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二

浮海记

浮海记黑甜道人张麟白着

肃虏伯黄斌卿,号虎痴;兴化卫人。明辨,有智术;仪状轩举。通文义,善谈论。父为北方县丞;斌卿弱冠,随父之任。遇盗,父被害,不能归;遂客游于北。以星术、书写干人,与妓刘氏交好。日久,资用乏。斌卿以应袭投牒兵部,并陈其父死难状,得以恩例,授把总出身;需使用百金,斌卿称贷不足,刘氏捐衣饰助之。斌卿之任,刘氏从,后升舟山参将,携归闽;妻蔡妒悍,日凌逼之,自缢死。斌卿在舟山三年,升江北总兵。南都变,解兵,遁归。

隆武即位,斌卿出千金助饷,上「恢剿便宜」数策。自陈舟山旧辖为海外巨镇,饶鱼盐利,番舶商贾往来不穷,资其税利;招徕训练,可北窥长江,进取吴、越。上善之,封肃虏伯,赐剑印;率兵屯舟山;得便宜行事。斌卿乃集将佐顾乃德、朱国泰、朱寿、刘世勋等设法聚粮、造船整众,稍可观;复上疏乞崔芝自副。芝至,为之延纳士人、招接商贾,声益振。

丙戌六月,鲁事败,失浙东;宁国公王之仁父子率舟师归斌卿,斌卿诱击之,尽并其众。有张国柱者,刘泽清部将;刘降北,国柱与高进忠浮海南走。后进忠复登陆降清,国柱率所部走定海投之仁,遂擅兵柄。之仁败没,国柱悉定海舟师来争舟山;斌卿以陆兵不敌,悉令百姓乘城,己撤兵出洋决水战。国柱将士多北人,分兵登岸围舟山;百姓力御之,得不破。斌卿在海中战三日夜,几败;适闽将阮进来助,因大破国柱。先是,鲁以富平将军张名振守石浦。后名振弃石浦,以舟师护王投舟山;斌卿不纳,飘泊外洋。国柱既败,乃劫王妃张氏北去。斌卿既得国柱船百号,又劫义师镇将胡来贡船,夺其辎重;袭杀监军御史荆本彻,并其众。于是,据舟山为持久计;有时入掠内地,而见北兵辄却走。

乙酉冬,败于崇明;以周瑞力战,得全。丙戌正月,朱国泰败没于青村。丁亥春,有两王子来,复即辞;入闽,斌卿令人沈之外洋,得金帛数万。六月,忠威伯贺君尧来归;尽杀其全家,并其船十五号。十一月,悉众侵定海关,败还,亡失将士甚众。自此,不敢窥浙直;谓人曰:『舟山悬绝海外,不惧敌至;惟保聚训练,待时而已』。限民年十五以上,充乡兵;男子死,妻不得守寡,田必入官;年六十无子者号曰孤老,悉收财产入官,量其口食给之。舟山田,半属宁波内地人管业,因剃发不敢过海,尽籍为官田;民承种者,曰官佃。合山之田,官居其二、民居其一;意欲尽收民田入官,然后行土司蛮峒法,为世守计。隆武出亡后,鲁王以令旨来,不奉;自铸印署置文武,生杀黜陟任意。后与张名振为仇,逐之。又标将王大振者,富于财;斌卿夺其印,诈之不已,大振惧而逃。会鲁王不合于郑彩,彩弃王而去;名振与阮进迎之沙埕,因同北上,大振归焉。王朝先者,故王之仁部将;斌卿威制之,使守西洲渡。朝先亦恨,与张、阮合疏其逆迹于王;王素恨斌卿,下其疏合诸镇会讨。斌卿骄恣,驭下少恩,将士皆不附。阮进于海上有雄名,闻其兵至,颇惧;遣腹将陆伟、朱玖御之,战辄败。斌卿思诸人挟王命来战则不直,且强弱不敌,乃求救于安昌王及宫师张肯堂;二人为画策,请罪于王,复发书名振、朝先、进曰:『彼此皆王臣,兵各无妄动;候王至处分』!阮船既集,斌卿设备,各按营不动;己丑九月二十四日也。已而,斌卿叛将陆伟、朱玖、林隆等皆开船脱走。进疑斌卿逃,纵兵大掠;斫斌卿,中其脑,缚而沈之水。

