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六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三

乐考

乐器三

丝之属

律吕正义曰丝乐虽多惟重琴瑟然具声变之义者尤莫如琴今欲辨琴之音调必先考其法制详其弦度徽分然後体用备而理数明焉韩诗外传云伏羲琴长七尺二寸史记云古者琴长八尺一寸尔雅大琴谓之离注琴大者二十七弦观此史传所载琴制无乃太大然□记有大琴大瑟中琴小瑟之别则此制或即上古之大琴乎通考载孔子琴长三尺六寸四分广雅云琴长三尺六寸六分风俗通云琴长四尺五寸此盖中琴之制也及观今时所用大者通体三尺八寸上下弦度三尺五寸上下小者通体三尺一寸上下弦度二尺九寸上下其三尺五寸上下者为今尺四倍黄锺之度其二尺九寸上下者为古尺四倍黄锺之度盖中琴皆以四倍黄锺之数为准故孔子琴度乃百世之宜也今定琴制以时用大琴三尺八寸有余命为古尺之度约以今尺得三尺一寸三分四厘七毫为通体之长以孔子之琴古尺三尺六寸为岳山至焦尾弦度之数约以今尺得二尺九寸一分六厘【此以下皆以今尺言】其岳山之度二分四厘三毫岳山内际至额二寸一分八厘七毫额广五寸一分零三毫肩濶五寸八分三厘二毫腰广四寸三分七厘四毫尾濶亦如之设鴈足於弦度四分之三此琴之制制也琴弦之有臣细者所以分各弦全度之音而琴徽之有疎密者又所以节制各弦五声二变之分以协和其声调考也按史记舜弹五弦琴以歌南风之诗乃五音之正位其宫音居中央而徵羽商角各分两侧者也如六弦七弦世传为文武所加者乃一弦二弦之清声也其或谓之少宫少商者又随一弦二弦之旋宫转调而名之者也夫丝音以徵为本白虎通曰八音法易八卦弦离音也盛德在火其音徵此大弦之所以尚徵也故大弦为倍徵二弦为倍羽三弦为宫管子所云徵数一百八羽数九十六宫数八十一是也倍徵倍羽大於宫者即下徵下羽之谓非倍弦度之长乃倍丝纶巨细之分也是故一倍徵二倍羽三宫四商五角六弦应一弦而为正徵七弦应二弦而为正羽此七弦大小之次也如以五音相生度分定其巨细则倍徵为一百零八纶【三壐一丝以十二丝为一纶过此则粗不及则细】倍羽为九十六纶宫弦为八十一纶商弦为七十二纶角弦为六十四纶而正徵为五十四纶正羽为四十八纶此依三分损益之法而为七弦巨细之分也若夫徽之为用则按七弦之各分与全弦互相应和而定五音之正位也盖五音之位各有其分某分所在即应某声合七弦之五声而各分俱全就一弦之各分而五声已备又就各弦之全分而倍半分之节节有五声之正节节有二变之位此定徽取分之大义也是以琴之十三徽中第七徽得弦度之半谓之中徽以其平分五声之正位也七徽既平分弦度之半复以半度平分为二则四徽与十徽之分以四徽至岳山十徽至焦尾之度平分为二则一徽与十三徽之分於是以弦之全度三分之其一分为五徽其二分为九徽复以五徽至岳山之度半之为二徽以九徽至焦尾之度半之为十二徽仍以弦度五分之其一分为三徽其二分为六徽其三分为八徽其四分为十一徽此琴徽折取之定分也至於取音於徽分间有上下者盖以五音相生之度有当徽不当徽之别也其当徽而七弦俱用者惟七徽四徽一徽皆得本弦之正声故又谓之三准五徽九徽十徽之音虽亦当徽然七弦之中间有不用者所以徽分与弦度不可不并举而详核之也以徽之用於弦者言之十三徽下徵一弦用之为下羽位下羽二弦用之为变宫位宫声三弦用之为商位商声四弦用之为角位角声五弦用之为变徵位徵声六弦用之亦为羽位羽声七弦用之亦为变宫位此十三徽除二弦五弦七弦为二变不用其一弦三弦四弦六弦皆用之矣十二徽下羽二弦用之为宫位角声五弦用之为徵位羽声七弦用之亦为宫位此十二徽二弦五弦七弦用之矣十一徽下徵一弦用之为变宫位宫声三弦用之为角位商声四弦用之为变徵位徵声六弦用之亦为变宫位此十一徽除一弦四弦六弦为二变不用独三弦用之矣十徽下徵一弦用之为宫位下羽二弦用之为商位商声四弦用之为徵位角声五弦用之为羽位徵声六弦用之亦为宫位羽声七弦用之亦为商位此十徽独三弦不用其余六弦皆用之矣九徽下徵一弦用之为商位下羽二弦用之为角位宫声三弦用之为徵位商声四弦用之为羽位角声五弦用之为变宫位徵声六弦用之亦为商位羽声七弦用之亦为角位此九徽独五弦为变宫不用其余六弦皆用之矣八徽下徵一弦用之为角位下羽二弦用之为变徵位宫声三弦用之为羽位商声四弦用之为变宫位徵声六弦用之亦为角位羽声七弦用之亦为变徵位此八徽除二弦四弦七弦为二变不用其一弦三弦六弦用之矣七徽则平分各弦之半七弦皆用之为正声矣六徽乃十一徽之半各弦用之与十一徽同五徽乃九徽之半各弦用之亦与九徽同至於四徽则又七徽之半为七弦各音之清声三徽又六徽之半为十一徽六徽之清声二徽又五徽之半为九徽五徽之清声一徽又为四徽之半乃七弦各音之最高声一徽之上则无以复加矣至於定弦取声唐宋以来皆谓隋废旋宫以後独存黄锺一均唐人纪琴以管色合字定一弦而宋志燕乐谱又以管色合字为黄锺之律故以一弦合字谓之黄锺之宫夫黄锺之声实非合字而琴之一弦又非宫位其以合字定一弦