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四

圣德三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十二月壬辰诸王贝勒贝子公满汉文武大臣官员及直隶各省士民以

皇上五十万夀请上

尊号

上谕曰朕即位四十余年无刻不以民生休戚为念远迩安宁为本虽庆云景星嘉禾瑞草天书麟凤之奇总无关於黔黎亦无系於朕心侈言祥瑞贻讥史册何裨治理朕以实心为民天视天听视乎民生後人自有公论若夸耀功德取一时虚名大非朕意不必数陈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十二月乙酉山东巡抚王国昌疏言东省水灾蒙

皇上截漕发帑差官赈济万姓懽呼吁请代题谢恩

上曰王国昌疏称小民感戴祝颂等语朕自御极以迄於今但以民生为念未尝一刻不廑诸怀民无灾伤各得其所小民虽不行祝颂朕心自怿闻今山东直隶河南谷价腾贵朕方切轸念此所奏已知之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八月庚午

上谕大学士及讲官等曰臣下如有欺蒙朕断不姑宥此外若为朕躬服食诸事从未笞责一人昨往钓鱼处饍房所备止有肉肴竟忘携带饭食诸皇子及近御侍从俱欲笞之朕止之曰彼无心偶忘携带耳此乃小事可寛宥之

十一月壬戌

上谕大学士等曰朕尝閲书史自古大臣得始终善全者少朕今御极四十余年大学士卫周祚冯溥杜立德李霨宋德宜王熙等俱得全功名而考终命者皆朕竭力保全所致也朕从不多生一事但穆然清静处之以和平故诸臣皆得享其福也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二月丁巳

上谕大学士等曰今岁山东河南山西等省雨水均调已经奏报惟近京一带去岁三冬少雪今春复无雨泽顷二十七日地又微震一切政事或有当更改处尔等与九卿会同酌议具奏尔诸臣行事若有缺失亦当各自反已力加省改

三月丙寅

上谕大学士等曰朕观前史汉因灾异而重处宰相此大谬也夫宰相者佐君理事之人倘有失悞君臣共之竟诿之宰相可乎或有为君者凡事俱付托宰相此乃其君之过不得独咎宰相也

十月乙巳

上谕户部国家钱粮理当节省否则一遇灾荒蠲免其军饷河工等项经费必致不敷前光禄寺一年用银一百万两工部一年用银二百万两因朕力崇节俭今光禄寺一年止用银十万两工部一年止用银二三十万两矣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月乙酉蒙古诸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各率所部进献马驼

上命却之谕曰朕今教养尔等人皆富庶物尽蕃滋尔等竭诚进献朕心嘉悦即与收纳无异嗣後尔等其益勤生计图维滋息始副朕爱养至意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八月辛未

上命侍卫伍什常夀等传谕诸大臣曰近日闻诸阿哥常挞辱大臣侍卫又每寻衅端加苦毒於诸王贝勒等诸阿哥现今俱未受封爵即受封後除伊属下人外凡有罪过亦当奏闻候朕处分何得恣意妄行乎朕为天下元后凡事但遵大义而行无罪之人未尝枉法处治八议内三品以上官员虽犯死罪不遽拟绞而必奏闻者所以敦国体非但恤臣下也伊等不遵国宪横作威势至令臣仆无以自存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岂知大权所在何得分毫假人如裕亲王恭亲王皆朕兄弟也於朕之大臣侍卫中曾敢笞责何人耶臣仆有获罪者朕并不轻宥然从未有轻听人言横加戮辱之事且

太祖

太宗曾降训旨戒勿滥行捶楚荼毒无辜煌煌

实録纪载甚明嗣後诸阿哥如仍不改前辙许被挞之人面诘其被挞之故稍有寃抑等情即赴朕前叩告朕且欣然听理断不罪其人也至於尔等有所闻见亦应据实上陈若一切隐而不奏即尔等之罪矣

十月甲辰

上亲书谕旨示诸皇子大臣等曰昨日诸大臣侍卫等奏请调养朕躬朕念君臣一体有怀宜即尽言故特举朕素念及不遂朕意之处一一明谕朕每思自古帝王抚世承平历年久远未有如朕者朕无日不向皇太子允礽言治理天下爱育黎庶维系人心之事慕宋孝宗之孝养高宗语允礽曰将以政事付汝朕当择处水土佳处时闻汝之令名以优游养性迨後见其所行不善难托重器遂絶此望古来为君甚难兢兢业业犹有错悞今朕年已老幸际衆心胥戴万国咸宁之时愈加畏惧