妾陈氏,舟山人;刘氏,系沈犹龙幼子沈赓初妾。子世爵,即名振婿也:名振托公义收恤之;后不知所终。

平夷侯崔芝,本姓周;因为暴海中,匿名崔芝。拜爵后,始复姓周,仍名崔芝,号九玄;福清县榕潭人。族大,曾祖某,世庙时为佥宪。芝有胆略,精炮弩弓矢。礼贤下士,乐施予,尤喜赈贫困、恤人于厄。躯貌挺异。少读书,与周之夔、林正亨等同学;不成,归耕。射猎、渔钓之事,无不习;兼明医卜。

年二十,落拓游江湖,与番舶贾人交,称贷、贸易,往来日本;同辈服其智数,听指挥。见海舶中多厚赀,心艳之。乃戒舟人勿装货,多携炮弩兵器出洋;掳袭一舟得志,后屡为之。其徒众,有刘香、郑芝龙等。但其着令不杀人,船货只取其半;有穷可怜者,全释之:海上称「仁盗」。后潜归家,为有司所得,系狱几二年;同事者敛金为请托。芝平日倾赀交纳胥吏,又惠济狱中人,人尽德之,以故得脱去;仍走入海,改姓崔,恐为族人累也。

年四十,见朝政将乱,慨然语其属曰:『大丈夫当及筋力尚壮,乘时立功,为朝廷用耳』。乃分所贮财物,令各散去;其愿就招抚者,从。大吏为题请,得把总衔,仍令驻扎海边,抚戢余众;加升黄华关把总,并巡沿海商舶。

乙酉秋,黄斌卿荐其才,加水军都督,镇舟山。芝率其弟周瑞、侄周腾、周骧、义子林皋、郑如熊、副将翁长盛、林顺等,列营与斌卿掎角。时内地商贩苦斌卿劫掠,不复来。芝谏止,又亲经纪其事,省税价、宽盘诘以惠商旅;远来慕义之士,各视其才高下,礼待无失:人争归之,几倾斌卿。斌卿外服其才,渐忌之。芝方以乞师日本自任,斌卿挠之;乘其市药材、绫锦,密令人夺之路。芝怒,诉斌卿;斌卿佯不知,薄责其下。芝怒,于丙戌四月拔营南归。

五月,朝见,加平海将军印。六月,张肯堂奉旨督师直、浙,荐芝前将军;会张为郑芝龙所阻,悉以军器、火药付芝,令一军先发。七月,进至沙埕,浙东已失;遂破蒲门所、据镇下关,谋取温州。

九月,报隆武弃延平出走、芝引兵南还;续闻福州亦破,芝龙走漳、泉,且挟芝妻子招芝。时安昌王在芝营;肯堂以二舟泊琅琦,芝邀之进屯海坛山。忠威伯贺君尧、吏部朱永佑、武康将军顾乃德会议立安昌王监国,王辞;乃合众下泉州,欲劝芝龙举兵。至平海卫,过大岝、小岝,大舟覆,失金银、器甲数万。十一月,至安海,芝龙决计降北;安昌王与诸大臣至,不为礼,反劫众议降。众皆咎芝,芝大悔恨;挟利刃见芝龙,流涕言曰:『芝一介武夫,海隅亡命;今荷国恩,决不爱一死!所惜大人以二十年威望,一旦堕地;岂大丈夫所为!若听芝言,悉甲长驱以复八闽,芝愿碎首先登;如必欲髡发请降,芝愿先一死,以明不敢背德』!力抽刀欲自刺;芝龙止之。后数日,芝龙登陆;芝戒其下疾行还北。十二月,至海坛山。

丁亥三月,攻复海口、镇东二城;遣义子林皋护安昌王至日本乞师。四月,复失镇东,参谋林钥舞、总兵翁长盛、赵牧等败没。

戊子,鲁王封为平夷侯,移镇沙埕。督师刘中藻恢复福宁州,兵甚盛;芝与水陆掎角,温、台响应。己丑,中藻败,芝北据玉环三盘诸山,开黄华关等处。庚寅春,与弟闽安侯周瑞构衅;予奉王命和解之,释怨如故。后阮进助攻闽安,闽安败,去;复与建国公郑彩相攻,杀伤甚众。辛卯,予再奉敕召芝北守羊、瞿等山;以钱粮不给,为名振、进所阻--时芝年六十矣。

