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四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最净地陀罗尼品第六

  尔时。师子相无碍光焰菩萨。与无量亿众。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以种种花香宝幢幡盖。而供养已白佛言。世尊。以几因缘。得菩提心。何者是菩提心。世尊。即于菩提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离于菩提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言说。心亦无色无相。无有事业。非可造作。众生亦不可得。亦不可知。世尊。云何诸法甚深之义。而可得知。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菩提微妙。事业造作皆不可得。若离菩提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说。心亦不可说。无色相无事业。一切众生亦不可得。何以故。菩提及心同真如故。能证所证皆平等故。非无诸法而可了知。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是知者。乃得名为通达诸法。善说菩提及菩提心。菩提心者。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心亦如是。众生亦如是。于中二相实不可得。何以故。以一切法皆无生故。菩提不可得。菩提名亦不可得。众生众生名不可得。声闻声闻名不可得。独觉独觉名不可得。菩萨菩萨名不可得。佛佛名不可得。行非行不可得。行非行名不可得。以不可得故。于一切寂静法中。而得安住。此依一切功德善根。而得生起。

  善男子。譬如宝须弥山王饶益一切。此菩提心利众生故。是名第一布施波罗蜜因。善男子。譬如大地持众物故。是名第二持戒波罗蜜因。譬如师子有大威力。独步无畏离惊恐故。是名第三忍辱波罗蜜因。譬如风轮那罗延力。勇壮速疾心不退故。是名第四勤策波罗蜜因。譬如七宝楼观有四阶道。清凉之风来吹四门受安隐乐。静虑法藏求满足故。是名第五静虑波罗蜜因。譬如日轮光耀炽盛。此心速能破灭生死无明闇故。是名第六智慧波罗蜜因。譬如商主能令一切心愿满足。此心能度生死险道。获功德宝故。是名第七方便胜智波罗蜜因。譬如净月圆满无翳。此心能于一切境界清净具足故。是名第八愿波罗蜜因。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臣随意自在。此心善能庄严净佛国土。无量功德广利群生故。是名第九力波罗蜜因。譬如虚空及转轮圣王。此心能于一切境界无有障碍。于一切处皆得自在至灌顶位故。是名第十智波罗蜜因。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菩提心因。如是十因。汝当修学。

  善男子。依五种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布施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信根。二者慈悲。三者无求欲心。四者摄受一切众生。五者愿求一切智智。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布施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持戒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三业清净。二者不为一切众生作烦恼因缘。三者闭诸恶道。开善趣门。四者过于声闻独觉之地。五者一切功德。皆悉满足。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持戒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忍辱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能伏贪嗔烦恼。二者不惜身命。不求安乐止息之想。三者思惟往业。遭苦能忍。四者发慈悲心。成就众生诸善根故。五者为得甚深无生法忍。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忍辱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勤策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与诸烦恼不乐共住。二者福德未具不受安乐。三者于诸难行苦行之事不生厌心。四者以大慈悲摄受利益。方便成熟一切众生。五者愿求不退转地。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勤策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静虑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于诸善法。摄令不散故。二者常愿解脱不著二边故。三者愿得神通成就众生诸善根故。四者为净法界。蠲除心垢故。五者为断众生烦恼根本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静虑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智慧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常于一切诸佛菩萨及明智者。供养亲近不生厌背。二者诸佛如来说甚深法。心常乐闻无有厌足。三者真俗胜智乐善分别。四者见修烦恼。咸速断除。五者世间伎术五明之法。皆悉通达。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智慧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于一切众生意乐烦恼心行差别悉皆通达。二者无量诸法对治之门。心皆晓了。三者大慈悲定。出入自在。四者于诸波罗蜜多。皆愿修行成就满足。五者一切佛法。皆愿了达。摄受无遗。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胜智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愿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于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有非无心得安住。二者。观一切法最妙理趣离垢清净心得安住。三者。过一切想是本真如。无作无行不异不动心得安住。四者。为欲利益诸众生事。于俗谛中心得安住。五者。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同时运行。心得安住。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愿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力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以正智力能了一切众生心行善恶。二者能令一切众生。入于甚深微妙之法。三者。一切众生轮回生死。随其缘业。如实了知。四者。于诸众生三种根性。以正智力能分别知。五者。于诸众生如理为说。令种善根成熟度脱。皆是智力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力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智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能于诸法。分别善恶。二者。于黑白法。远离摄受。三者。能于生死涅槃。不厌不喜。四者。具福智行。至究竟处。五者。受胜灌顶。能得诸佛不共法等及一切智智。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智波罗蜜。善男子。何者是波罗蜜义。所谓。修习胜利。是波罗蜜义。满足无量大甚深智。是波罗蜜义。行非行法。心不执著。是波罗蜜义。生死过失涅槃功德正觉正观。是波罗蜜义。愚人智人皆悉摄受。是波罗蜜义。能现种种珍妙法宝。是波罗蜜义。无碍解脱智慧满足。是波罗蜜义。法界众生界正分别知。是波罗蜜义。施等及智。能令至不退转。是波罗蜜义。无生法忍能令满足。是波罗蜜义。一切众生。功德善根能令成熟。是波罗蜜义。能于菩提成佛十力四无所畏不共法等。皆悉成就。是波罗蜜义。生死涅槃了无二相。是波罗蜜义。济度一切。是波罗蜜义。一切外道来相诘难。善能解释。令其降伏。是波罗蜜义。能转十二妙行法轮。是波罗蜜义。无所著无所见无患累。是波罗蜜多义。

