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第六十五

○崔器 赵国珍 崔瓘 敬括 韦元甫 魏少游 卫伯玉 李承

崔器,深州安平人也。曾祖恭礼,状貌丰硕,饮酒过斗。贞观中,拜驸马都尉,尚神尧馆陶公主。父肃然,平阴丞。

器有吏才,性介而少通,举明经,历官清谨。天宝六载,为万年尉,逾月拜监察御史。中丞宋浑为东畿采访使,引器为判官;浑坐赃流贬岭南,器亦随贬。十三年,量移京兆府司录,转都官员外郎,出为奉先令。逆胡陷西京.器没于贼,仍守奉先。居无何,属贼党同罗叛贼,长安守将安守忠、张通儒并亡匿。又渭上义兵起,一朝聚徒数万,器惧,所受贼文牒符敕,一时焚之,榜召义师,欲应渭上军。及渭上军破,贼将崔乾祐先镇蒲、同,使麾下骑三十人捉器,器遂北走灵武。

器素与吕諲善,諲引为御史中丞、兼户部侍郎。从肃宗至凤翔,加礼仪使。克复二京,为三司使。器草仪注,驾入城,令陷贼官立于含元殿前,露头跣足,抚膺顿首请罪,以刀杖环卫,令扈从群官宰臣已下视之。及收东京,令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如西京之仪。器性阴刻乐祸,残忍寡恩,希旨奏陷贼官准律并合处死。肃宗将从其议。三司使、梁国公李岘执奏,固言不可,乃六等定罪,多所原宥,唯陈希烈、达奚珣斩于独柳树下。后萧华自相州贼中仕贼官归阙,奏云:“贼中仕官等重为安庆绪所驱,胁至相州,初闻广平王奉宣恩命,释放陈希烈已下,皆相顾曰:‘我等国家见待如此,悔恨何及。’及闻崔器议刑太重,众心复摇。”肃宗曰:“朕几为崔器所误。”

吕諲骤荐器为吏部侍郎、御史大夫。上元元年七月,器病脚肿,月余疾亟,瞑目则见达奚珣,叩头曰:“大尹不自由。”左右问之,器答曰:“达奚大尹尝诉冤于我,我不之许。”如是三日而器卒。

赵国珍,牂柯之苗裔也。天宝中,以军功累迁黔府都督,兼本管经略等使。时南蛮阁罗凤叛,宰臣杨国忠兼剑南节度,遥制其务,屡丧师徒。中书舍人张渐荐国珍有武略,习知南方地形,国忠遂奏用之。在五溪凡十余年,中原兴师,唯黔中封境无虞。代宗践祚,特嘉之,召拜工部尚书。大历三年九月,以疾终,赠太子太傅。

崔瓘,博陵人也。以士行闻,莅职清谨。累迁至澧州刺史,下车削去烦苛,以安人为务。居二年,风化大行,流亡襁负而至,增户数万。有司以闻,优诏特加五阶,至银青光禄大夫,以甄能政。迁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都团练观察处置使。瓘到官,政在简肃,恭守礼法。将吏自经时艰,久不奉法,多不便之。大历五年四月,会月给粮储,兵马使臧玠与判官达奚觏忿争,觏曰:“今幸无事。”玠曰:“有事何逃?”厉色而去。是夜,玠遂构乱,犯州城,以杀达奚觏为名。瓘惶遽走,逢玠兵至,遂遇害。代宗闻其事,悼惜久之。

敬括,河东人也。少以文词称。乡举进士,又应制登科,再迁右拾遗、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天宝末,宰臣杨国忠出不附己者,括以例为果州刺史。累迁给事中、兵部侍郎、大理卿。性深厚。志尚简淡,在职不务求名,因循而已。大历初,叛臣周智光伏诛,诏选循良为近辅,以括为同州刺史。岁余,入为御史大夫。迟重推诚于下,未尝以私害公,士颇称焉;而从容养望,不举纲纪,士亦以此少之。大历六年三月卒。