芝有心计,能轻财;其调度士卒、安插耕屯与较算鱼盐畜牧之利,井井有法。但性稍褊急耳。

荆本彻,号大彻;镇江丹阳人,甲戌进士。南都之变,大彻以宪副,倾财募士。闻吴师志葵倡义吴、浙,引兵来会,共立义阳王监国;志葵统兵入泖,大彻留辅王。七月,清兵至吴淞,大彻率诸将力战不胜,走崇明。已复送义阳王入浙东,因留定海。

丙戌,还屯舟山小沙岙。大彻姑息士卒,无纪律,所至失民心。时斌卿在舟山,方忌大彻,未敢发。而大彻役使其民、又贱买米榖,民诉于斌卿;斌卿故作无可奈何状,以好言慰遣之,民以此德斌卿。斌卿密缄民词送大彻,大彻怒,愈苦民。斌卿知民可用,召各岙大姓,语之曰:『荆某已降虏,即日将大掠舟山;欲尽劫诸子女,而以丁男充伍,然后去。予欲攻之,虑力不支。汝第归告所亲,善自避匿』!大姓叩头谢,归以其言遍告百姓。于是人人愤激,愿出死力相助歼荆。斌卿乃出兵,合百姓攻之。大彻将士皆骑射,一可当百;战三日,斌卿兵欲退。会大彻营中有叛者出投斌卿,告曰:『火药已尽,兵马已竭矣』!斌卿乃鼓百姓力攻,遂溃;父子、兄弟皆遇害。夫人以年老,获免;后斌卿迫于人言,遣人送归内地。

顾锡畴,号瑞屏;昆山人,己未进士。以礼部尚书,家居。

乙酉秋,渡海至温州。闻隆武立,遣人上书陈治道,并论古今兴复之要;加大学士、宫保,敦趣入觐。未及行,会温州总兵贺君尧恃兵力、多纵恣,锡畴每以正论抑之。有庠士忤君尧,君尧笞辱之;诸生不服,聚公堂争之;君尧合士卒露刃遂诸生,有伤者;遂喧讼于锡畴,锡畴将具疏劾之。一夕,盗杀锡畴于江心寺;盖君尧所使也。

忠威伯贺君尧,号淳宇;镇江丹阳人,本籍凤阳。崇祯末,任温州参将,加都督衔。隆武立,挂忠威将军印。为人坦夷和厚,亲其故乡人。子光禧、光祚,勇而能文。但不能禁戢士卒,为民患。以私憾杀锡畴,众论不与。

丙戌,清兵破温,君尧走海,与巡抚卢若腾同栖镇下关;士卒散,仅存数艘。适平夷侯周崔芝北上;周故君尧标将,旧有恩,即迎入营。九月,同入闽,至海坛山。其部将欧兴,海坛人也;为招募洋船,得五十余艘。

丁亥春,同宫师张肯堂联■〈舟宗〉入浙,至温之玉环山--其故治也。洋中鱼利,不下万金;时值初夏,鱼船正盛,轻重税之,所得不赀。但经欧兴干没过半,君尧积不能堪,尽抄其船所有;兴恨未得发,将至舟山,即以密书约黄斌卿,令图之。斌卿乃遣剧贼王大用、林隆来迎击,尽并其船,杀君尧及二子诸孙甥。夫人年六十五,贤而知体;临死,悉驱子孙妇并孙甥女辈赴水,然后自溺;全家死者百口——时六月初二日。

平国公郑芝龙,号飞黄;泉州安海人。所居地名东石,负山面海,本寇盗出没处。芝龙修躯伟貌,倜傥善权变。少即习游海岛,慷慨得众心。闽俗耻贫而轻死,富者以通番为业、贫者以劫夺为事;芝龙徒众既盛,二者兼行。有李习者,巨商也;往来日本,与夷狎,遂弃妻子,娶于夷。芝龙少年姣丽,以龙阳事之;李以万金,托之持归付妻子。会李死。芝龙匿之;尽以募壮士,若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皆是。迨壮岁,剽掠既久,金宝无算,娶日本长琦王族女为妻。日本法:娶夷者,终身不得归;惟芝龙挈其妻还东石。有第宅,绵延数里,朱栏、锦幄、金玉之饰,无所不有。