  善男子。初地菩萨。是相先现。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种种宝藏。无不盈满。菩萨悉见。善男子。二地菩萨。是相先现。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无量无边种种妙色。清净珍宝。庄严之具。菩萨悉见。善男子。三地菩萨。是相先现。自身勇健甲仗庄严。一切怨贼皆能摧伏。菩萨悉见。善男子。四地菩萨。是相先现。四方风轮。种种妙花。悉皆散洒。充布地上。菩萨悉见。善男子。五地菩萨。是相先现。有妙宝女。众宝璎珞。周遍严身。首冠名花。以为其饰。菩萨悉见。善男子。六地菩萨。是相先现。七宝花池。有四阶道。金沙遍布。清净无秽。八功德水皆悉盈满。嗢钵罗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随处庄严。于花池所游戏快乐。清凉无比。菩萨悉见。善男子。七地菩萨。是相先现。于菩萨前。有诸众生。应堕地狱。以菩萨力便得不堕。无有损伤亦无恐怖。菩萨悉见。善男子。八地菩萨。是相先现。于身两边。有师子王。以为卫护。一切众兽悉皆怖畏。菩萨悉见。善男子。九地菩萨。是相先现。转轮圣王。无量亿众围绕供养。顶上白盖无量众宝之所庄严。菩萨悉见。善男子。十地菩萨。是相先现。如来之身。金色晃耀。无量净光皆悉圆满。有无量亿梵王。围绕恭敬供养。转于无上微妙法轮。菩萨悉见。

  善男子。云何初地名为欢喜。谓初证得出世之心。昔所未得而今始得。于大事用如其所愿。悉皆成就。生极喜乐。是故最初名为欢喜。诸微细垢犯戒过失皆得清净。是故二地名为无垢。无量智慧三昧光明。不可倾动。无能摧伏。闻持陀罗尼。以为根本。是故三地名为明地。以智慧火烧诸烦恼。增长光明。修行觉品。是故四地名为焰地。修行方便胜智自在极难得故。见修烦恼难伏能伏。是故五地名为难胜。行法相续。了了显现。无相思惟。皆悉现前。是故六地名为现前。无漏无间无相思惟。解脱三昧远修行故。是地清净无有障碍。是故七地名为远行。无相思惟。修得自在。诸烦恼行不能令动。是故八地名为不动。说一切法种种差别。皆得自在无患无累。增长智慧。自在无碍。是故九地名为善慧。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云。皆能遍满覆一切故。是故第十名为法云。

  善男子。执著有相我法无明。怖畏生死恶趣无明。此二无明障于初地。微细学处误犯无明。发起种种业行无明此二无明障于二地。未得今得爱著无明。能障殊胜总持无明。此二无明障于三地。味著等至。喜悦无明。微妙净法爱乐无明。此二无明障于四地。欲背生死无明。希趣涅槃无明。此二无明障于五地。观行流转无明。粗相现前无明。此二无明障于六地。微细诸相现行无明。作意欣乐无相无明。此二无明障于七地。于无相观功用无明。执相自在无明。此二无明障于八地。于所说义及名句文。此二无碍未善巧无明。于词辩才不随意无明。此二无明障于九地。于大神通未得自在变现无明。微细秘密未能悟解事业无明。此二无明障于十地。于一切境微细。所知障碍无明。极细烦恼粗重无明。此二无明障于佛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初地中。行施波罗蜜。于第二地行戒波罗蜜。于第三地行忍波罗蜜。于第四地行勤波罗蜜。于第五地行定波罗蜜。于第六地行慧波罗蜜。于第七地行方便胜智波罗蜜。于第八地行愿波罗蜜。于第九地行力波罗蜜。于第十地行智波罗蜜。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最初发心摄受能生妙宝三摩地。第二发心摄受能生可爱乐三摩地。第三发心摄受能生难动三摩地。第四发心摄受能生不退转三摩地。第五发心摄受能生宝花三摩地。第六发心摄受能生日圆光焰三摩地。第七发心摄受能生一切愿如意成就三摩地。第八发心摄受能生现前证住三摩地。第九发心摄受能生智藏三摩地。第十发心摄受能生勇进三摩地。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发心。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此初地得陀罗尼。名依功德力。尔时世尊即说咒曰。

