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史八

庚申岁,南京兵变,殛杀黄侍郎懋官,悬其尸于大中桥牌坊上。大众喧哄,憾犹未释,自下攒射之。南京大小九卿集议于中府,大众拥至中府,诸公惶据无措。逾垣而出,去冠服,僦蹇驴,奔进逸去。人情汹汹,是日苟不定。若至夜中一放火烧劫,则事不可解,而贻祸于朝廷者不小矣。幸刘诚意招诱至小校场,户部出银四万分给之,众稍定。是日余适携酒于鸡鸣寺,请袁吴门尊尼在寺后冈上,亲望见军士以枪杆击魏国纱帽。诚意慰谕,移时乃稍稍散去。此事余在南都备知其始末,盖黄侍郎在户部不知大体,但欲为朝廷节省,是岁南京适大疫死者甚众。各卫支粮时,军士有死者则报开粮。黄侍郎见各卫粮数内无开粮者,则怒责掌印指挥曰:“各卫死人,汝卫中独不死人耶?”此语喧传于里巷中,又军士娶妻收妻粮者,每一查勘,动经数月。故军士怨入骨髓,则黄侍郎之死实不为过。但系是朝廷大臣,而军卒擅自杀之,此亦坚冰之渐也,安可置而不问?苟以为罪不加众,当先下一诏,令暴黄侍郎之罪,赦诸军无死。继遣科道二人勘处,封御杖,杖为首者数人。其乱逆尤甚者杖死,然后抚谕诸军。申明约束,晓以大义,则人心自定。若守备与参赞机务者,则受朝廷重寄。祖宗根本之地系以安危,如户部果刻减军粮,当豫先闻奏。若素能抚驯将士,结之以恩,临时晓谕,人必帖服。今既不能发奸于未变之先,又不能弥乱于既变之后,国家大事,几为所败。此虽挫尸犹不足赎罪,纵时宰私其亲昵,或纳其重贿,犹当逮至京师,罪而释之。余时在南京,日使人侦探问驾帖曾到否,乃竟寂然不问,使国法大坏。何以警各镇?何以告四方?何以示来世耶? 

余在南都时,家中因倭寇之变,避难来依。家口颇众,时耀仓米以继食,买军家筹到仓会支。初到时,每支米一石,量出一斗,米皆精好。至丙辰年止彀正数,后渐减少,一石只九斗四五升矣,而糠穀几半。又加以黄侍郎之苛细,遂启庚申之变。继此吕沃洲为总督,因见访及。余告之故,沃洲遂校勘斗斛,时时到仓巡视。各管仓主政初皆遵守约束,收米皆不苟。后一年余,一主政徽州人在仓收粮,纳乡人之贿。粮只二百余石,而入糠穀几三四十担矣。此仓中人亲为余道之。 

余致仕后,住南都又五年。浮沉里巷中,与乡人游处甚久,故知南京之事最详。大率两京官各有职掌,与百姓原不干涉。所用货物,皆是令家人和买。余初至时尚然。至戊午己未以后,时事渐不佳,各衙门官虽无事权者,亦皆出票令皂隶买物。其价但半给,如扇子值二钱者只给一钱,他物类是,铺户甚苦之。至於道中诸公,气焰熏灼,尤为可畏。有一道长买橙丁一斤,其价和买只五六分耳。皂隶因诈银五六两,南京皂隶,俱是积年。其票上标出至本衙交纳,其头次来纳者言其不好,责十板发出,此皂隶持票沿门需索。其家计筭,若往交纳,差人要钱。至衙门中,门上皂隶要钱,书办要钱。稍有不到,又受责罚,不如买免为幸,遂出二三钱银与之。一家得银,复至一家。京城中糖食铺户约有三十余家,遍历各家,而其人遂压所欲矣。时潘笠江为工部尚书,钱景山为大理卿。余告之曰:“公朝廷大臣,凡生民惨舒,地方利病,安得坐视而不言?南京大小九卿衙门堂属官几二百余员,此风一长,民何以堪?不但军家杀黄侍郎,百姓亦将操戈矣。”二公毅然任之。后月余,往见笠江。笠江问近来外边事体何如,余对以仍旧如此。笠江曰:“吾极口与王印岩言之,已出榜文禁革矣。然此须竖一牌于都察院前,令被害人捧牌告首,官即参奏革职,皂隶问发边卫充军,庶可以少息此风。”但出榜文,何益于事?王掌院亦号清严有风力,然竟不能了此。 