者何也迩来概以笛之四字调为正调定琴之弦者正此调之声字今考定黄锺之声实为笛之四字黄锺之宫声四字立下羽二弦以起调则姑洗之角声上字立宫位三弦以主调此正角宫也是以倍无射之变宫合字立徵位一弦太蔟之商声乙字无射之羽声凡字当二变之位而不用焉且丝乐既以徵音为本故琴之一弦得徵分三弦得宫分而五音相和之位始正此弦音之正宫调也如以律吕定琴之弦其徵律所定之弦不应徵弦之分而得角弦之分羽律所定之弦不应羽弦之分而得变徵弦之分变宫律所定之弦乃得徵弦之分宫律所定之弦乃得羽弦之分宫声之律既为四字则变宫之律为合字也明矣宫律定弦既得羽分为四字则变宫之律定弦得徵分而为合字也益明矣此所以琴之一弦实有不得不定为合字之义也近世惟据正宫一调为论律吕之本是以有隋废旋宫以後止存黄宫一锺之说然琴谱中有紧某弦慢某弦为某调者实弦音旋宫转调之义但未明晰其故以管律弦度相和取声而考验之耳今以律吕定琴之法言之管律弦度之五正声得分阴阳二均以相合者止有三调其余得弦度之正分者或杂入阴吕之音其得阳律之音者又或值二变之位此正管律弦度生声取分不同之所致也如止论弦音而不较以律吕则琴之隂阳二均亦皆各为七调然立羽弦羽分之声必定以律吕而诸调始备是故弦音转调皆以正宫一调为凖其各弦紧慢转移之际而宫调旋於其中矣如宫调以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定一弦得下徵之分【倍无射之律实为变宫尺字因近世定琴皆取笛之声字故凡声字俱以笛孔名之】以黄锺之律宫声四字定二弦得下羽之分姑洗之律角声上字定三弦得宫声之分蕤宾之律变徵尺字定四弦得商声之分夷则之律徵声工字定五弦得角声之分仍以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定六弦得徵声之分应於一弦复以黄锺之律宫声四字定七弦得羽声之分应於二弦其太蔟之律商声乙字所应则为变宫之分而无射之律羽声凡字所应则为变徵之分此二分当二变之位而不用盖黄锺宫声立羽弦以起调姑洗角声立宫弦以主调故为琴之正宫调七弦各分皆应阳律一均之声字焉商调则二弦四弦五弦七弦不更其散声仍得本律之声字而一弦三弦六弦俱慢下管律一音盖以太蔟之律商声乙字定三弦立羽位以起调蕤宾之律变徵尺字所定之四弦立宫位以主调而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所定之一弦六弦下为倍夷则之律下羽凡字姑洗之律角声上字所定之三弦下为太蔟之律商声乙字其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更为应锺之吕清变宫高六字当变徵之分姑洗之律角声上字更为仲吕之吕清角高上字当变宫之分而不用此调之五正声分皆应阳律一均独二变转而应於阴吕焉角调则一弦三弦六弦不更其散声仍得本律之声字而二弦四弦五弦六弦俱紧上管律半音盖以姑洗之律角声上字所定之三弦立羽位以起调蕤宾之律变徵尺字更为林锺之吕清变徵高尺字定四弦立宫位以主调而黄锺之律宫声上字所定之二弦七弦上为大吕之吕清宫高五字蕤宾之律变徵尺字所定之四弦上为林锺之吕清变徵高尺字夷则之律徵声工字所定之五弦上为南吕之吕清徵高工字其黄锺之律宫声四字所应则当变徵之分蕤宾之律变徵尺字所应则当变宫之分而不用此调之五正声内三声杂入阴吕而二变反得阳律之声字焉变徵调则独紧五弦管律半音其余六弦散声仍得本律之声字盖以蕤宾之律变徵尺字所定之四弦立羽位以起调夷则之律徵声工字更为南吕之吕清徵高工字定五弦立宫位以主调其太蔟之律商声乙字所应则当变徵之分夷则之律徵声工字所应则当变宫之分而不用此调之五正声内独宫声一声杂入阴吕而二变亦得阳律之声字焉徵调则独慢三弦管律一音其余六弦散声仍得本律之声字盖以夷则之律徵声工字所定之五弦立羽位以起调沽洗之律角声上字更为太蔟之律商声乙字定三弦立宫位以主调其姑洗之律角声上字更为仲吕之吕清角高上字当变徵之分无射之律羽声凡字所应则当变宫之分而不用此调五正声分皆应阳律而二变内变宫分亦应阳律独变徵分杂入阴吕之声字焉羽调则二弦五弦七弦不更其散声仍得本律之声字而一弦三弦六弦俱慢下管律一音四弦则慢下管律半音盖以倍夷则之律羽声凡字【即正无射之声字】定一弦六弦立羽位以起调黄锺之律宫声四字所定之二弦立宫位以主调而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所定之一弦六弦下为倍夷则之律羽声凡字姑洗之律角声上字所定之三弦下为太蔟之律商声乙字蕤宾之律变徵尺字所定之四弦下为仲吕之吕清角高上字其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更为倍应锺之吕清变宫高六字当变宫之分蕤宾之律变徵尺字更为林锺之吕清变徵高尺字当变徵之分而不用此调五正声内一声杂入阴

