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七节 郑氏亡后之台湾

自甲午以前,凡吾中国之民始终不负我祖国者,台湾人也。始郑亡之年,迄甲午之岁,中间仅二百年,而台人奋身思起、求复郑氏之基业者,历史氏犹能道之。请述概略可乎?

第一:康熙三十五年七月,台南新港人吴球拥朱佑龙为主,称朱明后裔起师,事发被诛。

第二:康熙四十年十二月,诸罗人刘却谋起师。先时置樟脑屋瓦间,中夜焚之,台人大感动,推却为盟主。翌四十一年二月,事平。

第三:康熙六十年,台人朱一贵自称故明后裔,四月举兵罗汉门,迫台湾府城。时在台文武吏争遁。同时南路杜君英起于下淡水,北路赖地起于诸罗。七日全台悉定。一贵自称中兴王,改元永和。既,闽督满保、水师提督施世骠、南澳总兵蓝廷珍讨之,一贵被擒,越二年乃平。

第四:雍正九年三月,凤山人吴福生起师,越一月平。

第五:乾隆三十五年九月,台南大穆降民黄教据冈山谋乱,翌十月平。

第六:乾隆四十八年,漳人严烟至台湾,创立天地会,未几,党徒弥漫全台。其北路(诸罗、彰化间)以林爽丈为主,其南路(台湾府城以南)以庄大田为主。五十一年十一月,南北路相应起师。林爽文置盟主府于彰化,改元顺天。五十二年十月,陕甘总督福康安讨之。十一月,林爽文被擒。未几,庄大田亦就缚。十二月平。

第七:乾隆六十年二月,天地会员陈周全起师于彰化,未几平。

第八:嘉庆十年,海寇蔡牵掠福建沿岸,乘间入台湾,自称镇海威武王,改元光明。五月寇竹堑,十一月犯淡水,遂袭凤山东港。翌十一年三月,犯噶玛兰(今宜兰)之乌石港,败,遂遁去。

第九:嘉庆十二年九月,朱濆据噶玛兰之苏澳以起师,未几遁去。

第十:嘉庆十六年,高夔起师于台北之柑园,事发被诛。

第十一:道光二年,噶玛兰人林永春起师,未几平。

第十二:道光四年十月,凤山人许尚谋起师,事觉被诛。其党杨良斌自称元帅,攻凤山城,未几平。

第十三:道光十二年十月,嘉义人张丙起师,自号开国大元帅,改元天运,围嘉义城。翌十一月平。

第十四:咸丰三年,凤山人林供起于漳、泉地方,奉洪秀全天德年号,自称镇南大元帅,犯凤山城。五月,犯台湾城。七月,平。

第十五:咸丰四年八月,噶玛兰人吴瑳起师,占领厅城,自为厅长,越月平。

第十六:同治元年三月,戴万生起师陷彰化城,自称东王。同时林戆晟自称南王,翌二年九月就擒。三年平。

第十七:光绪十三年八月,台人犯施九段举兵彰化,围其城。北自牛骂头、西自鹿港一带皆应之。翌月平。

其终:光绪二十七年,清、日开衅和成,以台湾全地让于日本。时台抚唐某自称伯里玺天德,守之。未几遁归。台湾再亡。

光阴如驶,忽忽二百数十年。前于此之台湾为何属?后于此之台湾为何属?披图检视,其色再易,吾国民何未之见?凭吊城郭,欷歔畴昔,骚人墨客,连袂杂沓,而求所谓爱国士夫如玛志尼、古鲁家、阿圭鸦度者流,吾国民何未有其人?吾国人负有文明古国民之资格,又优占膏腴沃壤、广大无垠之国土,东亚盟主,未遑多让。而顾使国势日益穷蹙,以如今日。欧洲入十九世纪,生息蕃殖,已无余土,乃发明所谓殖民主义者,流为学说,着为政策,莫不鹰瞵鹗视,骧腾虎步,各以其相当方法,集中于亚东大陆之一隅。今日吾国内地,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何片地绝壤非此主义之所流行者?而吾国民何犹未之觉?呜呼!吾国其无国民也耶?其真亡也耶?凡国大患,莫无国民若。

国民者,国之干也。使有国民,虽无国而亦国;使无国民,虽有国而亦不国。台湾已矣!自余四百余州,吾宗祖之所庐墓、孙子之所田宅,奋袂而起,吾国民将何以处之。呜呼!其存其亡,事在今日,岂有他哉,自决而已!

于是传郑成功既终,乃敢告我国民曰:吾悲台湾,非仅悲台湾,实悲中国;传郑成功,非仅传郑成功,实传我将来无量数之国民。我之所言,止于此语,遂辍笔。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 阳尼 贾思伯 李叔虎 路恃庆 房亮 曹世表 潘永基 朱元旭·魏收
  第五十四回 却桓温晋相贻书 灭冉魏燕王僭号·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六·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四·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六·佚名
  卷之八十七·佚名
  卷之七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附錄·王世贞
  ●一九、宫中的图书·秦翰才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七上·袁枢
  卷五·胡一桂
  崔鸊传(附崔瞻、崔景凤传)·李百药
  朱珍传·薛居正
  卷91·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厵·唐圭璋

      水调歌头   几载沧江梦,此夕复经过。双台双峙如画,空翠滴晴波。不是先生高节,激起清风千古,汉鼎复如何。矫首望天际,烟树翠婆娑。   危楼下,数不尽,去帆多。人人惊肉生髀,却日欲挥戈。谁识矶边泉石,别有壶中天地,烟雨一

