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十八、记徐子丹师

  我进学以后,未到半年,巽甫姑丈又约我去。他从前不是说过的吗,无论取进不取进,要给我介绍一位老师,不要以为进了一个学,就此荒废了。他说:“一个寒士,不能与富家相比。有钱人家不能上进,是没有关系,反正家里有产业,守守产业,管管家务,一样的很舒服。而且现在即使考不上进,还可以捐宫,捐官直可以捐到道台。贫家可不能了,用真本事换来。你父亲早故,祖母年老,母亲勤苦,企望你甚殷。倘然在科举上能再进一步,岂非慰了堂上的心。因此我觉得这敲门的砖头,还不能丢弃。”

  我听了姑丈的话,颇为感动。我想:现在真弄得不稂不秀了。再去学生意,年纪已大,学生意大概是十三四岁,最为适宜。给人家当夥计,谁要请一位秀才相公来做夥计,而且谁敢请一位秀才相公来做夥计呢?我的前途,注定了两件事,便是教书与考试,考试与教书。在平日是教书,到考试之期便考试,考试不中,仍旧教书。即使是考试中了,除非是青云直上,得以连捷,否则还是教书,人家中了举人以后,还是教书的很多呢。读书人除此之外,难道再没有一条出路吗?

  巽甫姑丈给我介绍的这位师长,便是徐子丹(鋆)先生,他也是一位廪生,博学多才,大家以为像徐师那样的学问,早应该高发了,但他却是久困场屋。他年纪也差不多四十五六岁了,也是在家里开门教徒。不过他的学生都是高级的,除了在他案头有几位以外,“走从”的很多。所谓“走从”者,就是每月到他那里去几回,请他出了题目,做好文字,再讲他改正了。

  我也是在走从之列,言明每月去六次,逢三逢八,便到他那里去。但是徐先生声明:不要我的脩金。我说:“孔夫子也取束脩,所以说:『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焉』,怎样可以不要脩金呢”?巽甫姑丈说:“你不要管!我和他的交情够得上,你自己所得微薄,不能再出脩金,而徐先生也晓得你的情况。他是一位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且最肯培植后进,你见到他就知道了。”

  徐先生不是一个仪容漂亮的人,而是一个朴素无华的人。他头颈里又生了一串瘰疬(苏人称为疬子颈)。因此头有些微侧,苏州的一班老友中,背后呼他为“徐歪头”,可是当时徐歪头之名字,也为人所传述。第一天拜师,徐先生很为客气,加以慰勉之词,大概巽甫姑丈把我的近时境况,都和他谈过了。当天他出了两个题目,我记得一个是孟子上的“非无萌蘖之生焉”一句,一个是论语上的“使民以时”一句。上一个题目,在行文上有些技术性的;下一个题目,可以发挥一篇富瞻的政论。

  教我做这两篇文字,原是测验我的程度的,两篇文字交卷了,徐先生说:对于“非无萌蘖之生焉”一文,做得不差,有两股他还加以密圈。对于“使民以时”一文,他觉得颇为平疲,很少发挥。原来前一题,看似枯窘,但那是虚冒题,着重在“非无”两字上绕笔头,前经巽甫姑丈出题,已做过了好几回,颇能学得一点诀窍。那“使民以时”这个题目,极容易写文章的,而且可以使你大大地发挥的,但题目太容易,反而使你写不好出色的文章。若能敷佐词华,包孕史实,也可以成为一篇佳文。

  实在我书倒看得不少,却是毫无理绪,又不能运用自如。在徐先生那里不到一年功夫,确是颇有进境。考平江书院卷子,常考超等,至少也考一个特等。考紫阳书院卷子,也可以考一个特等,一个月,这一笔书院膏火,也有两三块钱,不无小补呀。另有一个正谊书院,它的月考是“经解”与“古学”,所谓古学,即是词章之学。在这两门中,经解我不喜欢,嫌其破碎支离,词章我是性之所近,很愿意学习的。原来徐先生的词章功夫是很好的,我便请教于他,请他出了两个赋题,我便学做起赋来。

  但是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这便是中日甲午之战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此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它应该研究的学问呢!