吕而二变亦杂入阴              【吕】之声字焉变宫调则一弦三弦四弦六弦不更其散声仍得本律之声字而二弦五弦七弦俱紧上管律半音盖以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所定之一弦立羽位以起调黄锺之律宫声四字更为大吕之吕清宫高五字定二弦七弦立宫位以主调而夷则之律徵声工字所定之五弦上为南吕之吕清徵高工字其黄锺之律宫声四字所应则当变宫之分夷则之律徵声上字所应则当变徵之分而不用此调之五正声内二声杂入阴吕而二变反得阳律之声字焉清声七调亦皆以清宫一调为凖其旋宫转调一如浊声七调若夫各弦之五声二变之分何以取之则以各弦总度为率其各弦之全度与各弦内五声二变位分之比即如五声二变之各分与五声二变每全分内之各分之比也总之以七声互相应和为凖若非二变之声字以纪五声之正位乌能辨弦音旋宫转调之理也哉今以清浊二均一十四调更弦之法详列为表以为调琴之大规焉宫调

徵 一弦 【定倍无射之律 变宫合字 得下徵之分】羽 二弦 【定黄锺之律 宫声四字 得下羽之分

应太蔟之律 商声乙字 为变宫之分】

宫 三弦 【定姑洗之律 角声上字 得宫弦之分】商 四弦 【定蕤宾之律 变徵尺字 得角弦之分】角 五弦 【定夷则之律 徵声工字 得角弦之分

应无射之律 羽声凡字 为变徵之分】

徵 六弦 【定半黄锺之律 变宫六字 得徵弦之分】羽 七弦 【定半太蔟之律 宫声五字 得羽弦之分】清宫调

徵 一弦 【定倍应锺之吕 清变宫高六字 得下徵之分】羽 二弦 【定大吕之吕 清宫高五字 得下羽之分

应夹锺之吕 清商高乙字 为变宫之分】

宫 三弦 【定仲吕之  吕清角高  □字得宫】商 四弦 【弦之分定  林锺之吕清 变徵高尺】角 五弦 【字得商弦  之分定南  吕之吕清

徵高工字  得角弦之  分应应锺】

徵 六弦 【之吕清羽高 凡字为变徵 之分定半】羽 七弦 【大吕之吕清 变宫高六  字得徵弦】商调

角【之】一弦 【分定半夹锺 之吕清  宫高五字得羽弦之分 慢定倍夷则 之律下羽】

徵 二弦 【凡字转角  弦之分  应倍应锺】羽【之】三弦 【吕清变宫  高六字  转变徵之

分定黄锺  之律宫声 四字转徵】

宫 四弦 【弦之分慢  定太蔟  之律商声】商 五弦 【乙字转羽  弦之分  应仲吕之】角【吕】六弦 【清角高上  字转变  宫之分定蕤宾之律变 徵尺字转宫 弦之分定】

