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四、孔子自楚反卫考

《世家》:“孔子自楚反卫,是岁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其明年,吴与鲁会缯,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往。”《论语》有冉有、子贡《问夫子为卫君乎》一章,崔述论之曰:“《春秋传》哀公七年,季康子使子贡辞吴。十一年,冉求为季氏宰,及齐师战于郎。则是孔子至卫之后,二子自卫先归鲁也。或者二子知夫子之不为而遂去耶?然则此章问答,当在孔子反卫之初,哀公六七年间。”其说不足据,已详前考。(《考辨》第十九。)《年表》,孔子自陈来卫,在哀公十年。《卫世家》孔子自陈入卫,在出公八年。二说相同,而与《世家》哀公六年之说异。或谓孔子若以哀六年来卫,则至十一年归鲁,与孟子所称“未尝有所终三年淹者”不符,而取《年表》哀公十年之说。然此亦不足凭。何者?孔子以鲁哀六年离陈适蔡,若至十年始反卫,亦复与孟子“未尝三年淹”之说不符也。且孔子自定公十三年春去鲁,至哀公十一年而归,前后十四年,而所仕惟卫、陈两国,所过惟曹、宋、郑、蔡。自非如《史记》四去卫再适陈之说,终不免于一地有三年之淹矣。然则孟子之所谓“未尝有所终三年淹者”,特如孔席不暇煖,与干七十二君之类,未可据以为信史也。(臧庸《拜经日记》专主孟子未有终三年淹一语,编排孔子行迹,大抵前人论孔子年世,为此一语误者不少。)

恽敬《大云山房集 仲子庙立石文》论此事云:“《世家》鲁哀公六年,孔子自楚反卫,此去楚之年也。《年表》哀公八年,孔子至卫,此至卫之年也。其时当出公之六年。”此说尤误。岂恽氏误忆《年表》卫出公八年为鲁哀之八年,遂又误推以为卫出之六年耶?且孔子此行,乃系遄返卫地。若如恽说,《世家》哀公六年去楚,《年表》哀公十年至卫,何须在途四年?此终不足信矣。

然则孔子反卫果以何时乎?曰:孔子以鲁哀六年自陈避兵适蔡见叶公,即以是年返卫,则固当依《世家》也。否则孔子至蔡见叶公,而留滞楚境有四年之久。否则既见叶公,复返陈,而再留有四年之久。否则自蔡返卫,而在途有四年之久。否则孔子以鲁哀六年自陈至蔡之说不足信,而孔子之行历益不可考,而仍无以全孔子于鲁哀十年至卫之说。否则孔子固不以鲁哀十年返卫,而仍当取鲁哀六年之说也。孟子曰:“孔子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史记》卫无孝公,朱子谓即出公辄。计孔子仕出公前后四年,较在陈仕湣公为久。

又按:《孔子世家集解》引徐广曰:“《年表》哀公十年孔子自卫至陈。”《索隐》云:“按《左氏》及此文,孔子是时在卫归鲁,不见有在陈之文。在陈当哀公之初,盖《年表》误尔。”据此则今表哀公十年孔子自陈来一语,已非徐广、司马贞所见之旧,殆后人见其误而改之矣。

猜你喜欢
  列传十四·薛居正
  卷第二百二十·胡三省
  卷四·舒赫德
   第三节 “歌德”·老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十·佚名
  卷之一千五十九·佚名
  七十二 曹寅奏报朱三太子在鲁获解摺·佚名
  提要·杨时伟
  卷一百二十八·张守节
  张万公传·脱脱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佚名
  梁纪一 高祖武皇帝天监元年(壬午、502)·司马光
  二十九年·佚名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劳孝舆

      序  康熙甲辰,余应岁试,识孝舆场中。时罗履先同余寓仙湖,何报之、陈圣取朝夕相过,孝舆并缔交称莫逆。诸子皆学使惠公所赏识,同在师门,风义倍敦也。孝舆性情笃雅类履先,风致潇洒类报之,志大则似圣取。惟圣取不修边幅,颓然

  • 第四折·佚名

    (净扮清江浦驿官上,诗云)我做驿宰忒伶俐,吃辛吃苦都不气。接了使客转回来,闲向官厅调百戏。自家是清江浦驿丞。打扫的这官厅干干净净,昨日报帖来说道,金御史老爷今日船到,须索迎接去。远运的望见,敢是金老爷来了也。(金御史

