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幸鲁盛典卷十一

衍圣公【臣】孔毓圻谨

奏爲恭谢

天恩高厚逾涯事【臣】于本年十一月十八日恭遇皇上临幸阙里释奠

先师【臣】按史册及阙里志自宋真宗临幸以后旷典久虚懿轨难再我

皇上降

万乘之尊而俨然

亲临钜礼隆仪出于创举

御

御书

赐悬庙庭自古以前尊师重道之君未有如此之显懿昭烁者也而【臣】何幸遇之祀典既竣【臣】侍

皇上周阅宫墙稽询旧迹仰见

天颜嘉悦容【臣】次第奏对抚恤顾复至再至三真如家人父子之谊即古都俞之朝君恤其臣亦未必有如此之深至也而【臣】又何以当之荷蒙

圣谕训诫令【臣】祗承

祖德以克副

圣训又

宠【臣】以

圣制诗篇

睿藻奎章如日星之昭回云汉之炳耀【臣】敢不时刻奉

持如日觐

天颜

圣恩无已颁

赐讲义诸书与蟒袍貂裘加

赐【臣】身及五氏子孙伏念

圣恩隆重优渥【臣】等生生世世感戴不忘非陈谢之所

可罄也爲此具本恭

谢奉

防览卿奏谢知道了该部知道

【臣】按从来幸宅俱承恩赉或赐酒肉钱帛或畱香炉祭器陪位一见于宋世赋役仅免其子孙未闻优渥并乎数者浩荡均乎一邑也乃若临雍典制钞锭衣冠溥及四氏者始于明之孝宗然防缎表里听自裁造非出上方制度自

世祖章皇帝释奠太学

赐先【臣】蟒袍貂防博士族人

赐袍防白金赉予已逾旧制洎我

皇上临雍循例有加兹遇

临幸释奠祀事告成

大泽攸降【臣】毓圻既受貂裘之

锡有职俱邀蟒服之荣

御笔爰勒贞珉经义复颁秘本朱提白镪徧逮胶庠夏税秋粮全邀蠲贷隆施殊赏稠叠徧岂特幸

宅之典所莫兼实乃临雍之恩所鲜遘爲圣人之乡之民亦相与式歌且舞况爲其后嗣者宜何如感激也哉

上驻跸兖州府是日申刻于

行宫

御书节并松筠坊额

赐衍圣公孔毓圻祖母陶氏

先是衍圣公孔毓圻

奏爲上吁

圣恩题赐

御书表扬母寿事【臣】闻立身始于事亲显亲在于扬名

伏念【臣】祖母

诰封一品夫人陶氏作配【臣】祖克相厥家勤俭温和洁

蠲苹藻

国恩优渥延及三世【臣】蒙

皇上勅命守祀祖庭年甫成童一事未谙实赖【臣】祖母

及【臣】母

诰封一品夫人吕氏提携防持以至于今今【臣】祖母年

齐七十恭遇

皇上东巡临幸【臣】里【臣】祖母及【臣】踊跃欢呼共爲庆幸岂非千载适逢旷世罕觏【臣】之微忱欲恭吁

圣恩

钦赐御书题字表扬母寿【臣】自行建坊以光

皇上孝治锡类之仁以慰【臣】显亲扬名之至愿则【臣】生

生世世啣感

天恩于无疆矣奉

防朕今既来阙里这所奏俱准行该部知道

衍圣公【臣】孔毓圻

奏爲恭谢

天恩事【臣】于本年十一月十八日伏蒙

皇上颁赐

御书赐【臣】祖母陶氏节寿坊额节并松筠四大字【臣】谨

祗领于

行宫叩头谢

恩随于十二月初一日亲捧至【臣】第【臣】率族属人等恭

设香案望

阙叩头随捧至【臣】宅内中堂【臣】侍【臣】祖母陶氏【臣】母吕

氏及【臣】妻叶氏恭设香案望

阙叩头祗受讫【臣】惟立身之义在于显亲扬名然自古迄今从未有邀天书睿藻以荣其亲者恭遇我

皇上纯孝性成锡类广爱

特俯俞【臣】请立赐

龙章题奬节寿

丹诏擎来焜耀日星之彩

黄封贲处辉煌蓬藋之门【臣】祖母及阖家族属老幼欢呼踊跃庆出非常即普天之下见【臣】获受

异数殊恩无不惊羡感激动其忠孝之心【臣】何以仰

高厚惟日侍【臣】祖母叩祝

皇上万寿无疆以抒【臣】感慕之诚而已爲此具本恭谢奉

防覧卿奏谢知道了该部知道

【臣】按厯代贤君谊辟推恩臣下多手诏褒美飞白章草往复报可唐太宗好右军书御府临本辄以赐人宋仁宗以各种御书赐圣庙明宣宗出御制猗兰操招隐诗赐廷臣史册往往传爲盛事若夫闺帏之德上彻主知彤管之芳邀荣宸翰则自古迄今未之前闻我

