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〇 风俗异同

乡下墓祭一年间共有三次。这种风俗在中国虽是大同,却多有小异,现在且来简单的说一下子。据顾铁卿的《清嘉录》卷一云,“上年坟,携糖茶果盒展墓,谓之上年坟。”注引钱塘黄书崖诗,按语云,“盖杭俗上年坟多以肴馔楮镪,吴俗则糖茶果盒而已。”又卷三云,“上坟,士庶并祭祖先坟墓,谓之上坟,以清明前一日至立夏日止,道远则泛舟具馔以往,近则提壶担盒而出,挑新土,烧楮钱,祭山神,奠坟邻,皆向来之旧俗也。凡新娶妇,必挈以同行,谓之上花坟。”注中引《程氏遗书》,谓“拜坟十一月拜之,感霜露也,寒食则从常礼祭之”,但卷十一中无此一项,可见吴中没有这种风俗。范啸风《越谚》卷中风俗部下列有三项,其一云,“拜坟岁,上元之前,儿孙数人,香烛纸锭谒墓。”其二云,“上坟,即扫墓也,清明前后,大备船筵鼓乐,男女儿孙尽室赴墓,近宗晚眷助祭罗拜,称谓上坟市。”其三云,“送寒衣,十月祭墓之名,亦数人而已。”这里会稽的送寒衣为吴中所无,虽然与宋朝河南的风俗倒是相近的,拜坟岁又跳过了杭州而与苏州相同,假如广泛的调查比较起来,这倒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就百草园的旧例来说,拜坟岁的办法倒是与黄书崖所说相合的,关于上坟可以说大旨都是一致,但是异同也仍不能免。例如同是住于东陶坊的人家,在百草园西边的梁家和迤东河南岸的寿家即三味书屋,他们扫墓的仪式便截不相像,两者都出于顾范的记录之外。百草园的近邻有一个名叫四十的,以摇船为生,他有一两只中船小船,屡次送梁家寿家去上坟,据他所说梁家仪式繁重,上午早到坟头,从献面盆手巾,茶碗烟袋起,演到吃中饭,要花上小半天工夫,寿家则用小船,父子二人祭毕下舟,怀中各出烧饼两个,吃了当饭,虽然没有说明,大概只备香烛纸锭,并无什么食品的。这固然是极端的例,但凑巧都在会稽的同一个街坊内,正是难得,至于周家那是极平常的一般的办法,与顾范二家所记大抵相同,或者可以说是最没有特色的一种吧。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六·李心传
  第一百五十四回 养交涉遗误佛郎案 巧解释轻回战将心·蔡东藩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二·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佚名
  卷之二百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六·佚名
  ●卷十六·余继登
  ◎蔡成勋不会不得了·宣南吏隐
  一四四五 盛京将军琳宁等奏重校文溯阁书籍人员事竣回京折·佚名
  浦阳人物记附録·宋濂
  徐绍祯·陶菊隐
  汉纪四十九 孝灵皇帝上之下熹平元年(壬子、172)·司马光
  汉纪三十六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丁未、47)·司马光
  卷十一·孔毓圻
  卷二·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四集卷九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九十古今体一百七首【壬寅六】题烟云集绘册展子?云山仙宇北宗画法有谁传片羽欣兹见子?冥洞灵台耸天宇紫鸾青鸟侍真仙行来星步八鸿遍对得琼花四季鲜或曰停云馆中物【集绘四册相传文徵明所藏旧

  • 《化游词》妆扮脚色·丁耀亢

    成 连 春秋人。以琴化师襄人海仙去。宜道服黄冠,手持麈尾。扮外。何 生 宜逍遥巾、氅衣。扮正生。左 慈 三国人。以幻术传。宜道服,系绦,丫髻,头陀,赤面,挥麈。扮大净。王 阳 汉人。以点化传。宜小方

  • 卷539 ·佚名

    周端臣 闻滁阳失守忆表兄 犹忆归淮甸,何期陷敌尘。 祗闻残破惨,未得死生真。 梦不谙长路,书难附便人。 吞声无限泪,一滴一伤神。 周端臣 毋忽诗 毋忽咫尺水,中恐有伏龙。 毋忽寻丈山,中恐有

  • 第八场·田汉

    [渔娘甲、乙、丙、丁四人划船上。渔娘甲 喂,大家看!那条船怎么啦?老在江里打转转。渔娘乙 瞧,那不是春姐和人家打架吗?渔娘丁 她不跟人打架的,一定是有人欺负她了。渔娘丙 咱们快快帮她去。

