已,为他讲说

  •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佚名

    太上道君向广信真人述穷魂入地狱之咎由,劝人诵经。另有《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与本经同。

  • 天女散花·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神魔鬼怪小说。全称《幻情小说天女散花》,又名《奇情小说天女散花》。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末。现存主要版本有上海振圜小说社石印本;1924年求石斋书局石印本。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明清神话小说

  • 读四书丛说·许谦

    四卷,元许谦著。此书原本二十卷,今存《大学》一卷,《中庸》一卷,《孟子》二卷。书中以发明朱熹之说为宗,阐发义理,言简意赅;难晓之处,则为图以明之。谓“学以圣人为准的,然必得圣人之心,而后可学圣人之事。圣贤之心具

  • 华严经搜玄记·智俨

    凡五卷,或十卷。唐代智俨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略称华严经略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记述六十华严之纲要,并解释其文义。全书分立五门,以分别华严一经之文义,即:(一)叹圣临机,德量由致。(二)明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