宗庙社稷天下黎元皆系朕躬朕宁敢不慎重弘业置诸磐石之安乎迨至彼时衆自知有所倚赖也此意极深即朕亦不自喻岂可徧喻衆人乎尔诸臣知朕精诚无私深加体念各勤职业不妄生事则朕易於图治而天下庶绩亦咸理矣所谓各勤职业者即文臣尽忠不爱钱武臣为国不惜死之类尔诸臣诚能如是则朕怀自畅朕体自安矣若不敬慎所行而欲朕怀寛慰此非忠爱之实心也特谕

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四月辛酉九卿等议覆佥都御史屠沂条陈节俭一疏

上谕大学士等曰禁止奢僭而崇尚节俭极当於理朕近查宫中人数

皇太后宫及朕所居正宫不过数百人较之明代宫人则减省多矣先是光禄寺供应宫中用度每年用银七十万两有余朕渐次节省不使滥溢一年止需七万两矣理藩院向来每年赏赐供应外藩宾客用银八十万两今裁减浮费一年止需八万两矣户工两部前此每年所用钱粮其数过多今十日一次奏闻用过数目所需钱粮已极少矣朕用钱粮节省如是因臣民僭用妄费从前屡有禁约今若又行禁约徒有法令滋繁而已究无补於事也盖法令非不详尽皆由臣下奉行不善而然步军统领顺天府府尹地方该管官员果实心遵行何至如此乎

十月癸未

上谕大学士九卿等曰江南亏空钱粮两次命张鹏翮察审朕意地方虽有不肖之官侵蚀钱粮未必多至数十万两前朕南巡时曾有谕旨凡沿途所用之物悉出内帑预备未尝丝毫取诸官民督抚等官不遵朕旨肆意那用以致亏空朕若不言内外诸臣谁敢言者但彼任

事之人离任者已多若将因公那用责之新任官赔补朕心实不忍也至俸工银两有限即逐年扣补亦难清理且官无俸禄役无工食必致私派以累民朕为天下生民计蠲免各省钱粮已逾万万免此四五十万之银何足惜乎朕总理机务垂五十年事无大小凡臣下情隐无不灼知洞鍳朕屡次南巡地方官员预备纤夫修理桥梁开濬河道想皆借用帑银原冀陆续补足而朕三次南巡为期相隔不远且值蠲免灾荒所徵钱粮为数又少填补不及遂至亏空如此之多尔等皆知之而不敢言也即如纤夫一项虽取用於田亩而所用既多伺候日久势必给与口粮工价安得无费至於修造行宫亦必借用帑银前者朕廵视溜淮套工程至彼处见有舍宇三间虽云俸工银两所造然必先借用库项後方抵补尔等岂肯明言其故乎至欲将三年俸工抵补亏空夫三年之内地方官员或陞迁或调用或革退或亡故以从前各官那用之亏空而将後来者之俸扣补於理不顺朕心实为不忍至於胥吏贱役若不给与工食此辈何所资生必至累民今部中每遇一事辄议令地方官设法料理皆掩饰美名实则加派於地方耳朕非但为百姓亦为大小诸臣保全身家性命朕南巡时闻龙潭地方建造行宫恐致累民曾谕总督阿山令其拆毁至他处建造行宫朕皆未之知也总之此不欲累民之念可以自信亦可见信於天下後世朕历年蠲免天下钱粮至数万万有余今此项亏空若令补垫亦不为多然岂忍以此累地方乎至於查明欵项亦非难事钱粮册籍皆有可考地方官借因公那用之名盈千累百馈送於人若加严察隐情岂不毕露朕意槩从寛典不更深求今海宇昇平国用充足朕躬行节俭宫中用度甚为省约计明朝一日之用足供朕一月之需今即因数次巡幸用钱粮四五十万亦不为过明後年天下钱粮以次尽行蠲免若留此亏空之项以为官民之累甚非朕寛仁爱养嘉与维新之至意也