南京有印差道长五人,与巡视京城道长俱与上江二县有统属。凡有燕席,俱是两县坊长管办。有一道长请同僚游山。适坡山一家当直,是日十三位道长,每一个马上人要钱一吊,一吊者千钱也,总用钱一万三千矣。尚有轿夫抬扛人等,大率类是。虽厨子亦索重赂,若不与,或以不洁之物置汤中,则管办之人立遭谴责。且先吃午饭,方才坐席,及至登山,又要攒盒添换等项。卖一楼房,始克完事。不一月而其家荡然矣。继此县家定坊长一人自系死,一人投水死。国家之事,可为寒心。此事余亲见之。 

南京一家造厅堂,买过梁一对,乃柏桐者,美材也。巡城某道长方欲制桌,闻之甚喜,即起朵颐之心。遣一人谕意,其家不欲与。不待卜吉,当夜即竖柱。以梁置柱头上,以为可绝其望矣。此道长闻知,即差皂隶领夫役于柱头上放下,一直抬去。 

南京各衙门摆酒,吏部是办事官吏,户部是箩头与揽头,礼部六科是教坊司官俳,兵部是会同馆马头,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是店家,工部是作头,太常寺是神乐观道士,光禄寺是厨役。大率摆酒一桌,给银二钱,刻剥者止给钱半。但求品物丰备,皆秽滥不可入口。席散客起,则诸客皂隶攘臂而至,客行稍速,碗碟皆破失无遗。名虽燕客实所以啖皂隶也。衙门中官员既多,日有燕席,人甚苦之。时杨昆南在科中,余语之曰:“公之嚬笑,即可以转移风俗矣。公请各堂上官,但用果五顶,肴五事,令家人买办,于本衙供具。则堂上官谁敢差人办酒?堂上官即不差人,则各属官谁敢差人办酒?如此则南京之人受公之惠不赀。人人将焚香戴公矣。”此事虽小,然颇任众怨,卒不得行。南京各衙门,唯翰林院最清苦。即无职掌,亦无夫役,如公堂酒之类,是自家出银,令家人买办。乙卯年摆瀛洲会,亦是自备银十两,央东城罗兵马设席。 

南京考察,考功郎中或有寄耳目於皂隶者,故其人狞恶之甚。纵考功不以之为耳目,然此辈皆积年狡猾之人,好生唇吻,群类又多,转相传播,其言易售。故各衙长官但能打皂隶,则为有风力者矣。然数十年来无一人也。 

南京考察,大率以苛细责人而不问其大者。夫天之立君,与人君之所以求贤审官布列有位者,无非为万百生灵计也。今贪残之人,赃贿狼藉,鱼肉百姓至于靡烂而不已者,一切置而不问,好以闺房细事论罢各官。夫闺房之事既暧昧难明,流闻之言又未必尽实。纵或得实,则于名教虽若有亏,于朝廷设官之意亦未大戾。较之贪墨之徒,相去盖万万矣。今之进退人才者,顾详于此而略于彼,未知何谓也。 

金子坤大舆,善诗,乃父为掌科。子坤,南都佳士也,尝对余言,王思献瓒为南祭酒日,尝值秋夜月色明甚,其夫人约司业夫人同往鸡鸣寺看月。当时法网尚宽,科道无论之者,王亦不以此损名。后官至礼侍,卒谥文定。使在今日,则论者交至矣。 