  怛侄他 晡哷你 曼奴喇剃 独虎 独虎 独虎 耶跋 苏利瑜 阿婆婆萨底(丁里反下皆同) 耶跋 旃达啰 调怛底 多跋达[口*洛]叉漫 惮茶钵唎诃嚂 矩噜 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一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初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得脱一切怖畏。所谓。虎狼师子恶兽之类。一切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初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二地。得陀罗尼。名善安乐住。

  怛侄他 嗢篅(入声下同)哩 质哩质哩 嗢篅罗篅罗(引) 喃缮睹缮睹嗢篅哩 虎噜虎噜 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二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二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二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三地。得陀罗尼。名难胜力。

  怛侄他 惮宅 枳般 宅枳 羯喇 [打-丁+致]高喇[打-丁+致] 鸡由哩 惮[打-丁+致]哩 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三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三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三地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四地。得陀罗尼。名大利益。

  怛侄他 室唎室唎 陀弭你陀弭你 陀哩陀哩你 室唎室唎你 毗舍罗波世波始娜 畔陀弭帝 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四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四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四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五地得陀罗尼。名种种功德庄严。

  怛侄他 诃哩诃哩 你遮哩遮哩你 羯喇摩(引) 你僧羯喇摩(引) 你 三婆山你瞻跋你 悉耽婆你谟汉你 碎阎步陛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五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五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五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六地。得陀罗尼。名圆满智。

  怛侄他 毗徙哩毗徙哩 摩哩你迦哩迦哩 毗度汉底 噜噜噜噜 主噜主噜杜噜婆杜噜婆 舍舍设者婆哩洒莎(入) 悉底萨婆萨埵喃 悉甸睹曼怛啰钵陀你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六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六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六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七地。得陀罗尼。名法胜行。

  怛侄他 勺诃(上) 勺诃(引) 噜勺诃勺诃勺诃噜 鞞陆枳鞞陆枳 阿蜜[口*栗]哆唬汉你勃哩山你 鞞噜敕枳婆噜伐底 鞞提呬枳 频陀鞞哩你 阿蜜哩底枳 薄虎主愈薄虎主愈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七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七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七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八地。得陀罗尼。名无尽藏。

  怛侄他 室唎室唎室唎你 蜜底蜜底 羯哩羯哩醯噜醯噜 主噜主噜 畔陀弭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八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八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八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九地。得陀罗尼名无量门。

  怛侄他 诃哩旃荼哩枳 俱蓝婆喇体(天里反) 都刺死 跋吒跋吒死室唎室唎迦室哩迦必室唎 莎(苏活反)悉底 萨婆萨埵喃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九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九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九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十地。得陀罗尼。名破金刚山。

  怛侄他 悉提(去) 苏悉提(去)谟折你木察你毗木底庵末丽 毗末丽涅末丽 忙揭丽呬[口*闌]若揭鞞 曷喇怛娜揭鞞 三曼多跋侄丽 萨婆頞他娑惮你 摩捺斯莫诃摩捺斯 頞步底頞 窒步底 阿[口*賴]誓毗喇誓頞主底庵蜜[口*栗]底 阿[口*賴]誓毗喇誓 跋嚂谜 跋啰蚶(火含)么莎(入) 囇晡喇你晡喇娜 曼奴喇剃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灌顶吉祥句。是过十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十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一切毒害。皆悉除灭。解脱五障。不忘念十地。

  尔时师子相无碍光焰菩萨。闻佛说此不可思议陀罗尼已。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以颂赞佛。