韦元甫,少修谨,敏于学行。初任滑州白马尉,以吏术知名。本道采访使韦涉深器之,奏充支使,与同幕判官员锡齐名。元甫精于简牍,锡详于讯覆,涉推诚待之,时谓“员推韦状。”元甫有器局,所莅有声,累迁苏州刺史、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等使。大历初,宰臣杜鸿渐首荐之,征为尚书右丞。会淮南节度使缺,鸿渐又荐堪当重寄,遂授扬州长史、兼御史大夫、淮南节度观察等使。在扬州三年,政尚不扰,事亦粗理。大历六年八月,以疾卒于位。

魏少游,钜鹿人也。早以吏干知名,历职至朔方水陆转运副使。肃宗幸灵武,杜鸿渐等奉迎,留少游知留后,备宫室扫除之事。少游以肃宗远离宫阙,初至边籓,故丰供具以悦之。将至灵武,少游整骑卒千余,干戈耀日,于灵武南界鸣沙县奉迎,备威仪振旅而入。肃宗至灵武,殿宇御幄,皆象宫闱,诸王、公主各设本院,饮食进御,穷其水陆。肃宗曰:“我至此本欲成大事,安用此为!”命有司稍去之。累迁卫尉卿。乾元二年十月,议率朝臣马以助军,少游与汉中郡王瑀沮其议,上知之,贬渠州长史。后为京兆尹,请中书门下及两省五品已上、尚书省四品已上、诸司正员三品已上、诸王、驸马中期周已上亲及女婿外甥,不得任京兆府判官、畿令、赤县丞簿尉,敕从之。迁刑部侍郎。

大历二年四月,出为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等使。四年六月,封赵国公。贾明观者,本万年县捕贼小胥,事刘希暹,恃鱼朝恩之势,恣行凶忍,毒甚豺虺。朝恩、希暹既诛,元载当权,纳明观奸谋,容之,特令江西效力。明观未出城,百姓万众聚于城外,皆怀砖石候之,期投击以快意。载闻之,特令所由吏拥百姓入城内,由是获免。在洪州二年,少游为观察使,承元载意苟容之。及路嗣恭代少游,到州,即日杖杀,识者以是减魏之名,多路之政。大历六年三月己未卒于官,赠太师。

少游居职,缘饰成务,有规检,善任人,果于集事。前后四领京尹,虽无鹤赫之名,而龊龊廉谨,有足称者。

卫伯玉,有膂力,幼习艺。天宝中杖剑之安西,以边功累迁至员外诸卫将军。肃宗即位,兴师靖难,伯玉激愤,思立功名,自安西归长安。初为神策军兵马使出镇。乾元二年十月,逆贼史思明遣伪将李归仁铁骑三千来犯,伯玉以数百骑于疆子坂击破之,积尸满野,虏马六百匹,归仁与其党东走。以功迁右羽林军大将军,知军事。转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献俘百余人至阙下,诏解缚而赦之,迁伯玉神策军节度。上元二年二月,史思明领众西下图长安,史朝义率其党夜袭陕州。伯玉以兵逆击,大破贼于永宁。贼退,进位特进,封河东郡公。

广德元年冬,吐蕃寇京师,乘舆幸陕。以伯玉有干略,可当重寄,乃拜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等使。寻加检校工部尚书,封城阳郡王。大历初,丁母忧,朝廷以王昂代其任,伯玉潜讽将吏不受诏,遂起复以本官为荆南节度等使,时议丑之。大历十一年二月入觐,以疾卒于京师。