皇上永言孝思于锡类广敬博爱推于采蘩嘉其家壸之能循法度喻以松筠之晚节贞恒大书坊额旌厥徽音维

天泽之高深实爲人伦之劝励矣若乃寸管之中四时之气皆备尺幅之上万有之象胥涵则昔人所谓乾坤之容日月之光难以绘画是岂百王所能彷佛亦非观者所得名言也

衍圣公【臣】孔毓圻谨

奏爲恭进摹石

御书

圣制仰祈

睿鉴事窃【臣】恭遇

皇上临幸

赐【臣】

圣制阙里诗一轴

经天纬地之文

鳯翥龙骞之钜笔【臣】荣被毕生光辉蓬室当即恭捧卷轴安于【臣】第防事时刻敬奉随于【臣】第之东建造

宸翰阁一座已经起工俟工完之日捧安阁上以庆【臣】

遭际之

宠荣以永【臣】子孙百世之瞻仰今先购良工钩勒副本鑴石竖碑于诗礼堂内以便四方人士之快覩

皇上御笔结撰浑成如天球拱璧斗转星回岂临摹所

能彷佛【臣】实滋惧今将鑴就

御书摹搨恭进伏祈

皇上睿览鉴宥又蒙

赐庙庭牓额万世师表四大字已经镂匾悬设大成殿正中一面仍在勒石尚未竣工俟刻成摹搨另疏恭进又蒙

赐【臣】祖母陶氏节并松筠坊额安于【臣】内宅堂中【臣】阖家恭奉拟建立石坊于【臣】第之西南在古阙里坊之北以肃万防之观瞻其林内

皇上驻跸之所拟建

驻跸亭一座俱经择吉起工至庙中防

钦畱御【臣】谨制橱一座安设殿内每逢丁祭之期

遴员捧张以昭

皇上尊师重道钜典相应一并

奏明奉

防该部知道摹搨畱览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十一月

命以孔尚任孔尚鉝为国子监博士

吏部

题爲钦奉

上谕事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奉

上谕举人孔尚鉝监生孔尚任既经讲书应给官职着交与吏部议奏钦此钦遵查定例内举人防试三科不中式情愿就敎职者以州学正县敎谕用如五科不中式者拣选以知县用监生期满之日考试以州同州判县丞等缺挨次录用等语该【臣】等议得恭遇

皇上法驾时巡

躬诣阙里致祭

先师孔子庙大礼告成

命讲经义阐扬圣敎振起儒宗诚旷古之希逢爲盛朝之钜典而举人孔尚鉝监生孔尚任陈书讲説

克副

圣衷应将伊等不拘定例俱从优额外授爲国子监博士查定例内例监未经保举者不准陞转正途今监生孔尚任因讲绎圣经既不拘定例即从优陞授国子监博士陞转时应停其保举照常陞转可也奉

旨依议

【臣】按纪载幸鲁录用孔氏者于后魏文帝太和元年诏拜孔氏四人颜氏二人官是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录孔氏近族进士孔渭同三传出身习进士延佑习学究延渥延鲁延龄并同学究出身是也别代幸鲁无闻我

皇上特用监生孔尚任举人孔尚鉝爲国子监博士使圣裔得备员成均而陞转复停其保举以优异之

恩至渥也乙丑礼闱尚任尚鉝俱入外帘办事时孔氏举子例回避不与试以台臣洪之杰言

诏以后孔氏博士不必开列入帘以便计偕之入试者

仰见我

皇上于孔氏人材尤加意焉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六月

诏议叙

圣庙陪祀人员以五氏生员孔衍溥等十五人送监读书口北道孔兴洪以应陞之缺先行陞用候选廕生孔兴滋通判孔兴谟等知县孔兴言等州同孔贞垣等州判孔衍釪等敎谕孔尚铣等以应选之缺先用举人孔毓德等以应得知县之缺先用贡生颜光岳等监生孔尚琨等以考职之日先用五经博士孔毓埏等曲阜知县孔兴认四氏学敎授沙潢学录孔尚侃等各加一级