  敬礼无譬喻  甚深无相法

  众生失正知  唯佛能济度

  如来明慧眼  不见一法相

  复以正法眼  普照不思议

  不生于一法  亦不灭一法

  由斯平等见  得至无上处

  不坏于生死  亦不住涅槃

  不著于二边  是故证圆寂

  于净不净品  世尊知一味

  由不分别法  获得最清净

  世尊无边身  不说于一字

  令诸弟子众  法雨皆充满

  佛观众生相  一切种皆无

  然于苦恼者  常兴于救护

  苦乐常无常  有我无我等

  不一亦不异  不生亦不灭

  如是众多义  随说有差别

  譬如空谷响  唯佛能了知

  法界无分别  是故无异乘

  为度众生故  分别说有三

  尔时大自在梵天王。亦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此金光明最胜王经。希有难量。初中后善。文义究竟。皆能成就一切佛法。若受持者。是人则为报诸佛恩。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男子。若得听闻是经典者。皆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善男子。是能成熟不退地菩萨殊胜善根。是第一法印。是众经王故。应听闻受持读诵。何以故。善男子。若一切众生。未种善根。未成熟善根。未亲近诸佛者。不能听闻是微妙法。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听受者。一切罪障皆悉除灭。得最清净。常得见佛。不离诸佛及善知识胜行之人。恒闻妙法住不退地。获得如是胜陀罗尼门无尽无减。所谓海印出妙功德陀罗尼。无尽无减。通达众生意行言语陀罗尼。无尽无减。日圆无垢相光陀罗尼。无尽无减。满月相光陀罗尼。无尽无减。能伏诸惑演功德流陀罗尼。无尽无减。破金刚山陀罗尼。无尽无减。说不可说义因缘藏陀罗尼。无尽无减。通达实语法则音声陀罗尼。无尽无减。虚空无垢心行印陀罗尼。无尽无减。无边佛身。皆能显现陀罗尼。无尽无减。

  善男子。如是等无尽无减诸陀罗尼门。得成就故。是菩萨摩诃萨能于十方一切佛土。化作佛身。演说无上种种正法。于法真如。不动不住。不来不去。善能成熟一切众生善根。亦不见一众生可成熟者。虽说种种诸法。于言辞中不动不住。不去不来。能于生灭证无生灭。以何因缘。说诸行法无有去来。由一切法体无异故。说是法时。三万亿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无量诸菩萨不退菩提心。无量无边苾刍苾刍尼。得法眼净。无量众生发菩萨心。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胜法能逆生死流  甚深微妙难得见

  有情盲冥贪欲覆  由不见故受众苦

  尔时大众。俱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若所在处。讲宣读诵此金光明最胜王经。我等大众皆悉往彼。为作听众。是说法师。令得利益安乐。无障身意泰然。我等皆当尽心供养。亦令听众安隐快乐。所住国土。无诸怨贼恐怖厄难饥馑之苦。人民炽盛。此说法处。道场之地。一切诸天人非人等一切众生不应履践及以污秽。何以故。说法之处即是制底。当以香花缯彩幡盖而为供养。我等常为守护令离衰损。佛告大众。善男子。汝等应当精勤修习此妙经典。是则正法久住于世。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四

猜你喜欢
  维摩经疏卷第三·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四·欧阳竟无
  卷四十三·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三(别录之三)·智升
  答李子宽问·太虚
  卷第八·佚名
  太虚法师谈政治·太虚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末·法藏
  卷十四·佚名
  卷第七·元来
  卷七十三(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第三十·德清
  人本欲生经序·道安
  《楞伽师资记》序·胡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曾纡·唐圭璋

      纡字公衮,南丰人,布之子。生于熙宁六年(1073)。崇宁二年(1103),坐党籍编管永州。历直显谟阁、两浙转运副使、直宝文阁,知衢州。绍兴五年(1135)卒,年六十三。有空青集,不传。   念奴娇   片帆暮落,正前村梅蕊,愁人如雪。东陌

  • 第九回 赵兰英修书赠银钱·佚名

    诗曰:花亭偶接幼女身谘询里居本无心顷刻识得真名姓始知谊分属至亲俚言提过,书归正传:话说兰英小姐,听的爱姐说了一遍,暗自想道:我把他当做何人,原来是嫂嫂的女儿,侄女到来。我不说明,把他当面认下,他如何晓得我是何人。想罢说道

  • 卷二十三·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二十三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八首 【起常州居住洎赴登州道中作是岁元丰乙丑先生年五十 施注缺今补】 李宪仲哀词【并

  • 笺注陶渊明集卷之六·李公焕

    感士不遇赋并序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余尝以三馀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履信思顺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自真风告逝大僞斯兴闾阎●廉退之莭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㓗巳清操之

  • ●卷第七·胡三省

    【秦纪二】起阏逢阉茂,尽玄黓执徐,凡十九年。始皇帝下二十年(甲戌,公元前二二七年)①荆轲至咸阳,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设九宾而见之。〔韦昭曰:九宾,周礼九仪也,谓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也。史记正