徵 七弦 【定半太蔟之 律宫声 五字转徵】清商调

角【弦】一弦 【之分慢定倍 南吕之吕清 下羽高凡

字转角弦 之分应  黄锺之律】

徵 二弦 【宫声四字 转变徵之 分定大吕】羽【之】三弦 【吕清宫高 五字转徵 弦之分慢

定夹锺之 吕清商  高乙字转】

宫 四弦 【羽弦之分 应蕤宾之律 变徵尺字】商 五弦 【转变宫之 分定林锺 之吕清变】角【徵】六弦 【高尺字转 宫弦之分 定南吕之

吕清徵高工 字转商 弦之分慢】

徵 七弦 【定应锺之吕 清羽高凡 字转角弦】角调

角 一弦 【之分应半太 蔟之律 宫声五字

转变徵之 分定半  夹锺之吕】

徵【清】二弦 【宫高五字 转徵弦之 分定倍无】羽 三弦 【定姑洗之律 角声上字  转羽弦之分

应蕤宾之律 变徵尺字  转变宫之分】

宫【紧】四弦 【定林锺之吕 清变徵高尺字 转宫弦之分】商【紧】五弦 【定南吕之吕 清徵高工字 转商弦之分】角 六弦 【定半黄锺之律 变宫六字 转角弦之分

应半太蔟之律 宫声五字 转变徵之分】

徵【紧】七弦 【应半夹锺之吕 清宫高五字 转徵弦之分】清角调

角 一弦 【定倍应锺之吕 清变宫高六字 转角弦之分

应大吕之吕 清宫高五字 转变徵之分】

徵【紧】二弦 【定太蔟之律 商声乙字转徵弦之】羽 三弦 【分定仲吕之 吕清角高工 字转羽弦之

分应林锺之 吕清变徵高尺 字转变宫之】

宫【分】四弦 【紧定夷则之 律徵声工  字转宫弦之】商【分】五弦 【紧定无射之 律羽声凡  字转商弦之】角 六弦 【分定半大吕之 吕清变宫高六 字转角弦之

应半夹锺之 吕清宫高 五字转变】

徵【徵】七弦  【之分紧定半 姑洗之 律商声乙】变徵调

商 一弦 【字转徵弦之 分定倍 无射之律】角 二弦 【变宫合字 转商弦 之分定黄

锺之律宫 声四字 转角弦之】

徵 三弦 【分应太蔟 之律商 声乙字转】羽 四弦 【变徵之分 定姑洗 之律角声

上字转徵 弦之分 定蕤宾之】

宫【律】五弦 【变徵尺字 转羽弦之 分应夹则】商 六弦 【之律徵声工 字转变 宫之分紧】角 七弦 【定南吕之律 清徵高 工字转宫】清变徵调

商 一弦 【弦之分定半 黄锺之律变 宫六字转】角 二弦 【商弦之分 定半太蔟 之律宫声

五字转角 弦之分定 倍应锺之】

徵 三弦 【定仲吕之 吕清角高  上字转徵】羽 四弦 【弦之分定 林锺之吕清 变徵高尺

字转羽弦 之分应南  吕之吕清】

宫【徵】五弦 【高工字转  变宫之  分紧定无】商 六弦 【射之律羽声 凡字转宫弦 之分定半】角 七弦 【大吕之吕清 变宫高六 字转商弦】徵调

宫 一弦 【之分定半夹 锺之吕 清宫高五】商 二弦 【字转角弦 之分定  倍无射之】角【律】三弦 【变宫合字 转宫弦  之分定黄

锺之律宫 声四字转 商弦之分】

徵 四弦 【慢定太蔟 之律宫  声乙字转】羽 五弦 【角弦之分 应仲吕  之吕清角

高上字转 变徵之  分定蕤宾】

宫 六弦 【之律变徵尺 字转徵 弦之分定】商 七弦 【夷则之律徵 声工字 转羽弦之】清徵调

宫 一弦 【定倍应锺之 吕清变宫高 六字转宫】商 二弦 【弦之分定 丈吕之吕 清宫高五】角【字】三弦 【转商弦之 分慢定夹 锺之吕清

商高乙字 转角弦 之分应蕤】

徵 四弦 【宾之律变 徵尺字转变 徵之分定林】羽 五弦 【锺之吕清 变徵高尺 字转徵弦

之分弦定 南吕之吕 清徵高工】

宫 六弦 【字转羽弦之 分应应锺之 吕清羽高】商 七弦 【凡字转变宫 之分定半 大吕之吕】羽调

羽【清】一弦 【变宫高六字 转宫弦 之分定半夹锺之律清 宫高五字转 商弦之分】

宫 二弦 【慢定倍夷 则之律 下羽凡字】商【转】三弦 【下羽之分 定倍应 锺之吕清】角【变】四弦 【宫高六字 转变宫之 分定黄锺

应林锺之 吕清变徵高 尺字转变】

徵 五弦 【徵之分定 夷则之 律徵声工】羽【字】六弦 【转徵弦之 分慢定 无射之律

羽声凡字转 羽弦之分应 半大吕之】

宫 七弦 【吕清变宫高 六字转 变宫之分】清羽调

羽【定】一弦 【半太蔟之律 宫声五字转 宫弦之分

慢定倍南 吕之吕 清下羽高】

宫 二弦 【凡字转下 羽之分应 黄锺之律】商【宫】三弦 【声四字转 变宫之分 定大吕之】角【吕】四弦 【清宫高五 字转宫 弦之分慢

定夹锺之 吕清商 高乙字转】

徵 五弦 【商弦之分 慢定蕤宾 之律变徵】羽【尺】六弦 【字转角弦 之分应夷 则之律徵

声工字转变 徵之分 定南吕之】

宫 七弦 【吕清徵高工 字转徵弦 之分慢定】变宫调

羽 一弦 【定倍无射之 律变宫  合字转下

羽之分应  黄锺之  律宫声四】

宫【字】二弦 【转变宫之  分紧定大 吕之吕清】商 三弦 【宫高五字  转宫弦  之分定姑】角 四弦 【洗之律角  声上字  转商弦之

分定蕤宾  之律变  徵尺字转】

徵【角】五弦 【弦之分应  夷则之律 徵声工字】羽 六弦 【转变徵之分 紧定南  吕之吕清

徵高工字转 徵弦之  分定半黄】

宫【锺】七弦 【之律变宫六 字转羽弦 之分应半】清变宫调

羽 一弦 【太蔟之律宫 声五字转变 宫之分紧

定半夹锺  之吕清宫 高五字转】

宫【宫】二弦 【弦之分定  倍应锺  之吕清变】商 三弦 【宫高六字  转下羽之 分应大吕】角 四弦 【定林锺之吕  清变徵高尺字 转角弦之分

应南吕之吕  清徵高工字  转变徵之分】

徵【紧】五弦 【定无射之律  羽声凡字   转徵弦之分】羽 六弦 【定半大吕之吕 清变宫高六字 转羽弦之分

应半夹锺之吕 清宫高五字  转变宫之分】

宫【紧】七弦 【定半姑洗之律 商声乙字   转宫弦之分】律吕正义後编曰琴体前广後狭上圆下方通长三尺一寸五分九厘岳山内际至额二寸一分八厘七毫岳山厚二分四厘三毫高四分八厘六毫龙龈与岳山厚等弦长二尺九寸一分六厘为四倍黄锺之度【自岳山内际至龙龈内际】额广五寸一分零三毫肩濶五寸八分三厘二毫腰尾皆濶四寸三分七厘四毫前额中高二寸四分三厘中厚一寸二分九厘六毫鳬掌高一寸一分三厘四毫边高一寸七分八厘二毫边厚六分四厘八毫凤嗉长二寸七分五厘四毫濶五分六厘四毫肩上濶下中湾长五寸八分三厘二毫濶四寸二分九厘三毫上距额二寸九分九厘七毫腰长五寸四分二厘七毫下距尾五寸二分六厘五毫龙口濶厚皆一寸二分一厘五毫唇厚一寸三分七厘七毫?长二寸五分一厘一毫底上孔曰龙池长六寸二分三厘七毫去额一尺零九分三厘五毫下孔曰凤池长二寸五分一厘一毫去尾三寸六分四厘五毫皆濶六分四厘八毫雁足二高八分九厘一毫上距岳山四分之三下距焦尾四分之一腹内二柱天柱圆当肩下地柱方当肩上皆径四分八厘六毫轸池当岳山外际长三寸七分二厘六毫濶五分六厘七毫轸长一寸五分三厘九毫轸池开七孔轸末结黄绒紃穿孔上出以绾弦端自龙口绕下纒於鴈足左四右三凡七弦第一弦倍徵一百零八纶【三茧一丝十二丝为一纶】第二弦倍羽九十六纶三弦宫八十一纶四弦商七十二纶五弦角六十四纶六弦应一弦为正徵五十四纶七弦应二弦为正羽四十八纶徽凡十三第七徽为全弦之半四徽为全弦四分之一十徽为全弦四分之三一徽为全弦八分之一十三徽为全弦八分之七五徽为全弦三分之一九徽为全弦三分之二二徽为全弦六分之一十二徽为全弦六分之五三徽为全弦五分之一六徽为全弦五分之二八徽为全弦五分之三十一徽为全弦五分之四桐面梓底黑漆虚中岳山焦尾用紫檀徽用螺蚌为饰以金漆凡承之几高二尺五寸一分一厘长二尺八寸九分一厘七毫濶九寸二分三厘四毫用黄縀为罩琴之长短当以弦度为凖今定琴弦之长为四倍黄锺之度得古尺三尺六寸为今尺二尺九寸一分六厘声既得其中和数亦得其真度允为制作之尽善者矣至於徽分悉仍旧法而各弦取声间有在徽之上下者前编已详其分今又按法推其尺寸合为一图则其分际上下远近了如指掌至各调旋转之法前编以调为主故定羽位起调今以宫为主故定宫弦立宫列表如左