  我那时虽然仍在徐先生处学习词章之学,觉得骈四骊六之文,颇多束缚,倒不如做一篇时事论文,来得爽快,也曾私拟了一二篇,却不敢拿出来给人家看,自然是幼稚得很的。但是当时许多老先生是很反对的,他们不许青年妄谈国事,尤其是去看那洋鬼子们的种种邪说,这都是害人心术的,这都是孔门所说的异端。他们说:这些学说,都是无父无君,等于洪水猛兽。当时的父老们,禁止我们看新学书,颇似很严厉的,但我是一个没有父兄管束的,便把各种新出的书,乱七八糟的胡看一阵。徐先生虽然知道了,也不加深责,因为当时的风气,已渐在转移了。

  过了一年,徐子丹先生就馆到费圯怀(念慈)家里去了。原来费圯怀本是常州人,却在苏州桃花坞新造了住宅,预备长住在苏州,于是延请了徐先生,教他的两位公子。我那时仍旧走从他,本来常到王洗马巷徐先生家里去的,现在改到桃花坞费公馆去了。这两位公子,一号子怡,一号叔迁,他们当时年纪还小。这两位老同学,到后来在上海方才叙旧。叔迁忙于做官,不大晤面,子怡往来苏沪,且在上海亦有住宅,因此时相过从,有许多他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

  有一次,我从上海回苏州,在火车上与子怡相遇,他问我:“到苏州住在那里?”我说:“住在表弟吴子深家,也在桃花坞,与府上是街坊。”他唯唯。但到了明日,他到吴家来,说:“明日中午,家母请老世兄便饭,务请惠临。”原来费圯怀先生的夫人,乃是清代状元宰相,徐颂阁(郙)的女儿,据说费圯怀颇惧内。曾孟模的“孽海花”小说中,曾经调侃过她,说有一次,江建霞太史去访费,他夫人疑江为北京唱戏的相公,操杖逐之,以江年轻漂亮,雅好修饰故。实在孟朴的“孽海花”,以小说家言,不无渲染故甚其词也。

  我颇错愕,以费老夫人从未见面,何以请吃饭呢?如期而往,亦有三五客在座,费太夫人出见,虽老,而体颇丰腴(她有二子二女,都是胖子),我执世侄礼甚恭,子怡说:“家母欣赏吾兄之小说,故极欲一见”云云。我急惭谢。既而我想:我那时正预备写“留芳记”小说,而费家的帙事亦正多,她怕我再如“孽海花”一,般,,把她们牵涉进去吧。

  我又说到后来的事了,如今且说我向徐子丹师受业的第三年,他在本年的乡试,中式了举人了。先是,巽甫姑丈曾谈及:“徐先生今年秋闱,是背城借一之举了,他年已近五十了,大概此次是志在必得吧。”我因说:“以徐先生的文才,早可发科,何以蹭蹬场屋?”姑丈说:“他的学生,已有两个中举了。”我觉得姑丈之言,似乎所问非所答,后来有人告诉我,这两个学生,是徐先生代笔给他们中式的。人言如此,我也未敢信以为真。

  明年会试,徐先生连捷中了进士,殿试三甲,外放在山东做了三任知县,也没有得到了好缺,就此故世在某县任上。宦囊不丰,清风两袖而已。一位读书明理,而蔼然仁者,那里会多得钱?但徐先生是我的恩师,我受了他的教诲,方有寸进,而从学了他两年多以来,他不肯取我一点脩金,他对于别一位学生,从未有此,此种恩义,真使我没齿不忘的。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班固
  列传第九 滕穆王瓚嗣王纶·魏徵
  卷十五·浦起龙
  卷一 杂事第一·刘向
  第十九回 诛逆阉难延秦祚 坑降卒直入函关·蔡东藩
  第五十一回 诛逆子纵火焚尸 责病主抗颜极谏·蔡东藩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九)·陈寅恪
  第七十八卷 文苑 五·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十五·纪昀
  六九二 大学士阿桂等奏孙士毅得邀宽免恳请代谢天恩折·佚名
  卷二十六·鄂尔泰
  十国春秋卷四十八·吴任臣
  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第十一·班固
  卷二百三·杨士奇
  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周左丞伯琦(近光集 扈从诗)·顾嗣立

    伯琦,字伯温,饶州人。集贤待制应极之子,自幼随父宦游京师,入国学为上舍生。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至正间,令南士得居省台,除兵部侍郎。遂与贡师泰同擢监察御史。两人皆南士之望,时论荣之。十四年,起江东肃政廉访使。宁

  • 丁集第十三之下·钱谦益

    李先辈流芳四十一首【过皋亭龙居湾宿永庆禅院同一濂澄心恒可诸上人步月二首】归装出西湖,间道向黄鹤。屡愆桐坞期,偶遂龙居诺。轻舟凌晨风,遥山满晴郭。丹林尚可数,寒条纷无托。披松指微径,听水扪暗壑

  • 卷九·王翰

    钦定四库全书梁园寓稿卷九明 王翰 撰七律平陆县丞何德举吾文字友也官满报政京师近书来陞嵩县知县余作近体诗答之尘虑今朝一笑开嵩阳贤令寄书来但惊风雨生华翰顿觉阳春被草莱携酒入云寻好石谈诗和月坐苍苔如今情致都

