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

    西方贤圣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归命最圣观自在  满月妙相莲华生

  能以无畏施有情  我今称赞彼功德

  一切善法悉具足  顶戴诸佛大智冠

  福慧庄严最上尊  是故归命莲华手

  两颊圆满红白色  鼻相修直妙端严

  齿如珂雪密复齐  四牙平正而具足

  梵音清响复深妙  一切闻者生爱心

  凡所宣说众语言  柔和善顺而甘美

  常以大悲方便力  救度一切苦众生

  自利利他众导师  是故归命莲华手

  双眉同彼初生月  身相犹如真紫金

  众宝为鬘以庄严  一切见者无厌足

  敷鹿皮衣而为座  最上自在众中尊

  身诸相分悉周圆  是故归命莲华手

  上妙细[疊*毛]为络腋  摩尼珠宝作耳环

  世出世宝所庄严  最上自在最尊胜

  诸善功德皆满足  一切世间大法王

  能开种种方便门  是故归命莲华手

  罪业众生微尘数  无量劫来处轮回

  菩萨常生方便心  化度悉令归智聚

  放慈悲光照一切  以最上法施众生

  普令有情证菩提  是故归命莲华手

  所有阿鼻大地狱  菩萨慈悲往现身

  破坏彼趣悉无余  阎摩狱卒生惊怖

  彼诸业报众生类  咸皆离苦罪销除

  恶趣能以智火焚  是故归命莲华手

  具足悲智行愿力  欲色界中皆现身

  于法自在利群生  阎摩眷属悉欢喜

  破坏一切罪业境  令诸苦恼不复生

  有情离苦得清凉  是故归命莲华手

  我今称赞大圣者  最上色相无等伦

  无碍自在三界尊  普施众生无所畏

  度脱有情出苦海  断彼三毒烦恼根

  咸令得住安乐中  是故归命莲华手

  所有一切饿鬼众  针咽大腹及臭毛

  如是等类数甚多  昼夜受彼饥渴苦

  由彼饥渴火所逼  互相吞啖苦恼生

  菩萨悲愿力所持  往彼现身而救济

  先化种种美饮食  各各令饱益身胑

  复为宣说正法门  一切得离诸苦恼

  菩萨悲智方便力  能入一切趣类中

  利行同事摄有情  是故归命莲华手

  身有大摩尼珠宝  常出净妙众光明

  普照世间诸暗暝  映蔽日月而不现

  所有夜叉罗刹等  蒙光照者悉归依

  观众生心令断疑  是故归命莲华手

  大力阿修罗王众  斗诤勇猛而难调

  菩萨亦现彼趣中  方便说法而化度

  彼闻法已断疑惑  各各生于慈善心

  能施最上妙法门  是故归命莲华手

  菩萨曾游诸天界  入一妙环天子宫

  随顺方便开化门  彼天悉无诸所施

  是时天子生苦恼  菩萨即为现珍财

  令彼天子满施心  是故归命莲华手

  所有一切贪欲者  常为烦恼火所烧

  得见菩萨善威容  即能回心思正法

  世间贪嗔痴盛者  恭敬顶礼大圣尊

  三毒烦恼获销除  是故归命莲华手

  众生界分无边际  蜫虫蝼蚁数无穷

  菩萨亦以慈悲心  处处方便而化度

  世间或时值饥馑  即变所食济群生

  咸令息彼饥渴心  是故归命莲华手

  若见众生处大海  舡筏破坏欲漂沈

  菩萨慈悲现马身  令其攀附而得渡

  众生乘舡在大海  菩萨随意使其风

  若顺若逆济众生  咸令远离诸怖畏

  菩萨已离三界苦  圆满三摩地法门

  复能摄化诸有情  数等虚空无边际

  菩萨已离种种怖  所谓罗刹诸部多

  必舍左及拏吉泥  邪迷一切恶鬼众

  大水大火并盗贼  虎狼虫兽及刀兵

  疾病毒药与邪明  乃至王刑禁缚等

  菩萨自得远离已  而复为彼诸众生

  自利利他大导师  最上大悲无畏者

  菩萨已具诸梵行  如日月分照世间

  人天称赞大圣尊  是为最上真梵行

  菩萨常住三摩地  无边功德为所依

  随顺方便现所居  补陀落山为住止

  其山高广复殊妙  种种珍宝以庄严

  彼有宝树数甚多  低罗迦及瞻波等

  有诸异鸟止其上  常出清净妙好音

  如是庄严圣所居  礼敬瞻仰而获福

  俱尾啰并嚩噜乃  及彼阎摩等三天

  乾闼婆王修罗王  夜叉王及诸龙主

  乃至部多等诸类  若天若神一切王

  昼夜各生恭敬心  归依称赞真圣者

  彼等如是称赞已  一切所欲皆随心

  大富快乐寿命长  勇猛精进具威德

  息除无量诸苦恼  梦中怖畏亦不生

  乃至寿命欲终时  菩萨现身而安慰

  圣观自在功德海  无量无边无有穷

  假以百舌千劫中  称扬赞叹不能尽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

猜你喜欢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智旭
  佛说善生经讲录·太虚
  刻支那福州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后序·为霖道霈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六·石雨明方
  卷八十五·佚名
  卷第十五·费隐通容
  后序·神清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受阴十魔·印光
  毗耶娑问经卷下·佚名
  卷二百八十五·佚名
  第十一卷·佚名
  一八 阇尼沙经·佚名
  父子合集经卷第九·佚名
  八吉祥经正文·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人间词话删稿·王国维