黄锺宫

倍夷则起调

一弦 羽 【定倍夷则之律 箫工 笛凡】二弦 宫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四】

三弦 商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

四弦 角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五弦 徵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

六弦 羽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

七弦 宫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五】

大吕宫

倍南吕起调

一弦 羽 【定倍南吕之吕 箫仩 笛】二弦 宫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伵】

三弦 商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亿】

四弦 角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五弦 徵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

六弦 羽 【定应锺之吕 箫仩 笛】

七弦 宫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

太蔟宫

倍无射起调

一弦 羽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合】二弦 宫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

三弦 商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四弦 角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

五弦 徵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

六弦 羽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七弦 宫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

夹锺宫

倍应锺起调

一弦 羽 【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佮】二弦 宫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亿】

三弦 商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四弦 角 【定林锺之吕 箫伍 笛伬】

五弦 徵 【定应锺之吕 箫仩 笛】

六弦 羽 【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七弦 宫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亿】

姑洗宫

黄锺起调

一弦 徵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合】二弦 羽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四】

三弦 宫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四弦 商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

五弦 角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

六弦 徵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七弦 羽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五】

仲吕宫

大吕起调

一弦 徵 【定倍应锺之? 箫伬 笛佮】二弦 羽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伵】

三弦 宫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四弦 商 【定林钟之吕 箫伍 笛伬】

五弦 角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

六弦 徵 【定倍应钟之吕 箫伬 笛】七弦 羽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

蕤宾宫

太蔟起调

一弦 角 【定倍夷则之律 箫上 笛凡】二弦 徵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五】

三弦 羽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

四弦 宫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

五弦 商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

六弦 角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

七弦 徵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五】

林锺宫

夹锺起调

一弦 角 【定倍南吕之吕 箫仩 笛】二弦 徵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

三弦 羽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亿】

四弦 宫 【定林锺之吕 箫伍 笛伬】

五弦 商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

六弦 角 【定应锺之吕 箫仩 笛】

七弦 徵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

夷则宫

姑洗起调

一弦 角【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合】

二弦 徵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

三弦 羽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四弦 宫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

五弦 商 【定无射之律 箫工 笛凡】

六弦 角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七弦 徵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

南吕宫

仲吕起调

一弦 角 【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佮】二弦 徵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亿】

三弦 羽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四弦 宫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

五弦 商 【定应锺之吕 箫仩 笛】

六弦 角 【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七弦 徵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亿】

无射宫

蕤宾起调

一弦 商【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合】

二弦 角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四】

三弦 徵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四弦 羽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

五弦 宫 【定无射之律 箫工 笛凡】

六弦 商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七弦 角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五】

应锺宫

林锺起调

一弦 商 【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佮】二弦 角【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伵】

三弦 徵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四弦 羽 【定林锺之吕 箫伍 笛伬】

五弦 宫 【定应锺之吕 箫仩 笛】

六弦 商 【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七弦 角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

律吕正义曰近时之瑟除郊庙大乐外用之者少虽相传有谱不过并两弦以取声耳记称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尔雅大瑟谓之洒注长八尺一寸乡饮酒礼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二人皆左荷瑟後首挎越内弦右首相乡射礼相者皆荷瑟面鼓执越内弦右手相夫相者右手相工而左手荷瑟又多使童子为相使其形制过大非童子一手之力所能胜是知尔雅所载大瑟乃郊庙所用仪礼所载则古之小瑟为燕饮所用今礼部太常所用长至今尺七尺六寸有奇广一尺八寸有奇高一尺余概以时尺度古律数也尔雅大瑟之八尺一寸者乃九倍黄锺古尺之度约以今尺为六尺五寸六分一厘以此度为瑟体通长适合古今之宜焉至于首广则用倍黄锺之度得今尺一尺四寸五分八厘自首至尾分为四节以首广之倍黄锺数分