  • 卷第二百三十三 唐紀四十九·司马光

      起強圉單閼(丁卯)八月,盡重光協洽(辛未),凡四年有奇。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貞元三年(丁卯、七八七年)   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吐蕃尚結贊遣五騎送崔漢衡歸,且上表求和;至潘原,李觀語之以「有詔不納吐蕃使者」,受其表

  • 卷第二百五十八·胡三省

    唐纪七十四〔起屠维作噩(己酉),尽重光大渊献(辛亥),凡三年。〕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上〔讳杰,懿宗第七子,及即位,改名敏,又改名晔。〕龙纪元年〔(己酉、八八九)〕1春,正月,癸巳朔,赦天下,改元。〔考异曰:唐年补录曰:「正月,癸巳,改文德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三·佚名

    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丁丑朔冬至 大祀 天于 圜丘遣官恭代○戊寅免文武百官朝贺各官俱午门外行五拜三叩头礼三辅臣再诣仁德门庆贺赐上尊珍馔及烧割甜食有差○己卯湖广巡按吴楷<锍-釒>报叛宗就擒○庚辰湖广巡按吴楷

  • ●图民录卷二·袁守定

    丰城袁守定易斋着 祥刑 得祥刑意 治狱主仁恕 非至明不敢折狱 非佞折狱 慎用三木 不用刑求 不躬坐狱讼 刑官不易为 一成而不可变 一刑误则天怒 收纸先后 呈状无不准无滥准

  • 同治七年二月廿九日·曾国藩

    早饭后清理文件,习字一纸。坐见之客一次,与雪琴、雨生一谈。旋陪雨生至会馆看地球,又同至昭忠祠一看,午正归署。中饭后阅本日文件。添刘省三信二叶,写对联五付、挂屏六幅。与雨生一谈。围棋二局。傍夕小睡。夜核批各稿。雨

  • 顾宗林·周诒春

    顾宗林 字逸亭。一字介眉。年二十九岁。生于浙江上虞。本籍住址。浙江上虞嵩厦镇西华村。已婚。女一。初学于天津私立第一中学。任天津工业学校教员。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伊里诺爱大学。习实业管理科。民国三年

  • 孔子过泰山侧(1)·戴圣

    ——从镜子中照见人类的丑恶【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2)。使子路问之曰(3):“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4)。”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5),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

  • 卷二十七中·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二十七中  元 王天与 撰酒诰第十二        周书酒诰【汉孔氏曰康叔监殷民殷民化纣嗜酒故以戒酒诰吕氏曰酒之为病在后世视之则甚轻当时视之则甚重商举世之病在酒所以大诰之○蔡氏曰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三·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一   [一]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竹林園中白鷺池側.與大苾芻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薩摩訶薩無量無數從種種佛土俱來集會.皆是一生所繫菩薩.爾時世尊多

  • 正法华经卷第三·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信乐品第四  于是贤者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大目揵连等。听演大法得未曾有。本所未闻。而见世尊授舍利弗决。当得无上正真之道。惊喜踊跃咸从坐起。进诣佛前偏袒右肩。礼毕叉手瞻顺尊

  • 菩萨璎珞经卷第四·佚名

    (一名现在报)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音响品第九  尔时世尊。复欲重宣如来神足无量法义。便以一偈遍满十方无量世界。尔时如来。即说颂曰。  有无从空生  彼声非我有  声声各各异  故说尊法教  

  • 孔雀王咒经一卷(妙辟印幢陀罗尼经)·佚名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东方大神龙王七里结界金刚宅。南方大神龙王七里结界金刚宅。西方大神龙王七里结界金刚宅。北方大神龙王七里结界金刚宅。中央大神龙王七里结界金刚宅。如是三说。东方青帝大神龙王各领八万四千

  • 福州雪峰东山和尚语录·雪峰慧空

      门人 慧弼 编师既受请。秀峰和尚引座竟。师乃登座。僧问。和尚未见草堂时如何 师云。江南有 僧问。见草堂后如何 师云。江北无(谢词不录) 师乃云。俊快底。点着便行。痴钝底。推挽不动。便行则人人欢喜。不

  • 雷法议玄篇·佚名

    雷法议玄篇,南宋万宗师等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论述神霄派雷法,内载四篇论文:第一〈雷法议玄篇〉,南宋初万宗师撰。谓世传雷法之书多达数百篇,内容庞杂,行之无效。作者自称遇度师授以简捷雷法,指点要诀。认为

  • 竹山词·蒋捷

    一卷。蒋捷撰。黄丕烈士礼居藏有元人钞本,前有题词四行,称此稿得自唐士牧家藏本,至正乙巳(二十五年,1365)秋七月录(毛本作“湖滨散人题”)。末有明人题“乙巳春季,假锡山剑光阁本校一过”(朱孝臧跋谓明孙伽题,乙巳当