  • 卷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七雷电类【附雹】三言古安世房中歌      【汉】唐山夫人靁震震电耀耀明德乡治本约治本约泽?大加被宠咸相保德施大世曼夀五言古霹?引         【梁】简文帝来从东海上

  • 曲话卷一·梁廷枏

    清 梁廷枏着[注]古人作曲本,多自隐其名氏;而鄙俚不文之作,又往往诡托于古之词人及当代名流而出之;又或原有姓名,相传既久,不免失脱者:故曲本之考证最难也。作曲人自一种至数十种,有姓氏可考及或隐其本名而寓以他称者,以杂剧言

  • 卷第二百八十七 後漢紀二·司马光

      起強圉協洽(丁末)五月,盡著雍涒灘(戊申)二月,不滿一年。   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天福十二年(丁未、九四七年)   五月,乙酉朔,永康王兀欲召延壽及張礪、和凝、李崧、馮道於所館飲酒。兀欲妻素以兄事延壽,兀欲從容謂延壽

  • 建炎复辟记 全文·佚名

      建炎二年十月十六曰乙卯,隆祐太后舟御至杭州。武功大夫、鼎州团练使苗傅为扈从统制官,驻军于奉国寺。  三年二月,虏骑寇维扬,乘舆渡江。  十三曰壬戌,车驾次杭州,命签书枢密院事吕颐浩、礼部侍郎张浚、制置使刘光世

  • 东都事略卷九十五·王称

    列传七十八  章惇字子厚建州浦城人也始生族父得象竒其风骨以爲必贵举进士甲科知商洛县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絶壁万仞岸甚狭惇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惇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惇来轼拊惇背曰子

  • 卷之一百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十八·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十八明 黄训 编吏部【文选下】灾异陈言疏【马文升】文选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准礼部咨节该巡抚四川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官刘缨等各题称四川云南

  • 卷十四·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十四请遵祖训以光圣德疏【正德十年】 杨廷和臣闻之礼莫重于视朝禁莫严于宫卫自古帝王之治天下必谨视朝之节以观示臣民严宫卫之防以消弭祸变我朝列

  • 第27章·老子

    【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1)。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恒善救物,而无弃物(2)。是谓袭明(3)。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4)。不贵其师

  • (四)里仁篇·钱穆

    里仁为美章。问:里仁之说,孟子尝引以明择术之意矣。今直以择乡言之,何也。朱子曰:&ldquo;恐圣人本意,止于如此。而孟子之言姑借此以明彼耳。&rdquo;又曰:&ldquo;如孟子说也无害。&rdquo;,今按:此条指出孟子引《论语》有失孔子

  •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唐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譯   [一]爾時大虚空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爲欲聞大集經典故來至此娑訶世界瞻   仰世尊禮拜供養聽聞斯法.今此衆中諸來正土各各於法而有疑心.唯願世尊令於   諸法得法光明生決定

  • 救世觉人之佛法·太虚

    一 佛是为救世人而求得正觉者二 正觉是明彻人生世间真相的 甲 缘起无尽 乙 性空无碍三 解悟人生世间真相之成果 甲 缘起无尽故得人生之真价 乙 性空无碍故离世间之苦厄四 佛法能觉世救人  维多利亚是英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九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九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千问论品第七之二四念处。问云何四。答谓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问此四念处。几色。几非色。答一是色。三非色。三不可见。一分别

  • 三宜盂禪師語錄卷四·明盂

    住雲門顯聖寺門人淨範編山陰嗣法弟子祁淨超較訂小參住顯聖當晚小參。底事無端苦催逼。柳絲煙惹梨華溼。黃鸝聲裏鷓鴣天。依俙曲調叫冤屈。屈屈屈東山兄。向南山隱化山。主領雲門職。舊者不往新不來。前山後山春。如織

  • 戊戌政变记·梁启超

    论述清末戊戌政变的历史著作。梁启超著。1898年12月起连载于《清议报》,1899年清议报社出版单行本,线装3册9卷,约11万余字。其后广智书局又出铅字排印本,内容基本相同。1936年中华书局收入《饮冰室合集》,列《专集》

  •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佚名

    与《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同,而助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