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孔子自楚反卫考
《世家》:“孔子自楚反卫,是岁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其明年,吴与鲁会缯,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往。”《论语》有冉有、子贡《问夫子为卫君乎》一章,崔述论之曰:“《春秋传》哀公七年,季康子使子贡辞吴。十一年,冉求为季氏宰,及齐师战于郎。则是孔子至卫之后,二子自卫先归鲁也。或者二子知夫子之不为而遂去耶?然则此章问答,当在孔子反卫之初,哀公六七年间。”其说不足据,已详前考。(《考辨》第十九。)《年表》,孔子自陈来卫,在哀公十年。《卫世家》孔子自陈入卫,在出公八年。二说相同,而与《世家》哀公六年之说异。或谓孔子若以哀六年来卫,则至十一年归鲁,与孟子所称“未尝有所终三年淹者”不符,而取《年表》哀公十年之说。然此亦不足凭。何者?孔子以鲁哀六年离陈适蔡,若至十年始反卫,亦复与孟子“未尝三年淹”之说不符也。且孔子自定公十三年春去鲁,至哀公十一年而归,前后十四年,而所仕惟卫、陈两国,所过惟曹、宋、郑、蔡。自非如《史记》四去卫再适陈之说,终不免于一地有三年之淹矣。然则孟子之所谓“未尝有所终三年淹者”,特如孔席不暇煖,与干七十二君之类,未可据以为信史也。(臧庸《拜经日记》专主孟子未有终三年淹一语,编排孔子行迹,大抵前人论孔子年世,为此一语误者不少。)
恽敬《大云山房集 仲子庙立石文》论此事云:“《世家》鲁哀公六年,孔子自楚反卫,此去楚之年也。《年表》哀公八年,孔子至卫,此至卫之年也。其时当出公之六年。”此说尤误。岂恽氏误忆《年表》卫出公八年为鲁哀之八年,遂又误推以为卫出之六年耶?且孔子此行,乃系遄返卫地。若如恽说,《世家》哀公六年去楚,《年表》哀公十年至卫,何须在途四年?此终不足信矣。
然则孔子反卫果以何时乎?曰:孔子以鲁哀六年自陈避兵适蔡见叶公,即以是年返卫,则固当依《世家》也。否则孔子至蔡见叶公,而留滞楚境有四年之久。否则既见叶公,复返陈,而再留有四年之久。否则自蔡返卫,而在途有四年之久。否则孔子以鲁哀六年自陈至蔡之说不足信,而孔子之行历益不可考,而仍无以全孔子于鲁哀十年至卫之说。否则孔子固不以鲁哀十年返卫,而仍当取鲁哀六年之说也。孟子曰:“孔子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史记》卫无孝公,朱子谓即出公辄。计孔子仕出公前后四年,较在陈仕湣公为久。
又按:《孔子世家集解》引徐广曰:“《年表》哀公十年孔子自卫至陈。”《索隐》云:“按《左氏》及此文,孔子是时在卫归鲁,不见有在陈之文。在陈当哀公之初,盖《年表》误尔。”据此则今表哀公十年孔子自陈来一语,已非徐广、司马贞所见之旧,殆后人见其误而改之矣。
猜你喜欢 列传十四·薛居正 卷第二百二十·胡三省 卷四·舒赫德 第三节 “歌德”·老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十·佚名 卷之一千五十九·佚名 七十二 曹寅奏报朱三太子在鲁获解摺·佚名 提要·杨时伟 卷一百二十八·张守节 张万公传·脱脱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佚名 梁纪一 高祖武皇帝天监元年(壬午、502)·司马光 二十九年·佚名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