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崔亮传

崔亮,字宗明,藁城人。元浙江行省掾。明朝军队到达旧馆,崔亮投降,授予中书省礼曹主事。晋升为济南知府。因母亲忧虑而归。洪武元年(1368)冬,礼部尚书钱用壬请求辞职,起用崔亮取代。最初,崔亮居礼曹时,即位、大祀诸礼都由他条划,丞相李善长将他举荐给朝廷,因此知名。到他担任尚书后,钱用壬制订实行的一切礼制,崔亮都授引了典故,以制定其议。考证详细准确,超过了用壬。

二年(1369),商议仁祖陵为英陵,又请求行祭告礼。太常博士孙吾与因汉、唐没有执行此礼,而加以驳斥。崔亮说:“汉光武帝加封先陵名为昌,宋太祖也加封高祖陵名为钦,曾祖陵为康,祖陵名为定,父亲的陵名为安,创业君主都尊崇他们的祖先,也尊崇他们的陵墓。既然尊崇他们的陵墓,则自然应该祭告。礼是因为人情而来的。”朝廷议论崔亮是对的。不久,崔亮说:“《礼运》上说:‘礼行于郊,则百神受职。’现应增设天下神癨坛于圜丘之东,方泽之西。”又说:“《郊特牲》上说‘器用陶匏’,《周礼疏》上说‘外祀用瓦’,现祭祀用瓷,与古代的说法相符。而..盂之属,与古代不同,应更换为瓷器,唯独笾使用竹器。”又请求大祀前七日,陪祭官都到中书受誓戒,戒辞依照唐代礼节。又依据《周礼》制定了五祀及四时荐新、裸礼、圭瓒、郁鬯之制,并说旗纛每月朔望致祭,繁琐而轻漫,应只于当祭之月举行。都批准执行。太祖曾对崔亮说“:先贤有这种说法‘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现祭祀把牲畜放在神坛附近,心里不安。”亮于是考据省牲之礼,远离神坛二百步。太祖大喜。

太祖忧虑郊社诸祭,坛没有屋檐遮盖,有时突然下雨会淋湿衣服。崔亮引用宋祥符九年(1016)南郊遇雨,在太尉厅望祭,元《经世大典》上说坛垣内外兴建房屋用以避风雨的典故,上奏。于是诏令兴建殿于坛南,遇雨则望祭。而灵星诸祠也因崔亮所说而兴建了坛屋。当时仁祖已配祭南北郊,而郊祀礼兴起在后,又到太庙恭谢。崔亮说应予取消,惟先祭三日,到太庙以配享告。诏令认可。太祖认为太阳中有黑子,怀疑是祭天不顺所导致的,想增郊坛从祀之神。崔亮上奏汉、唐代祀仪繁琐、轻漫,不宜效法,于是停止。

太祖有一天问崔亮说:“我郊祀天地,拜位在正中,而百官朝参则班列东西,这是为什么?”崔亮回答说:“天子祭天,升自午陛,面向北,是答阳之义。祭社,升自子陛,面向南,是答阴之义。如群臣朝参,就应当回避君上之尊,故升降皆由卯陛,朝班分列东西,以避开驰道,这意义就不同了。”崔亮仓促回答,也引经据典,不厌其烦。

自郊庙祭祀外,朝贺山呼、百司笺奏、上下冠服、殿上坐墩诸仪及大射军礼,都由崔亮酌定。唯独大祀帝亲省牲,中祀、小祀之牲当遣官代,皇上命令亲祭者皆亲省。又请求依照唐制,命令郡国奏祥瑞。太祖认为差异关系甚大,命令有关部门用驿站传闻,与崔亮共同商议。三年(1370)九月死于官位上。

猜你喜欢
  帝纪第六 武帝下·令狐德棻
  列传第三 宗室·欧阳修
  卷二百六十·列传第十九·脱脱
  刑政第三十一·王肃
  卷六十一·毕沅
  卷五十四 后秦録二·崔鸿
  周书序·佚名
  第四十三回 立幼主高后垂帘 拜首相温公殉国·蔡东藩
  卷一上·朱熹
  仁宗皇帝实录(卷十二)·杨士奇
  卷之四百七十五·佚名
  郭世通传·李延寿
  卷三百一·杨士奇
  卷十九 达兰构乱·李有棠
  原颂周·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无名氏·隋树森

    套数 自然集道词 【仙吕】点绛唇 道妙玄微,先须要司明心地,非容易。见放着古圣文书,内隐着真消息。 【混江龙】若说着胎元根蒂,只除是含光默默守虚极。去动中求静,静定是幽微。默坐忘言方是道,群居缄口

