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虞部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天下虞衡山泽之事而辨其时禁

   采捕

    野味

凡每岁祭祀及供御并岁时筵宴合用野味预先行移各司府州着落所属于山林去处多办走兽湖泊去处多办飞禽照依坐定岁办数目令各处猎户除春夏孕字之时不采外当于秋间采捕其各项活野味依例用宽大笼柜差人沿途如法喂养茁壮到部出给长单一样二本并关给勘合进赴内府光禄司交收将长单一本批回入卷一本就留本司备照如有倒死不堪之数验其解物人在路果无延缓稽迟日期者止是着令陪偿起解如是故行迟缓者问罪

计各处岁办一万四千二百五十只

湖广三千只

本司分(口料)(上夭下山)□附近府州二千五百只

坐去窵远府州五百只

辰州府八十只

永州府一百只

衡州府七十只

宝庆府六十只

襄阳府一百二十只

郴州三十只

靖州二十只

安陆州二十只

江西一千只

本司分(口料)(上夭下山)□附近府分八百只

坐去窵远府分二百只

南安府一十五只

袁州府六十只

赣州府六十只

吉安府六十五只

直隶七千五百只

河南一千三百只

浙江八百只

山东七百五十只

    皮张

凡各处每岁差人起解杂色皮张及各该军卫屯田去处倒死头疋皮货到部照例关给长单勘合付解人进纳若熟皮札付丁字库交收生皮札付皮作局熟造类进设或成造军器等项皮张不敷须要预为收买其收贮在库之数务要时常整点不致腐坏

计各处岁办杂皮二十一万二千张

江西二万张

浙江二万张

河南一万五千张

福建一万张

山东一万五千张

四川一万张

广西一万张

广东一万张

湖广二万张

陜西二万张

北平二万张

山西二万张

直隶二万二千张

    翎毛

凡造箭合用翎毛或各处岁办或官为收买如遇差人起解到部札付丁字库交收仍出给长单勘合付解人进纳

计各处岁办一千三百五十五万六千根

江西三百万根

浙江三百万根

河南六十万根

福建五十万根

山东六十万根

四川一十万根

广西一十万根

广东一十万根

湖广二百万根

陜西五十万根

北平五十万根

山西五十万四千根

直隶二百五万二千根

   禁令

凡历代帝王忠臣烈士先圣先贤名山岳镇神祇凡有德泽于民者皆建庙立祠因时致祭各有禁约设官掌管时常点视不许军民于内作践亵渎其有荒芜山场薏荡去处如遇官府营造取用竹木芦紫等项须要临时定夺禁约设若官无所用听民采取

   军器军装

凡军器专设军器局军装设针工局鞍辔设鞍辔局掌管时常整点若有缺少件数随即行下本局筭计物料委官监督定立工程如法造完差人进赴内府该库收贮如遇军职衙门关支仍须计较可否果系应合关人数即便奏闻照依军法定律支给如系旧管征差军士不应关给者行移驳问马鞍务要查勘本军先前曾无关过或转纳何处要见明白纔方放支不许含糊一(上既下木)支给若直隶及各布政司呈禀成造亦须定夺具奏行下依式造完明白支拨仍拘收原关旧损件数入官修理若各处有司岁造之数起解到部务要辨验堪中行下该库交收如有不堪者就将原经手人员取问其军装衣鞋别无定例若有奉

旨给赏临期下库支给

军法定律每一百户

铳手一十名 刀牌手二十名

弓箭手三十名 鎗手四十名

军器局造

二意角弓 交趾弓

黑漆鈚子箭 有蜡弓弦

无蜡弓弦 鱼肚鎗头

芦叶鎗头 马军鴈翎刀

步军腰刀 将军刀

马军 红油团牌

水磨铁帽 水磨头盔

水磨锁子护项头盔 红漆齐腰甲

水磨齐腰钢甲 水磨柳叶钢甲

水银摩挲长身甲 并鎗马赤甲

针工局造

长胖袄 袒(口阚)(上夭下山)八裤

鞍辔局造

鞍 辔 鞭

   窑冶

    砖瓦

凡在京营造合用砖瓦每岁于聚宝山置窑烧造所用芦柴官为支给其大小屏薄样制及人工芦柴数目俱有定例如遇各处支用明白行下各该管官员放支管事作头每季交替仍将所烧过对象支销其见在之数明白交割若修砌城垣起盖仓库营房所用砖瓦数多须要具奏着落各处人民共造如烧过琉璃砖瓦所用白土例于太平府采取