  •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纂修官朱汝珍恭纂  帮总纂官王荣商恭辑监修总裁世恭阅七月初五日正总裁那恭阅八月初十日专司藳本陆恭覆阅壬子十一月十七日  徐恭阅一签十一月初七日  荣月日副总裁唐月日  宗室宝恭阅六月十九日郭恭阅七月

  • 窦神宝传·脱脱

    窦神宝,父窦思俨,五代时为内侍,宋初任皇城使。哥哥窦神兴,在左领军卫大将军的官职上退休。窦神宝初为小宦官,太平兴国中,他随军征太原,披甲登城,中箭,因而升为入内高品,任并州监军。他多次袭击敌人,前后攻破敌寨三十六,斩首千余级

  • 裕宗后伯蓝也怯赤传·宋濂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名伯蓝也怯赤,又名阔阔真,姓弘吉剌氏,生顺宗、成宗。阔阔真入宫之前,有天世祖外出打猎,途中口渴,至一帐篷内,见一女子正在梳理驼绒。世祖随从在帐篷内寻找马奶,该女子说:“马奶倒是有,只是父母和诸兄都不在家,我

  • 十六年·佚名

    (癸未)十六年大明萬曆十一年春正月1月2日○丙辰,以李徵、崔永慶拜持平,安自裕拜大司憲。1月3日○丁巳,司憲府啓曰:「平壤庶尹高敬命迂疎,不閑吏事,請遞,會寧府使曺大坤,人物凡庸,不合招擢,請改正,新溪縣令朴元亮,前爲訟官,泛濫循私,請

  • 卷二十七·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二十七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周礼春官宗伯第三惟王节注采服之宜【宜国语作仪疏内误官】氏姓之所出而率旧典者为之宗【国语无所字率上有心字】夏父弗忌为宗人【人左传作伯】宗人升自西阶【阶

  • 中华民国国民道德与佛教·太虚

    ──八年春作──自民国成立,朝野之士固屡次以共和国之元素在乎道德为言,唱国民道德主义,以期改造国民之人格,使咸进于善。顾迄今国俗民心败坏愈甚,虽欲退求一日之法治亦不可得,此其故奚在耶?曰:是皆瞩道未真,建德无本,人心失所

  • 唯 生 哲 学·太虚

    ──二十三年九月在武昌东方文化研究院讲──西洋哲学是唯物论的,印度哲学是唯识论的,中国哲学可以说是唯生论的。就这三系哲学的本质上讲,中国哲学是以生气为本质的。生气、即是阴阳消长的气化,由阴阳变化而有宇宙万有的

  • 神僧传卷第二·朱棣

    道安释道安。姓卫氏。常山扶柳人也。家世为儒。早失覆荫为外兄孔氏所养。年七岁读书再览能诵。乡邻嗟异。年十二出家。神圣聪敏。貌甚寝陋。不为师之所重。数岁之后。方启师求经。师与辨意经一卷。可五千言。安赍经入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八(末)·窥基

    沙门基撰法师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来意有三。一者上来最初一品序。述因由。次有八品名为正宗。前引信解品云。今此经中唯说一乘。此品又云开方便门显真实相。即以一乘正为经宗逗二乘者不定姓又并授记讫

  • 卷第十六(第三诵之三)·佚名

    十诵律卷第十六(第三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九十波逸提之八佛在王舍城。尔时瓶沙王。有三种池水。第一池中王及夫人洗。第二池中王子大臣洗。第三池中余人民洗。是王得道深心信佛。问诸大臣。上人洗不。答言

  • 一〇 须婆经·佚名

    第一 诵品一如是我闻。一时,长老阿难,于世尊般涅槃未久,住舍卫城祗树给孤独园。尔时,堵提耶子须婆,于某要事,住舍卫城。二时,堵提耶子须婆,告其童子曰:&ldquo;童子!汝诣沙门阿难之处。诣已,言&lsquo;堵提耶子须婆、致问长老阿难

  • 万姓统谱·凌迪知

    一百四十六卷,附《氏族博考》十四卷。明凌迪知(生卒年不详)撰。凌迪知字稚哲,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著有《名世类苑》、《太史华句》、《两汉隽言》、《左国腴词》、《文选锦字》、《

  • 子华子·子华子

    二卷。旧本题晋人程本 (约前380—前320)撰。关于程本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为简略。据 《吕氏春秋·贵生篇》记载:“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厘,曰两臂重于天下,身又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远,今所争轻于韩又远,奈何愁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