为二十分一节递减一分以二十分之十九分为前腰二十分之十八分为後腰二十分之十七分为尾广前梁至首额用黄锺之分为七寸二分九厘後梁至尾末用倍黄锺之分前後梁之高广俱用黄锺十分之一二梁以内弦分之长用六倍黄锺之分至於瑟体之高则其前首面以黄锺之分为通高以黄锺十分之六为额厚自边至足以黄锺三分之二为通高其後尾面以黄锺十分之八为通高以半黄锺为尾厚自边面至足亦以半黄锺为通高以黄锺四分之一为边厚此瑟之体制也其全体虽为宫声之分而弦度实得徵声之分故为丝音之正与律吕得以相和取声又据瑟有大小而弦无巨细总以宫声之数为准用八十一纶三倍之得二百四十三纶以为弦盖瑟体比琴为大故弦亦加其纶也瑟有柱而琴无柱琴弦因巨细以别声而瑟弦一制缘设柱以别声柱远则弦慢而声以浊柱近则弦紧而声以清弦凡二十有五中央一弦用黄色以别之立宫位为衆弦之凖两旁各朱弦一十有二此瑟之弦制也乐工制弦但酌其远近以取声而柱无定位大概一弦与十四弦定合字二弦与十五弦定四字三弦与十六弦定上字四弦与十七弦定尺字五弦与十八弦定工字六弦与十八弦定六字七弦与二十弦定五字八弦与二十一弦定高上字九弦与二十二弦定高尺字十弦与二十三弦定高工字十一弦与二十四弦定高六字十二弦与二十五弦定高五字并两弦而取一声此时传瑟谱之法仍以头管合字为最低声而起一弦亦如琴之一弦定以合字而为宫声者也以旋宫之理考之夫用合四上尺工之五字则乙凡不用而为四字调今所定黄锺之宫声实为笛之四字此即黄锺之宫声立下羽位以起调而姑洗之角声立宫位以主调实弦音之正宫调也如果二十五弦不分清浊同一宫调则何事乎二十五弦止用二十弦或亦如琴之七弦足矣今约为定弦施柱之法以正中黄弦为界取黄锺正宫之下徵以定中弦之散声复以中弦全度四分之三设柱以和之黄锺正宫之声为一弦之主而他弦皆取法乎此焉于是以上十二弦为浊音一均之分散声皆和以黄锺宫之徵音下十二弦为清音一均之分散声皆和以大吕宫之徵音浊音之弦为应黄锺宫之五正声清音之弦为应大吕宫之五正声此二弦之分已定乃随各宫调设柱以别度分之远近焉宫调弦则以浊音十二弦之第一弦定以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为下徵之分二弦定以黄锺之律宫声四字为下羽之分三弦定以姑洗之律角声上字为宫弦之分四弦定以蕤宾之律变徵尺字为商弦之分五弦定以夷则之律变声工字为角弦之分六弦仍定以倍无射之律变宫合字应於一弦之半音为徵弦之分七弦仍定以黄锺之律宫声四字应于二弦之半音为羽弦之分八弦取三弦之半音仍和之姑洗之律为半宫之分九弦取四弦之半音仍和之蕤宾之律为半商之分十弦取五弦之半音仍和之夷则之律为半角之分十一弦取六弦之半音乃和之半黄锺之律为半弦之分十二弦取七弦之半音乃和之半太蔟之律为半羽之分此宫调浊音一均之十二弦也其十三弦乃黄色之中弦十四弦为清音一均十二弦内之第一弦定以倍黄锺之吕清变宫高六字为下徵之分二弦定以大吕之吕清宫高五字为下羽之分三弦定以仲吕之吕清角高上字为宫弦之分四弦定以林锺之吕清变徵高尺字为商弦之分五弦定以南吕之吕清徵高工字为角弦之分六弦仍定以倍应锺之吕清变宫高六字应于一弦之半音为徵弦之分七弦仍定以大吕之吕清宫高五字应于二弦之半音为羽弦之分八弦取三弦之半音仍和之仲吕之吕为半宫之分九弦取四弦之半音仍和之林锺之吕为半商之分十弦取五弦之半音仍和之南吕之吕为半角之分十一弦取六弦之半音乃和之半大吕之吕为半徵之分十二弦取七弦之半音乃和之半夹锺之吕为半羽之分此宫调清音一均之十二弦也若定商调则以浊音均十二弦内第二弦下羽之分定以太蔟之律清音均十二弦内第二弦下羽之分定之夹锺之吕其二均之各弦皆以次逓迁而旋相为用焉夫瑟之用弦最多既取声于两均复於各均内合两弦以取声者何也盖律吕管音之生声低吹则得柔音高吹则得刚音然则虽分刚柔於一管而不能并声字於一音故黄锺之律低吹之为浊音宫声低工字而高吹之则亦宫声而音微刚初不可谓之高工字也大吕之吕低吹之即为清宫高工字比之黄锺高吹之声字则有上下之分若以此大吕之吕高吹之则益高而几於低凡字矣是以黄锺大吕虽同为宫声而分清浊虽同为工字而分高低其高吹低吹之间又分而为二实有四音之用然则弦之一声乌能变通之以随此四音哉故设二十五弦立为二均仍於一均之内取高低二音於全半长短之间乃得合律吕声调而备於用焉旋宫转调改弦移柱之法总以二弦主调三弦立宫其二变之声字按其清浊定於各均之内避其声而不用则一转移间而自生生於无穷矣

律吕正义後编曰瑟前广後狭面圆底平中高首尾俱下底孔二前孔四瓣当前梁之内径四寸三分七厘四毫後孔上圆下平当後梁之外长径与前孔等下濶五寸一分零三毫前孔中心距前梁内际後孔下周距尾牙内际皆三寸六分四厘五毫前後梁之外各穿二十五孔以受弦弦首结於瑟体之中弦尾从梁底孔出而环绾於後梁之上通体桐木黑漆身绘云龙首尾绘绵边绘云梁用紫檀弦孔用螺蚌为饰以漆金架二承之架高二尺五寸九分二厘濶一尺四寸四分一厘八毫云头高三寸三分二厘一毫濶一寸六分二厘瑟与琴并称作自皇古今考其制则二十五弦由来旧矣秦汉以後传闻异辞自宋及明瑟皆二十五弦未有异说律吕正义谓琴无大小弦皆七瑟无大小弦皆二十五尤为得之至谓三等之瑟皆长九尺大者以黄锺为尺中者以太蔟为尺小者以姑洗为尺则未免为臆说矣後世郊庙朝廷惟用大瑟而律度又复失传其制过大义亦无取今定瑟制古尺之度通长八尺一寸前梁至尾七尺二寸弦长五尺四寸一器而三义备焉若其高广厚薄则虽称式按律为之数度至於二十五弦之旋宫转调则自古无言之者前编特以外十二弦为阳均应阳律内十二弦为阴均应阴吕各以一弦为下徵二弦为下羽三弦为宫四弦为商五弦为角六弦为徵七弦为羽八弦为清宫九弦为清商十弦为清角十一弦为清徵十二弦为清羽凡合乐则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六与十一七与十二并鼓之既阴阳之不淆又中清之协应内外同声而分清浊五音顺序而有等伦可谓酙酌古今贯通条理矣旋宫改弦之法前编以二弦起调为主故黄锺调则以黄锺之律定二弦今以三弦立宫为主故黄锺宫则以黄锺之律定三弦宫与调虽不同而旋转之理则一也列表如左