琉璃窑

每一窑装二样板瓦坯二百八十个计匠七工用五尺围芦柴四十束

每一窑妆色二百八十个计匠六工用五尺围芦柴三十束四分用色三十二斤八两九钱三分二厘

黑窑

每中窑一座装到大小不等砖瓦二千二百个计匠八十八亓用五尺围芦柴八十八束

    陶器

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筭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设或数少行移烧处等府烧造

    铸器

凡铸造铜锅铜柜等器及打造铜锅铜灶铁窗铁锚等件行下宝源局定夺模范及计筭合用铜铁木炭等项明白具数呈部行下丁字库抽分竹木局放支督工依式铸造

铸造

生铜一斤用炭一十二两

黄熟铜一斤用炭一斤

红熟铜一斤用炭一斤

生铁一斤用炭一斤

打造

红熟铜一斤用炭八斤

黄熟铜一斤用炭八斤

□铁一斤用炭一斤八两

    铜铁

凡各处炉冶每岁扇炼铜铁彼先行移各司岁办后至洪武十八年四月内钦依住罢至今不曾复设如果缺用即须奏闻复设炉冶采取生矿煅炼着令有司差人陆续起解照例送库收贮如系临边用铁去处就存听用

计各处炉冶该铁一千八百四十七万五千二十六斤

湖广六百七十五万二千九百二十七斤

广东一百八十九万六千六百四十一斤

北平三十五万一千二百四十一斤

江西三百二十六万斤

陜西一万二千六百六十六斤

山东三百一十五万二千一百八十七斤

四川四十六万八千八十九斤

河南七十一万八千三百三十六斤

浙江五十九万一千六百八十六斤

山西一百一十四万六千九百一十七斤

福建一十二万四千三百三十六斤

    铸钱

凡在京鼓铸铜钱行移宝源局委官于内府置局每季计筭人匠数目其合用铜炭油麻等项物料行下丁字库等衙门放支如遇铸完收贮奏闻差官类进内府司钥库交纳取批回实收长单附卷若在外各布政司一体鼓铸本部类行各司行下宝源局委官监督人匠照依在京则例铸完钱数就于彼处官库收贮听候支用

