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越绝卷第七

  越绝外传记范伯第八

  昔者,范蠡其始居楚,曰范伯。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饮食则甘天下之无味,居则安天下之贱位。复被发佯狂,不与于世。谓大夫种曰:“三王则三皇之苖裔也,五伯乃五帝之末世也。天运历纪,千岁一至。黄帝之元,执辰破巳。霸王之气,见于地户。子胥以是挟弓干吴王。”于是要大夫种入吴。

  此时冯同相与共戒之,伍子胥在,自与不能关其辞。蠡曰:“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乃入越。越王常与言尽日。大夫石买,居国有权,辩口,进曰:“炫女不贞,炫士不信。客历诸侯,渡河津,无因自致,殆非真贤。夫和氏之璧,求者不争贾,骐骥之才,不难阻险之路。□□□□之邦,历诸侯无所售,道听之徒,唯大王察之。”于是范蠡退而不言,游于楚越之间。大夫种进曰:“昔者市偷自炫于晋,晋用之而胜楚,伊尹负鼎入殷,遂佐汤取天下。有智之士,不在远近取也,谓之帝王求备者亡。易曰:‘有高世之材,必有负俗之累,有至智之明者,必破庶众之议。 ’成大功者不拘于俗,论大道者不合于众。唯大王察之。”

  于是石买益疏。其后使将兵于外,遂为军士所杀。是时句践失众,栖于会稽之山,更用种、蠡之策,得以存。故虞舜曰:“以学乃时而行,此犹良药也。”王曰:“石买知往而不知来,其使寡人弃贤。”后遂师二人,竟以禽吴。

  子贡曰:“荐一言,得及身,任一贤,得显名。 ”伤贤丧邦,蔽能有殃。负德忘恩,其反形伤。坏人之善毋后世,败人之成天诛行。故冤子胥僇死,由重谮子胥于吴,吴虚重之,无罪而诛。传曰:“宁失千金,毋失一人之心。”是之谓也。

  越绝内传陈成恒第九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

  子贡行之齐,见陈成恒曰:“夫鲁,难伐之邦,而伐之,过矣。”陈成恒曰:“鲁之难伐,何也?”子贡曰:“其城薄以卑,池狭而浅,其君愚而不仁,其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有恶闻甲兵之心,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弩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此邦易也。君不如伐吴。”成恒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也,子之所易,人之所难也。而以教恒,何也?”子贡对曰:“臣闻忧在内者攻疆,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内。臣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堕鲁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而求成大事,难矣。且夫上骄则犯,臣骄则争,是君上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立于齐,危于重卵矣。臣故曰不如伐吴。且夫吴明猛以毅而行其令,百姓习于战守,将明于法,齐之愚,为禽必矣。今君悉择四疆之中,出大臣以环之,黔首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疆臣之敌,下无黔首之士,孤立制齐者,君也。”陈恒曰:“善。虽然,吾兵已在鲁之城下,若去而之吴,大臣将有疑我之心,为之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见吴王,使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陈成恒许诺,乃行。

  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而霸者不疆敌,千钧之重,加铢而移。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疆,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疆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虽然,我常与越战,栖之会稽。夫越君,贤主也。苦身劳力,以夜接日,内饰其政,外事诸侯,必将有报我之心。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夫越之疆不下鲁,而吴之疆不过齐,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夫伐小越而畏疆齐者不勇,见小利而忘大害者不智,两者臣无为君取焉。且臣闻之,仁人不困厄,以广其德,智者不弃时,以举其功,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君存越勿毁,亲四邻以仁,救暴困齐,威申晋邦以武,救鲁,毋绝周室,明诸侯以义。如此,则臣之所见,溢乎负海,必率九夷而朝,即王业成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