黄锺宫

倍夷则起调

一弦下徵【定倍蕤宾之律夷射 箫乙 笛工】二弦 下羽【定倍夷则之律 箫上 笛凡】三弦 宫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四】

四弦 商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

五弦 角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六弦 徵【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

七弦 羽 【定无射之律 箫工 笛凡】

八弦 宫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五】

九弦 商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十弦 角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十一弦 徵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十二弦 羽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大吕宫

倍南吕起调

一弦 下徵【定倍林锺之吕南吕 箫亿 笛仜】二弦 下羽【定倍南吕之吕 箫仩 笛】三弦 宫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伵】

四弦 商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亿】

五弦 角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六弦 徵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

七弦 羽 【定应锺之吕 箫仩 笛】

八弦 宫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

九弦 商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亿】

十弦 角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十一弦 徵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十二弦 羽 【定应锺之吕 箫仩 笛】太蔟宫

倍无射起调

一弦 下徵【定倍无则之律 箫上 笛凡】二弦 下羽【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笛合】

三弦 宫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

四弦 商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五弦 角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

六弦 徵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

七弦 羽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八弦 宫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

九弦 商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十弦 角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

十一弦 徵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十二弦 羽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夹锺宫

倍应锺起调

一弦 下徵 【定倍南吕之吕 箫仩 笛】二弦 下羽【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三弦 宫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亿】

四弦 商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五弦 角 【定林锺之吕 箫伍 笛伬】

六弦 徵 【定应锺之吕 箫仩 笛】

七弦 羽 【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八弦 宫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亿】

九弦 商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十弦 角 【定林锺之吕 箫伍 笛伬】

十一弦 徵 【定应锺之吕 箫仩 笛】十二弦 羽 【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姑洗宫

黄锺起调

一弦 下徵【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合】二弦 上羽【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四】

三弦 宫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四弦 商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

五弦 角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

六弦 徵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七弦 羽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五】

八弦 宫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九弦 商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十弦 角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十一弦 徵 【定倍无则之律 箫尺 笛六】十二弦 羽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五】仲吕宫

大吕起调

一弦 下徵【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佮】二弦 下羽 【定大吕之吕 箫仩 笛伵】三弦 宫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四弦 商 【定林锺之吕  箫伍 笛伬】五弦 角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六弦 徵 【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七弦 羽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八弦 宫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九弦 商 【定林锺之吕  箫伍 笛伬】十弦 角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十一弦 徵 【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十二弦 羽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蕤宾宫

太蔟起调

一弦 下徵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四】二弦 下羽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三弦 宫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四弦 商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五弦 角 【定无射之律  箫工 笛凡】六弦 徵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四】七弦 羽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八弦 宫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九弦 商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十弦 角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十一弦 徵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四】十二弦 羽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林锺宫

夹锺起调

一弦 下徵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伵】二弦 下羽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乙】三弦 宫 【定林锺之吕 箫伍 笛伬】

四弦 商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

五弦 角 【定应锺之吕 箫仩 笛凡】

六弦 徵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

七弦 羽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亿】

八弦 宫 【定林锺之吕 箫伍 笛伬】

九弦 商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

十弦 角 【定应锺之吕 箫仩 笛】

十一弦 徵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十二弦 羽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亿】夷则宫

姑洗起调

一弦 下徵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二弦 下羽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三弦 宫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四弦 商 【定无射之律  箫工 笛凡】五弦 角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六弦 徵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七弦 羽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八弦 宫 【定夷则之律  箫乙 笛工】九弦 商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十弦 角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十一弦 徵 【定太蔟之律 箫凡 笛乙】十二弦 羽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南吕宫

仲吕起调

一弦 下徵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亿】二弦 下羽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三弦 宫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

四弦 商 【定应锺之吕 箫仩 笛】

五弦 角 【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六弦 徵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亿】

七弦 羽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八弦 宫 【定南吕之吕 箫亿 笛仜】

九弦 商 【定应锺之吕 箫仩 笛】

十弦 角 【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十一弦 徵 【定夹锺之吕 箫 笛亿】十二弦 羽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无射宫

蕤宾起调

一弦 下羽 【定姑洗之律 箫合 笛上】二弦 下徵【定蕤宾之律 箫四 笛尺】

三弦 宫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

四弦 商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五弦 角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五】

六弦 徵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

七弦 羽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

八弦 宫 【定无射之律 箫上 笛凡】

九弦 商 【定倍无射之律 箫尺 笛六】十弦 角 【定黄锺之律 箫工 笛五】

十一弦 徵 【定姑洗之律 箫六 笛上】十二弦 羽 【定蕤宾之律 箫五 笛尺】应锺宫

林锺起调

一弦 下徵 【定仲吕之吕 箫佮 笛仩】二弦 下羽 【定林锺之吕 箫伵 笛伬】三弦 宫 【定应锺之吕 箫仩 笛】

四弦 商 【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五弦 角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