康熙五十年辛卯三月辛卯诸王贝勒贝子公满汉文武大臣官员及直隶各省士民以

上御极五十年请上

尊号

上曰朕自幼读书历观经史持身务以诚敬为本治天下务以寛仁为尚此心此念恪守五十年夙夜无间即纎悉细务不敢稍有怠忽尝观古昔帝王君临天下之久能持终者盖鲜朕今春秋渐高血气渐衰而朝乾夕惕实与日俱增正当恪慎保终孜孜为万姓图治安之时也盖朕之御极年久皆

祖宗厚德景福积累贻留之所致至於请上尊号特虚文耳於朕躬毫无裨益史书所载加上尊号等事徒为先儒所讥有何善处而欲行之也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七月丁酉户部题原任西安正蓝旗骁骑校巴布叩阍言伊兄萨尔布善曾抚养和硕安亲王之子塞棱额田产家人等俱为塞棱额占踞入在包衣佐领下审问皆虚应将巴布枷责以年老折赎

上谕大学士温达曰此事所议不明

世祖皇帝时将裕亲王恭亲王付与殷实官员抚养及至分封将抚养官员产业给与二王具题朕未允行大阿哥曾付与内务府总管噶鲁三阿哥曾付与内大臣绰尔济抚养分封时拟将伊等产业给与具题朕俱不准行盖主上子孙付与属下人员抚养者特欲令其成人长大并非欲占其产业也抚养之人将主上子孙兢兢业业侍奉抚养能成人长大即其功也及长大成人之後又占其产业籍其人口不但於理不合即受彼抚养之人亦於心不安五旗多有此事此风断不可长凡事当以理断之不可图小利图小利则与大体有碍设令将朕子与尔抚养之及长成分封时将尔产业给与将尔人口给为奴仆尔心服乎前下嫁与阿禄科尔沁巴特麻之县君曾启奏献伊三佐领朕谕云朕乃天下之主在彼在此俱为朕之臣庶若取至京师反损坏其旗分故不准行蒙古王等闻之无不感激流涕土默特有七佐领该扎萨克无後至今朕豢养闲居彼处前曾奏请编在察哈尔旗下朕未允行後又奏请陪送公主朕亦未行此皆朕至公无私之意今萨尔布善将宗室塞棱额抚养成人反将其产业占踞人口入在包衣佐领下为奴可乎原本着发还

十月己巳礼部题康熙五十二年恭遇我

皇上六旬大庆中外臣民莫不欲竭尊亲之戴上无疆之颂其应行典礼臣等谨会同大学士九卿詹事科道详议具题

上曰朕御极以来惟欲万国乂安上则敬

天法

祖下则垂令名於後世历尽忧勤荡平险阻自古帝王在位不久论者往往归於别故不知帝王一日万几实不堪其劳忧惧所廹以致享年不永也昔帝尧固辞华封之祝朕在位五十余年夀届六十今忧劳倍增血气渐惫惟恐愈久而力不支愿不遂惟日兢兢惕励而已并无祈天永命之意也览礼部所奏悉属虚文朕惟愿臣清子孝兄友弟恭人人皆读正书勉尽职业国安民治盗贼宁息各以至诚实意为朕六袠庆祝朕心甚喜此外仪文朕无所好所奏不准行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二月庚戍

上谕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九卿等曰赵申乔陈奏皇太子为国本应行册立朕自幼读书凡事留意纎悉无遗况建储大事朕岂忘怀但关系甚重有未可轻立者昔立允礽为皇太子时索额图怀私倡议凡皇太子服御诸物俱用黄色所定一切仪注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职是之故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我