    [一]白实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①"注释:①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 第十七出 道觋·汤显祖

    【风入松】〔净扮老道姑上〕人间嫁娶苦奔忙,只为有阴阳。问天天从来不 具人身相,只得来道扮男妆,屈指有四旬之上。当人生,梦一场。〔集唐〕“紫 府空歌碧落寒

  • 卷三·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三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述怀【至德二年作】【彦辅曰此以下自贼中窜归凤翔作晋阮籍尝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补注【鹤曰公以至德元载陷贼今诗云去年潼关破又云今夏得西走当是

  • 卷四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四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张都官集张先字子野乌程人康定进士知吴江县诗格清丽尤长于乐府有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破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之句时号张三影李公择守吴兴招子野軰集于

  • 卷十九·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十九     元 方回 编酒类 诗与酒常并言未有诗人而不爱酒者也虽不能饮者其诗中亦未尝无酒焉身入醉乡无畔岸心与欢伯为友朋山谷奇语以非律不与兹选亦律之变格宜附书诸此 五言【十九首】

  • 列传第五十四·李延寿

    王杰 王勇 宇文虬 耿豪 高琳 李和 子彻 伊娄穆 达奚寔 刘雄侯植 李延孙 韦祐 陈欣 魏玄 泉GC 李迁哲 杨乾运 扶猛 阳雄 席固 任果王杰,金城直城人也,本名文达。父巢,魏榆中镇将。杰少有壮志,每以功名自许。从孝武西迁,赐爵都

  • 卷二百十二 表五十二·赵尔巽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   交聘之典,春秋为盛。南北史本纪书交聘颇详。其时中土分裂,与列国之敌体相交,无以异也。宋与辽、金,岁贺正旦、贺生辰外,有泛使,今谓之专使。然皆事毕即行,不常驻。金史始有盟聘表。清有中夏,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六·佚名

    隆庆五年四月壬辰朔孟夏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敕吉府龙阳王翊銮暂管理府事以吉王无嗣故也○铸给整饬永宁兵备关防永宁州印○命福建都司掌印署都指挥佥事狄从夏充分守浙江杭嘉湖参将福建都司佥书署都指挥佥事王

  • 卷之三十四·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六月。庚寅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安。至戊午皆如之。内起居注  ○谕军机大臣等。文煜等奏、请饬催各省积欠协饷一摺。闽省库藏支绌。现在骤遭水患

  • 九○六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覆改建文澜阁并商等呈请缴缮书银两折·佚名

    九○六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覆改建文澜阁并商等呈请缴缮书银两折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闽浙总督管浙江巡抚臣陈辉祖谨奏,为奏覆事。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七日准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尚书和<珅>字寄,七月初八日奉上谕:四库

  • ·请权行团练书·丁曰健

    凡事有经有权,似当随时变通,难胶一定。曩读宪檄安辑地方事宜,有团练乡勇,在台地万不可行,宜兴保甲之法,以乡约义学,柔和其心性,此诚移风易俗要道。某拳拳服膺,日劝文职实力作兴之矣。但台民锢蔽已深,犯乱成习,一时

  • 周叙传·张廷玉

    周叙,字公叙,吉水人。十一岁时即能作诗。永乐十六年(1418),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他作的《黄鹦鹉赋》,很合皇上心意,被授予编修。历任侍读,在经筵当值。正统六年(1441),他上疏提建议,皇上嘉纳了他的意见。八年夏,他又上书说“:天

  • 卷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三十五恩赉六【开科三】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觉罗满保谨题为圣寿无疆皇仁广被恳疏代题恭谢天恩事据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金培生详称据阖省乡绅郑开极举人贡生监生

  • 序·刘清之

    元虞集序愚尝闻之人受天之命以生亦犹子之禀父命而行也君子畏天命而不敢违犹孝子之从父命而不敢悖事天事亲其致一也人之事天而不求于事亲则不可以为人子之事亲而不足以事天则不可以为子是故父命即天命也同一至仁而无私

  • (五)·梁漱溟

    古人往矣,吾不及见;吾所及见,番禺伍庸伯先生(观淇)、麻城严立三先生(重),真近世之醇儒也。两先生志虑真切,践履笃实,不后古人;而从其精思力践之所诣,乃大有贡献于斯学,足以补宋儒、明儒之所未及。此即指其能解决上述问题,以最切

  • 卷之三十·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三十礼君臣之礼《宋记》:太祖皇帝常读二典,叹曰:尧舜之时,四凶之罪止於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耶。於是立法,鞭朴不行於殿陛,骂辱不及於公卿。故自开宝以来,犯大辟,非法理深害,多得贷死,惟臧吏弃市,未尝容赏。录曰:此宋朝家

  • 龟山玄箓·佚名

    全名《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南北朝。《上清大洞真经目》已着录此书,《无上秘要》亦引述此经。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上卷题作《龟山丹皇飞玄紫文》,内载飞玄

  • 真心直说·知讷

    一卷。高丽僧知讷撰。系阐述‘定慧双修、顿悟渐修’理趣的禅籍。完成于高丽熙宗即位之元年(1205)。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撰者普照国师知讷,以力倡禅教之调和而闻名于时。本书即其由禅教一致的立场,继承唐·圭峰宗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