崇祯中,受巡抚沈犹龙招抚。犹龙母诞,芝龙进一金盆,嵌一珠龙蟠珊瑚树,高尺许;犹龙受之,私与家人语曰:『此奇物,得对尤妙』!芝龙知之,三日后,复进一盆,式度无二。闽人无贵贱老幼,但举一「郑」字,即低首畏服。时南安有苟憨、惠安有刘香,与芝龙皆称富强。苟憨先亡。刘香恃众不受抚,朝命芝龙讨之;战于五虎门外之定海所三日。芝龙本不敌香;其弟芝虎骁勇莫当,望见香坐大舟,指挥兵卒;独以小舟直入其阵,跃登大舟,欲擒之。香亦勇,乃亲接战,船兵各相格断;久之,芝虎与香弃刃徒搏,相持堕海,皆死。芝龙遂并其众,威声益着。家藏金银皆铸狮子、虎、豹形,重百斤。造华屋曲房,置花梨、紫檀床架,高下居之;覆以纱幔,示不用。置犀盔、犀甲、金盔、金甲各数十副;每出,亲随与己貌相类者皆服之,使人莫辨。

崇祯末,鸿逵与彩并率舟师驻防江上。弘光封芝龙南安伯。乙酉,隆武以唐藩入闽,芝龙与鸿逵、巡抚张肯堂、巡按吴春枝同拥戴;封芝龙平虏侯,进平国公。丙戌春,上以芝龙擅权,不能制;愤激亲征,驻延平。清内院洪承畴,芝龙乡人也;密以书通,许芝龙以闽粤王招之。芝龙于是忌肯堂北出,奏阻之,尽撤各路守兵。九月,清兵入福州,芝龙以封议未定,退归安海。十一月,集诸将议降;安南侯杨耿、平夷侯周崔芝、定洋将军辛一根等皆不从,弟芝豹、子成功极谏。芝龙决意降,又惭于众,乃单骑登陆去。诸将皆散入海,弟与子亦各领所部,终不附。其妻日本夷女——即成功母也,芝龙降后,自经死。

弟芝豹,于乙未二月至杭州,云赴京投兄;巡抚秦世桢奏明,遣人押解至京。芝龙入旗后,以原衔随朝行走;后为家人首告通海,审无实据,犹押发辽东居住。后望见辽海外有船往来,疑之;仍收入京,高墙禁锢,开窦纳饮食,日给一两与之。满妇伴守,生子颇多。壬寅十月,以通海处之极刑,及其幼子世恩并家口□人,籍其赀(此条后人所补,非「浮海记」原本)。

郑鸿逵,字羽公;芝龙异母弟。为人清矫自异,稍知文义。芝龙受抚就职,鸿逵以武举授官;名虽不及兄,而品阶差次。

流寇横于上游,朝议以舟师截江,谓郑氏长于水战,诏芝龙入援。后以防海任重,改调鸿逵;于是加鸿逵总兵、彩为副。统舟师自海道入江,驻兵京口。清兵渡江,鸿逵扬去。

隆武立,以拥戴功,封定虏侯,进定国公。上幸延平,心非其兄所为,而力不能救;愤激欲为僧,退居安海。

福州陷,芝龙受清封,而鸿逵不与,乃亦持不降之议。后芝龙已登陆,清就海中敕鸿逵征粤,鸿逵遂受之;令部下剃发,然不留辫:心持两端,不及成功矣。

成功原名森,字大木;芝龙子——母,日本女也。隆武即位,年才二十一。入朝,上受之,赐姓,改名成功。姿貌颀秀,忠义性植。

丙戌冬,芝龙走回安海,合各营战船,尚五、六百艘。降议既定,其幼弟芝豹出涕力争,喧声闻于外。成功见不可挽,乃纠诸将中同志者另走金门江,团结永寨于乌洋;上书其父谏曰:『我家沐主上大恩,满门封拜;以成功之不肖,赐姓、赐爵:濊泽洪休,非寻常可比。方恨不得捐躯报国,何忍背主求生!况成功既从朱也姓,不得复为父也子矣。赵武、伍员之事,古人每图其大者。幸大人努力自爱,勿以成功为念!成功虽无知,安复左右朝夕为天下笑;惟垂察焉』!自是,父子遂绝。

芝龙降后,成功集诸大老路振飞、曾樱、张肯堂、朱永佑、陈轼、林垐等歃血盟,共图国事。常痛其母之死,虽芝龙以清命时苦招之,终不听。

郑彩,号羽长;芝龙族侄也。剑眉长髯,仪状魁硕。有智略,与诸将异。鸿逵奉命守江,彩亦以总兵守采石。

隆武立,遣守杉关,封永胜伯;以兵败,降为恩宥伯。

丙戌秋,鲁王出海欲依黄斌卿,斌卿拒之,漂泊外洋;彩适至舟山,遂奉王入闽。时芝龙已降清,屡书劝彩执王自归;彩不听。丁亥,进封建国公。闽海舟皆出郑氏门下,自芝龙降北,国姓居南海中,皆彩主之。戊子春,奉王驻福宁州。阁臣刘中藻复福宁,欲迎王;彩与之忤,反掠其地,致百姓怨叛。中藻败后,复与王忤。己丑,弃王南去;王依阮进,得达舟山。