太祖皇帝并未预立皇太子

太宗皇帝亦未预立皇太子汉唐以来太子幼冲尚保无事太子年长其左右羣小结党营私鲜有能无事者人非圣人谁能无过安得有克尽子道如武王者今衆皇子学问见识不後於人但年俱长成已经分封其所属人员未有不各庇护其主者使即立之能保将来无事乎且为君难为臣不易古来人君穷兵黩武者有之崇尚佛老者有之任用名法者有之朕御极五十余年朝乾夕惕上念

祖宗遗绪之重下念臣民仰望之殷乾纲独断柔远能迩体恤臣庶毫无私心当吴三桂叛乱时已失八省势几危矣朕灼知满汉蒙古之心各加任用励精图治转危为安是以数十年来海宇宁靖今欲立皇太子必能以朕心为心者方可立之岂宜轻举即臣僚为国为民念兹在兹先忧後乐者实不易得太子之为国本朕岂不知立非其人关系匪轻朕将允礽从幼教训迨後长成变为暴虐无所不为不知忠孝不识亷耻行事乖戾有不可言者推其故皆由风狂成疾迷惑所致此疾有二十余载矣如人醉後伤人醒时知悔今以长醉不醒所为过恶身不自知伊之仪表及学问才技俱有可观今一至於此非风狂而何自废而复立以来朕尤加意教训心血耗尽因伊狂疾终不痊愈故又行废斥孟子云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大学云人莫知其子之恶盖父之於子严不可寛亦不可诚为难事如朕方能处置得宜耳尔诸大臣俱各有子凡人幼时犹可教训及至长成一诱於党类便各有所为不复能拘制矣立皇太子事亦未可轻定特召集尔衆大臣明示朕意赵申乔所奏着发还

三月戊寅朔

上谕诸王贝勒贝子公大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曰朕昨回宫见京城内外为朕六十夀诞庆贺保安祈福者不计其数朕实凉德自觉愧汗若先知之必谕令停止今虽难违衆志而因此夜思达旦朕为天下万国苍生之主万姓安即朕之安天下福即朕之福若雨阳时若家给人足则朕安寝饱食可以却病延年此朕所求之福也尔等传谕凡有祝延万夀者必以雨阳时若万邦咸宁为先朕虽年老然夙夜匪懈履薄临深之念与日俱增岂敢稍自满假乎

乙酉

上谕大学士等曰朕闻各省民人祝万夀来京者甚衆其中老人更多当春时寒暖不均又人非土着或不服水土亦未可定尔等可传谕汉官等老人中倘有一二有恙者即请拨太医调治以称朕爱养耆老至意

十二月甲午兵部题台湾换班官兵遭风坏船及溺沉兵器应令地方官速行赔补

上曰海洋寛广遭风坏船非人力所能为也若遇贼时船被烧夺理应赔补若此等遭风损坏亦令赔补太为寃抑嗣後有遇贼不能擒杀船坏被夺揑报遭风者除弁兵议罪外照例赔补若果被风损坏沉溺之船应免其赔补其沉溺兵丁等因公身死即幸而登岸者亦死中幸脱之人殊可悯恻着地方大臣酌量加恩以示鼓励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六月癸未

上谕刑部朕避暑塞外驻跸山庄素称清凉之地尚觉烦热想京师自然更甚朕时以民生疾苦为念今天下承平农商乐业惟有罪之人拘系囹圄身被枷锁当兹盛暑恐致疾疫轸念及此不胜恻然应将在京监禁罪囚少加寛恤狱中多置氷水以解郁暑其九门锁禁人犯亦着减其锁条至枷号人犯限期未满者暂行释放候过暑时照限补满尔部即遵谕速行以副朕法外施仁至意

十二月戊子

上谕大学士等曰直隶各省州县官或革职或被参解任或身故者妻子尚能回籍其县丞主簿典史驿丞等微员革职解任身故者无力回籍覊留异乡不免冻馁以致累及妻子即使犯罪至死亦与妻子无涉殊属可悯且如各地方鳏寡孤独不能度日尚设立养济院以育养之此等微员理应抚恤嗣後将伊等作何令回原籍尔等与九卿会议以闻

