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出 议赘

〖临江仙〗(小生便服上)愁见铜驼荆棘里,挂冠早已林栖。家居犹恐祸来随。江湖频遁迹,鸥鸟共相依。

市城戎马地,决策早居乡。

妻子无多口,琴书只一囊。

桃花秦国远,流水武陵香。

去去休留滞,回头是战场。

老夫姚器汝,号东山,蜀川人也。两榜科名,一朝事业,官已臻乎八座,位亦近于三台。因见时事日非,朝纲尽乱,主威不测,谤口易腾,所以请告回家,已经数载。近日又为闯逆揭竿,贼氛四起,每破一座城池,遇见缙绅仕宦,不是拿去做伪官,就是捉来比重饷。老夫做了二十年仕宦,万一遇见贼徒,岂能幸免?所以背乡离井,寄迹他方。如今来在汉口地方,扮做个悬壶的医士,卖药糊口;又怕人看出行径来,改了一个极俗的姓名,唤做曹玉宇。亡儿夭折,继嗣无人,至亲家眷只有夫人、女儿两口。连这女儿也不是亲生,乃同年至戚之女,年已及笄,尚未许嫁,欲待招赘一人,就立为嗣子。且待夫人出来,与他商议则个。

〖前腔〗(小旦上)无女无儿孤到底,止凭似爱追随。(旦上)天涯何处觅深闺?金莲无定迹,到处印香泥。

(见介)老相公,我和你飘零异国,身旁没有亲人,止得这个养女。当初指望儿子长大,配成一对夫妻,不想儿子夭亡,这句说话讲不起了。如今年已长成,还不曾替他议婚,万一闯贼杀来,叫他跟着谁人逃走?难道我老夫妻两口,自己照管不来,还带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去招灾惹祸不成?

〖玉山供〗

〖玉抱肚〗兵兴时世,养娇娃必生祸危。便是任襁褓也虑他年,何况现妖娆不愁今日?

〖五供养〗慌忙匹配,休得在累中生累。(合)说起家门事,顿攒眉,何时才把担来推。

——且莫说他的姻事,就是我们两口的终身,也全无着落。当初儿子未亡,不想立嗣,如今靠着何人?还不想急急回家,立个螟蛉之子。

(小生)夫人,你的说话句句是金石之言,老夫岂不知道?其所以迟疑未决者,只为要把两桩事情合成一件,所以慎而又慎,不敢轻易出口。你且听我道来…

〖前腔〗佳儿佳婿,异称呼同为至戚。既已把媳为儿姑传慈范,还待将翁作父婿舞斑衣。连珠合璧,苦没个兼人才器。(合前)

(小旦)我知道了。你说这个女孩子,原在可儿可媳之间,要招个男子在身旁,就接我们的宗祀么?

(小生)便是这等说。

(小旦对旦介)我儿,你的意思何如?

(旦)久蒙恩养,不啻亲生,正要常依膝下。

〖玉抱肚〗人生何罪,做女孩儿把爹娘活离。谁料我命高强不遭亲遣,赋桃夭赦却于归。(合)问闺人何处得便宜?都只为少弟无兄福始齐。

(小旦)若还如此,这段婚姻就草草不得了。我们仕宦人家,女婿还可以将就,儿子却将就不得。你做过三品高官,论理该有恩荫,万一大乱之后,忽然平静起来,回到家中,就是他去补官授职了。乱离之世,如何选得出这个人来?

〖前腔〗干戈成队,富豪家纷纷尽移。俏儿郎也类娇娃,避强徒不使人窥。(合前)

(小生)夫人休得痴想,“太平”二字是不能再见的了。只要寻个少年老成之人,做了避乱的帮手,到那贼寇近身的时节,可以见景生情,逃得性命出去,救得家小回来,就是个佳儿佳婿了。我眼睛里面,已相中一个,听我道来:

〖前腔〗虽非宗裔,姓相同何难附依;况伊行少室无家,赘将来恰好同栖。(合前)

(小旦)端的是谁,你且讲来我听。

(小生)他的房舍与我的寓所,只隔得一层篱笆。你去想来便了。

(小旦)莫非是姚小官么?果然好个孩子。只是一件,有人在背后谈论他,说不是姚家的真种,三四岁的时节,去几两银子买下来的。若果然如此,只怕有些不便。

(小生)自古道,芝草无根,醴水无源。只要孩子肯学好,那些闲话听他怎的。

(旦背介)奴家也曾见过,是好一副面庞。

〖前腔〗闻言私喜,他俊庞儿曾经略窥。说风流却似端庄,尽多情只嫌瓜李。(合前)

(小生)说便这等说,也还要留心试他。这等世界,倒不喜他会读书,只要老成练达,做得事来就可以相许。我明日见他,自有话说。

〖尾声〗世间好事无妨殢。(小旦)可称儿才堪称婿。(旦背介)只怕他二美兼来尚有奇。

眼底良缘自不差,赤绳何必系天涯,

朱陈二姓无多远,撤去藩篱即一家。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一·彭定求
  附录三元明小说话本中依托宋人词·唐圭璋
  第七出 却婚·陆采
  第十七折 群奸 诬·冯梦龙
  第四折·石子章
  方泉诗集巻一·周文璞
  卷一百十六·冯惟讷
  唐诗镜卷四十六·陆时雍
  快乐·闻一多
  目录·郭元釪
  卷四百二十九·佚名
  卷三百八十五·佚名
  御选宋诗卷四十八·康熙
  ●野古集序·龚诩
  七发译文注释·枚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五·邵雍