庚寅,与国姓构衅。成功击走之,袭执其妻子;成功祖母责其孙善遇之,得释还。秋,北至玉环山,欲争平夷侯地,攻杀累月;后阮进助平夷,彩败去。始,闽安周瑞、荡胡阮进皆彩义子,平夷则称门生;至是互相攻杀,惟力是视矣。

遂平王,周藩也。崇祯末年,流寇犯河南,王亲临战,中流矢,伤唇及腹。志气果敢,言及国事,辄悲愤不胜。

乙酉闰六月,至杉江。有悍校朱治,与指挥常寿宁有衅;寿宁杀治,并劫王拘之;后迫于公义,乃出王;复间行就予,商出海,未果。

在海上,为清兵所执;送南都,遇害。

安昌王,亦周藩,于遂平为父行。丙戌三月,与予同出海。

庚寅春,见时不可为。毅然剃发。

义阳王,蜀藩也;安昌之祖行。年少,美丰仪;吴志葵奉为监国。后渡海,依鲁王。

舟山陷,同监国及张名振南行。

张肯堂,字载宁,号鲵渊;华亭人,乙丑进士。为人端重宽和,不苟言笑,谦恭下士。初知浚县,以恩抚士民,设法防御;寇至,无不摧败而去。擢监察御史,巡按福建。

崇祯十五年;以佥都御史巡抚福建。漳、泉间山贼出没虏掠,官军不能制;肯堂亲按行,剿抚兼用,踰年悉平。

南都陷,靖虏伯郑鸿逵迎唐王入闽,肯堂与巡按吴春枝、南安伯郑芝龙拥立为帝;加太子太师、吏户兵三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丙戌春,上幸延平,肯堂留守。四月,奉旨总制直、浙,率师由海道入长江,图复南京。已拣阅船只及兵器、衣甲、火药具备,题平海将军周崔芝统前军、定洋将军辛一根统中军、楼船将军林习山统后军。芝龙密疏止之,乃改用郭必昌——必昌,芝龙心腹也。肯堂既解兵柄,力辞留守之任;军国事,悉以让芝龙。八月。延平报至,肯堂散遣姬侍,微服间行;将入粤,访乘舆所在。值崔芝自浙还,力请肯堂同事;乃驻海坛山,招徕忠义,远近响应。崔芝同肯堂下泉州,劝芝龙勿降,几为芝龙所留;卒得脱。北还,悉出私财佐军,有众千人、船五十艘;崔芝方强,不无相轧意。

丁亥三月十六日,别崔芝北发。至硠琦,为阮进裨将周弘益截辎重船数只,余船溃散;止故乡亲信以文武署从数舟相随,赖贺君尧以全■〈舟宗〉护送北上。六月,至舟山。鲁王前自闽还,尝以书邀肯堂,谢不往。己丑九月,王至舟山,强肯堂为辅;不得已,应命。清信日迫,或劝他图;肯堂曰:『昔我为闽抚,义应死封疆;以隆武皇上存亡未卜,故不死。后知鲁国主在,同为高帝子孙,因留不死以事之。今则更何所图!惟一死待之而已』。九月初二日,清兵破舟山,肯堂题绝命词数章于壁,衣冠望天拜,取剑、印投于河,就中堂自缢;妾四人从缢两傍。孙茂滋逃出,为乱兵所获;一日,夜释之。

朱永佑,字奚启,号闻立;华亭人,甲戌进士。以吏部文选司郎中入闽,授原职。丙戌夏,加太常卿,出监周崔芝军。

闽陷,遂依崔芝,与结婚。丁亥,至舟山,与斌卿善。永佑善奖借人,上下咸得其欢心。鲁王至,任吏部尚书。

清兵至,永佑病不能起。城陷,被执;不肯剃发,自陈愿为老僧,不听,见杀。

吴锺峦,字峦稚,号霞舟;武进人,甲戌进士。夙负文望;五十余,始登第。司李粤西,遇乱;间关入浙,鲁王任为礼部尚书。己丑,至舟山,年已七十;敕谕皆出其手。为人雅淡直率;多寓普陀之白衣庵,麻帐、纑絮,处之晏然。