  • 卷一七四 陳紀八·司马光

      上章困敦(庚子),一年。   高宗宣皇帝太建十二年(庚子,公元五八O年)   春,正月,癸巳,周天元祠太廟。   戊戌,以左衞將軍任忠為南豫州刺史,督緣江軍防事。   乙卯,周稅入市者人一錢。   二月,丁巳,周天元幸露門學,釋奠。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八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四十四卷清乾隆(一)·缪荃孙

    高宗乾隆元年正月乙卯,禁盐捕私扰。丙辰,高其倬因病解任,顾琮署江苏巡抚。二月甲戌,给江南佐杂养廉。庚辰,免江苏宿迁、睢宁、桃源三县涸复改科及上年淤地未完赋额。乙酉,定两江军田议赎、议贴条例。辛卯,程元章为漕运总督。

  • 卷之三十七·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十七传第二十一阿巴噶部总传阿巴噶部在张家口外至京师千里东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二百一十里东界阿巴哈纳尔西界苏尼特南界正蓝旗察哈尔牧厰北界瀚海元太祖弟五人布格博勒格图

  • 列传卷第十一 高丽史九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金富轼[*(金)敦中*(金)君绥]。○金富轼富佾之弟肃宗时登第补安西大都护府司录 军事考满直翰林院历右司谏中书舍人仁宗卽位李资谦以国舅当国

  • 王彰传·张廷玉

    王彰,字文昭,郑人。洪武二十年(1387),获得乡荐,补为国子监生。他出使山东平价收购粮食时,有廉洁能干的名声,因此被升为吏科源士。过了一年,改为给事中,累升为山西左参政。永乐五年(1407),他被召回任礼部侍郎。父亲去世,守孝期满

  • 爲學第二卷·朱熹

      1、濂溪先生曰: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伊尹、顔淵,大賢也。伊尹恥其君不爲堯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撻於市。顔淵"不遷怒,不貳過","三月不違仁"。志伊尹之所志,學顔子之所學,過則聖,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於令名。   2、聖人之道,

  • 原序·袁仁

    左氏公羊氏谷梁氏皆传春秋者也传未必尽合乎经故昔人诗云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卓哉宋胡安国愤王氏之不立春秋也承君命而作传志在匡时多借经以申其说其意则忠矣于经未必尽合也况自昭定而后疎阙尤多嵗中不啻十余

  • 卷二·江永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训义择言卷二婺源江永撰檀弓上檀弓免焉【陆氏释文云免音问以布广一寸从项中而前交於额上又却向後绕於髻】按免当音问程氏大昌读如字谓去冠别有辨见丧服小记篇左右就养无方【饶氏云养不止饮食之养言或

  • 紧张与松弛·钱穆

    无意识的心理状态,见称为近代西方心理学界一大发现。人心不完全在当前的意识中浮现,还有好些隐藏在当前的意识之外的,好像有一条界线存在。浮现在此界线之上的,成为意识,沉淀在此界线之下的,当时并不意识到。此一界线,心理学

  • 宝峰英禅师·惠洪

    禅师名洪英。出于陈氏。邵武人。色幼警敏读书。五行俱下。父母钟爱之。使为书生。英不食。自誓恳。求出家。及成大僧。即行访道。东游至曹山。依止耆年雅公。久之辞去。登云居。眷岩壑胜绝。为终焉之计。阅华严十明论

  • 止观义例卷下·湛然

    天台沙门湛然述第六行解相资例者。如分别中总以十义分别十章。于中且约自行化他。则前八自行。于中去果论因则果报为果非今正意。前七为因正明修相。于七因中。前五生解后二为行。分别文中虽以起教取譬。于自起教化他

  • 明语林·吴肃公

    笔记。清吴肃公撰。十四卷。肃公字雨若,号街南。宣城(今属安徽)人。成书年代不详,仿临川《世说》之体。凡三十七类,皆用《世说》旧目。专辑明人言行轶事。其德行、言语、方正、雅量、识鉴、容止、俳调七类又各有补遗

  • 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

    中医妇产科专著。全书24卷。宋·陈自明撰。陈自明(公元1190~1270年),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县)人,世医出身,他认真学习总结了其前代有关妇科,产科方面的成就,结合个人长时间的丰富经验,撰成本书,于1237年写成。全书分成八

  • 圣朝鼎盛万年清·佚名

    又名《万年清奇才新传》、《乾隆巡幸江南记》、《乾隆游江南》。章回小说。作者不详。八卷七十六回。叙清乾隆帝私访江南,收周日清为义子,结伴游历南京、镇江、苏州、松江、杭州等地。乾隆帝因有五宝衫护体,又得神人暗助

  • 三楚新录·周羽翀

    宋初周羽翀撰。周羽翀籍贯不详,自署称“儒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前桂州修仁 令”。全书三卷,分别记叙长沙马殷、武陵周竹逢、江 陵高季兴事迹,因三家皆据楚地称王,故称“三楚”。书 中所述兴废始末,与欧阳修《新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