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工商业

三国时工业之足称者,有机织业、造船业、制盐业、冶铸业。

机织业包括丝织业及麻葛织业而言。丝织业以蜀郡为最盛,而蜀锦尤为名产,

《后汉书·方术·左慈传》:操恐其近即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买锦,可过敕使者增市二端。

《吴志·孙权传》注引《吴历》:蜀致马二百匹,锦千端,及方物。

《蜀志·先主传》注引《典略》:备遣军谋掾韩冉赉书吊,并贡锦布。

《全三国文》卷六十六载张温表:刘禅送臣温熟锦五端。

案:左思《蜀郡赋》有云“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黄润比筒,籝金所过”,足见成都丝织业之盛。】

蜀汉之亡,府库所藏有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亦殊足惊人矣。

注:参看《蜀志·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

北部自曹操创征绵绢为户调,丝织业之发达,自在意中,惟织络之事,多不能与蚕桑分离,实农业之附业,未能若成都之“百室离房,机杼相和”也。又北部丝织品之著名者,不过缣、总、绡、繐、罗、纨、绮、縠之属,

《全三国文》卷六载魏文帝诏有云:夫珍玩必中国,夏则缣、总、绡、繐,其白如雪,冬则罗、纨、绮、縠,衣叠鲜文。

《全三国文》卷三十九何晏《九州论》有云:清河缣总,房子好絺。

虽间亦织诸色锦,恐究不及蜀锦之精美也。

《全三国文》卷六载魏文帝诏曰:前后每得蜀锦,殊不相似,比适可讶,而鲜卑尚复不爱也。自吾所织如意虎头连璧锦,亦有金薄,蜀薄来至洛邑,皆下恶,是为下工之物皆有虚名。

案:曹丕深诋蜀锦之劣,盖由不得据有蜀土,购致蜀锦维艰,故漫语以解嘲耳。

《魏志·东夷传·倭人》:诏书报倭女王曰:“„„今以绛地交龙锦五匹、绛绉粟罽十张、蒨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答汝所献贡直,又特赐汝绀地句文锦三匹、细班华罽五张、白绢五十匹、„„”

案:绛地交龙锦、绀地句文锦之属,当皆魏人所织。

吴之丝织业最不发达,故曹丕嗤江东之衣布服葛,

《全三国文》卷六载魏文帝诏有云:夫珍玩必中国,„„未闻衣布服葛也。

而华核疏请奖民织绩,

《吴志·华核传》载核疏有云:今吏士之家,少无子女,多者三四,少者一二。通令户有一女,十万家则十万人,人织绩一岁一束,则十万束矣。使四疆之内,同心戮力,数年之间,布帛必积。恣民五色,惟所服用,但禁绮绣无益之饰,„„此救乏之上务,富国之本业也。

以视今日江浙之为全国丝织业中心,盖不可同日语矣。麻织业以江东为最发达,葛织业亦以江东为最盛,此就吴人日常之被服可以证明也。

案:《全三国文》卷六载魏文帝诏,既嗤江东之衣布服葛,复谓“江东为葛,宁可比罗纨绮縠”,可知麻布、葛布盛产于江东也。《后汉书·独行传·陆续》:陆续字智初,会稽吴人也,世为族姓,祖父闳,字子春,建武中为尚书令,美姿貌,喜著越布单衣,光武见而好之,自是常敕会稽郡献越布。又《后汉书·后妃·明德马皇后》:及帝崩,肃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诸贵人当徙居南宫,太后感析别之怀,各赐王赤绶,加安车驷马,白越三千端,〖注:白越,越布。〗杂帛二千匹,黄金十斤。是越布久为名产矣。

