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 扫墓
周家墓祭的规矩,拜坟岁和送寒衣都只有男子前去,佩公祭祖坟乌石头一处,致公祭祖坟调马场龙君庄两处,用船三四只不等。船在城内某一处会齐,由值年房分给每船茶炊一把,各人泡茶一碗,点心一桌,大抵是瓜子,花生,福禄糕,糖馒头之类,菜一桌及柴米等。坟前行礼毕,回船散胙,与做忌日时差不多相同,但因为是在冬天,所以三鲜什锦改用火锅而已。
清明上坟,规模就要大得多了,不但是妇女同去,还因为要举行三献礼,有些旧排场,所以于男女座船,火食船,厨司船之外,还有一只吹手船,多的时候一总可以有十只以上。关于扫墓成规,在平步青所编的《平氏值年祭簿》上记得很是详明,现在可以借用一下,其中记往娄公去的一项云:
“祀后土神祭品,肉一方,刀盐一盘,腐一盘,太锭一副,烧纸一块,上香,门宵烛一对,酒一壶,祝文。”
“座船两只,今改大三道船一只,酒饭船一只,吹手船一只,吹手四名。向例每只约船钱银三钱几分不等,临时给船米七升五合,酒十五吊,鱼二尾,鸡蛋二个,折午饭九四钱百文,点心等俱无,后改一切俱包,回城上岸时每只给掸舱酒一升壶。”
“墓前供菜十大碗,八荤两素,内用特鸡。三牲一副,鹅,鱼,肉。水果三色,百子小首一盘,坟饼一盘,汤饭杯筷均六副。上香,门宵烛一对,横溪纸一块,大库锭六百足,祝文。酒一壶,献杯三只。”
“在船子孙每房二人。值年房备茶,半路各给双料荤首两个,白糖双酥烧饼两个,粉汤一碗,近改用面。散胙六桌,八荤两素,自同治二年起减为两桌。每桌酒几壶不等,酱油醋各二碟。小桌二桌,三炉十碗。吹手水手半路各给小首两个,烧饼两个,粉汤一碗,近年改用面一中碗。管坟人给九四钱二百文,酒一升壶。”平氏虽属山阴,上记成规,却与会稽的周氏大抵一致,所以不妨借来应用,只有极小的地方略有不同,如祀后土及祭祖时普通用双响炮仗五个十个,这倒颇合于驱逐山魈的原意,平氏祭簿上没有,大概是特别的一种家风吧。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志第五十五·礼五等·脱脱 卷第二百八十二 後晉紀三·司马光 卷四·佚名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八·杨仲良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八·李心传 第六十三回 承遗祚藩王登极 发逆案奸贼伏诛·蔡东藩 卷六十八·杨士奇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杨士奇 卷之七百一·佚名 第四章 圣约翰大学·林语堂 第16章 出卖福建安溪矿产给日人·冯玉祥 元苌传·李延寿 卷三十五·佚名 卷十六·赵汝愚 卷第三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