李承,赵郡高邑人,吏部侍郎至远之孙,国子司业畲之第二子也。承幼孤,晔鞠养之。既长,事兄以孝闻。举明经高第,累至大理评事,充河南采访使郭纳判官。尹子奇围汴州,陷贼,拘承送洛阳。承在贼庭,密疏奸谋,多获闻达。两京克复,例贬抚州临川尉。数月除德清令,旬日拜监察御史。淮南节度使崔圆请留充判官,累迁检校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圆卒,历抚州、江州二刺史,课绩连最。迁检校考功郎中兼江州刺史,征拜吏部郎中。寻为淮南西道黜陟使,奏于楚州置常丰堰以御海潮,屯田瘠卤,岁收十倍,至今受其利。时梁崇义纵恣倨慢,朝廷将加讨伐。李希烈揣知之,上表数崇义过恶,请率先诛讨。上悦之,每对朝臣多称希烈忠诚。承自黜陟回,因奏之曰:“希烈将兵讨伐,必有微勋,但恐立功之后,纵恣跋扈,不禀朝宪,必劳王师问罪。”上初未之信。无几,希烈既平崇义,果有不顺之迹,上思承言,故骤加擢用。建中二年七月,拜同州刺史、河中尹、晋绛都防御观察使。九月,转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观察盐铁等使。希烈既破崇义,拥兵襄州,遂有其地。朝廷虑不受命,欲以禁兵送承,承请单骑径行。既至,希烈处承于外馆,迫胁万态,承恬然自安,誓死王事。希烈不能屈,遂剽虏阖境所有而去,襄、汉为之空。承治之一年,颇得完复。

初,希烈虽归蔡州,留将校等于襄州守当时所掠得财帛什物等,后使襄、汉,往来不绝。承亦使腹心臧叔雅往来许、蔡,厚结希烈腹心周曾、王玢、姚憺等。及曾等谋杀希烈,以众归朝,多承首建谋也。累赐密诏褒美之。承寻改检校工部尚书,兼潭州刺史、湖南都团练观察使。建中四年七月,卒于位,年六十二,赠吏部尚书。承少有雅望,至其从官,颇以贞廉才术见称于时。

史臣曰:自古酷吏滥刑,幸免者多矣,苟无强魂为祟,沮议者惑焉。器深文乐祸,居官令终,非达奚诉冤,无以显其阴责矣。国珍守黔溪,瓘修礼法,括推诚驭下,元甫为政宽简,少游规检集事,皆可称者。伯玉破敌立功,足为猛士,丁忧冒宠,终是武夫。承忠悫谋议,勤劳尽瘁,方之者鲜矣。

赞曰:崔器深文,达奚作祟。七子伊何?李承为最。

猜你喜欢
  卷四百九十 列传二百七十七·赵尔巽
  第二十六回 王沂公劾奸除首恶 鲁参政挽辇进忠言·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五·徐乾学
  卷十八·佚名
  第十七回 据江东项梁起义 战胡陵秦嘉败亡·黄士衡
  卷之二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卷八·傅恒
  四 泰山堂里的人·周作人
  苏曼殊·陶菊隐
  卷七·赏加二品顶戴恭谢天恩摺·丁曰健
  郑樵传·脱脱
  钦定南巡盛典卷十四·高晋
  102.七擒孟获·林汉达
  闻兰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集卷三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一古今体六十六首【丙寅三】暮春恭奉皇太后建福宫赏花侍膳之作新花回雁报春归韶景长舒爱日晖几个绿筠吟凤管双株红杏舞莱衣酒斟北斗升玫陛夀指南山映琐闱

  • 卷十九·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十九翰林院检讨朱彝尊编姚广孝【四首】广孝长洲人幼名天僖既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中以高僧应选侍燕邸永乐初论靖难功为僧录左善世加太子少师复姓赐今名卒赠荣国公諡恭靖有逃虚子集【高季廸云衍公

  • 苇碧轩集补钞·管庭芬

    苇碧轩集补钞翁卷冬日登富览亭永委海潮水,往来何不闲。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渔舸汀鸿外,僧廊岛树间。晚寒难独立,吟竟小诗还。梦回一枕庄生梦,回来日未衙。自煎沙井水,更煮岳僧茶。宿雨消花气,惊雷长荻芽。故山沧海角,遥念