衍圣公【臣】孔毓圻

奏为恭逢

圣驾临幸典礼重大上吁

特恩以优圣裔以邀

异数事【臣】于本年十一月十八日恭遇

皇上临幸阙里释奠

先师隆礼既出非常

殊恩尤为浩荡【臣】伏按从前临幸共一十四君未有如

是之显懿昭烁者我

皇上生知安行接千圣之心传重道崇儒超百王之懿轨精微独契礼数攸崇创制显庸诚亘古所未闻奚独一时之遭际【臣】叨沭

宠荣感戴靡涯何敢再有陈请惟是

銮舆亲幸千载希遘所以【臣】族望泽弥切【臣】特爲吁请如【臣】族及五氏族属应否容【臣】选择学行兼优者照陪祀例邀

恩准其送监读书其【臣】族见任及世职官员并候补候选未经考职举贡人员在庙陪祀听讲者其异姓职官监生在庙分献执事者应否一体邀

恩【臣】从

皇上临幸旷典起见不敢不备陈旧例仰冀

新恩伏乞

皇上睿鉴奉

防该部议奏

衍圣公【臣】孔毓圻

奏前事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十六日准到部咨开查

康熙八年

皇上幸学陪祀人员俱有加

恩赐袍防银两现任候补官员监生等曾经议叙陞补

今康熙二十三年

皇上东巡

躬诣阙里释奠

先师崇儒重道诚旷古之希逢实

盛朝之钜典应将孔氏族属及五氏族属照康熙八

临雍陪祀例请

刺下衍圣公选择学行兼优生员十五名将姓名开列到部之日送监读书其孔氏等族陪祀听讲异姓分献执事等官并举贡监生人员亦应照例俱准加

恩但未经开列职名难以悬议俟

命下之日行令衍圣公将实在陪祀听讲异姓分献执

事各职名详查分晰造册具

题到日再议可也奉

旨依议钦此钦遵备咨到【臣臣】仰惟

皇上临幸阙里千古罕逢今将【臣】族及五氏族属并异姓在庙陪祀听讲分献执事人员部议查照康熙八年

皇上临雍盛典行【臣】将实在各职名详查分晰造册具题【臣】谨遵将实在陪祀听讲分献执事各职名核造

清册进呈

御览并送吏礼二部外【臣】更有请者【臣】查在庙陪祀执事【臣】属现任曲阜县知县管勾典籍司乐俱系七品职衔并四氏学敎授学录等官例由【臣】选择贤能咨部

题补之员实非世袭可比现与有司一例考成似宜同其陞转厯来原有陞转之例而铨政未载遂使任职者由壮至老竭蹷供职而陞转无阶今遇

皇上临幸阙里典礼隆重既际

昌期又逢

旷典请

勅下该部将曲阜县知县及管勾典籍司乐并四氏学敎授学录等官既在陪祀执事之列应与陪祀现任各官一体邀

恩应否准照有司一例陞转则现在者既蒙不次之格将来者益勉上进之阶再查候选候补官员往例俱得遇缺先补内有应补知县吕坊之系久应顶补之员今复遇

皇恩应否准其遇应陞之缺补用凡此等执事人员皆【臣】遴选以供骏奔合无免其保举与正途一体陞转出自

睿裁以光大典奉

旨该部议奏

吏部

题前事查得康熙八年

皇上幸学将圣贤后裔陪祀各官议叙具

题现任候选候补考职等官俱准先用及四氏学学录准加一级各在案今亦照康熙八年例将现任直口北道孔兴洪遇应陞之缺先行陞用候选廕生孔兴滋知县孔兴言颜光昌通判孔兴谟孔兴询州同孔贞垣孔尚钰颜绍徽颜文豹仲应甲仲承烈州判孔衍釪孔兴运仲缵绪训导孔贞鉴孔尚琯孔兴珩孔兴侗孔贞耿孔衍玺孔尚让孟伟候补敎谕孔尚铣等俱应遇伊等本项应得之缺先用举人孔兴琏孔毓德孔兴瑄孔兴祥颜光是颜光斆等亦以伊应得知县之缺先用贡生颜光岳孔尚琨孔兴滨孔兴谦孔兴论孔毓埅孔毓壎孔毓玠孔毓堦颜懋循孟贞佩等俟考定职衔后亦以伊应选之缺先用至疏称在庙陪祀执事【臣】属曲阜县知县及管勾司乐典籍并四氏学敎授学录等官由【臣】选择贤能