辛卯八月,将赴难,以累年所作疏奏、诗文留庵僧;因入舟山,寓学宫楼上。见城将陷,沐浴更衣,拜辞圣像,书绝命词于壁,自缢死。

先是,肯堂有仆见事势难支,预为僧普陀,号「无凡」;肯堂殉难,棺殓皆其所营。殓毕,复至庵,取锺峦文稿,渡海传之;今得存。

日本,即倭奴国;与中国隔绝东海,于诸夷中最强大。其土地甚广,有三十六国,可比中国三、四大省。东西大抵与直、浙对望,北则高丽、南则琉球。所产鱼、米,精美过于中国。不食猪肉,其价甚贱。多参苓、兽皮。其需于中国者,古窑最重;后赝者多,渐亦不用。惟红毯、丝绫,为甚切要。须发皆剃,止留前后鬓毛,撮小髻在后。无贵贱老幼,皆带刀,寝食不离。男妇皆跣足,止拖一皮套。衣无襟裾,但缝成一大幅;略作短袖,仅遮半臂。敛衽,用大带束腰。所居屋宇,峻整敞洁。坐席地,入门不穿履。无长幼行列,推尊者居中,以次团坐。饮馔多干炙,无羹汁;酒味郁烈,难多饮。其余,大抵与中国同。

己丑冬,有僧湛微回自日本——略知诗书,常往来荡胡伯阮进营;进因叩以日本风土,并诘向来请兵不允之故。湛微具言『彼中不受金帛;所最敬不可致者,惟本朝御藏佛经。若得此为礼,远胜万万矣』。进以倡议,欲请普陀镇海寺宪穆李太后所颁「大藏」,遣大臣赍往,遂致乞师之意。与定西侯张名振合疏上闻,鲁王初未允,曰:『此亦祖宗法物。万一兵不可得,则竟付之乌有矣;奈何』!进意必欲行,乃下其议;择一干力大臣为正使,以其弟澄波将军阮美副之。众推大宗伯吴锺峦往,吴公老,复择之小卿中;佥议非予不可,加二品服,赐袍带,王亲赐宴遣之。

十一月初一日,出普陀;四日,长行,四顾苍茫,惟天青水黑,浑无涯济。行至初十日早,船人报云:『已望有山形在云气中』!予私喜。抵暮,云山已近,但不知为何山。向闻有五岛山者,与长琦岛仅差一日程;凡到此,便知去日本不远。时天既昏晦,所雇舟师——名火长者亦不识,惟竟夜下望东走。将五更,忽风大作;至晓,已不见山,巨浪从天而来。舟时或掀掷半空、或钻入波底,舟人皆伏匿不起;惟见三舵工以绳索系舵,努力夹舵而立。向午,风益猛;且密云阴雨凝结,不辨早暮。有管船官阮金者,招予出舱一望,但见有两红鱼横黑浪中,若隐若现。傍黑白似鱼形者,但在云雾中;予时神气昏索,目力迷眩,不能详视。众见其鳞鬣皆动,群拜祝不已。少选,风渐缓,天亦将暮;众始庆曰:『此际风不息,我属皆无生矣』!盖昏黑中,舟不能乘浪也。行至明晨,又复见山;唤火者问之,惊曰:『此非长琦也!计大风飘击一昼夜,不知失涂几千里,必高丽界也』。忽转帆而南,然远望皆有山,可彷佛。至暮,方识岛门,始知所往;乃进长琦岛。十三日,泊船。阮美船亦到,问其风浪之威;彼曰:『不甚恶』。乃知予船为藏经故也。时亦制「免朝」金牌二面于船,又南国界龙王敕书二道,于危迫时焚之,几不保。

彼国例:凡商贾到泊时,即差小船——名「班船」者来诘人货,复差一舟系于船尾以监护之。是日,予唤一通事上船,告以送经请兵之故;彼犹忻忻应之。复言及护经僧湛征,即骇然,具言此僧不宜复来之故;且云『今官长,幸可相同;若在他舟,并害及同舟矣』!予知事不济;仍以敕书及经佛,引其入船视之。彼乃往与长琦王言之,又不欲受敕;欲迎予上岸,又以礼仪不辨,难以交接;且以湛微在船,不便安放。议三、四日,不决。其通事七人,有习闽、习直浙,又有习知山东、北京者。一姓陈父子,皆富而修整;一姓高、一姓柯,又两姓林,皆非贫寠人也。其相见,无礼文;最恭敬,一盘膝低首而已。予时若藏敕、改官为商,则几万金可易。念朝廷御藏,非以易银;大事不成,不宜作此苟且:决计护经西归,遂于一十日开船。二十八日,复为大风飘至南田,收阮进营。进尚欲留经,予极力开谕,得复还普陀。