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五月壬戌

上谕署理内务府总管事务散秩大臣关保曰去年直隶所属地方水涝未得丰收目今京师又旱朕心深为忧虑自明日为始朕於宫中每日进膳一次先人而忧後人而乐庶可感召天和也

甲子大学士嵩祝摺报京师下雨日期

上曰宋儒有言求雨得雨旱岂无因此意甚深今虽下雨但雨势未必远及有何可喜之处求雨断不可止必处处沾足方可停止也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正月己卯诸王大臣等奏

皇上御极六十年请行庆贺典礼

上谕曰朕在位五十九年皆由

上苍眷佑

列圣福德之所致也见在西陲用兵军民劳苦去岁正月朔日食海洋飓风飘没官兵船只山左东三府黎民饥馑人心风俗未尽淳官箴政事未尽理此正君臣孜孜求治之时庆贺之事着停止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月戊寅大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以来年恭遇

万夀七旬大庆详议庆贺典礼合词具疏奏请

上谕大学士等曰览所奏皆过於实事朕以冲龄即位赖世祖章皇帝定鼎以来深仁厚泽建不拔之业至今八十年四海昇平有自来矣朕自幼读书每览前代帝王忿懥忧患累其内机务纷纭劳其外年岁不久景祚不长者未尝不拊髀长叹朕凉德亦不过如此幸得历逾花甲年登古稀须眉皓白总理万几当此之际翼翼小心惟恐善後之策不能预料保泰图安夙夜氷兢况今西陲用兵士卒暴露转运罢敝民生乏食物价腾贵正宜君臣同寅协恭乂安万姓永致太平自古庆贺多者後人不取况实无益乎朕御极六十余年元旦之外未尝受贺惟六十夀时三月十八日进表行礼今卿等所请无庸多议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四

猜你喜欢
  志第十五 天文上·刘昫
  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一·宋濂
  卷一百六十二·毕沅
  隆武遗事·顾炎武
  卷之十二·佚名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杨士奇
  ◎蒙藏院·费行简
  第四四四名单及簿约光绪九年九月吉日一二二二六--二·佚名
  司马楚之传·李延寿
  杜易简传(附杜审言传)·刘昫
  谕旨·郭琇
  翰苑羣书卷九·洪遵
  ●晋政辑要卷之五·海宁
  卷一百七·佚名
  明鉴易知录卷十五·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四十五·彭定求

        卷445_1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晨霞(此后在上都作)】白居易   君歌仙氏真,我歌慈氏真。慈氏发真念,念此阎浮人。   左命大迦叶,右召桓提因。千万化菩萨,百亿诸鬼神。   上自非相顶,下及风水轮。胎卵湿化类,蠢

  •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八·丘逢甲

    (辛丑、壬寅稿)(清光绪二十七、二十八年) 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游姜畬,题山人壁(二首)春山草浅畜宜羊,山半开畬合种姜。比较生涯姜更好,儿童都唱月光光(“畜羊种姜、利息难当”,俗谚也。

  • 卷五百二十八 列传三百十五·赵尔巽

      ◎属国三   ○缅甸 暹罗 南掌 苏禄   缅甸,在云南永昌府腾越厅边外,而顺宁、普洱诸边皆与缅甸界。顺治十八年,李定国挟明桂王朱由榔入缅,诏公爱星阿偕吴三桂以兵万八千人临之。李定国走孟艮,不食死。缅酋莽应时缚

  • ●序·王致远

      开禧兵衅既启,虏悉力闯诸郡。时主诺多以戎帅,不然亦勇将,兵屯至小处,犹不下数千,独安陆以内地故,经理所不到,乃受敌最惨。守虽将家子,懦不解事,幸而得存,则余同年兄王元父之力也。当丁卯之春,虏恋恋无去志,得缒者来言,城中疫疠

  • 路史卷四·罗泌

    前纪四因提纪辰放氏辰放氏,是为皇次屈。渠头四乳,驾六蜚麐,出地郣,而从日月上下天地,与神合谋。古初之人,卉服蔽体。次民氏没,辰放氏作。时多阴风,乃教民木、茹皮以御风霜,綯发閐首以去灵雨。而人从之,命之曰『衣皮之人』。治三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八·佚名