则例

当十钱一千个(火熏)模用油一十一两三钱铸钱连火耗用生铜六十六斤六两五钱炭五十三斤一十五两二钱

当五钱二千个(火熏)模用油一斤四两铸钱连火耗用生铜六十六斤六两五钱炭五十三斤一十五两二钱

当三钱三千三百三十三个(火熏)模用油一斤一十四两铸钱连火耗用生铜六十五斤九两二钱五分炭五十三斤八两三钱五分

折二钱五千个(火熏)模用油二斤五两五钱铸钱连火耗用生铜六十六斤六两五钱炭五十三斤一十五两二钱

小钱一万个(火熏)模用油一斤四两铸钱连火耗用生铜六十六斤六两五钱炭五十三斤一十五两二钱

穿钱麻

当十钱每串五百个用一两

当五钱每串五百个用八钱

当三钱每串一千个用一两

折二钱每串一千个用七钱

小钱每串一千个用五钱

铜一斤铸钱不等 【 外增火耗一两】 

当十钱一十六个折小钱一百六十文

当五钱三十二个折小钱一百六十文

当三钱五十四个折小钱一百六十文

折二钱八十个折小钱一百六十文

小钱一百六十文

铸匠每一名一日铸

当十钱一百二十六个

当五钱一百六十二个

当三钱二百三十四个

折二钱三百二十四个

小钱六百三十个

锉匠每一名一日锉

当十钱二百五十二个

当五钱三百二十四个

当三钱四百六十八个

折二钱六百四十八个

小钱一千二百六十个

各处炉座钱数

山东二十二座半每岁铸钱一千二百一十二万二千文

山西四十座每岁铸钱二千三百三十二万八千文

河南二十二座半每岁铸钱一千三百一十二万二千文

浙江二十座每岁铸钱一千一百六十六万四千文

江西一百一十五座每岁铸钱六千七百六万八千文

北平二十一座每岁铸钱一千二百八十三万四百文

广西一十五座半每岁铸钱九百三万九千六百文

陜西三十九座半每岁铸钱二千三百三万六千四百文

广东一十九座半每岁铸钱一千一百三十七万二千四百文

四川一十座每岁铸钱五百八十三万二千文

    颜料

凡合用颜料专设颜料局掌管淘洗青绿将见在甲字库石矿按月计料支出淘洗分作等第进纳若烧造银朱用水银黄丹用黑铅俱一体按月支料烧炼完备逐月差匠进赴甲字库收贮如果各色物料缺少定夺奏闻行移出产去处采取或给价收买钞法紫粉所用数多止用蛤粉苏木染造时常预为行下本局多为备办用度如缺蛤粉一体收买

黑铅一斤烧造黄丹一斤五钱三分三厘

水银一斤烧造银朱一十四两八分贰朱三两五钱二分

次青碌石矿一斤淘造凈青碌一十一两四钱三分

暗色碌石矿一斤淘造凈石碌一十两

八钱七分六厘

蛤粉一斤染造紫粉一斤一两六钱

碙砂一斤浇造碙砂碌一十五两五钱

    纸札

凡每岁印造茶盐引由契本盐粮勘合等项合用纸札着令有司抄解其合用之数如库缺少定夺奏闻行移各司府州照依上年纸数抄造解纳如遇起解到部随即辨验堪中如法差人进赴乙字库收贮听用

产纸地方分(口料)(上夭下山)□造解额数

陜西十五万张 湖广十七万张

山西十万张 山东五万五千张

福建四万张 北平十万张

浙江二十五万张 江西二十万张

河南五万五千张 直隶三十八万张

    石灰

凡在京营造合用石灰每岁于石灰山置窑烧炼所用人工窑紫数目俱有定例如遇各处支用明白行下各该管人员放支其管事作头每季交替仍将所烧过物料支销见在之数明白交割

每窑一座该正附石灰一万六千斤合烧五尺围薏紫一百七十八束计七十五工

猜你喜欢
  载记第六 石季龙上·房玄龄
  卷十二·常璩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七百十·佚名
  卷之十五·佚名
  卷之四十四·佚名
  ●卷八·王锜
  七○三 谕孙士毅着赏给翰林院编修并进呈书籍与纪昀等一同列名·佚名
  十国春秋卷五十四·吴任臣
  文天祥传·脱脱
  王士元传·宋濂
  卷一百二十一·杨士奇
  费序·郑达
  卷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知稼翁集补钞·吴之振

    黄公度癸亥秋行县夜寓下生院倦甚慨然有归欤之兴戏用壁间韵以盟泉石何须轮拥朱,不愿佩悬玉。青山得去且归去,谋生待足何时足。林间招提金碧开,门外过客谁能来。桂华落尽无人问,古墙秋径生青苔。旧山泉石故应好,菟裘不营亦可

  • 卷十三·范成大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石湖诗集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十三宋 范成大 撰与吴兴薛士隆使君游弁山石林先生故居【此卷乾道壬辰冬赴广西道中所作旧名南征小集】白苹有嘉招苍弁得胜践会心不惮远乘兴恐失便篮舆犯

  • 唐风集巻三·杜荀鹤

    唐 杜荀鹤 撰今体五言七言絶句凡五十二首感寓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春闺怨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马上行五里复五里去时无住时日将家渐逺犹恨马行迟钓叟茅屋深湾里钓船横竹门