北部之上党平阳,麻织业亦颇足称,故曹植欲市上党布,而晋许上党及平阳民输麻代绢焉。

《全三国文》卷十五载曹植表曰:欲遣人到邺市上党布五十匹作车上小帐帷,谒者不许。

《全晋文》卷一百四十五载晋令曰:其上党及平阳,输上麻二十二斤,下麻三十六斤,当绢一匹。

造船业以吴为最发达,吴亡时,官有舟船达五千余艘,

《吴志·孙皓传》注引《晋阳秋》:浚收其图籍,„„舟船五千余艘,„„

则民有舟船之众可知矣。建安郡盖有一大船厂,故罪人辄谪至建安造船焉。

《吴志·孙皓传》凤皇三年:会稽妖言章安侯奋当为天子,临海太守奚熙与会稽太守郭诞书,非论国政,诞但白熙书,不白妖言,送付建安作船。

《吴志·张纮传》:子玄,官至南郡太守、尚书。玄子尚,孙皓时为侍郎,„„送建安作船,久之,又就加诛。

魏之作龙舟、海船,晋王浚之造楼船,皆不过供一时之用,其造船业殊难与吴比也。

《魏志·文帝纪》黄初五年:八月,为水军,亲御龙舟,循蔡、颍,浮准,幸寿春。

《魏志·明帝纪》景初元年:诏青、兖、幽、冀四州大作海船。〖伐公孙渊用。〗

《晋书·王浚传》:调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

三国时之盐,仍不外海盐、池盐、井盐三种,井盐为蜀之特产,

《文选》左思《蜀都赋》:家有盐泉之井。

《蜀志·张嶷传》:定笮、台登、卑水三县,去郡〖越巂郡〗三百余里,旧出盐铁及漆,而夷徼久自固食,嶷率所领夺取,置长吏焉。

池盐为魏之特产,海盐则吴、魏沿海之产物也。

《全三国文》卷三十五载卢毓《冀州论》有云:河东大盐。〖即解池之盐。〗

《魏志·徐邈传》: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

盐或系民制,或系官制,不必由官专制,盐之产量,因人口耗减,需要较微,当远逊于汉代矣。

案:魏、蜀、吴虽皆置盐官,但专卖盐耳,不必专制盐也。

魏、蜀并置司金之官以典冶铸,

《魏志·王修传》注引《魏略》:修为司金中郎将,陈黄白异议,因奏记曰,„„太祖甚然之。乃与修书曰:“„„察观先贤之论,多以盐铁之利足赡军国之用,昔孤初立司金之官,念非屈君,余无可者。„„”

《太平御览·二百四十一》引《魏略》:河北始开冶,遂以王修为司金中郎将。

《魏志·韩暨传》:徙监冶谒者,„„在职七年,器用充实,制书褒叹,就加司金都尉,班亚九卿。

《蜀志·张裔传》: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

吴则未设此官,而山越往往自铸甲兵,

《吴志·诸葛恪传》:众议咸以丹阳地势险阻,„„山谷万里,其幽邃民人,未尝入城邑对长吏,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逋亡宿恶,咸共逃窜,山出铜铁,自铸甲兵。„„

盖与蜀越巂夷之擅盐铁之利同也。

注:参看前引《蜀志·张嶷传》。

三国时铁颇不敷用,

《文献通考·刑考三》:魏武帝既建魏国,乃定甲子科,犯〖原注:音弟,又音大。〗左右趾者,易以斗械,是时乏铁,故易以木焉。

当由产量减少而兵器之需要增加故也。

三国时工业技术之进步,颇足称述,兹择录诸书所记以见其略云尔。

《魏志·杜夔传》注引《傅子》谓马钧“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

〖严可均曰:《意林》作“”,下皆仿此。〗

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魏志·韩暨传》:旧时冶作马排,〖注:蒲排反,为排以吹炭。〗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

《水经·谷水注》:白超垒在缺门东一十五里,垒侧旧有坞,故冶官所在,魏、晋之日,引谷水为水冶,以经国用。

案:《后汉书·杜诗传》: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注:排,音蒲拜反,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排,当作“囊”,古字通用也。是水排非韩暨所创,惟三国时水排之利实较溥也。

《魏志·张既传》:其后与曹洪破吴兰于下辩,又与夏侯渊[讨]宋建,别攻临洮、狄道,平之。是时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陇西、天水、南安民相恐,扰扰不安,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休课,使治屋宅,作水碓,民心遂安。

钱大昭《三国志辨疑》曰:水碓不见前史,当是张既所创。

案:《全后汉文》卷十五载桓谭《新论》:宓牺之制杵臼,万民以济,及后世加巧,因延力惜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杵臼,又复设机关,用驴骡牛马及役水而舂,其利乃且百倍。

《广韵》引服虔《通俗文》:水碓曰轓车。

是水碓非张既所创,惟三国时水碓实较前通用,达官贵人渐有作水碓为人舂谷以要利入者,《太平御览·七百六十二》引《魏略》谓“司农王思宏作水碓,免归田里”,可证也。魏末晋初,王公大人多以水碓致富,水碓舂谷,遂成为重要工业之一,非复农家之附业矣。《晋书·王戎传》谓戎“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偏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世说新语·俭啬篇》谓“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

《晋书·魏舒传》: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

《晋书·刘颂传》:郡界公主水碓,遏塞流水,转为浸害,颂表罢之,百姓获其便利。

《斠注》:主,一作“王”,《御览·七百六十二》王隐《晋书》曰“有公王水碓三十余区,所在遏塞,辄为浸害”,足证也。

三国时商业不甚发达,其原因盖有数端,一由生产量减少,人民无多物以供交换,一由金属货币不甚流通,一则由割据分崩,货财难以行远故也。魏蜀对立之时,益州与中原几无贸易可言,吴魏、吴晋对峙之时,荆、扬诸州之与中原,不过官为互市而已。

《吴志·孙权传》黄初二年注引《江表传》:是岁,魏文帝遣使求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呜鸡,群臣奏曰:“„„宜勿与。”权曰:“„„彼所求者,于我瓦石耳,孤何惜焉,„„”皆具以与之。

《吴志·孙权传》嘉禾四年:魏使以马求易珠玑、翡翠、玳瑁。权曰:“此皆孤所不用,而可得马,何苦而不听其交易?”