    万历三十八年三月丁丑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祭 历代帝王遣英国公张惟贤行礼○兵部尚书李化龙奏向因题增惜薪司每岁柴炭银一万八千二百两计无所出议将各省直缺官银两动支协济又续添 寿宫廪给新增狱卒工食皆

  • 卷之九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汉光武上·苏辙

    人主之德,在于知人,其病在于多才。知人而善用之,若己有焉,虽至于尧舜可也。多才而自用,虽有贤者,无所复施,则亦仅自立耳。汉高帝谋事不如张良,用兵不如韩信,治国不如萧何,知此三人而用之不疑,西破强秦,东伏项羽,曾莫与抗者。及天下

  • 七年·佚名

    (丙申)七年清順治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庚辰,綾原大君俌卒。俌,仁祖之弟也。居家淸謹雅飭,諸宗室莫及焉。1月2日○辛巳,上臨綾原大君喪,至其家擧哀。1月3日○壬午,上下敎曰:「綾原大君祿俸,限三年仍給之。○奉敎洪汝河、檢閱宋奎

  • 投壶·姚际恒

    郑氏以此篇于别录属吉礼。皇氏曰:与射为类,宜属嘉礼。或云:宜属宾礼也。按:周礼五礼之说,原非确义,今观诸家于投壶一事,纷无定说,若此亦其一征矣。投壶是射之余法,盛于春秋。左传晋侯与齐侯燕投壶,此篇亦周人作。故云「奏狸首」

  • 佛般泥洹品第五·佚名

    尔时贤者舍利弗心念言:佛已说阿閦佛昔者行菩萨道时德号。复说佛刹之善快。亦复说诸弟子及诸菩萨所学成愿。佛当复说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时。有何感应。天中天。於是佛即知舍利弗心所念。便告舍利弗言:阿閦佛摩诃般泥洌是日

  • 卷第三十一·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著无缚解脱回向?“佛子!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善根,心生尊重。所谓:于出生死,心生尊重;于摄取一切善根,心生尊重;于希求一切善根,心生尊重;于悔诸过业,心生尊重;于随喜善根,心生尊重;于礼

  • 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第一会嚩日啰(二合)萨埵摩贺(引)萨埵(一)嚩日啰(二合)啰怛那(二合)摩贺(引)末罗(二)嚩日啰(二合)达哩摩(二合)摩贺(引)秫驮(三)嚩日啰(二合)阿羯哩沙(二合)那谟(

  • (附)宗门杂录四条·费隐通容

    拈花王荆公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家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经亦不载。公曰。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经文所载甚详。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

  • 木马·张资平

    张资平著。发表于1922年《创造季刊》1卷2期。写日本工人家庭生活中的悲剧。贫困的女工瑞枝被人遗弃后与私生女美兰相依为命。美兰被孩子们骂作“杂种”,在孤独中渴念着一个大玩具木马,但因家贫无力购买,一天在去橱窗看木

  • 唐国史补·李肇

    唐李肇撰。原称《国史补》。三卷。肇为中唐时人,曾官翰林学士,宪中元和时任中书舍人,穆宗长庆时任尚书左司郎中。著有《翰林志》。是编成书于长庆间(821—824),记事起自开元终至长庆,共百余年事。为补史志之阙,故名。

  • 春秋集注·高闶

    四十卷。高闶撰。高闶字抑崇,鄞(今浙江宁波)人,宋代着名经学家。高闶八岁即通经史大义,宋高宗绍兴初赐进士第,累官至国子监司业。时兴太学,闶奏宜先经术,高宗然之。南宋初学制多为其所创建,官至礼部侍郎。后因忤执政,一斥不复

  • 起信论裂网疏·智旭

    凡六卷。佛典注疏。清顺治十年(1653)智旭述。是南朝陈真谛译《大乘起信论》的注释书。又称起信论裂网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系新译(实叉难陀译)起信论之注疏。其名裂网者,欲破除法相宗、法性宗二宗差别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