  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闻之,除道郊迎至县,身御子贡至舍而问曰:“此乃僻陋之邦,蛮夷之民也。大夫何索,居然而辱,乃至于此?”子贡曰:“吊君,故来。”越王句践稽首再拜,曰:“孤闻之,祸与福为邻,今大夫吊孤,孤之福也,敢遂闻其说。”子贡曰:“臣今见吴王,告以救鲁而伐齐。其心申,其志畏越,曰: ‘尝与越战,栖于会稽山上。夫越君,贤主也。苦身劳力,以夜接日,内饰其政,外事诸侯,必将有报我之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且夫无报人之心而使人疑之者,拙也,有报人之心而使人知之者,殆也,事未发而闻者,危也。三者,举事之大忌。”越王句践稽首再拜,曰:“昔者,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遗先人耻。遯逃出走,上栖会稽山,下守溟海,唯鱼鳖是见。今大夫不辱而身见之,又出玉声以教孤,孤赖先人之赐,敢不奉教乎?”子贡曰:“臣闻之,明主任人不失其能,直士举贤不容于世。故临财分利则使仁,涉危拒难则使勇,用众治民则使贤,正天下、定诸侯则使圣人。臣窃练下吏之心,兵疆而不并弱,势在其上位而行恶令其下者,其君几乎?臣窃自练可以成功至王者,其唯臣几乎?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句践稽首再拜曰:“昔者吴王分其人民之众,以残伐吾邦,杀败吾民,屠吾百姓,夷吾宗庙,邦为空棘,身为鱼鳖饵。今孤之怨吴王,深于骨髓。而孤之事吴王,如子之畏父,弟之敬兄,蹋孤之外言也。大夫有赐,故孤敢以疑?”请遂言之:“孤身不安床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好色,耳不听钟鼓者,已三年矣。焦唇干嗌,苦心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愿一与吴交天下之兵于中原之野,与吴王整襟交臂而奋,吴越之士,继迹连死,士民流离,肝脑涂地,此孤之大愿也。如此不可得也。今内自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诸侯不能也。孤欲空邦家,措策力,变容貌,易名姓,执箕□,养牛马,以臣事之。孤虽要领不属,手足异处,四支布陈,为乡邑笑,孤之意出焉。大夫有赐,是存亡邦而兴死人也,孤赖先人之赐,敢不待命乎?”子贡曰:“夫吴王之为人也,贪功名而不知利害。”越王慥然避位曰: “在子。”子贡曰:“赐为君观夫吴王之为人,贤疆以恣下,下不能逆,数战伐,士卒不能忍。太宰嚭为人,智而愚,疆而弱,巧言利辞以内其身,善为伪诈以事其君,知前而不知后,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吏,灭君之臣也。”越王大悦。

  子贡去而行,越王送之金百镒、宝剑一、良马二,子贡不受,遂行。

  至吴,报吴王曰:“敬以下吏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乃惧曰:‘昔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于县。军败身辱,遯逃出走,栖于会稽,邦为空棘,身为鱼鳖饵。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大王之赐,死且不忘,何谋敢虑?’其志甚恐,似将使使者来。”

  子贡至五日,越使果至,曰:“东海役臣孤句践使使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昔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于县。军败身辱,遯逃出走,栖于会稽。邦为空棘,身为鱼鳖饵。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大王之赐,死且不忘。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疆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故使越贱臣种以先人之藏器,甲二十领、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大王将遂大义,则弊邑虽小,悉择四疆之中,出卒三千,以从下吏,孤请自被坚执锐,以受矢石。”吴王大悦,乃召子贡而告之曰:“越使果来,请出卒三千,其君又从之,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夫空人之邦,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仁也。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

  子贡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齐吴将战,胜则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奈何?”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吴,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晋君许诺。子贡去而之鲁。

  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获七将,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疆,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邦七里而军阵。吴王闻之,去晋从越。越王迎之,战于五湖。三战不胜,城门不守,遂围王宫,杀夫差而僇其相。伐吴三年,东乡而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疆晋,霸越,是也。

猜你喜欢
  卷九十九 志七十四·赵尔巽
  卷五 本纪五·赵尔巽
  卷三百四十三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卷第二百六十三·胡三省
  卷第二百四十四·胡三省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佚名
  第四十三册 天聪五年十月至闰十一月·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十一·阿桂
  学史卷四·邵宝
  十国春秋卷九十四·吴任臣
  三四 到捕房·邹韬奋
  ●皇朝通典卷十五·佚名
  卷二百十六之一·雍正
  卷六十二·雍正
  卷八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五·查为仁

    钦定四库全书絶妙好词笺卷五    宋 周宻 原辑宛平查为仁钱唐厉 鹗同笺陈允平【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四明人着有西麓诗稿一卷继周集一卷日湖渔唱二卷】【张叔夏云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物役则失其雅正之音近代陈

  • 提要·范祖禹

    【臣】等谨案唐鉴二十四卷宋范祖禹撰祖禹字纯甫华阳人嘉祐八年进士厯官龙图阁学士出知陜州治平中司马光奉诏编辑通鉴祖禹为编修官分掌唐史以其所自得者着成此书上自髙祖下迄昭宣撮取大纲系以论断为卷十二元祐初为著作

  • 后汉书补逸卷十六·姚之骃

    谢沈后汉书第一郑敬隐居敬闲居不修人伦新迁都尉逼为功曹防事前树时有清汁以为甘露敬曰明府政未能致甘露此青木汁耳辞病去隐处精学蛾陂中隂就虞延竝辟不行同郡邓敬因折茇为坐以荷荐肉瓠瓢盈酒言谈弥日蓬庐荜门琴书自娱