《建康实录》卷二嘉禾四年:秋七月,魏使以马二百匹求易珠玑翡翠。

《魏志·夏侯尚传》注引《世语》:经字彦伟,初为江夏太守,大将军曹爽附绢二十匹,令交市于吴,经不发书,弃官归。

《晋书·周浚传》:初吴之未平也,浚在弋阳,南北为互市,而诸将多相袭夺以为功。

吴、蜀恒交赠方物,其性质亦有同互市也。

《吴志·孙权传》黄武二年注引《吴历》:蜀致马二百匹,锦千端,及方物。自是之后,聘使往来以为常,吴亦致方土所出,答其厚意焉。

《艺文类聚》卷八十五引环氏《吴记》:蜀遣使吴赉重锦千端。

《吴志·薛综传》注引《汉晋春秋》:孙休时,珝〖综子〗为五官中即将,遣至蜀求马。

域外贸易,魏以陆路较盛,

注:参看前引《魏志·仓慈传》,《传》谓慈优待西域杂胡之来贡献者,而随来胡意与之交市。吴则海上较盛,

注:参看前引《梁书》卷五十四所记大秦贾人秦论至吴事。

蜀之域外贸易似不足数也。

魏、蜀、吴似皆专卖盐,

《魏志·卫觊传》:觊书与荀彧曰:“„„夫盐,国之大宝也,自乱来放散,宜如旧置使者监卖。„„”或以白太祖,太祖从之,始遣谒者仆射监盐官。

《蜀志·王连传》: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蜀志·吕乂传》:初,先主定益州,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后校尉王连请乂及南阳杜祺、南乡刘干等并为典曹都尉。

《吴志·孙休传》永安七年:秋七月,海贼破海盐,杀司盐校尉骆秀。

魏又专卖胡粉,

《全三国文》卷三十二载刘放奏:今官贩粉卖胡纷,与百姓争锥刀之末利,宜乞停之。

吴又专卖珠,皆不过增府库之收入而已。

《晋书·陶璜传》:又以“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唯以采珠为业,商贾去来,以珠贸米,而吴时珠禁甚严,虑百姓私散好珠,禁绝来去,人以饥困,又所调猥多,限每不充。今请上珠三分输二,次音输一,粗者蠲除,自十月讫二月,非采上珠之时,听商旅往来如旧”。并从之。

三国时有所谓军市,盖军旅所止,临时设立以应需要者也。

《吴志·潘璋传》:璋为人粗猛,禁令肃然,好立功夫,所领兵马不过数千,而其所在常如万人。征伐止顿,便立军市,他军所无,皆仰取足。

《魏志·仓慈传》注引《魏略》:至青龙中,司马宣王在长安,立军市,而军中吏士多侮侵县民,斐〖颜斐〗以白宣王,宜王乃发怒,召军市候,便于斐前杖一百。

猜你喜欢
  列传孝感第七十四 赵琰 长孙虑 乞伏保 孙益德 董洛生 杨引 阎元明 吴悉达 王续生 李显达 张升 仓跋 王崇 郭文恭·魏收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脱脱
  东都事略卷二·王称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五·孙承泽
  卷之二百六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一·佚名
  六朝通鉴博议卷八·李焘
  滕宗谅传·脱脱
  目录·阿桂
  卷三百九·杨士奇
  巻二·努尔哈赤
  第七十一章 国府最后播迁,大陆全部失守·李宗仁
  卷六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风赋译文·宋玉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楚襄王在兰台宫游玩,由宋玉景差陪同。一阵风飒飒吹来,楚

  • 第二十六回 王沂公劾奸除首恶 鲁参政挽辇进忠言·蔡东藩

      却说丁谓揽权用事,与李迪甚不相协。谓擅专黜陟,除吏多不使与闻,迪愤然语同列道:“迪起布衣至宰相,受恩深重,如有可报国,死且不恨,怎能党附权幸,作自安计?”于是留心伺察,不使妄为。是时陈彭年已死,王钦若外调,刘承珪亦失势,五

