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一

卷三十一
  康熙十六年六月戊申,尚之信奏率兵民归顺。之信秦:臣闻将军莽依图兵抵韶州,即于五月初四日率省城文武官及兵民薙发归顺,复遣署都统尚之瑛等代臣赴韶迎接王师。上命之信袭其父可喜平南亲王爵。
  原任两广总督金光祖奏率兵民归顺。光祖奏:臣标旧兵遵臣密谕,于四月初二日斩首叛副将雷孚言,擒系伪总督董重民等;臣于二十日抵肇庆,闻王师进粤,随晓谕兵民薙发归顺。上谕:尚之信、金光祖等即将伪总督董重民及所执伪官品大者俱不听薙发,委官兵护解来京;沿途将军、督、抚、提、镇亦添兵传送,毋致疏虞。
  壬子,谕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备刘进忠。上谕兵部:据尚之信奏,刘进忠以康亲王招抚文檄潜送吴逆,召兵自救;足知进忠心怀诡谲,非实意归诚。其檄康亲王密为之备。
  命江宁巡抚慕天颜督造鸟船。大将军贝勒尚善等奏言:得鸟船四十艘,即可破贼。上乃命慕天颜如数速造,以资大兵之用。寻慕天颜上言:所造鸟船甚多,必须时日;臣躬自督工,期以六阅月告竣。上谕:岳州需船甚急,若六阅月始竣,则秋冬已过,有误破贼之期;慕天颜其昼夜并力,务于八月内竣工,遣往岳州。
  丙辰,以冯苏为广东巡抚。时尚之信奏:伪巡抚冯苏不忘国恩,协谋归顺。上因授冯苏为广东巡抚。已而巡抚傅宏烈又奏:冯苏为逆贼吴三桂顾待甚厚,且其家属俱在云南;今兹投诚,乃出于穷迫,请安插内地,以绝其暗通声息。上遂补冯苏为刑部侍郎,令其来京。
  命侍郎觉罗舒恕为安南将军。上谕议政王等曰:侍郎觉罗舒恕既驻赣州,统辖满、汉兵防守地方,不可无印。副都统杨凤翔所留安南将军印,见在平寇将军华善所;其令华善遣的当人员赍印速赴江西付总督董卫国转送舒恕。
  丁巳,尚之信奏祖泽清降。之信归顺后,即传檄粤境;原任高雷总兵官祖泽清遂率所属官兵于五月十九日薙发投诚,高、雷、廉三郡悉定。
  命大将军简亲王喇布调兵守江西省城。总督董卫国奏:据在省官员报,湖广平江及铜鼓营逆贼声言出犯甚急,臣已留提督赵赖兵守乐安;而身还省城,遣兵赴剿。适简亲王复调臣标兵前往乐安,臣即启覆简亲王,简亲王遂责臣以轻王慢旨;既奉严谕,何敢有违,随撤进剿铜鼓之兵,发往乐安。但省城乃楚、粤后路,最属紧要;留省满兵止二百余、又无绿旗官兵,万一有警,恐难御遏,致负皇上任使。乞赐罢斥,另简贤能,以副总督重寄。上乃切责喇布曰:前屡诏喇布进剿吉安,屡以省会重地,不便轻离为辞。今既赴吉安,省会何遂可缓耶?省城官兵尽调远地,轻率已甚;且以轻王慢旨之语恐赫调兵,尤属不合。喇布等其速撤可缓地方官兵镇守省城,务使无虞。嗣后调度绿旗官兵,皆与总督董卫国会商行之;卫国亦照旧供职。
  己未,谕将军莽依图用兵机宜。时翰林院侍讲学士顾八代赴莽依图军前,上令传谕莽依图曰:用兵利在神速,毋稽迟贻误,或不得已择便而进者有之。凡此机宜,尔自熟悉;近以逗留误事如长沙、荆州诸处,其明验也。
  命调提督严自明赴广州。时尚之信奏:提督严自明系吴逆旧属,不知军旅;今粤东初复、兵心甫定,若以控驭无术、形迹可疑之人复令统辖,恐兵民不安。上谕兵部:据尚之信来奏,宜撤严自明还京师;但撤还自明,恐将来投诚者皆怀疑不前。其优加自明为将军,调赴广州闲住。已而自明奏言:臣既挂弹章,宜避疑嫌;乞赐撤还,或安置畿辅、或随侍辇毂。上乃命自明俟新提督到日,即还京师。
  辛酉,谕诸将帅招抚陷贼官吏军民。上谕各省王、贝勒、大将军、将军、总督、巡抚、提督等:逆贼吴三桂背恩倡乱,散布伪札诱惑兵民、迫胁官吏,以致生民涂炭,所在骚然。今各路大兵剿抚并行,平凉、福建、广东诸处相继平定;文武大小官员兵民人等俱被恩赏,安插得所。惟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官员兵民人等仍陷贼中,未得归顺。念此等俱受国恩,必非甘心从贼:盖有怀忠义之心而无脱身之路者,亦有身被迫胁惧罪疑畏者。今大兵云集,不日荡平;贼寇玉石难分,朕心深为不忍!特颁敕谕,概示招徕。凡在贼中文武兵民人等悔罪归顺,前事悉赦不问,如常加恩;或有擒杀贼首投献军前及以城池兵马来归者,仍论功优叙。尔等即宣布晓谕,以副朕宽仁矜全之意。