  • 卷六·朱昆田

    途中和答張闇成六首故人一半飄長翮,惟我卑飛劇可憐。帖地只應隨燕雀,懶將短翼刺青天。○年來意氣總消磨,窮達其如有命何。翻怪當年王處仲,唾壺擊缺尚高歌。○床頭有蠍真堪畏,案上多蠅最可憎。顧我狂如浣花老,每思赤腳踏層冰

  • 列传第三十六 儒 林·李百药

    李铉 刁柔 冯伟 张买奴 刘轨思 鲍季详 邢峙 刘昼 马敬德子元熙 张景仁 权会 张思伯 张雕 孙灵晖 石曜班固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行教化”者也。圣人所以明天道,正人伦,是以古先哲王率由

  • 列传第一百一十 郑二王韦张·欧阳修

    郑畋,字台文,系出荥阳。父亚,字子佐。爽迈有文,举进士、贤良方正、书判拔萃,三中其科。李德裕为翰林学士,高其才,及守浙西,辟署幕府。擢监察御史,李回任中丞,荐为刑部郎中知杂事,拜给事中。德裕罢宰相,出为桂管观察使,坐吴湘狱不能

  • 卷四十八·志第一·天文一·脱脱

        ◎天文一   ○仪象 极度 黄赤道 中星 土圭   夫不言而信,天之道也。天于人君有告戒之道焉,示之以象而已。故自上古以来,天文有世掌之官,唐虞羲、和,夏昆吾,商巫咸,周史佚、甘德、石申之流。居是官者,专察

  •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洪武二十年五月庚戌朔革四川成都府之保宁县以其地属威州○癸丑置龙山千户所○庚申遣使赍敕谕西平侯沐英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南安侯俞通源四川都指挥使甯正楚雄卫指挥袁义大理卫指挥郑祥品甸卫指挥赖镇金齿卫指挥李

  • 卷二百十七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七之三 朱批石麟奏摺 雍正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山西巡抚【臣】石麟谨 奏为 圣德光 天云日献瑞事雍正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据布政使蒋泂详

  • 职官二六·徐松

    司农寺【宋会要】司农寺掌供籍田九种,及诸祀〔供〕豕及蔬果、明房油、平籴之事,止以常参官二人判寺事。熙宁三年,上以常平新法付寺,始重其任焉。《两朝国史志》:司农寺判寺事二人,以两制或朝官以上充;主簿一人,以选人充。官制

  • 儒言 全文·晁说之

      间色亦丽乎目君子必恶焉者不欲病乎正而失所传也作儒言元黓执徐仲秋己丑  ○春秋  儒者必本诸六艺而六艺之志在春秋苟舍春秋以论六艺亦已末矣纷然杂于释老申韩而不知其弊者实不学春秋之过也  ○智仁理性  

  • 明本排字九经直音卷上·佚名

    孝经序 行【去】 三复【上去下覆】景行【旧音去声景行字祖出毛诗朱氏曰景行大道也则行作平声此序以景训明行训践言明践圣训亦当作平声】几【机】 泯【民上】 煨【乌回反】烬【辛去】 滥【防】 糟【遭】 粕【傍

  • 齐大饥(1)·戴圣

    ——做人不食嗟来之食【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2)。有饿者蒙袂辑屦(3),贸贸然来(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5)!”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

  • 卷一·印光

    卷一/书一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戊戌年稿。教行理三,唯约教论。今以教理约教,行果约机,谓依教理以起行,行满方克证果也。)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五·澄观

    十定品第二十七(入第四十经)初明来意。先辨会来。会来有二。一约圆融。谓前明普门中所具差别正位。故寄历人天。今明位后德用不离普门。是则会别入普有此会来。重会普光意在斯矣。等妙二位。全同如来普光明智故。二约

  • 虚舟禅师注八识规矩颂·虚舟普度

    性一而已又言相何也性内也相外也相不言外之境而言内之识则相亦内也外境触之而不动豁达为空者犹易托之而内识之所留细微流注发不及知虽深造之后常致叹于习气之难除命根之未断斯言性之家不可不加察也然而专言相者往往逐

  • 人本欲生经注·道安

    一卷。晋代释道安撰。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省冀县)人。为天竺高僧佛图澄弟子。从小父母早亡,由外兄孔氏抚养。七岁启蒙,十五岁对五经文已相当通达,转学佛法。十八岁出家为僧,二十四岁左右受业佛图澄。因他记忆力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