题授之员实非世职可比既在陪祀之列似宜照现任有司一例陞转等语查品级考内衍圣公所属官员原无陞转之处应照康熙八年例将在庙陪祀听讲世袭官五经博士孔毓埏颜懋衡曾贞豫孟贞仁仲秉贞学录孔毓玺孔贞爝执事官曲阜县知县孔兴认管勾王自庄司乐王国光典籍石琚四氏学敎授沙潢学录孔尚侃等各准其加一级又疏称异姓执事官内有应补知县吕坊之系久应顶补之员今复遇加

恩应否准其遇应陞之缺补用至于分献执事人员皆【臣】遴选以供骏奔合无免其保举与正途一体陞转等语查得康熙八年异姓人员并无给赏议叙之处相应将异姓执事官候选小京职沙汝洛等照正途一体陞转加

恩之处均无庸议奉

防依议

谨录

世祖章皇帝顺治九年

幸学

诏圣贤后裔陪祀生员十五人俱送监读书仲氏族人向无陪祀至是一体选入改观礼刑部员外郎孔樾为礼部员外郎刑部主事孔自洙爲兵部主事从衍圣公孔兴燮之请也

皇上康熙八年

幸学

诏陪祀生员孔兴询等十五人俱送监读书观礼中书舍人颜光敏以应陞主事同知缺先用运同孔贞来县丞孔尚义遇缺先用监生孔璐俟考定职衔先用

附录 明世宗幸学诏衍圣公四氏博士陪祀日选取老成族人五人颜曾孟族人二人至期陪祀 熹宗时诏以生员孔闻范等三人爲恩生余二人照恩贡例送监从礼部侍郎署祭酒

事蔡毅中之请也时行人司行人孔闻謤吏部进士孔闻诗呈请观礼闻謤授南礼部主事闻诗授吏科给事中 怀宗幸学以生员孔闻俊等四人准入监余三人给冠带行人司孔闻籍咨请观礼授主事十四年再幸学始诏四氏族人亦得一体送监

【臣】按从来临雍释奠必推恩孔氏备载往牒至我

朝而加隆矣伏自

皇上临雍典制尤盛恩监先止及孔氏今则五氏子孙彬彬十五人皆得鼓箧而入成均矣观礼先止及京官今则外吏及监生皆得观光而邀先用矣至

幸鲁亲祀则非常之

恩无微不逮既

特赐孔尚任孔尚鉝为京官而五氏族属一命而上得即陞选者二十四人举贡而下得即授职者二十人而加级者不在焉猗欤盛哉爲圣人之后者其思报称读圣人之书者可相劝勉矣

幸鲁盛典卷十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九 萧景先萧赤斧子颖胄·萧子显
  本纪第九 懿宗 僖宗·欧阳修
  卷二百五·志第一百五十八·艺文四·脱脱
  后汉书补逸卷八·姚之骃
  第五节 义师之初兴·陈匪石
  名山藏卷之三十九·何乔远
  卷八史四·何良俊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一四三七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纪昀二分《荟要》详校情形片·佚名
  中州人物考卷七·孙奇逢
  张嵊传·姚思廉
  朱敬则传·刘昫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九·王世贞
  卷四十八·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解人颐 遣兴集·钱德苍

    刘延之白头翁诗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惜。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知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 卷397 ·佚名

    王之道 吴兴舟中有作 大泽知何处,扁舟快此行。 绮罗纷胜赏,歌吹溢欢声。 茭葑春还合,波涛暮自平。 临风一披拂,谁识未归情。 王之道 吴兴舟中有作 一水濡须百里间,举头遥见水西山。 微波不

  • 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张廷玉

        徐溥 邱濬 刘健 谢迁 李东阳 王鏊 刘忠   徐溥,字时用,宜兴人。祖鉴,琼州知府,有惠政。溥,景泰五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宪宗初,擢左庶子,再迁太常卿兼学士。成化十五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久之改吏部。孝宗嗣