    (郭彧 点校)观易吟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体用(又云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又云事),道不虚行只在人。观书吟吁嗟四代帝王权,尽入区区一旧篇。或让或争三万里,

  • 卖菜·刘半农

    种菜的进城卖菜。他挑着满满的两篮,绿油油的叶,带着晶亮的露珠,穿街过巷的高声叫卖。不幸城里人吃肉的多,吃菜的少,他尽管是一声声的高呼,可还是卖不了多少。他卖菜卖了多年了,这点儿难道不知道!无如他既做了卖菜的,就使没有人

  • 卷三十九·志第十五·历九·张廷玉

        ◎历九   ▲回回历法三   土星黄道南北纬度立成   

  • 卷十四·岳珂

      陈了翁始末   陈子翁在徽祖朝,名重一时,为右司员外郎。曾文肃敬之,欲引以附己,屡荐于上,使人谕意,以将大用之。了翁谓其子(正汇)曰:"吾与丞相议多不合,今乃欲以官相饵。吾有一书将遗之,汝为我书。"且曰:"郊恩不远,恐失汝官,奈

  • 东都事略卷三十八·王称

    列传二十一  宋白字素臣大名人也年十一善属文举进士又举拔萃科授著作佐郎歴玉津蒲城卫南三县令太宗即位擢左拾遗知兖州从征太原刘继元降白献平晋颂遂除中书舍人入翰林爲学士至道初爲承旨眞宗即位迁吏部侍郎白拟陆贽

  • 第六十八回 窦桂娘密谋除逆 尚结赞狡计劫盟·蔡东藩

      却说田希鉴既被拿住,无可辩罪,即由史万岁牵入帐后,将他勒死,诸将相顾失色,还有何心饮酒。李晟顾语诸将道:“我奉天子命,来此诛逆,诸君无罪,何妨痛饮数杯。”诸将按定了神,勉尽两三觥,便即起座告别。晟即同入城,揭示希鉴罪状,

  • 卷第二百六十七·胡三省

    后梁纪二〔起着雍执徐(戊辰)八月,尽重光协洽(辛未)二月,凡二年有奇。〕《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开平二年〔(戊辰、九〇八)〕1八月,吴越王镠遣宁国节度使王景仁奉表诣大梁,〔王茂章奔两浙,见二百六十五卷唐昭宣帝天佑三年。〕陈

  • 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一·朱国祯

    父子古谓父子不同舟。盖思风涛一旦并命绝嗣也。与老子压石磨。缚大绳观井同。续博物志以鲧为颛帝之子。夷狄禽兽知母不知父。都邑之士知尊祢。大夫知尊祖。诸侯及太祖。天子及始祖。吕向生父岌客远方不还。少丧母。失

  • 主客部·佚名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诸蕃朝贡等事   朝贡一凡诸蕃国及四夷土官人等或三年一朝或每年朝贡者所贡之物会同馆呈报到部主客部官赴馆点检见数遇有表笺移付仪部其方物分豁进贡上位若干殿下若干开写奏本发落人夫管领先具手本

  • 第十四章 20·辜鸿铭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辜讲有一次正当孔子评论某侯国国君(卫灵公) 生活奢靡的时候,有人(季康子)说:“假如他是这样的人,为什么没有失去王位

  • 卷二十八·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二十八宋 吕祖谦 撰周颂苏氏曰周颂皆有所施于礼乐葢因礼而作颂非如风雅有徒作而不用者也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李氏曰周公之营洛邑见于召诰洛诰按召诰曰周公乃

  • 卷二十六·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二十六    宋 黄伦 撰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讐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讐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无垢曰夫行德则天下归之天下归之者天子也暴虐则天下叛之天下叛之防防然拥虚器以在人上岂非独夫

  • 卷一·朱倬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疑问卷一      元 朱倬 撰 国风 十五国风诗中开卷第一义也敢问其次第何以分邶鄘卫何以次二南之後且邶鄘入卫诗皆为卫而作何以犹存邶鄘之名郑自有风矣桧诗皆为郑作何以犹谓之桧唐风晋风也何

  • 编后记·胡适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文史学家,“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之一。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述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

  •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良价

    远孙沙门慧印校订师幼岁。从师因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其师骇然异之曰。吾非汝师。即指往五泄山礼灵默禅师。师游方首谒南泉。值马祖讳辰修斋。泉问众曰

  • 儿女英雄传·文康

    长篇小说。全称《儿女英雄传评话》。又名《金玉缘》、《侠女奇缘》。清末文康撰。原书五十三回,今存四十一回。约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后。康,姓费莫氏,字铁仙,一字悔庵,自署燕北闲人,满族镶红旗人,大学士勒宝次孙。历

  • 十二缘生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李通玄

    亦称《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释华严十明论》。佛教著述。唐李通玄撰。一卷。运用《华严经》中的思辨方式,分十门论述十二缘生(十二因缘)。认为十二缘生既是一切众生“逐妄迷真”、随生死流转的“大苦海”,又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