  • 卷四·郑用锡

    七言律诗(下)七言律诗(下)盂兰盆词落叶白梅花五雅吟游金山寺送述安司马入郡碧纱幮家恬波茂才(祥和)纳姬园居遣兴如兰、如金二侄入泮,书以勖之读书飓风乙卯秋、姻丈陈昙轩封翁(克劝)八十初度,余偕子妇赴祝,今秋复寄双孔雀赠之玉兔

  • 卷二二·郭则沄

    孝定景皇后系出那拉氏,为都统桂公(祥)女,其於孝钦后为姑侄。中宫之定,寔秉慈旨。光绪己丑正月,大婚礼成,即於是年二月亲政。李越缦侍御於乾清门观迎皇后凤奁,有诗纪之云:“九阊曙色启铜龙,夹道珠灯拱法宫。彩仗

  • 卷十五·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十五     元 方回 编暮夜类 道途晚归斋阁夜坐眺暝色数长更诗思之幽致尤见於斯 五言【五十首】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

  • 卷第二百五十 唐紀六十六·司马光

      起上章執徐(庚辰),盡強圉大淵獻(丁亥),凡八年。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咸通元年(庚辰、八六0年)   春,正月,乙卯,浙東軍與裘甫戰於桐柏觀前,范居植死,劉勍僅以身免。乙丑,甫帥其徒千餘人陷剡縣,開府庫,募壯士,衆至數千人;越州大恐

  • 石匮书后集卷第四十一·张岱

    朱大典列传(附吴邦璿、何武)朱大典,字未孩,浙江金华人;万曆丙辰进士。以章丘知县,行取兵科给事中。历任至兵部右侍郎,总督漕运、凤阳巡抚,加敕督剿流贼。大典饶有才干,而赋性奇贪,多行暴虐。崇祯庚辰,督师庐、凤,守护陵寝;括取财贿

  • 一六 新饭碗问题·邹韬奋

    “练习生”虽做了三星期,“新饭碗”问题还是未能解决。整个的“新饭碗”一时虽未找到,零碎的小事却接踵而来。有一位比我前一级毕业的约翰同学在上海青年会中学担任教务主任,有一级的英文教员被学生驱走,尤其是因为在那一

  • 卷一百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一歌颂四十一【教习进士馆诸臣二】万寿诗【五言律四首】教   习  进  士【臣】张世文甲子周璇纪蓬莱敞寿筵贞符方履泰午位正当乾瑞荚添

  •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吕思勉

    周代,因其国都的迁徙,而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时代的历史,和西周时代,判然不同。在西周,还同夏、殷一样;所可考的,只有当时所谓天子之国的史事。到东周时代,则各方面的大国,事迹都有可考,而天子之国,反若在无足重轻之列。这是世运

  • 第一节 内外合作以求自强·蒋廷黻

    恭亲王及文祥从英法联军的经验,得了三种教训。第一,他们确切的认识西洋的军器和练兵的方法远在我们之上。咸丰十年,担任京津防御者是僧格林沁和胜保。这两人在当时是有名的大将。他们惨败了以后,时人只好承认西洋军队的优

  • 卷三·杂述·李贽

    〔凡三十七篇〕  ● 卓吾论略〔滇中作〕  孔若谷曰:吾犹及见卓吾居士,能论其大略云。居士别号非一,卓吾特其一号耳。卓又不一,居士自称曰卓,载在仕籍者曰笃,虽其乡之人,亦或言笃,或言卓,不一也。居士曰:&ldquo;卓与笃,吾土音

  • 政术·魏裔介

    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张衡]用不节财何以丰,民不苏国何以安。[林和靖]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举正错邪,赏善罚恶,未有不治者。邪正相杂,赏罚不当,求治难矣。[林和靖]论学便要明理,论治便须识体。[程明道]有天

  • 死伪篇第六三·王充

    【题解】本篇是继《论死篇》后,着重对史书上记载的和社会上流传的一些所谓人死后变成鬼,有知,能害人的典型,逐个加以批驳,揭露其虚伪性,始终坚持了“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的观点。篇名《死伪》,意即死人

  • 卷四·辅广

    钦定四库全书卷 童子问卷四       宋 辅广 撰小雅二【定正小雅为燕飨之乐歌正大雅为会朝之乐歌比之大序政有小大之说更为明切其所谓欢欣和说以尽羣下之情恭敬齐庄以发先王之德者尤足以发明二雅之意至於其变

  • 卷第七(洪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七(洪字号) 甲子(周桓王三年起)乙酉(庄王元年)庚子(厘王元年)乙巳(惠王元年)癸亥(周惠王十九年止) 周庄王十年甲午夏五月五日。恒星不现。星殒如雨。乃西方文殊菩萨。於雪山化。五百仙人而归本。国光明

  • 浮石禪師語錄卷十·通贤

    嗣法門人行浚等編詩偈(共計一百六十二首)五言四句(計十三首)龍池十景禹門橋為鎖清溪水,虹蜺駕碧空,遊魚如過此,頭角自崢嶸。娑羅樹禪林多古樹,絕少是娑羅,殿角亭亭立,心空綠蔭多。中龍池水靜知龍隱,山高暑亦寒,乘時雷雨動,變化

  • 野草·鲁迅

    散文诗集。鲁迅著。北平北新书局1927年出版。除《题辞》外,收《秋夜》、《影的告别》、《雪》、《好的故事》、《过客》等二十三篇散文诗,均作于1924年至1926年间。这些作品真实地表现了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阵

  • 洞神八帝妙精经·佚名

    作者不详。今人考其约成书于东晋。经中所收内容较杂。首为《斋持八戒法》,要人修斋持八戒,佩服神符,思真行道。次为《三皇三一经》,称三皇所受,要在三一,即太一、真一、玄一,号为三元。元炁生神,神炁降人,人成为神。特别强调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