  • 路史卷四十七·罗泌

    馀论十云梦二泽云梦楚之二泽也。江南为梦,江北为云。以其跨江相比而谓云梦尔。《雅》十薮,楚有云梦。后世以为一泽。故“杜预”以云梦。薮为巴丘湖。郦元谓:自江陵东界为云梦,北为云梦之薮误矣。按《左氏》、《

  • 鸿猷录卷七·高岱

    高岱 封国燕京 靖难师起 转战山东 再出河北 ○封国燕京 成祖文皇帝 太祖第四子洪武三年庚戌四月太祖诏封诸皇子 成祖封燕王国燕京即今京师旧为北平布政使司城池宫殿仍元旧惟昜瓦色 十一年十一月定诸王宫城制式 太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 职官略一·纪昀

    职官畧 【一】(臣)等谨按郑志职官畧本杜典而删润之以唐六典为准溯前古三代秦汉以来设官之制存其累代相因者而于后世所不置者则 阙焉粤惟帝王设官分职因时制宜不相沿袭自云鸟纪官五鸠九扈之职因事更名虞之四岳九官夏之道

  • 卷之十二·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之十二乾隆二十年夏五月甲申命赏赉投诚宰桑乌鲁木并擒获贼使之库本上谕军机大臣曰班第奏宰桑乌鲁木偕伊叔库绷帯领四百余户来降又宰桑库本将达瓦齐差往和通额黙根使人巴朗察汉擒拏解

  • 卷一百十三·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十三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南越尉佗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王【正义都广州南海县】尉

  • 六五 往日本去·周作人

    这回的启行也同癸卯(一九〇三)年秋天那一回差不多,有伴侣偕行,而且从绍兴直到日本,所以路上很是不寂寞。这同行的是什么人呢?这人乃是邵明之,名文镕,绍兴人留学日本北海道札幌地方,学造铁路,北海道是日本少数民族多须的虾夷聚居

  • 野史无文卷十一·郑达

    鲁监国诸臣传(下)黄斌卿传黄道周传(阙)陆清源传(阙)阁部史公守扬州府纪事黄斌卿传黄斌卿号虎痴,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父以明经为教谕。生三子:长斌卿,次殀,季孝卿。斌卿生于万历己酉年。阔口丰颐,双眸烱射,颕异过人。于经史诸子百

  • 蕃夷一·徐松

    辽上【宋会要】契丹,匈奴之种也。世居潢水之南,南距幽州千七百里,本鲜卑之地。君长姓大贺氏,有八部。唐光启后,其王钦德乘中原多故,侵略诸部,达靼、奚、室韦咸被驱役,由是(放)[牧]帐浸盛。钦德政衰,别部酋长邪律阿保机代其位。

  • 卷三十一 论语十三·黎靖德

      ◎雍也篇二   △子华使於齐章   子升问:"冉子请粟,圣人不与之辨,而与之益之。"曰:"圣人宽洪,'可以予,可以无予',予之亦无害,但不使伤惠耳。"〔木之〕   "冉子与之粟五秉",圣人亦不大段责他。而原思辞禄,又谓:"与尔邻里

  • 卷二百七十一·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九十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故七等觉支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布施波罗蜜多清净。若七等觉支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净戒安忍精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十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十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大三灾火灾品第二十五佛世尊说。一小劫者名为一劫。二十小劫亦名一劫。四十小劫亦名一劫。六十小劫亦名一劫。八十小劫名一大劫。云何一小劫名为一劫。是时提婆达多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四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四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三法品第四之二 电光喻心云何。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世有一类补特伽罗。居阿练若或居树下或住空闲。精勤修习多修习故。证得如是寂静心定。依是

  • 病榻遗言·高拱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明高拱撰。 《钦定续通考》、 《四库全书》著录为二卷,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为一卷。现存《高文襄公集》本四卷, 记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为一卷。此书分三篇,题为《顾命记事》、 《矛盾原因

  • 春秋平义·俞汝言

    十二卷。俞汝言(1614-1679)撰。俞汝言字石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经学家。俞汝言在明末为诸生,孤贫力学,具有经世之才,恰值明清动乱,故闭门着书。俞氏精研经史,尤熟于明代典故。除此书外,尚有《春秋四传纠正》、《宰相列卿

  • 大方广师子吼经·佚名

    一卷,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佛在日月宫中。与九十百千俱胝比丘,无量菩萨俱。遣胜积菩萨往北方欢乐世界法起佛所听法,胜积至彼礼佛足已,却住一面。法起如来故问汝从何来?胜积默无言说,大众生疑。法起如来微笑放光,十方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