两京小九卿衙门,首领官皆有印,惟翰林院独无印。见南京翰林院掌院先生,自佥名回各司手本,于事体颇觉有碍。或以为翰林院原隶于礼部,然太常寺詹事府国子监皆隶礼部,亦只是首领官行,不应翰林院独是堂上官与各司对行。盖翰林院乃朝廷司笔札文翰之臣,分局供职。讲读有讲读厅,修撰编修在史馆,检讨有检讨厅。五经博士则以专经待问,典籍则掌中秘书,侍书则以善书者充。待诏则或以工画或以能棋,各守技业以备祗应。独孔目无专职,总领一院之事,以听掌印学士之政,则孔目实首领官也。但翰林院最为近幸,若品级又尊,恐嫌于逼。故学士秩止五品,其下以次递降至待诏秩纵九品,则孔目正应为未入流官。然六部是二品衙门,司务只九品,则孔目只应未入流。此皆朝廷亲幸之臣,岂当以品秩为崇卑耶?若以未入流官不当有印,则给以条记行亦无不可。 

余援官后,见吕南渠先生。南渠曰:我衙门中凡有公举,则自介翁书名起至汝而止。有公会,则自介翁坐起至汝而止。此是我衙门中旧规也。后至翰林访沙孔厅,沙不在,呼衙门中人,访以衙门故事。渠云:正南三位皆虚设,惟阁下老爷到任或考满日来坐之,余日无人坐。掌印老爷亦只坐侧边第一位,则知此正是大学士衙门。部寺皆带衔,东阁乃其直房耳。又闻孔目常在阁下祗候,凡各官至阁下见阁老者,皆孔目为之通谒。此得之所闻,然南北事体不同。余不曾在北,不知其果尔否也。 

余在南翰林,独吏部各司以孔目是中见官,欲其避马,余曰:“岂有朝廷司笔札文翰之臣,乃下马入委巷小人之家避一郎署耶?要参便参,要考察则考察去耳。不能委琐以苟全也。某不足惜,所惜者朝廷之体。”卒不避,后吏部亦无奈我何。 

余尝元旦至各衙门投刺,刺上书侍生。时杜拯为文选郎中,独不受谒,令皂隶送还原帖。因旧规,小九卿衙门属官皆送晚生帖也。余曰:“我与彼同是朝廷侍从之臣,且科贡皆正途。即我岁贡时,不知此辈曾入学否。夫取科第固有幸不幸,其学业未必尽能出我上。岂不白头一老儒,向新进小生处称晚生耶?此则某所未能也。然既在仕途,不宜得罪於当事者。明日书官衔帖遍送吏部诸公。”时赵大周尚在吏部,见官衔帖,怪问之。余语之故,大周曰:诸人亦太俗,乃欲向公处索事分耶。 

大周先生尝语某曰:“我在南都,下榻以待者惟公一人而已。”故先生每来访,上午辄至,至午将吃饭始去。某造见亦然。每一遇,则亹亹论辩,留连不能已。旧规,凡小九卿之属见小九卿堂上官,皆侧坐。余欲执此礼,先生曰:“人生处世,岂无朋友?我与公,朋友也,幸勿以此处我。” 

沈十洲转南祭酒,吏部推大周署翰林院印。某至通政司请先生到衙门署事,先生曰:“有公在,何须我往?”竟不至。后数月,全九山自北来掌院印。 

余初至南京时,见五城兵马尚不敢用帷轿,惟乘女轿。道上遇各衙门长官,则下轿避进人家,虽遇我辈亦然。不三四年间,凡道上见轿子之帷幔鲜整仪从赫奕者,问之必兵马也,遂与各衙门官分路扬镳矣。其所避者,惟科道兵部各司官而已。盖因有一二巡城道长欲入苞苴,有事发五城兵马勘处,兵马遂为之鹰犬,即为其所持而莫敢谁何之。故托道长之势而恣肆无忌若此,乃知朝廷之体,皆为此辈人所坏。可惜可惜! 