  庚午,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调刘进忠等驻福州,以都统赖塔守潮州。上谕杰书曰:据笔帖式塔穆哈图报,潮州刘进忠已于本月初六日薙发投诚;今进忠复遗书吴三桂,为平南亲王尚之信举发。是进忠投诚,本非真心,不过势穷就抚耳。又总兵官刘炎所遗吴三桂书亦皆搜获,其心迹与进忠略同。此等皆心怀反侧,久留潮州,必致生变。若果已投诚,康亲王等即托言欲与相见,以计撤回,留驻福州;设或迟疑不至,速行奏闻。进忠等既撤,则令将军拉哈达以兵之半守漳、泉,都统赖塔率其半守潮州;仍令尚之信遣原任潮州总兵官王国栋尽率其标兵,诣赖塔协守。
  臣谨按:刘进忠等皆系反侧奸徒,其投诚也,不过因我兵进逼潮州、尚之信等又以广城归,穷蹙无归,乃俯首来降;本非真心效顺者也。故前此既报投诚,潜以招抚檄文送三桂所乞兵自救。时皇上已洞见其诈,命杰书密加防范。至是,虽经薙发,复遗书三桂为尚之信举发。皇上虑其有变,又命杰书以计撤还福州。彼时进忠等虽不得已而往,而中怀叵测,究未革心;后果与耿精忠等谋为不轨,赖大兵有备,狡谋莫逞。不然,则久留潮州,仓猝变起,必又烦王师之扑剿矣。要惟皇上明如日月、无隐不烛,所以能弭乱于机先也。
  壬申,免陕西平凉、庆阳田租。上谕户部:平凉诸处遭逆贼变乱已阅二载,田土荒芜,民不得耕;其租税量予豁免。令总督巡抚晓谕小民,务使得沾实惠。
  癸酉,命将军莽依图速还韶州。将军觉罗舒恕等奏:将军莽依图遗臣书云:我等驻韶州候旨调遣,因尚之信屡遣人来言刘进忠等尚未薙发,遂留副都统穆成额驻守韶州,而身偕将军额赫讷于本月十一日领率官兵前赴广州。上谕:前议令简亲王大兵俟粤东既定,即进取衡州;将军莽依图兵俟马到即进取湖南,平南亲王尚之信等进取广西。今刘进忠等已薙发投诚,潮、惠无虞;莽依图其速回韶州,同各路大兵分道进剿。
  甲戌,命銮仪卫銮仪使王可臣为广东提督。时授广东提督严自明为将军,故以可臣代之。
  七月丁丑,革原任两广总督金光祖职,戴罪图功。光祖奏:臣前窥察众情,多有猜疑;随将臣总督两广关防蹔行秘藏,托言失去。今虽用原藏关防为信,绥辑人心;然受两粤重寄,不能预筹保固,一旦被陷,贻误封疆,臣罪难逭。上谕:金光祖身膺两粤总督重任,不能保守封疆,致地方陷贼。前奏关防已失,今又称收藏。如果曾收藏,其具题失印之时,何不以此情密奏。观此,明属巧饰。本应革职,从重治罪;念其与平南亲王尚之信密谋反正、复定粤中,着革职,仍留原任戴罪图功。
  丁亥,命大将军简亲王喇布晓谕韩大任等。喇布奏言:闻吉安逸贼韩大任等屯宁都、乐安诸处,臣随调满、汉官兵三路追剿,仍行文招抚。今大任等意欲投诚,启请转奏。上谕:前王辅臣等投诚,俱已免罪复用;近又特诏传谕,被胁从贼官吏自拔来归,赦罪议叙。简亲王即以此意晓谕大任等,其兵部印文一并发往。
  辛卯,命尚之信等援韶州。大将军简亲王喇布等奏:侦得吴三桂所属伪将军七人率贼三万至宜章,欲犯乐昌,又欲分兵犯南安。上谕:逆贼至宜章屯驻,复欲分兵南安,势必窥伺南、韶;简亲王宜预为守御之策,以固疆圉。又潮州刘进忠、刘炎等俱已薙发归诚,粤省官兵无东顾之忧;平南亲王尚之信、将军莽依图即亲统满汉官兵赴韶协剿湖南逆贼。将军舒恕领兵防守南安、南雄诸处,为韶州声援;或未便身离赣州,亦当量遣官兵驰赴。寻舒恕奏:据副都统穆成额报,逆贼于本月初五日围攻韶州甚急;臣即与巡抚佟国祯、总兵官哲勒肯等会商,遣署副都统赫勒布率满、汉官兵赴援。上复谕:韶州,江、粤咽喉,必争之地。尚之信、莽依图等以文到日即率兵速赴韶州,舒恕亦相机应援;简亲王仍分兵赴赣,以资防御。
  臣谨按:韶州,江、粤咽喉,又接楚南之境;皇上知其地居形要、贼所必争,早已令官兵汛守,严加备御。至是,吴逆因尚之信归顺、我兵复规取广西;心怀惶惧,遂大纠贼众,蒙死攻韶;意在遏我后路,侵我广东。皇上复虑韶州脱或有失,则广东不无可虞;乃亟调诸将星驰赴援。于是我兵并力内外夹击,逆贼大败,随弃营遁去,粤疆得安;皆由防范周密、调遣神速,故能保韶郡要害之地深挫贼锋,使逆寇不敢复窥东粤也。