  • 卷四百五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五十八翠鸟类五言古翠鸟          【汉】蔡 邕庭陬有若橊绿叶含丹荣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容形囘顾生碧色动揺扬缥青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翡翠   

  •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九·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九  宋 黄庭坚 撰 任 渊 注 德孺五丈和之字诗韵难而愈工辄复和成可发一笑【范德孺见前注】 且然聊尔耳得也自知之【诗意谓唱酬之作聊且遣兴不必甚工至其自得之妙盖未易与俗人言

  • 卷七十三·志第二十六·律历六·脱脱

        ◎律历六   ○崇天历   步交会   交终分:二十八万八千一百七十七、秒四千二百七十七。   交终日:二十七、余二千二百四十七、秒四千二百七十七。   交中日:一十三、余六千四百一十八、秒七百三

  • 卷七十三·列传第十一·脱脱

        阿离合懑 晏(本名斡论) 宗尹(本名阿里罕) 宗宁(本名阿土古)宗道(本名八十) 宗雄(本名谋良虎) 阿邻 按荅海 希尹(本名谷神)守贞(本名左靥) 守能(本名胡刺)   阿离合懑,景祖第八子也。健捷善战。年十八

  • 卷四十四 咸平二年(己亥,999)·李焘

      起真宗咸平二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甲子,詔尚書丞郎、給舍舉升朝官可守大州者各一人,限一月以名聞,俟更三任有政績,當議奨其善舉,有贓私罪亦連坐之。   乙丑,命禮部尚書溫仲舒知貢舉,御史中丞張詠、刑部郎中知制

  • 卷一百五十一·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五月癸酉朔驻跸杨林茂 上阅武之暇皇大孙侍语及创业守成之难且曰前代帝王多有生长深宫狃于富贵安逸不通古今不识民难于经国之务瞢然弗究而至于亡者朕常以之为戒汝将来有嗣统之责须勉力学问于凡天下之事不可

  • 卷之三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五·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十五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吉礼表昔成王以周公有大勲劳赐鲁重祭其目有三曰郊曰禘曰大雩而望亦郊之属因郊遂以有望凡郊禘及宗庙之乐用八佾之舞然亦有差别鲁无日至之郊杀

  • 史记集解卷三十八·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微子开者【孔安国曰微畿内国名子爵也为纣卿士】殷帝乙之首子而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滛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徐广曰音耆】国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

  • 目录·陈天祥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四书辨疑目録     四书类卷一大学在亲民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顾諟天之明命汤之盘铭作新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

  • 春秋辨义卷十一·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僖公三辛巳○襄王十二年二十年○宋襄十一齐孝三晋惠十一卫文二十蔡庄六郑文三十三曹共十三陈穆八杞成十五秦穆二十楚成三十二春新作南门谷梁传作为也有加其度也言新有故也杜元凯曰鲁城南门也僖公更髙大

  • 跋·

    春秋或问跋春秋者几百家其説大抵以褒贬赏罚为主葢三倡之而诸儒和之也惟朱文公以为不然今其载于门人之所纪录者略见一二独恨未及成书耳广文吕先生加惠潮士诸士有以春秋请问者先生出五论示之咸骇未闻因并求全藳先生又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序品第一  归命释迦牟尼佛。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法界殿如来境界处。众宝赫焰一切庄严第一之处。遍至无量诸世界处。放大光明普照之处。无量善巧差别住处。无有分齐过分齐处。过

  • 袖中锦·佚名

    一卷。宋太平老人撰。《四库全书·杂家类存目》谓,“旧本题宋太平老人撰,不着名氏。其书杂钞说部之文,漫无条理,命名亦不雅驯。盖书贾所依托。曹溶不考,误收入《学海类编》。”全面否定此书。今检其书,共记天下第一、三出、

  • 三官灯仪·佚名

    三宫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行道者分别于上元、中元、下元之日,燃灯供奉天地水三官,礼拜赞颂,启告三官解厄赐福。三官即:上元赐福天官紫徽大帝、中元赦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