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〇 风俗异同
乡下墓祭一年间共有三次。这种风俗在中国虽是大同,却多有小异,现在且来简单的说一下子。据顾铁卿的《清嘉录》卷一云,“上年坟,携糖茶果盒展墓,谓之上年坟。”注引钱塘黄书崖诗,按语云,“盖杭俗上年坟多以肴馔楮镪,吴俗则糖茶果盒而已。”又卷三云,“上坟,士庶并祭祖先坟墓,谓之上坟,以清明前一日至立夏日止,道远则泛舟具馔以往,近则提壶担盒而出,挑新土,烧楮钱,祭山神,奠坟邻,皆向来之旧俗也。凡新娶妇,必挈以同行,谓之上花坟。”注中引《程氏遗书》,谓“拜坟十一月拜之,感霜露也,寒食则从常礼祭之”,但卷十一中无此一项,可见吴中没有这种风俗。范啸风《越谚》卷中风俗部下列有三项,其一云,“拜坟岁,上元之前,儿孙数人,香烛纸锭谒墓。”其二云,“上坟,即扫墓也,清明前后,大备船筵鼓乐,男女儿孙尽室赴墓,近宗晚眷助祭罗拜,称谓上坟市。”其三云,“送寒衣,十月祭墓之名,亦数人而已。”这里会稽的送寒衣为吴中所无,虽然与宋朝河南的风俗倒是相近的,拜坟岁又跳过了杭州而与苏州相同,假如广泛的调查比较起来,这倒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就百草园的旧例来说,拜坟岁的办法倒是与黄书崖所说相合的,关于上坟可以说大旨都是一致,但是异同也仍不能免。例如同是住于东陶坊的人家,在百草园西边的梁家和迤东河南岸的寿家即三味书屋,他们扫墓的仪式便截不相像,两者都出于顾范的记录之外。百草园的近邻有一个名叫四十的,以摇船为生,他有一两只中船小船,屡次送梁家寿家去上坟,据他所说梁家仪式繁重,上午早到坟头,从献面盆手巾,茶碗烟袋起,演到吃中饭,要花上小半天工夫,寿家则用小船,父子二人祭毕下舟,怀中各出烧饼两个,吃了当饭,虽然没有说明,大概只备香烛纸锭,并无什么食品的。这固然是极端的例,但凑巧都在会稽的同一个街坊内,正是难得,至于周家那是极平常的一般的办法,与顾范二家所记大抵相同,或者可以说是最没有特色的一种吧。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六·李心传 第一百五十四回 养交涉遗误佛郎案 巧解释轻回战将心·蔡东藩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二·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佚名 卷之二百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六·佚名 ●卷十六·余继登 ◎蔡成勋不会不得了·宣南吏隐 一四四五 盛京将军琳宁等奏重校文溯阁书籍人员事竣回京折·佚名 浦阳人物记附録·宋濂 徐绍祯·陶菊隐 汉纪四十九 孝灵皇帝上之下熹平元年(壬子、172)·司马光 汉纪三十六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丁未、47)·司马光 卷十一·孔毓圻 卷二·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