  丁酉,命加祖泽清都督同知,仍管总兵官事。原任高雷总兵官祖泽清奏:罪臣束兵无术,临难偷生;蓄恨两年,始得乘机斩贼,率属归顺。有罪无功,奚敢置喙!臣谨束身伏锧,静听处分。上谕:祖泽清先虽被胁从逆,仍感戴国恩,密谋斩倡乱逆弁陈加正、擒伪将军谢厥扶等,薙发归顺;其加都督同知,仍管总兵官事。
  命将军穆占以师会大将军简亲王喇布进定衡、永诸郡。先是,大将军安亲王岳乐等奏:大兵乏粮,樵采至二、三百里外。上乃命穆占速行分道进剿湖南;其进兵机宜,仍行奏闻。至是,岳乐等复奏:臣等两军并驻日久,求粮刍益艰;宜分兵往岳州,水路夹攻。今臣等共议,令将军穆占与其所偕大臣及前锋二百、护军每佐领三人、骁骑每佐领三人、蒙古兵五百、汉军一百五十、绿旗兵三千前往岳州,臣军惟留穆占所部护军每佐领一人、骁骑三人并援剿营兵三千人、炮五十。上谕:大将军贝勒尚善等前奏须得鸟船,始可破贼;已命巡抚慕天颜督造。今即将军穆占统兵到岳,亦必俟鸟船告竣,然后进攻;度鸟船到彼,正当隆冬水涸,难以前进。若俟明年水长进兵,势必坐守岳州,虚糜日月;穆占宜勿赴岳州,以兵会简亲王规取衡、永诸处,遏贼后路。如此,则粤东得以宽缓,而粤西欲降者亦可乘间来归。穆占等其即率赴岳官兵速趋茶陵、攸县与简亲王兵合,协力进取衡、永诸处。
  命巡抚傅宏烈为抚蛮灭寇将军。宏烈奏:臣前请大兵接应,力任进取两广。今广东全省已定,广西乃臣专责,无可他诿。臣与将军莽依图等议,欲进取广西;缘敕印未至,无以为信。且臣兵寡弱,必得尚之信官兵同臣进取,庶克有济。又收复广西、云、贵,须招集土司。土司官员专取凭于印信,若以广西、云南各土司印信颁发,招抚一处即给一新印,以杜反复;则逆贼可不烦大兵而灭矣。臣标官兵经年缺饷兼少马匹,请量拨给,以资进剿。上谕:览奏,词意忠恳。傅宏烈可仍以广西巡抚为抚蛮灭寇将军,给以敕印;令尚之信速遣所属官员,与傅宏烈同定广西。土司印信,礼部铸给。其官兵钱粮,令总督金光祖给银十万两,俟秋凉再发马匹。寻又命户部拨银十万两,解赴宏烈军前。
  庚子,尚之信奏复惠州。时海贼刘国轩窃踞惠州,闻尚之信、刘进忠等归顺,大兵将至,于六月初十日弃城潜遁,伪总兵陈琏等以城降。
  辛丑,命大将军简亲王喇布等调遣官兵固守袁州、萍乡。喇布奏:吉安、赣州、南安皆重地,臣等兵力甚单,议撤驻袁兵每佐领三人并撤统领江宁兵额楚、署副都统扬古岱等还吉安以备调遣。其袁州、萍乡诸处,乞令安亲王分兵防守。上谕:安亲王及将军穆占之兵不便分遣;袁州、萍乡系安亲王大兵后路,简亲王仍量调通省官兵严加防守。
  甲辰,尚之信奏,琼州官民归顺。原任琼州总兵官佟国卿等闻尚之信归顺,随于五月二十九日率兵民薙发输诚;粤东悉定。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六·列传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脱脱
  卷第一百七十一·胡三省
  石匮书后集卷第四十四·张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八·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佚名
  下篇·陆圻
  卷之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一·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五·佚名
  第二三九函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九日一一五一○--二·佚名
  卷五十三·郝经
  第六节坟墓·佚名
  陈眣传·李延寿
  卷五十五·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七十三·吴景旭