  •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六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四二四 左副都御史陆锡熊奏拟赴盛京覆阅文溯阁全书折·佚名

    一四二四 左副都御史陆锡熊奏拟赴盛京覆阅文溯阁全书折【真按:文溯阁四库全书史料】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十一日臣陆锡熊跪奏,为奏明事。窃臣前奉谕旨,专司详校文溯阁全书,业于上年二月内,同详校各员前赴盛京,督率办理。所有

  • 王继忠传·脱脱

    王继忠,不知何郡人士。曾在宋朝担任郓州刺史、殿前都虞候。统和二十一年(1003),宋派遣王继忠屯驻于定州之望都,率轻骑窥伺我军,遇到南府宰相耶律奴瓜等人,擒获之。太后得知他贤能,授任为户部使,将康默记的族侄女嫁给他。继忠

  • 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佚名

    【提要】 这是一篇受君王怀疑之后自我辩解的雄辩,虽然有些委婉,甚至饱含了委屈,但说理清澈、论辩有力,一片忠心和光明磊落充满在言语之中。 【原文】 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曰:“臣之行也,固知将有口事,故献御书而行曰:‘臣贵于

  • 卷第一百二·佚名

    军职八刘昌祚加恩制元祐四年宗祀门下。朕因路寝之正。举合宫之祠。礼乐法商周之隆。车服兼汉唐之盛。出款原庙。还向上穹。职贡充庭。工师履位。兵卫如植。旌旆不烦。实惟有人。以克成礼。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

  • 兵一五·徐松

    归正上【宋会要】蕃夷 光尧皇帝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赦按此条之前原有「蕃夷」二字,本为《永乐大典》之标题,《大典》本卷及下卷原在「蕃夷」类。:「应因金人驱拥及差取过军前官员得还者,并许依旧官职支破请给等。或已别差人,

  • 论语纂疏卷五·赵顺孙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纂疏卷五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子罕第九凡三十章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罕少也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文集曰问计利则害义害义则勿道可矣罕言何也曰有自然之利如云

  • 第七章 13·辜鸿铭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辜讲当孔子周游到某一个国家,他第一次听到有人弹奏一曲古老的音乐(当时中国认为是最古老的音乐) 。因此他三个月放弃所有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这首曲子上,甚至完

  • 第32章·老子

    【原文】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1)。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2)。天地相合,以降甘露(3),民莫之令,而自均焉(4)。始制有名。名已既有,夫亦将知止(5),知止,所以不殆(6)。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也

  • 覆 体 参 书·太虚

    体参仁者:来书并译稿,已阅一过,于彦按略有评正。因汝所疑,更抽一二于此:彦明说转识论是三十颂之略释,可认不错;我昔年阅藏时,已见其然矣。少一无痴心所,或出解者以即是慧故略,或出解者、译者欲立十整数故略;此十是自性善句,亦因立

  • 佛说天公经·佚名

    镉铜灌作柱。象□作屋椽。虎珀作屋[木*脊]。真珠作罗网。星宿作鹊头。日月作缭牕。可得万万九千年。上有一小劫。下有一由旬。此经虽小大有威神。亦等法华。亦等涅槃。亦朦杂经。譬如东海。喻如太山。入海取宝。随其

  • 大休珠禪師住曹溪南華禪寺語錄卷第一·佚名

    侍者廣熙錄瑞鹿法孫行信編次順治甲午年六月初六日,受總督兩廣大廳,都督張國勛請住曹溪南華禪寺。師於十月十五日進院,當日總督兩廣部院大廳、都督張國勛、同鎮守南韶、總府張瑋侄進忠暨闔山勤舊請上堂,師至法座前,拈疏云:三

  • 周易集解·李鼎祚

    易学著作。唐李鼎祚撰。它博采众长,不主一家,因而称之为“集解”。全书十七卷。由于唐初以来受孔颖达《周易正义》的影响,解《易》者往往排斥郑玄《周易注》而独尊王弼《周易注》,李鼎祚认为“郑则多参天象,王乃诠释人事,且

  • 痰疬法门·李子毅

    清·李子毅撰。子毅字庆申,楚北斩水人,是书首列痰疬总论。大致谓轻微易治者,痰子也,迟重难愈者瘰疬也。次述痰疬鉴别法,外治法门,内治法门,禁用须知。如灯火,禁戒须知。如饮食、服药,宜忌物品。痰疬医案,末附杨梅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