  • ●卷二百一·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一。   起绍兴十年六月十一日甲寅,尽其日。   六月十一日甲寅刘锜及兀术(改作乌珠)战於顺昌府城下大破其军兀术(改作乌珠)败走。   杨汝翼顺昌战胜破贼(删此二字)录曰:绍兴十年春天子以骑师太尉刘公副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八·佚名

    嘉靖四十四年七月乙未朔时享 太庙 遣驸马都尉谢诏代○戊戌 仁孝文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 遣玉田伯蒋荣祭 长陵 贞妃马氏薨赐谥曰荣葬于 天寿山之陵次丧礼如阎贵妃例○辛丑 改礼部左侍郎秦鸣雷为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

  • 卷之七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纪昀

    后妃传宋 【三】○宋三高宗宪节邢皇后 宪圣慈烈吴皇后潘贤妃 张贤妃刘贵妃 刘婉仪张贵妃 孝宗成穆郭皇后成恭夏皇后 成肃谢皇后蔡贵妃 李贤妃光宗慈懿李皇后 黄贵妃寍宗恭淑韩皇后 恭圣仁烈杨皇后理宗谢皇

  • 第七辑·佚名

     柴世进投递词帖案  江苏巡抚明德折奏 军机处档  江苏巡抚臣明德谨奏为拿获造作逆词人犯请旨亟正典刑以彰国宪以快人心事本年正月初八日据两淮盐运使赵之璧禀称正月初三日同征盐课忽有一人突至堂上口出狂悖之语

  • 九一七 吏部为知照富炎泰办理辽金元史书务译汉抄单事致稽察房移会(附连单)·佚名

    九一七 吏部为知照富炎泰办理辽金元史书务译汉抄单事致稽察房移会(附连单)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二十六日【真按:疑当作七字!】吏部为知照事。文选司案呈,内阁抄出前事清字一折,相应译汉抄单移会,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计连单一

  • 卷一百三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魏太祖置酒汉滨関内侯王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杖大衆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

  • 尧曰篇·孔子

    尧曰:&ldquo;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rdquo;舜亦以命禹。曰:&ldquo;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rdquo;周有大赉,善人

  • 一气·胡宏

      一气大息,震荡无垠,海宇变动,山勃川湮,人消物尽,旧迹亡灭,是所以为鸿荒之世欤?气复而滋,万物生化,日以益众,不有以道之则乱,不有以齐之则争。敦伦理,所以道之也。饬封井,所以齐之也。封井不先定,则伦理不可得而敦。尧为天子,忧之

  • 大学章句序·赵顺孙

    大学章句序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朱子语录曰大学之教所以教人先要理防得个道理】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朱子文集曰天之生物各付一性性非有物只是一个道理之在我者耳仁则是个温和慈

  • 致湖北教育厅长书·太虚

    迳启者:闻近有国学馆之设,诚为切要!但居今日而言国学,应不以旧日儒家之故见自封。孔孟以外,周秦子学、汉清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何莫非国学之粹乎!所分经、史、文、理四科,似只收得孔孟及汉清、宋明儒之学,应添

  • 无锡县志·佚名

    臣等谨案无锡县志四卷不着撰人名氏考千顷堂书目有元王仁辅无锡县志二十八卷与此本卷数不符葢别一书也考明史地里志洪武二年四月始改无锡州为县是志古今郡县表末虽止于升无锡县为州然标题实称为无锡县已为明初之制又郡

  • 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佚名

    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七真所说,内载六组二十一枚灵符。据称佩服灵符,可杀鬼灭魔,治病消灾。

  • 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佚名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说四恐畏。如四山合逼,无能避者。亦名除忧患经。亦出四意断品。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佚名

    全一卷。为唐代不空(705~774)所译之密教经典。又作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毗沙门随军护法真言。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乃叙述毗沙门天诸种成就法、毗沙门天王之咒及画像法、根本印、吉祥天女印、赞等,并引用四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