      癸集上之中  红桥  林子羽投红桥诗桂殿焚香酒半醒露华如水防银屏含情欲诉心中事羞见牵牛织女星  吴旦生曰闽县张氏女居红桥之西因自号红桥善属文操觚之士咸托五字为媒王恭寄以诗不答王偁税其隣舍以居窃见张

  • 第四折·朱凯

    (刘封领卒子上,云)帅鼓铜锣一两敲,辕门里外列英豪。三军报罢平安喏,买卖归来汗未消。某乃刘封是也。自从我的父亲过江黄鹤楼上赴宴去了,音信皆无。俺父亲本不去,可是我送的父亲去了。若是军师来呵,我自有言语支对他。左右那

  • 五集卷三十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三十六古今体六十一首【戊申二】上元後一日叠去岁小宴廷臣诗韵保障由来胜茧丝任人偾事愧难怡【台湾地土丰饶福建漳泉广东惠潮等郡民人错处其间各分党与往往以私怨

  • 第一節 詩詞的節奏·王力

    詩詞的節奏和語句的結構是有密切關係的。換句話說,也就是和語法有密切關係的。因此,我們把節奏問題放在這裏來講。(一)詩詞的一般節奏這裏所講的詩詞的一般節奏,也就是律句的節奏。律句的節奏,是以每兩個音節(即兩個字)作為一

  • 卷三百六十六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二月癸酉盡是月乙酉   二月癸酉,監察御史王巖叟為左司諫。   侍御史劉摯言:(摯遺藳此章以二月十二日上。)「臣昨者曾論天下監司多無善狀,乞朝廷考察澄汰,別行選任。後來未聞指揮。方今陛下興復仁政,綏