许尚宝仲贻言,吾幼年做秀才时,见亲识人家有事,则以几百钱谢兵马。今则大天平兑银子矣,大是可骇事。 

余尝以除夕前一月偶出外访客。至内桥,见中城兵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余怪问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马处送节物也。”余与各部诸公往来,初不见有此。一日,张一梧设客,客满座,余戏语之曰:“你们兵马司缺官,可容我翰林院致仕孔目权三四个月印否?”众皆哄堂。 

南京各衙门长官,客至供茶,皆用瓷瓯。其燕客行酒,亦只是瓦盏。独盛仪制(唐)张兵马(凤冈),供茶用银镶瓯,行酒用银杯盘,此亦得之创见者也。 

辛酉年,余移家来苏后,有人从南京来。余问之,皆言自贵处上海艾公在道,已上诸不法事大加禁革,今百姓已稍得息肩矣。盖天下之事未有极而不反者,极而不反则将奈何?然祛奸革弊亦自不易。盖非大有才力之人肯担当,能任怨不计毁誉,终不能了。 

南都之事,有一至大而且要者尚未裁正。盖祖宗之法,特设立三法司。凡各衙门之事,干系刑名者即参送法司,而各衙门不得擅自定罪,无非详刑慎狱之意。今各衙门尚参送,而巡城有事径发兵马司取供。此则道中之新例,而非祖宗之成法矣。然事关科道,谁敢言之? 

猜你喜欢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范晔
  方技传第二十九·陈寿
  卷三百八 列传九十五·赵尔巽
  卷一百八十六 嘉祐二年(丁酉,1057)·李焘
  越绝卷第八·袁康
  卷九十二 西凉録二·崔鸿
  法喜志卷二·夏树芳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纪昀
  四八二 云贵总督李侍尧等奏续经查出已禁未禁各书分别解京折·佚名
  陆通传·令狐德棻
  瞻博传·欧阳修
  张希崇传·薛居正
  题记·王士点
  卷二百八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一十三·彭定求

        卷213_1 【行路难二首】高適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五侯相逢大道边,   美人弦管争留连。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   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谁比

  • 萧某·唐圭璋

      萧某,度宗时太学生。   沁园春   讥陈伯大御史   士籍令行,伯仲分明,逐一排连。问子孙何习,父兄何业,明经词赋,右具如前。最是中间,娶妻某氏,试问于妻何与焉。乡保举,那当著押,开口论钱。   祖宗立法于前。又何必更

  • 卷七十六·志第四十三·柯劭忞

      ○食货九   △官俸   世祖中统元年,始给内外官吏俸钞。二年,定六部官吏俸。是年十月,定诸路州县官史俸。   至元二年,定官俸当月支付例。三年,定上任过二日、罢任过五日并给当月俸钞例。六年,定提刑按察司官吏

  • 第七十回 元恶伏辜变生部曲 多财取祸殃及全家·蔡东藩

      却说初平三年,献帝有疾,好多日不能起床,至孟夏四月,帝疾已瘥,乃拟亲御未央殿,召见群臣。太师董卓,也预备入朝,先一日号召卫士临时保护,复令吕布随行。布趋入见卓,卓恐他记念前嫌,好言抚慰,布亦谢过不遑,唯唯受教。并非遵卓命

  • 第五十七回 清文宗嗣统除奸 洪秀全纠众发难·蔡东藩

      却说道光帝身体违和,起初尚勉强支持,日间临朝办事,夜间居圆明园慎德堂苫次。孝思维则。延至三十年正月,病势加重,自知不起,乃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内