湛微,江西僧也;向曾过日本。日本最敬僧,其在长琦岛有三大寺:一曰南京寺,居中国北僧;一曰福州寺。居南僧——以闽人多也;一曰日本寺,皆本国僧居之。南京寺住持如定,本南京商也;恋倭妓,为毒腐,去其阳,遂出家于彼。能诗善书,国人重之。湛征往,拜其位下,实不逮如定。久之,思自见其长,复至一岛名朦泉者,居焉。朦泉皆倭所居,无唐人往来;故其诗与字,莫有辨其美丑。每题咏后,必款云「金狮子尊者」。其字流播,遂及京尹大将军所。大将军者,操国王之权。其国之共主曰京王,大抵拥虚位,居宫室之内,日惟饮食嬉游而已。大将军则如莽、操之流;当时关白,即居其位者也。其三十六国王,如诸侯之职,总听命于大将军。故予称书启,皆先通大将军而后京王,称曰「殿檨」;后亦不能达。据通事所述,则云湛微字既为大将军所见有「金狮子尊者」,乃大惊;恐其为西洋来者;急令人往长琦查之。长琦不知湛微所为,无以应。大将军查益急,乃于朦泉得其状;众几不免大将军刑夹,勒状以闻而逐之过海。

日本法,不杀大唐僧;有犯,止逐之,但不得再往。若再往,则满船人尽戮;予仅以官长获免。而湛微者,亦小人行险之尤;事既不济,自知无生理,二十二日过五岛,跃入海中,予命舟人救之归营。阮进必欲杀之,予力劝;乃载往荒岛,不知生死。原其意,欲乘乞兵之举,送御藏至彼,可赎前罪;且更借护经之名,或遂托身于彼也。糜千金之费,竭往来之烦,兵不可得,几丧其身;为湛微者,亦险矣哉!

始有西洋人为天主教者入日本,其俗信之。其教男女群居,各授以秘术;人各自持,虽母子、夫妇不相泄。一入其教,死生患难不易。故教主遂肆其奸术,纠众作乱,其国大扰。大将军大发兵剿之,教人败,悉驱其船于岛口外之陈家河焚之;生埋于土者,亦不计其数。于是,痛绝西洋人往来。惟恐其教潜起,设法严禁;凡外国人往者,于通衢置一铜板,刻天主形于上,使必践踏而过。搜简衣囊中有一西洋物者,即一钱之细,必满船尽杀以示威。故湛微一「狮子」号,遂举国骇焉。

此书题「黑甜老人张麟白撰」。查鲁诸臣,未有张麟白;阅至日本乞师一节,始知徐孚远所作——隐姓名以行于世者也。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五·赵尔巽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七·焦竑
  第六十六回 汪寇目中计遭诛 尚美人更衣侍寝·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巻二十五·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二·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七·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纪昀
  列传卷第三十四 高丽史一百二十一·郑麟趾
  志卷第十九 高丽史六十五·郑麟趾
  梁成大传·脱脱
  卷三十四·徐天麟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僧弘秀集卷七·李龏

    宋 李龏 编齐已六十首君子行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不高鳯凰何止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退求已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苟进不如此退不如此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风琴引挼【音蹉】呉丝雕楚竹高托天风拂为

  • 赵秉文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号闲闲,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 明昌中,应奉翰林文字,累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封天水郡侯。开兴元年卒,年七十四。《金史》卷一一○有传。诗、文、书、画皆

  • 卷四百三十三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起哲宗元祐四年九月盡其月   九月戊辰朔,右諫議大夫范祖禹言:「臣近論安燾不簽書樞密院所記親聞聖語,卻收藏不出,不書於時政記,乞特遣使問燾取索,降付樞密院,并乞付實錄院書於元豐八年實錄。臣伏聞樞密院已於安燾處取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九·焦竑

      詹事府二(春坊庶子 諭德 中允 贊善)   ◆春坊庶子   左春坊左庶子鄒公緝傳(黃佐)   庶子周公述傳 弟孟簡附(王時槐)   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侍講周君旋墓表(蕭鎡)   左春坊左庶子張天瑞傳   左春坊左庶子童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七十八·杨仲良