六弦 徵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

七弦 羽 【定休锺之吕 箫伍 笛伬】

八弦 宫 【定应锺之吕 箫仩 笛】

九弦 商 【定倍应锺之吕 箫伬 笛】十弦 角 【定大吕之吕 箫仜 笛伍】

十一弦 徵 【定仲吕之吕 箫 笛仩】十二弦 羽 【定林锺之吕 箫伍 笛伬】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三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一·赵尔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李心传
  卷二十一·连横
  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五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五·佚名
  五三 浙江巡抚三宝奏查访范氏天一阁等藏书情形折·佚名
  外集卷十四·宋名臣言行录
  越王杨侗传·李延寿
  卷二·朱克敬
  卷三十六·佚名
  卷六十三·徐天麟
  第一节诸教情状·吕思勉
  南史识小录卷七·沈名荪
  二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四目録【起四十字至四十一字】生查子韩偓牛希济【二首】魏承班欧阳彬刘侍读欧阳修晏几道【五首】秦观晁补之【二首】毛滂【四首】王观周紫芝【三首】吕渭老【二首】方乔向子諲【三首】赵师

  • 卷五百四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七朱景玄朱景玄会昌时人官至太子谕德诗一卷今存十五首题吕食新水阁兼寄南商州郎中丹槛初结构孤高冠清川庭临谷中树檐落山上泉晓色挂残月夜声杂繁弦青春去如水康乐归何年华山南望春灵

  • 卷二百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八包何包何字幼嗣润州延陵人融之子与弟佶齐名世称二包登天宝进士第大历中为起居舍人诗一卷送泉州李使君之任【一作送李使君赴泉州】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执玉来朝远

  • 第七章 概论二 两宋·吴梅

    论词至于赵宋,可云家怀隋珠,人抱和璧,盛极难继矣。然合两宋计之,其源流递嬗,可得而言焉。大抵开国之初,沿五季之旧,才力所诣,组织较工。晏 、欧为一大宗,二主一冯,实资取法,顾未能脱其范围也。汴京繁庶,竞赌新声,柳永失意无憀,专事

  • 第二十一场·田汉

    [党仲升领军上。党仲升 (唱)抢渡汉水逼贼阵,汉川遍地有哭声。誓与人民雪仇恨,五百健儿一条心。刘芳 贤弟!刘芳 大哥。党仲升 且喜得渔民之助,连夜从上游渡过汉水,绕到汉川,距敌军甚 近,如何攻打?刘芳 敌军数万,我只有五百

  • 卷八十·列传第十八·脱脱

        熙宗二子 斜卯阿里 突合速 乌延蒲卢浑 赤盏晖 大抃(本名挞不野)磐(本名蒲速越) 阿离补(子方)   熙宗诸子:悼平皇后生太子济安,贤妃生魏王道济。   济安,皇统二年二月戊子生于天开殿。上年二十四始有

  • 三四八 军机大臣奏将江苏续访出违碍各书原封进呈片·佚名

    三四八 军机大臣奏将江苏续访出违碍各书原封进呈片乾隆四十一年十月二十八日据江苏巡抚杨魁将续访出违碍各书解送前来。理合原封进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卷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七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宋楚争盟表孟子曰以力仁者伯伯必有大国説者谓宋襄之执于盂伤于由其国小力绌使然其説得之矣而不尽然也以宋襄之国而茍以齐桓之道用之则亦可以不至于败以齐桓之大

  • 卷九十二·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九十二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舘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淮隂侯列传第三十二 淮隂侯韩信者淮隂人也【正义楚州淮

  • 卷九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十明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高宗时知扬州吕颐浩上奏曰臣窃以金人裒百战之兵一年之内两犯京师天佑陛下不堕敌中躬有神器臣窃观天下之势以拨乱为务成

  • 卷二十四·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二十四经筵日讲起居注官表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国朝官制经筵讲官满洲汉人各八人掌进读讲章敷陈典训以奉侍经幄敬襄钜典嵗二月八月两举经筵讲书满洲汉人各一人讲经满洲汉人各一人由翰林院先期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八十九·高晋

    奏议【臣】等谨按刘勰有云唐虞之世敷奏以言奏者进也言敷于下情达于上也帝王圣神广运涣号聿颁于时百尔臣工祗服训词敷陈政要故在上者莫不有以进考夫为治之説而为之试其言以要其功至若时届省方鸿仪懋举礼俗政事教治诸大

  • 卷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八吏部七验封清吏司诸司职掌郎中员外郎主事掌邦之封爵国初封功臣因前代之制爵有五等曰公侯伯子男後子男革不封其有功封公侯伯者皆给诰劵或世袭或不世袭各因其功之高下为等诸司职掌一凡公侯伯子男

  • 仲子闕里誌·冯云鹓

    繆協曰子羔學藝可仕孔子猶曰不可欲合愈精愈究也于時有以佞才惑世仕不由學比之子羔則長短相形子路舉兹以對夫子善其來旨此乃斥時豈譏仲子乎猗歟魯哲義勇無儔獨立不懼從政惟優欽屬仁聖勒封介邱褒賢進號載顯英猷宋陳堯叟

  •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皆自然师子七宝莲华上坐。十方诸菩萨见佛端正无比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座中

  • 卷第二十·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二十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青原下第四世 潮州大颠和尚法嗣 漳州三平义忠禅师(凡三) 福州杨氏子。 师谒大颠。问不用指东划西。请师直指。颠云。幽州江口石人蹲。师云。犹是指东划西。颠云

  • 都尔的本堂神甫·巴尔扎克

    主要讲述了一个主教是如何从默默无闻、潜伏在最底层,受人压抑十余年,在众人都看着他表面即将要死放松了警戒的心、并带着同情怜悯的态度时,一步步靠什么手段最后成功地攀爬上主教地位;又是如何在最无望的时候,翻身攻击的。

  • 四六鸳鸯谱·佚名

    明阴化阳,苏紫盖汇辑明崇祯间刻本《禁书总目》《违碍书目》《禁毁书目·补遗一》载:查鸳鸯谱系明阴化阳辑,皆所摘四六活套之语,殊为狠鄙不堪,中间悖碍处甚多,应请销毁。框20.5*15厘米,四周单边,九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