  • 宋史全文卷二十五下·佚名

    宋孝宗四辛卯乾道七年春正月丙子朔,加上太上皇帝尊号曰光尧寿圣宪天体道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曰寿圣明慈太上皇后。癸未,上谕辅臣曰:『前日奉上册宝,太上圣意甚悦。翌日过宫侍宴,邦家非常之庆,汉、唐所无也。』又曰:『本朝家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一·佚名

    万历三十七年八月己酉朔升浙江参政陆应川为贵州按察使调福建参议刘毅为广东参议○云南三司缺官抚按议以布政司理问赍进 万寿表文礼部言 皇上于推升方面官员概多迟留以致官不必备用辄称乏且每年进表关系本地方各官贤

  • 卷八十七下上·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七下上  元 郝经 撰 録第五下上 礼乐 律吕  声音 自孔子没周鲁乐正散而之四方乐已崩矣【原注论语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

  • 第十二册 天命四年八月·佚名

    第十二册 天命四年八月八月十九日,发兵往取叶赫。二十一日夜半,天阴,降小雨二三次,至丑刻晴霁。是夜有叶赫哨兵往报於东城曰:&ldquo;敌夜半至。&rdquo;二十二日晨,兵抵叶赫。东城人鸣螺,遂弃外城,乃收其妇孺入内山城。兵出城

  • 第44章 不知道民主是什么的蒋介石·冯玉祥

    蒋介石找我在南山多住几天同他谈话。有一天,蒋介石向我说:&ldquo;现在许多人都说民主,真是大错误。现在说民主的人细细地一看,都是共产党。共产党是要民主拿民主来打击我们。真是民主起来,我们还能建国么?大家乱吵蛤蟆坑,张

  • 卷五十一 南渡忠谏诸臣·李有棠

    宣宗贞祐二年夏四月戊戌,帝以元允和议,赦国内。欲幸南京,左丞相广平郡王图克坦镒谏曰:“銮辂一动,北路皆不守矣。今已讲和,聚兵积粟,固守京师,策之上也。南京四面受敌。辽东根本之地,依山负海,其险足恃,备御一面,以为后图,策之次也

  • 卷一百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王礼考【十六】大狩【臣】等谨按承平之时不忘武事天下所以久安长治也我皇上智勇天锡临御五十余年以来秋猕大典岁岁举行诚以顺时布令协天道之严威柔远绥来绍祖功之骏肃是以平西域奠

  • 卷六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六十四 朱批李兰奏摺 护理江西廵抚印务布政使【臣】李兰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雍正六年九月初二日接到怡亲王等字一封 内开雍正六年八月初三日奉 上谕各省藩臬有准其具摺奏事者亦有本人未曾奏请

  •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张荫麟

    第一节鲁国的特色当春秋时代,鲁是一个弱国,始受制于齐,继受制于吴,终受制于越。但它也是列国中文化最高的。宗周的毁灭和成周在春秋时所经几度内乱的破坏,更增加鲁在文化上的地位。前540年,晋韩宣子来聘,看到鲁太史所藏的典

  • 卷二百三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三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军礼三军制周礼夏官大司马凡制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注郑司农云春秋传有大国次国小国又曰成国半天子之军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

  • 善学者①·戴圣

    ——响鼓不用重捶【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2),又从而庸之(3)。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4),先其易者,后其节目(5),及其久也,相说以解(6)。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

  • 唐文粹·姚铉

    一百卷。宋姚铉编。陈善《扪虱新话》以为徐铉者,实误。姚铉字宝臣,庐州(今安徽合肥等地)人。自署郡望,故曰吴兴。太平兴国八年 (983) 进士。官至两浙转运使。事迹具 《宋史》本传。是编文赋惟取古体,而四六之文不录。诗歌

  • 竹云题跋·王澍

    四卷。书论。清代王澍撰。是卷为王氏跋帖刻之作,考订渊源,探颐索奥,而其中自述临摹心得,尤臻精审,为学书者所珍。如跋欧阳率更《醴泉铭》云: “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全具,而后可为人书。”王澍长于书法,工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