  • 卷之二百四十五·佚名

    洪武二十九年三月戊午朔四川永宁州土官剌他男剌马逃等酉阳军抚司土官冉兴邦等贡方物赐钞有差○沈阳卫火延烧仓库及军民庐舍○遣官往四川天全六番招讨司核实洪武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茶课○庚申命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朱信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三十三·佚名

    万历三十五年五月癸亥朔敕宣大督抚谕顺义部落不得久驻青海从甘肃巡抚之议也先是万历三十年冬顺义王遣使送小僧往乌思藏以夷从不多请涉内地遂淂西踰洮河嗣后请迎佛僧欲寻故事有司难之而打郎宰生诸台吉与松海诸部往来常

  • 一三八八 谕内阁刘墉着管理国子监事务铁保金士松着充武英殿总裁·佚名

    一三八八 谕内阁刘墉着管理国子监事务铁保金士松着充武英殿总裁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刘墉着管理国子监事务,铁保、金土松着充武英殿总裁。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杜弼传·李百药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陽人氏,小字辅国。自序说,本是京兆杜陵人氏,弼曾同邢邵扈从到东山,两人一起讨论名理问题。邢认为人死再生,大概是画蛇添足。弼回答说:“一般说来,人死为归无,没有了再生的力量。当然啦,物未生之前,本来也是无,无

  • 战国策校注序·吴师道

    战国策校注序 国策史家者流也其文辩博有焕而明有婉而微有约而深太史公之所考本也自汉称为战国策杂以短长之号而有苏张纵横之说学者讳之置不论非也夫史氏之法具记一时事辞善恶必书初无所决择楚曰檮杌书恶也鲁曰春秋善

  • 卷一百八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经籍考子【小说家下】宋分门古今类事二十卷不着撰人名氏【臣】等谨案是书第八卷中有龙泉梦记一篇题曰先大夫龙泉梦记为政和七年宋如璋作则作是书者即如璋之子也名字无考五色线二

  • 指物論·谢绛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物我殊能,莫非相指。故曰:物莫非指。相指者,相是非也,彼此相推,是非混一歸於無指,故曰:而指非指。  天下無指,物無可以謂物。指皆謂是非也,所以物非指者,凡物之情,必相是非,天下若無是非之物,則無一物而可

  • 迩言卷十二·刘炎

    ○志见炎十有九侍先君游临川之泮览荆公之宇遗老欷戱不忍道荆公之事近观国史靖康之变金人南下辄克卫温公之冢温公见慕于敌国荆公见弃于乡党二公学术于是可知矣渡大江望金山缁衣环其上恍然非凡致也将缆舟而览焉风利不得

  • 第十六章 10·辜鸿铭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辜讲孔子说:“聪明的人追求的有九个目标:用自己的双眼,清楚观察到自己的目标;用自己的双耳,明确听出自己的目标;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使目标

  • 卷十九·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十九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生民之什诂训传第二十四 音义自生民至卷阿八篇成王周公之正大雅【一十六字脱】序疏礼记称万物本于天人本于祖【于记作乎】后稷勤周十五世而兴【案周语云自后稷之

  • 戒第二十六·管仲

    桓公将东游,问于管仲曰:“我游犹轴转斛,南至琅邪。司马曰,亦先王之游已。何谓也?”管仲对曰:“先王之游也,春出,原农事之不本者,谓之游。秋出,补人之不足者,谓之夕。夫师行而粮食其民者,谓之亡。从乐而不反者,谓之

  • ·启蒙之道··王守仁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平定江西的动乱后,得胜班师。此文是临行前为晓喻赣南各县父老乡亲,兴立学社而颁布的文告。刘伯颂,生平不详。蒙以养正,意为蒙稚的时候应当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

  • 合理的人生生活·梁漱溟

    这个问题似乎是人人都当留意的,无须解释。但是在什么时候的人最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在青年时代,尤其较优秀的,愈觉这种寻求的急切。我在中学时即如此,有几个朋友也如此。后来到北大,那边有几个同学也如此。都是感觉烦闷,因

  • 解深密经卷第四·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尔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十地。所谓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复说佛地为第十一。如是诸地几种清净几分

  • 卷之三十五·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三十五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曹洞宗 大鉴下第十六世 天童珏禅师法嗣 宁波府雪窦足庵智鉴禅师 滁之全椒吴氏子。儿时喜读佛书。一日母与洗手疡。戏问。是甚么。师曰。佛手耳。视母为大笑。俄

  • 意见·陈于陛

    一卷,明陈于陛撰。此书是陈于陛的读书札记和心得。分立教、应物、恕字、施报、学庸、出处、处事、天意、造物所福、宽严、三才、续经、文字、澄养性情、天道、文章、立达、理数、用人、人心、知几、创业守成、孝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