      神宗皇帝   详定郊庙礼文上   元丰元年正月戊午,判太常寺陈襄、集贤校理黄履、李清臣、王存、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杨完、何洵直、孙谔充检讨官。先是,手诏:『讲求郊庙奉祀礼文讹舛,宜令太常寺置局,仍差定礼官数员,及许

  • 卷之三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四百五十六·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十二月。甲戌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癸卯皆如之。黄绫本  ○谕内阁、现在朕躬尚未痊愈。所有年内。暨明年正月应行升殿及一切筵燕。均着停止。现月

  • 周行逢传·欧阳修

    周行逢,武陵人,和王进逵同为静江军兵卒,当希萼的军校。进逵进攻边镐,行逢攻破益阳,杀死李景军士二千余人,活捉其部将李建期。进逵任武安军节度使,叫行逢当集州刺史,做进逵的行军司马,进逵与刘言不和,行逢就和进逵密谋杀掉言。进

  • 尹昌隆传·张廷玉

    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洪武年间,进士及第。被授予修撰,后改任监察御史。惠帝刚即位时,出来视朝较晚,昌隆上疏劝谏道:“高皇帝鸡鸣而起,黎明即上朝,太阳没出已经接见百官了,所以能够百务振兴,天下平安。陛下继承大业,应该继承祖宗

  • 五四 惨淡经营之后·邹韬奋

    在贫民窟里办报馆,布置起来确是一件怪麻烦的事情!我曾经说过,我们的报馆所在地的利源东街,是夹在两条最热闹的街道的中间。在那两条最热闹的街道上,各店铺里的卫生设备是不成问题的,因为在地下都装有现成的沟筒,他们都可以装

  • 第五计划·孙中山

    前四种计划既专论关键及根本工业之发达方法,今则进述工业本部之须外力扶助发达者。所谓工业本部者,乃以个人及家族生活所必需,且生活安适所由得。当关键及根本工业既发达,其他多种工业皆自然于全国在甚短时期内同时发生,欧

  •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十一·允禄

    署理都统事务委署领侍卫内大臣果毅公讷亲奏称查佐领遇有逺差则另选官员带领引见令其署理佐领事务公中佐领缺出俱于二十日内办理随单用緑头签补授官员事件一同具奏补授惟原管佐领世管佐领缺出俱随用折子家谱承袭世职事

  • 卷24·陈邦瞻

    真宗景德四年四月,皇后郭氏崩,谥曰庄穆。大中祥符三年四月甲戌,皇子受益生,后宫李氏所诞也。李氏,杭州人,初入宫,侍刘德妃,庄重寡言,帝命为司寝。既有娠,从帝临砌台,玉钗坠,帝私卜钗完当生男子,左右取钗以进,如故,已而果举子。刘德妃

  • 卷十九·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谥纪彚编卷十九明 郭良翰 撰臣谥异流文康荣靖邵元节【致一真人赠少师       江西贵嘉靖隆庆初追夺       溪人】荣康惠肃陶仲文【秉一真人恭诚伯       湖广黄嘉靖隆庆初追夺 

  • 第十二卷·冯梦龙

    《中兴制寇策 彭时亨》一曰,谋战制寇,当变潘镇之势。今日为国家之害,甚于房者寇也。始之以为济疮之疾,其究乃至于决肠袭肤而不可救药者,流寇也。乎!国家徒以此流寇二字,忙忙解解,遂使三百年全盛之金,一旦化为折足之歌器意,当不

  • 卷九·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九宋 魏了翁 撰庄公元年至八年【一】无事而书月闵僖亦然元年王正月正义曰此月无事而空书月者庄虽不即君位而亦改元朝庙与民更始史书其事见此月公宜即位而父弑母出不忍即位故空书其文闵僖

  • 阿那律八念经·佚名

    後汉西域三藏支曜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誓牧山求师树下。贤者阿那律。在彼禅空泽中坐思惟言:道法少欲多欲非道。道法知足无厌非道。道法隐处乐众非道。道法精进懈怠非道。道法制心放荡非道。道法定意多念非道。道法智慧愚闇

  • 复活·托尔斯泰

    长篇小说。写于1889—1899年。生在牛棚,三岁时母亲死后即成了地主“半养女、半家奴”的玛丝洛娃,刚长大成人就遭贵族少爷聂赫留朵夫的践踏遗弃,沦为娼妓,最后蒙冤进狱并被判刑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自私堕落的聂赫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