  • 皇清开国方略巻九·阿桂

      太宗文皇帝【初即位未改元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至十二月】  天命十一年秋九月辛未集诸贝勒约誓  初  太祖高皇帝创业  兴京之壬辰年十月二十五日  孝慈高皇后诞生  太宗文皇帝  天表竒伟面如赤日严寒

  • 卷八十六下·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六下   元 郝经 撰 録第四下 职官 京师兵官【执金吾 城门校尉北军中候】 中宫官 东宫官 封建【王 侯公主】 京辅官【司隶校尉京兆尹河南尹】 州郡官【刺

  • 附录·佚名

    咏火轮车呈督帅吴中丞大澂赠张明远孝廉入都和张幼亦太守原韵甲午十二月癸亥,卫汝贵伏诛,诗以纪之闻台事有感感事五首闻和议定约,感赋三首沪上感咏十二首闻刘渊亭军门台南内渡癸丑章门病中感怀诸将四首(乙酉法人乞和,同时请

  • 唐纪四十七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六兴元元年(甲子、784)·司马光

    唐纪四十七唐德宗兴元元年(甲子,公元784年) [1]五月,盐铁判官万年王绍以江、淮缯帛来至,上命先给将士,然后御衫。韩欲遣使献绫罗四十担诣行在,幕僚何士干请行;喜曰:“君能相为行,请今日过江。”士干许诺,归别家,则家之薪米储已罗

  • 君道第十二·荀况

    [题解]本篇主张君主要“修身”,要以身作则,“隆礼至法”,“尚贤使能”,善于用人,“慎取相”,这样,就能把国家治理好。篇中所说的“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百亡”,无疑可成为君主的座右铭。除君道外,篇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一如是已说补特伽罗品类建立。及所缘等乃至趣修有果无果。如应安立我今当说。总嗢柁南曰往庆问寻求方安立护养出离一境性障净修作意 若有自爱补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五·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无怖夜叉品第二尔时世尊。于其中路。化度五百诸长者已。即于是处安然详审。将入王舍大城。尔时王舍大城诸贤圣中。有大夜叉。名曰无怖。即作是念。值佛世尊

  • 佛说宝雨经卷第六·佚名

    唐天竺三藏达摩流支译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广大心。何等为十。一者我当积集一切平等诸波罗蜜多。是名发起广大之心。二者我当圆满一切佛法。是名发起广大之心。三者我当调伏一切有情。是名发起广大之心。四者

  •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重校序·道宣

    按此一部四卷之书。其第四卷。国本与宋本则同。唯八纸耳。丹本大多至三十四纸。非唯多小不同。文义亦不相涉。又前第三卷。国本与宋本则同。丹本始终迥异者何耶。今进退捡校。宋本错乱失第三卷。妄引第四卷为第三卷。

  • 卷第十五·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五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记 请方册藏经记 诸佛慧命。非文字也。然托之文字以传。故善读者。化文字为慧命。不善读者。化慧命为文字。虽曰化慧命为文字。而文字之存。即慧命之存。如春在花。花未

  • 芸庵类稿·李洪

    宋代诗文别集。6卷。李洪著。据陈贵谦序,作者原有著作20卷。因年久有大量散佚。《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集的作品,编为诗5卷、文1卷。其诗内容狭窄,大多为咏物写景之作。如《寒食怀西游去岁游从》:“去年寒食

  • 京师坊巷志稿·朱一新

    清朱一新编写。清光绪十一年 (1885) 重修《顺天府志》,朱一新和缪荃孙为此合纂《京师志·坊巷》上下卷。以后朱一新又重新整理是书,以现书名出版单行本,分上下两卷刊行。书中把明清以来京城各坊巷胡同的变化记录下来,

  • 艺文类聚·欧阳询

    类书。唐欧阳询(557—641)等奉敕撰。一百卷。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入唐,累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唐高祖李渊因古今图书日渐繁多,欲知事之源流颇难寻究,故于武德五年(622)命询等修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